淺談《螢火蟲之墓》:需要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2020-11-23 愛吃檸檬的侑子小姐

《螢火蟲之墓》繼《天空之城》後吉卜力工作室第二部長篇動畫電影,也是吉卜力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涉及二戰的動畫作品。

這是我很久之前看過的動畫作品,今天之所以再談起,是因為看到有人說該作品在刻意製造日本是受害者這個形象,向年輕人傳播不正確的歷史觀。為了確保我的述說,我還是重新看了一遍。

一、片名的解讀以及那張細思極恐的海報:

《螢火蟲之墓》的海報是由4個元素組成,從上而下有敵方飛機、火焰、兩個主人公、以及草。該海報並沒有網上傳得那麼細思極恐,只不過我們要稍微注意的是,畫面那些螢火閃閃的東西,是造成他們不幸最直接的原因。

《螢火蟲之墓》還有一個譯名《再見,螢火蟲》,螢火蟲是夏天最常見的昆蟲之一,也是影片中除了糖果唯一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

戰爭爆發前,他們還在草叢裡抓螢火蟲,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後來,他們逃到防空洞的時候,因為節子格外思念母親,不想傷害妹妹的清太,就帶了她去看螢火蟲;晚上一個的時候,節子害怕,清太就抓來了螢火蟲陪節子。影片還有一處,是在日本戰敗,父親戰死,清太一個人望著四處飄散妹妹的骨灰,最後螢火蟲閃現了。

在整個陰沉的戰爭中,螢火蟲成了兄妹倆最大的精神糧食,在孤獨,害怕的時候,陪他們度過了很多個晚上,可最後卻沒有陪清太走完最後一程。

童年裡的螢火蟲是美好的是溫馨的,戰爭後的螢火蟲是光是信仰,但兄妹倆依舊逃不過戰爭的魔爪。螢火蟲之墓是對童年也是對美好的埋葬。

二、作品的敘事方式:

《螢火蟲之墓》是以倒敘的方式展開,這種敘事方式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當中並不特殊,但作品開篇最讓人震撼的是—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我死了。

平靜的旁白中夾著幾分沉重感,這是作品給我們的第一直觀感受,壓抑。因為主人公已經走了,所以接下來作品的視野基本停在了「我」。我特別崔靜雯老師對這個「我」的解釋,影片用了兩條線索,一條活著的,一條死亡的,所以構成了天堂的我和地獄的我。

因為是以第一人稱切入的,這跟《大魚海棠》有相似效果,是我們在觀看作品的時候會有盲區以及會受到主人公的情緒引導。失去了母親的兄妹倆在不得已的情況選擇投靠親戚,可在資源越發匱乏的情況下,他們也成了這個家庭的拖油瓶。頂著寄人籬下的壓力和痛苦,兄妹倆毅然地離開了這個壓抑的別人家庭。

明面上是阿姨的冷漠導致了後來兄妹倆相繼離去,但影片靠近尾聲,日本戰敗的消息在全國傳開後,人民歡呼戰爭戰爭終於結束了,清太那一刻才真正地死去。

戰爭使得人性扭曲,親情疏遠,哪怕是值得同情的清太,也有自私冷漠的一面,他在餓肚子的時候去偷別人的東西,在敵軍飛機轟炸國家領土的時候,他是高興的。

這份在戰火中高高掛起的「得意」,在日後也付出了代價。戰爭只是兄妹倆不幸的導火線,而真正造成這場悲劇的是軍國主義的思想。

直到最後一刻,清太還在奢望父親,這場戰爭的幫兇能夠平安歸來。《螢火蟲之墓》並非是為了悲劇而悲劇,而是戰爭帶來最大的毀滅是死亡,是對曾經擁有的美好的埋葬,更是對所有活著的人警示,不要為了戰而戰,和平來之不易。

影片雖然用的是倒敘的方法,但為了增強觀眾對主人公已經死了這條信息的認知,多次採用交叉蒙太奇,如清太單獨一人處理完媽媽的骨灰,回去阿姨那邊接妹妹的時候,鏡頭一下子切到已故的兄妹倆,再晃一下,又是清太抱著骨灰拼命奔跑。

亡靈的回憶來描繪故事這種超越現實主義的寫法,既加強了故事的可讀性,又增加了一份悽涼和無助感。人間早已不是兒時抓螢火蟲的天堂了,貧窮飢餓侵蝕著他們,死亡成為了這對孤兒唯一的出路。

影片通過不斷改變色彩來增加情緒的陳述,紅色代表血腥代表死亡,彩色是我尚且活著的真實世界,儘管在陳述的我這一刻已經死了,但線條色彩的分明,還是將戰爭的殘酷和生前的絕望描繪地淋漓盡致。

最後一幕,電影是運用淡入的手法,將死去的妹妹同我燒毀的骨灰重合在一起,在螢火蟲的光芒下,妹妹的肉體和精神獲得了真正意義的解脫。

三、畫面解讀:

鏡頭在描繪戰爭的時候,選擇的是全景,遠景一般是以表現事物為主,通過一個大的環境描寫從而突出人物的命運和心緒。如清太在住進姨媽家後,又回來自己先前的家帶東西的時候,整個畫面都是廢墟一片,還有望不見盡頭的火車道,整個色調採取的都是暗沉,帶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節子出現的時候,螢火蟲圍繞著她,整個色調都是偏溫和的黃色。這個的時候的主角正好位居畫面的中間,一個是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這裡,其次是達到一種烘託的效果。

電影中最有意思的一個片段是,節子問到:媽媽在哪裡?為了不讓妹妹傷心,清太在一旁一直不斷地甩杆子,妹妹卻在放聲大哭。整個畫面,兩個的距離剛好在對角線上,又各自朝著各自的方向,借著物體的餘影襯託兄妹倆各自的心事。整個畫面從動態到靜態,籠上一層深重的氣氛,更加還原了失去雙親的兄妹倆無助,孤獨的心態。

《螢火蟲之墓》當中大量地通過色彩來表達情感,整個影片由於為了凸顯二戰的故事背景,用的是單色灰。在妹妹方面,則分為前半段和後半段,前半段是依舊帶著生的期待和對爸爸歸來的渴望,一直有螢火蟲在旁邊圍繞,所以色彩選用的是紅色,象徵著生命,熱情,凝聚;但後半段則採用暖黃色,一則是為了凸顯兄妹情,哥哥對妹妹的照顧;二則是跟戰爭的殘酷形成反差色,從而加深了戰備帶來的傷害和悲哀。

除去整個大背景,就連人物的衣服都是土黃色和藍青色,這種冷調顏色一般帶著消極的意義,也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平時期,清太和家人的衣服都是暖調的,臉上洋溢著溫和的笑容。

更細微一些,通過妹妹臉上的光線和色調程度來判斷她的身體狀態,前期還是冷黃的,後期隨著營養不足,慢慢地整個臉消瘦下去,呈現灰黃的狀態。而哥哥在戰爭的壓力下,心態也漸漸崩潰,最後用誇張的臉部表情和奇怪的光圈來展現人物內心的扭曲。

四、音樂的處理: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好的音樂則可以幫助一部作品發揮它的魅力,達到共情的效果。電影巧妙地運用了現實音樂和功能性音樂,達到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理活動的作用。

在清太和節子相處的時光,音樂是偏溫和,緩慢的;在敵方飛機划過天空的一瞬間,整片段音樂都配合著光線謹慎又悲涼;節子病重的時候,音樂是採用低沉哀轉的弦樂器。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清太溫柔地闡述自己已經死了的事實,整個畫面由近景拉到全景,在轉鏡頭的時候,前半段是無聲音的靜默,後半段是有平淡的配樂,從而來突出清太已經接受自己死去的事實了。

影片在展現矛盾的時候,採用的是靜態視圖和功能性音樂,從而擴寬觀眾聯想,加重沉痛的心情。然而當鏡頭轉到逃跑的兄妹倆一臉的恐懼,配樂又消失了,將想像的空間留給了讀者。

結語:

作為一部文藝片,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表達的東西也有限,但高畑勳儘可能地細微到還原戰爭中的每一個真實又殘酷的點。無論是發起侵略的國家還是受害國,都一樣會被戰爭反噬。

那些自以為開闊疆土,只是幾架飛機幾個炮火的人民最後也受到了教訓。作品只是以一個上帝的視野去描述戰爭帶給人民的痛苦,之所以選定清太和節子,是為了凸顯,連大官貴族都逃不了災難,那那些本身就處於水深火熱的難民們的未來可想而知。

而兄妹倆最終走向死亡,並非是戰爭帶來的悲劇,更多是軍國主義的殘害。到死的前幾刻,清太居然還奢望罪魁禍首的日本國勝利。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相關焦點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每看必哭的動畫,上映至今已經滿30年。《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
  • 《螢火蟲之墓》真相揭秘!喪鐘到底為誰而鳴?
    在動漫電影中,除了宮崎駿爺爺還有一位日本的著名導演高畑勳,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到現在還值得一看,同時這也是一部賺足網友眼淚的一部影片。「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在這裡,我們一起共同探討《螢火蟲之墓》的真相!也就是電影到底表達了什麼?他僅僅是一部反戰動畫片嗎?影片開頭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在二戰時期的,人們頭頂上隨時有轟炸機進行轟炸,上一秒也許你還在奔跑,下一秒也許就已經命喪當場。
  • 《螢火蟲之墓》真相30年後揭秘 網友直呼太恐怖
    4月6日,82歲的日本著名導演高畑勳於4月6日去世,在影迷傷心之餘,他在生前執導過的動畫再次被網友討論。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影片《螢火蟲之墓》被網友注意到暗藏玄機。在《螢火蟲之墓》的其中一張視覺海報中,電影的兩位主角在草叢中歡笑,身邊黃色的螢火蟲亮光環繞,讓人感覺十分溫馨。但網友在把這張海報亮度調高100倍後,主角背後的夜空中,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原來那黃色的光點其實是轟炸的火光。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流淚嗎?
    高道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螢火蟲之墓》,豆瓣得分高達8.7!男人不值得流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飯想看的電影,但他的影評都是感情用事,催人淚下,我不敢看他的情感。這次,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這部「催淚瓦斯式」的高分巨作,結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想哭的衝動,反而更多的是沮喪和不理解。
  • 看完《螢火蟲之墓》很難受,感覺很沉重,兄妹倆的遭遇讓人痛心
    看完《螢火蟲之墓》很難受,感覺很沉重,兄妹倆的遭遇讓人痛心終於抽出時間看了電影《螢火蟲之墓》,因為螢火蟲,以為是個和側耳傾聽一樣清新小美好的故事,竟不知如此沉痛,在戰爭年代當活著和吃飽都是個問題時,很多掙扎只是延緩悲劇
  • 《螢火蟲之墓》中螢火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願從此再無戰爭
    回到家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播放了《螢火蟲之墓》。結果看著看著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暫停了好多次才看完。最後發現原來這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不是宮崎駿,而是高畑勳。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再看過這部電影。節子死前將彈珠當做水果糖吃的一幕太揪心,實在是不忍心再看一遍。近來我讀了野坂昭如的原著,同時對那段歷史深入了解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動畫,才在故事的縫隙裡捕捉到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
  • 螢火蟲之墓影評:戰爭之禍,懷憐憫之心
    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而今天我要拿出來說的作品是他的大成之作——《螢火蟲之墓》。眾所周知,這部動漫感動了無數人。然而,在中國,這部作品是有爭議的,因為它是從二戰期間日本戰犯家屬的角度來描繪的。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當他回到家時,他試圖克制自己,並告訴他的妹妹,她的母親健康,但需要在醫院療養。可是姐姐節好像明白了什麼,踱步著,很快就哭了起來:「媽媽,我要媽媽!」
  • 豆瓣評分8.7,《螢火蟲之墓》為什麼讓你看一次哭一次?
    而有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動漫,卻從另外一個視角展現了螢火蟲,當然,也不僅僅是螢火蟲,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夠讓我們看一次哭一次的故事!它就是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的作品《螢火蟲之墓》。
  • 《螢火蟲之墓》我們漸漸死亡,走向螢火蟲的世界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題材的電影,是根據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而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神戶地區發生的悲慘事件,影片圍繞的是一對兄妹的母親在戰爭中意外離世後,兄妹的親戚拒絕撫養他們之後,而慢慢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是如何養死自己妹妹的?
    今天帶大家賞析一下日本的反戰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的經典作品,一直以來都褒貶不一。故事整體看下來還是讓人很感動的,妹妹非常的可愛,中間的螢火蟲場景也非常美,哥哥雖然不會養妹妹,但也一直在用心地給妹妹安定和幸福。對於一個不太聰明還倍有主意的孩子來說,似乎已經做的不錯了。
  • 《螢火蟲之墓》真相深藏30年被揭秘 網友直呼太恐怖 _遊俠網 Ali...
    4月6日,82歲的日本著名導演高畑勳去世,在影迷傷心之餘,他在生前執導過的動畫再次被網友討論。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影片《螢火蟲之墓》被網友注意到暗藏玄機。
  • 《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我在給螢火蟲造墓呀。」節子低垂著頭,又說道,「媽媽也在墳墓裡邊吧?」清太正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她接著說下去,「我聽阿姨說的,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墳墓裡邊。」清太這才第一次淚水盈眶……這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和根據自身經歷攥寫的小說《螢火蟲之墓》中的一個場景。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
  • 《螢火蟲之墓》30年恐怖真相曝光 其中一款視覺海報網友嚇到發抖
    《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不過當海報被網友調亮100倍後,原來夜空中有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黃色亮點其實是燃燒彈的火光,真正的螢火蟲則是停在海報中央的草葉上,日文片名「火垂るの墓」,原本被認為是指「螢火蟲」,30年後片名「火垂る」被重新解讀,也有「戰火不斷」的含義。▲《螢火蟲之墓》海報中,兄妹在夜晚欣賞螢火蟲,點點黃光畫面溫馨。
  •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恐怖真相影評:戰爭面前眾生皆苦
    動畫螢火蟲之墓改編自野坂昭如的同名小說,這是一個將自己親身經歷寫成小說的作者。最初改編為電影,後來改編成我們都熟悉的同名動畫。每次看的時候,小編都會淚目,戰爭面前,眾人皆苦。壓抑的看完電影沒看哭,各路影評卻把我看哭了。
  • 《螢火蟲之墓》是誰害死了小節和清太?
    很多人都說,《螢火蟲之墓》,是他們不敢再看第二遍的影片。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法接受小節和清太如此悲慘的結局。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論及悲劇社會性衝突時指出:「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
    或許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這只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
  • 《螢火蟲之墓》30周年海報竟隱藏恐怖真相
    日前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過世,身後留下許多知名動畫電影,其中《螢火蟲之墓》是外界公認他最好的作品,如今該片上映至今已滿30周年,許多人重新回顧,藉此緬懷,不過有網友發現《螢火蟲之墓》海報其實另藏玄機,時過30才被解密的內幕,讓人直呼恐怖。
  • 揭露《螢火蟲之墓》真相,不是電影而是現實,網友,你個假粉絲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小編閱電影無數,可說出名字的屈指可數,《螢火蟲之墓》是這之一,看了一遍,揮之不去。這部宮崎駿指導的電影,咦,你幹嘛打斷我,呵呵,對對,我的確在畫面開頭看到龍貓,以為是他拍的,原來是高畑勳拍的,我這個假粉絲不會挨打吧。
  • 螢火蟲之墓,我是怎麼把妹妹養死的?
    《螢火蟲之墓》,一部精緻又催人淚下的動畫,雖然知道故事情節會很煽情,很戳心窩,但是看了之後悲傷的情緒真的難以言說。我時常看一些好的影片,都會反覆重溫,唯獨這部,讓我不忍心。故事的最後,兄妹兩人的生命都走到了盡頭,他們的靈魂伴著螢火蟲的點點光芒飛走了。仿佛飛到了一個沒有戰爭,沒有飢餓的地方,在那裡過上幸福的生活。故事情節很感人,看的時候我也落淚,這大抵也是觀眾感動的原因之一。
  • 如何評價《螢火蟲之墓》,為什麼有很多人噴這部動畫
    如何評價《螢火蟲之墓》,為什麼有很多人噴這部動畫?看《螢火蟲之墓》第一遍時,看到他們媽媽去世的時候,心裡有一點不暢快,看到哥哥去偷去搶的時候也很不舒服。看到滿天的飛機來轟炸的時候覺得不解,看到節子因為哥哥的固執和糊塗而死的時候,才真的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