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能三觀不正,心理承受低勿入,愛鑽牛角尖慎入。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小編閱電影無數,可說出名字的屈指可數,《螢火蟲之墓》是這之一,看了一遍,揮之不去。
這部宮崎駿指導的電影,咦,你幹嘛打斷我,呵呵,對對,我的確在畫面開頭看到龍貓,以為是他拍的,原來是高畑勳拍的,我這個假粉絲不會挨打吧。
開個玩笑是為了接下來畫面所帶給人視覺的衝擊做準備。開始就引人入勝,採用死者清太自述的方式,別具一格。饑寒落魄,乏力,奄奄一息。讓生活在和平年代,曾經父母庇護下我們空想這小夥子究竟經歷了什麼
隨著鏡頭中美軍空襲,媽媽在轟炸中痛不欲生的死去
帶著妹妹節子投靠親戚然而親情疏遠與冷漠,轉身搬進山洞
節子知道母親死去,妹妹忍飢挨餓,哥哥趁火去偷食物,撐起來妹妹的港灣
妹妹營養不良時日無多產生幻覺,拿彈珠當糖果吃,還不忘給哥哥做飯和蒸豆腐渣,原料是泥巴
奢華的別墅與對面山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感嘆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整部電影催人淚下的同時,出身農村貧寒家庭的小編說幾句廢話,拋開戰爭不談,只談人性,避免悲劇發生我們所做的是珍惜眼前生活。身為父母,離婚小孩受苦。身為兄長,別固執,該低頭就低頭,就當人性惡,我們順著他走。身為妹妹呢,你有一半節子的懂事就夠了。身為人類,我們得為以後做打算,愛錢與麵包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