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2020-12-05 奔二老青年1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

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

這是吉卜力所有作品中最寫實、也是唯一一部直面戰爭的電影。

這部影片是在豆瓣排行top250的日本動畫,豆瓣評分8.7。

這個分數超越了91%的動畫片和94%的戰爭片,並且把它推到了豆瓣排行榜的162位。

要說吉卜力當中,有哪一部作品受到最多的爭議,那非高畑勳執導的《再見螢火蟲》莫屬。這部電影雖然感動了不少人,也讓很多人不爽,感動是因為對影片情節的理解,對主人公的同情,而不爽則大多數來源於自己的歷史觀。

不過一部作品就算是口碑再好,也會有人批評。

然而《螢火蟲之墓》的點不在於作品的好壞,而在於對「反戰」的態度,電影的主題就是「反戰」,以日本老百姓的眼光看待事物,但也要對戰爭起因反省和控訴,雖然原作並不考慮政治,而是以平民為基礎,但畢竟有所關聯,還是會觸動到當時經歷過戰爭的人,尤其是二戰的受害國…有人說電影只突出了戰爭中平民的悲劇,卻缺乏對戰爭起因的描述,在這一點上,它絕對是失敗的。

這次帶大家深度理解這部影片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螢火蟲之墓》。

這註定是一場悲劇…

《螢火蟲之墓》講述了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戰爭中因為得不到大人的庇護選擇藏身在山洞裡,最終走向死亡的故事。

可能小孩子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只會對兄妹倆的死亡感到悲傷,還記得妹妹節子去世的時候,讓人淚目,雖然小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戰爭,但是情感都是相通的,電影的導演是高畑勳是個實實在在的「反戰主義者」,看片子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電影只是單純地想要揭示戰爭的殘酷…

不過看到妹妹死去的畫面,不由得讓人產生了疑問?

為什麼哥哥有能力賺錢,卻不去工作?明明他可以回到親戚家,卻還要賭氣離家出走?直到最後妹妹營養不良死去,他也不肯回去?甚至在影片中,很多人都跟哥哥講「去工作吧,要不就回家吧…」。

但是他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無視其他人的意見……

所以說妹妹的死,與哥哥脫不了干係。

在反覆思考了好久,才明白了電影的寓意。

片子一開始,清太一家過著中層階級生活。

父親是有地位有權勢的軍隊大尉,母親則是貌美賢惠的家庭主婦,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戰爭前,家裡還能吃到用糖水煮過的水果、肉製品罐頭及貫穿全片的水果糖。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一瞬間便家破人亡,給無數家庭帶去了苦難和噩夢,一醒來一切都變天了。

從家庭這個細節上,我們知道哥哥出自一個軍人家庭,在軍國主義極度濃烈的日本,他享受著一般人享受不了的待遇,他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寄人籬下,也不允許他向其他人低頭。同時,從小接受軍國教育的他,一直崇拜著自己的父親,也始終相信日本在戰爭中會勝利,覺得苦日子不會過得太久,甚至在母親死後,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也去世了。

他認為親戚家對他們太苛刻,不會幫助姨媽家幹活,整日只想著帶妹妹出去玩,他不能受委屈,覺得將妹妹帶離姨媽家,是幫助妹妹逃出了地獄,卻不知道真正的地獄是他親手帶給妹妹的。

實在是太諷刺了……

所以說一個人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處境,不要以為所有人都會順著自己。

明白了這些,對整部電影的寓意才恍然大悟,才徹底看懂了這部影片,電影並不只是在講述戰爭的殘酷,也在揭露人性的愚昧無知,它在批鬥一批「睡不醒」的人,是那些不知道反思自己在戰爭中犯下錯誤的人,也是在喚醒看這部影片時,那些想法天真幼稚的日本年輕人。

吃泥巴的妹妹

所以說這部電影註定悲劇,在電影海報上也有早有預示,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

在《螢火蟲之墓》的海報中哥哥和妹妹在夜晚欣賞螢火蟲,點點黃光畫面非常的溫馨。有網友將海報調亮100%,發現在兩兄妹的頭上居然是發現上空有一臺轟炸機,點點黃光原來是燃燒彈的火光……

雖然很悲慘,但是一想到是在二戰的背景之下,對於罪魁禍首的日本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有同情之心。

畢竟在當年,中國的土地上,有比這更加悲慘的事情在無情上演。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並不會少,大家都在為戰爭中失去的美好而痛心。

他們不知道戰爭的意義,卻知道戰爭造成的現實

其實在《螢火蟲之墓》中,導演並沒有過分的添加個人情感,只是冷靜地將那段歷史放在熒幕上,雖然是一部動畫,卻一再與真實歷史重合。比如在影片一開始,清太在車站裡奄奄一息的躺著,周圍還有和他同樣瘦骨嶙峋的孩子,這個時候鐵路的工作人員來打掃的時候,說了一句:「又來了。」

時間回到當時,1945年,戰爭結束前夕:敗局已定,街道上到處都是燒焦的鐵板臨時搭建的屋子,街頭也聚集了一大批的流浪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失去雙親的孤兒,也有在戰爭中與家人走失的孩子,據《朝日年鑑1948版》記載,數量應該在12萬人以上,卻年紀都在十四歲上下。

流浪兒童們聚集最多的點就是車站,見到人就會伸手乞討,他們白天在巷子裡徘徊,撿垃圾為生,就像是野狗一樣,也因為這些流浪兒童,市內偷盜事件頻發,所以很多人對流浪兒童抱有厭惡的態度,街上也貼著【不要給流浪兒童東西吃】的標語。

有些孩子在車站累了就趴著,有些一趴就沒有起來過。

據統計,當時上野車站的地下通道內,有近千名的流浪者,平均每天都有2.5萬人死於飢餓。

因為收留機構數量有限,所以流浪兒童在收容所也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果碰到不聽話的,就對其拳打腳踢,所以常有孩子選擇自殺。

1945年9月20日,發布《戰時孤兒保護對策綱要》,有趣的是在《螢火蟲之墓》中,哥哥清太死於1945年9月21日,這也正是這個政策獲得批准的第二天……

電影最後,清太幻想的戰艦歸來的場景也化為泡影,這完全就是一場「戰敗者的白日夢」

兄妹倆看著現代日本的夜景,這是說戰爭的陰魂永遠看著日本,也是對二戰的反思吧

人間薄涼匆匆,最後節子與清太都去天堂了吧,再見了,螢火蟲。

願世界和平,沒有戰爭。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螢火蟲之墓》中螢火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願從此再無戰爭
    回到家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播放了《螢火蟲之墓》。結果看著看著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暫停了好多次才看完。最後發現原來這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不是宮崎駿,而是高畑勳。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再看過這部電影。節子死前將彈珠當做水果糖吃的一幕太揪心,實在是不忍心再看一遍。近來我讀了野坂昭如的原著,同時對那段歷史深入了解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動畫,才在故事的縫隙裡捕捉到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
  • 《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我在給螢火蟲造墓呀。」節子低垂著頭,又說道,「媽媽也在墳墓裡邊吧?」清太正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她接著說下去,「我聽阿姨說的,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墳墓裡邊。」清太這才第一次淚水盈眶……這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和根據自身經歷攥寫的小說《螢火蟲之墓》中的一個場景。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流淚嗎?
    高道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螢火蟲之墓》,豆瓣得分高達8.7!男人不值得流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飯想看的電影,但他的影評都是感情用事,催人淚下,我不敢看他的情感。這次,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這部「催淚瓦斯式」的高分巨作,結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想哭的衝動,反而更多的是沮喪和不理解。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每看必哭的動畫,上映至今已經滿30年。不過當海報被網友調亮100倍後,原來夜空中有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黃色亮點其實是燃燒彈的火光,真正的螢火蟲則是停在海報中央的草葉上,日文片名『火垂るの墓』,原本被認為是指『螢火蟲』,30年後片名『火垂る』被重新解讀,也有『戰火不斷』的含義。《螢火蟲之墓》海報中,兄妹在夜晚欣賞螢火蟲,點點黃光畫面溫馨。
  • 《螢火蟲之墓》30周年海報竟隱藏恐怖真相
    日前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過世,身後留下許多知名動畫電影,其中《螢火蟲之墓》是外界公認他最好的作品,如今該片上映至今已滿30周年,許多人重新回顧,藉此緬懷,不過有網友發現《螢火蟲之墓》海報其實另藏玄機,時過30才被解密的內幕,讓人直呼恐怖。
  • 淺談《螢火蟲之墓》:需要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一、片名的解讀以及那張細思極恐的海報:《螢火蟲之墓》的海報是由4個元素組成,從上而下有敵方飛機、火焰、兩個主人公、以及草。該海報並沒有網上傳得那麼細思極恐,只不過我們要稍微注意的是,畫面那些螢火閃閃的東西,是造成他們不幸最直接的原因。
  • 螢火蟲之墓:因為設定緣故被人不喜,但劇情本身確實引人深思
    #文|阿倫《螢火蟲之墓》是由高畑勳執導,辰巳努、白石綾乃等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但是這種手法註定不會被大眾所喜歡,我本人就是不喜歡《螢火蟲之墓》的人之一。在《螢火蟲之墓》的劇情中,飽受苦難的日本民眾渴望著那場侵略戰爭獲勝,而主角清太更是以身為軍人的父親為榮,類似於這種設定在動畫中有著不止一處。所以這部動畫我們在看到之後,反響並不是很好。
  • 《螢火蟲之墓》:尤憶兄妹之情,筆未動,淚先行
    描寫戰爭的動畫片是有的,但是像《螢火蟲之墓》這樣讓人痛心的真的不多見。片中並沒有太多對戰爭的描述,只是通過時不時響起的轟炸警報、遍地的廢墟和屍體來提醒觀眾這是個殘酷的戰爭年代。想到《螢火蟲之墓》,就想起那催人斷腸的兄妹之情,筆未動,淚先行。
  • 一部虐心指數堪比《螢火蟲之墓》的動畫片
    一部虐心指數堪比《螢火蟲之墓》的動畫片 張閱 2014-12-27 11:27 來源:澎湃新聞
  •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恐怖真相影評:戰爭面前眾生皆苦
    動畫螢火蟲之墓改編自野坂昭如的同名小說,這是一個將自己親身經歷寫成小說的作者。最初改編為電影,後來改編成我們都熟悉的同名動畫。每次看的時候,小編都會淚目,戰爭面前,眾人皆苦。壓抑的看完電影沒看哭,各路影評卻把我看哭了。
  • 豆瓣評分8.7,《螢火蟲之墓》為什麼讓你看一次哭一次?
    而有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動漫,卻從另外一個視角展現了螢火蟲,當然,也不僅僅是螢火蟲,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夠讓我們看一次哭一次的故事!它就是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的作品《螢火蟲之墓》。
  • 螢火蟲之墓影評:戰爭之禍,懷憐憫之心
    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而今天我要拿出來說的作品是他的大成之作——《螢火蟲之墓》。眾所周知,這部動漫感動了無數人。然而,在中國,這部作品是有爭議的,因為它是從二戰期間日本戰犯家屬的角度來描繪的。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部電影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開始,但它是如此令人震驚。
  • 《螢火蟲之墓》影評:史上最受人爭議的影片,它要表達什麼?
    動漫、二次元是現在00後熱衷於追求的文化,小編作為90後的年輕代表本來對動漫沒有任何感覺,但是,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螢火蟲之墓》這部動漫,使得一直沉迷於真人版電視劇、電影的小編竟然愛上了動漫。《螢火蟲之墓》的動漫小編認為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當然,也許是因為很受觀眾的喜歡,翻拍了真人版,可是,看到翻拍的真人版《螢火蟲之墓》的劇照,小編就放棄了看劇的欲望,因為有些情感人類是無法用所謂的表演呈現出來,無論多好的演技,災難後的痛苦都很難完美演繹。第一次體會到那些漫迷們對經典動漫翻拍真人版的絕望和心痛。
  • 《螢火蟲之墓》我們漸漸死亡,走向螢火蟲的世界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題材的電影,是根據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而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神戶地區發生的悲慘事件,影片圍繞的是一對兄妹的母親在戰爭中意外離世後,兄妹的親戚拒絕撫養他們之後,而慢慢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
    或許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這只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
  •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原作者病逝 享年85歲
    &nbsp&nbsp&nbsp&nbsp在懊悔中寫下《螢火蟲之墓》&nbsp&nbsp&nbsp&nbsp「棲息在草叢中的二三十隻螢火蟲受到了驚嚇,閃爍著慌慌張張的飛來飛去,未幾,重又平靜下來。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明明有錢,為何直至妹妹奄奄一息時才取出來?
    喜歡宮崎駿的小夥伴,我想大家都看過《螢火蟲之墓》吧!不知道大家在看《螢火蟲之墓》的過程中是否為兄妹兩個的不幸人生潸然淚下,反正小編看到動漫的結尾,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的雙雙離世,不禁淚流滿面!想來看過《螢火蟲之墓》的朋友也都有所疑惑?
  • 《螢火蟲之墓》,史上最催淚的動畫電影,海報背後的深意太意外!
    前不久,日本著名的動漫導演高畑勳逝世,享年82歲,為紀念這位大師,日本相關的電視臺重新上映了其生前的代表作《螢火蟲之墓》,就在該片滾動播出期間,不少細心的網友卻發現了驚人的秘密!原來在30年前公映的海報上,我們一直以為的溫馨畫面,其實隱含著殘酷的事實:在他們的上方其實隱藏著一架轟炸機,而那些閃光的大部分不是螢火蟲,而是燃燒彈,螢火蟲只有下面的那幾隻。
  • 《重啟之極海聽雷》:鐵三角下墓,與真實的盜墓情況相差極大
    而這部小說,在文壇中掀起了一種以盜墓為題材的小說創造熱潮,由此也就有了類似於《重啟之極海聽雷》這類的盜墓題材的盜墓劇、網絡劇。那麼,看過《重啟之極海聽雷》的觀眾們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想法,那就是吳邪、張起靈、王胖子鐵三角所進行的活動與真實的盜墓情況相符嗎?不相符的話差距又有多大呢?
  • 螢火蟲之墓:一部不敢看第二遍的電影,珍惜容易,懊悔太遲
    宮崎駿的動漫,動人的故事,溫暖的風格,在他的動漫裡,就像是在天空之上的天空之城,讓我們相信夢想的力量。宮崎駿本人也多次表達反戰主張,希望和平的思想。後來看了宮崎駿的很多作品,有感動,有驚喜,有難過。但是沒有一部動畫電影像《螢火蟲之墓》一樣,讓我的心情沉重到,後悔看了這部動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