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虐心指數堪比《螢火蟲之墓》的動畫片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一部虐心指數堪比《螢火蟲之墓》的動畫片

張閱

2014-12-27 11:27 來源:澎湃新聞

       能否相對冷靜地看待日本描述戰後創傷的電影,基本可成為我們判斷年輕人是否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個標準。

        實際上,日本作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邪惡軸心國之一,其平民也受到了傷害,電影正好成為我們了解當年「敵國」的窗口:日本也有反對戰爭的知識分子,公開表示對軍國主義不認同還可能被當成共產黨抓入牢中(《二十四隻眼睛》,1954年);日本對外發動戰爭,國內物資匱乏,遭受美國攻打時更是遍地哀鳴,路有餓殍(《螢火蟲之墓》,1988年);二戰期間在別國佔領地生活的人們回日本後,馬上面對的是走投無路的漂泊命運(《浮雲》,1955年);更不用提法國導演阿倫·雷乃在《廣島之戀》(1959年)裡用大段真實影像客觀展現廣島被美國原子彈摧殘的不幸世態了……先接受兩敗俱傷的事實,我們才能談「和平與反戰」這個目前雙方普遍持有的原則。

       今年日本報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兩部電影之一《喬瓦尼之島》,就是涉及戰爭議題的煽情之作。故事裡的主要人物不多,出生在色丹島附近的漁家兩兄弟——10歲的純平和7歲的寬太,固執的漁夫爺爺,喪偶後一直靠妻子生前摯愛的《鐵道銀河之夜》寬慰自己和兩個兒子的小島防衛隊長辰夫,為人世俗現實、心眼卻不算壞的吊兒郎當叔叔英夫,充當母親角色的女老師佐和子,還有日本戰敗後佔用純平和寬太家家正房的蘇聯軍官之小女塔尼亞。

        片頭用兩個男孩偷鳥蛋的一串流暢鏡頭,把1945年日本被攻陷之前的小島生活拍得像天堂,畫面之精美、人鳥互動之俏皮堪比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幻想長片。

        而集體收聽日本天皇宣布戰敗的廣播時,漁民們的表現又很寫實,「不知道,聽不太懂」,日本平民面對文縐縐官方辭令的反應理應如此。他們對佔日美軍的看法,也很像黑澤明的《七武士》(1954年)中農民聽說武士要來村裡的反應——把女人藏起來。接著,蘇軍佔領小島,上演了世界各地都傳說過的「毛子手腳不乾淨」的劇目,島上日軍也被發配西伯利亞。

        另一面,電影又用數學、音樂、文學、通電、火車等文明元素,暗示兩個民族有可能和平溝通、共處。這一點上,最令人觸動的,除了兩兄弟和塔尼亞之間的跨國青澀情緣外,當屬比鄰教室裡的兩國孩子互唱對方民歌的片段了,他們「交流」的日本「紅蜻蜓」和蘇聯「喀秋莎」,都是類似我國「茉莉花」的民族標誌性歌曲。

       和平只是表象,雙方國家利益實難統一。辰夫私自發放島內藏糧給饑民、可說是「盡忠職守」的行為,英夫企圖把糧食偷運到本土倒賣的行為,一起導致整島日本人被粗暴地遣返本土。

        後半段劇情,便是虐心指數堪比《螢火蟲之墓》的漫漫回鄉路。如果只展現戰後日本平民的苦難,這部電影很難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但它還有超越苦難的人文內涵。

       「但是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呢?」

       「我不知道。」

       「我們要好好幹了呢。」

       片首直接用《銀河鐵道之夜》書中喬瓦尼和康帕內拉這兩個孩子的對話來交代故事要討論的真實主旨:無論幸福在哪裡,人都要堅強勇敢地活下去。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及童話家宮澤賢治寫的這本書,是片中父子兩代人對抗艱難困境的精神支柱,純平和寬太的名字正是父親辰夫照著喬瓦尼和康帕內拉取的,連兩人的性格設定及命運都與這部童話相似:內向略帶自卑的純平目睹活潑爽直的弟弟寬太在對銀河鐵道的幻想中死去。

        細看宮澤賢治一生,他自願到農村用科學知識扶貧的苦行,正如辰夫為國為民的奮鬥,而賢治把對已故妹妹登志的思念寫進《銀河鐵道之夜》,造出「銀河列車」與她溝通,這樣的寫作初衷,幫助年幼的純平坦然接受弟弟的死亡。

       一本書,究竟怎樣成為精神力量呢?詩意,幻想之美。

        在詩人創造的意象暗示下,被蘇軍抓獲的父親在孩子們的心中化身燃燒著紅光、照亮夜晚的天蠍之火。純平用童話中通向任何地方的車票,安慰奄奄一息的寬太。寬太要見爸爸的執念表面上看是熊孩子拖累大人的任性,其實是人小心明的孩子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想趕去見爸爸最後一面。不知日本本土為何物的寬太,並不會把幸福的終點放在日本,故園失去,他只能幻想著天國的光芒和原野離世。

        純平背著寬太屍體登上回日本的輪船,不停背誦書中「哈利路亞」的選段假裝他還活著,與其說是在呼喚基督教裡的神,不如說是在呼喚基督教祈禱文泛出的詩意之光。

       用詩意之美支撐生命的另一個電影範例,是資本主義陣營根據帕斯捷爾納克同名小說改編、描述前蘇建國初期艱苦年代的《日瓦戈醫生》(1965年)。這一範例與《喬瓦尼之島》一樣,都證明世界人民還有這種超越地域國別、政治目的、民族仇恨的統一價值。儘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美與愛,或許比宣揚一切浩劫後的集體虛無感更積極。瞧,五十年後,重返故土的純平,不是念著《銀河鐵道之夜》裡的美麗語句,把詩意傳給了塔尼亞的孫女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喬瓦尼之島

相關推薦

評論(59)

相關焦點

  • 《螢火蟲之墓》真相揭秘!喪鐘到底為誰而鳴?
    在動漫電影中,除了宮崎駿爺爺還有一位日本的著名導演高畑勳,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到現在還值得一看,同時這也是一部賺足網友眼淚的一部影片。「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在這裡,我們一起共同探討《螢火蟲之墓》的真相!也就是電影到底表達了什麼?他僅僅是一部反戰動畫片嗎?影片開頭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在二戰時期的,人們頭頂上隨時有轟炸機進行轟炸,上一秒也許你還在奔跑,下一秒也許就已經命喪當場。
  • 《螢火蟲之墓》:尤憶兄妹之情,筆未動,淚先行
    描寫戰爭的動畫片是有的,但是像《螢火蟲之墓》這樣讓人痛心的真的不多見。片中並沒有太多對戰爭的描述,只是通過時不時響起的轟炸警報、遍地的廢墟和屍體來提醒觀眾這是個殘酷的戰爭年代。想到《螢火蟲之墓》,就想起那催人斷腸的兄妹之情,筆未動,淚先行。
  • 《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這是吉卜力所有作品中最寫實、也是唯一一部直面戰爭的電影。這部影片是在豆瓣排行top250的日本動畫,豆瓣評分8.7。這個分數超越了91%的動畫片和94%的戰爭片,並且把它推到了豆瓣排行榜的162位。
  • 螢火蟲之墓:一部不敢看第二遍的電影,珍惜容易,懊悔太遲
    但是《螢火蟲之墓》這部動畫電影以戰爭為背景,運用寫實的手法,展現殘酷的現實下,人們困難的生存。並且是宮崎駿作品裡,唯一一部為翻拍成真人版的動畫電影。一個在戰爭中努力生活,終歸逃不過悲慘命運的故事我喜歡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是從高中時候開始,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我和妹妹為了不被爸媽發現,在門縫上塞滿報紙。
  • 《螢火蟲之墓》我們漸漸死亡,走向螢火蟲的世界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題材的電影,是根據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而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神戶地區發生的悲慘事件,影片圍繞的是一對兄妹的母親在戰爭中意外離世後,兄妹的親戚拒絕撫養他們之後,而慢慢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每看必哭的動畫,上映至今已經滿30年。《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流淚嗎?
    高道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螢火蟲之墓》,豆瓣得分高達8.7!男人不值得流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飯想看的電影,但他的影評都是感情用事,催人淚下,我不敢看他的情感。這次,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這部「催淚瓦斯式」的高分巨作,結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想哭的衝動,反而更多的是沮喪和不理解。
  • 螢火蟲之墓影評:戰爭之禍,懷憐憫之心
    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而今天我要拿出來說的作品是他的大成之作——《螢火蟲之墓》。眾所周知,這部動漫感動了無數人。然而,在中國,這部作品是有爭議的,因為它是從二戰期間日本戰犯家屬的角度來描繪的。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部電影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開始,但它是如此令人震驚。
  • 《螢火蟲之墓》真相30年後揭秘 網友直呼太恐怖
    4月6日,82歲的日本著名導演高畑勳於4月6日去世,在影迷傷心之餘,他在生前執導過的動畫再次被網友討論。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影片《螢火蟲之墓》被網友注意到暗藏玄機。在《螢火蟲之墓》的其中一張視覺海報中,電影的兩位主角在草叢中歡笑,身邊黃色的螢火蟲亮光環繞,讓人感覺十分溫馨。但網友在把這張海報亮度調高100倍後,主角背後的夜空中,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原來那黃色的光點其實是轟炸的火光。
  • 淺談《螢火蟲之墓》:需要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螢火蟲之墓》繼《天空之城》後吉卜力工作室第二部長篇動畫電影,也是吉卜力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涉及二戰的動畫作品。這是我很久之前看過的動畫作品,今天之所以再談起,是因為看到有人說該作品在刻意製造日本是受害者這個形象,向年輕人傳播不正確的歷史觀。為了確保我的述說,我還是重新看了一遍。
  • 「盤點」十大最催淚虐心的日本動畫電影 看了想哭
    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十大動畫催淚電影,下面榜單,我們將細數虐心且然給觀眾忍不住落淚的人動漫:第十名:螢火之森(2011)迷路的少女螢在森林走失,遇到了一個名叫銀的幽魂當初電影在日本上映時,不少觀眾就因為這個虐心劇情而哭慘了。第八名:狼的孩子雨和雲(2012)一個人類花和一個狼人相愛,隨後還生了兩個可愛的混血小孩,然而好景不長,花搬到了郊外,把兩名孩子撫養長大。
  • 《螢火蟲之墓》中螢火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願從此再無戰爭
    回到家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播放了《螢火蟲之墓》。結果看著看著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暫停了好多次才看完。最後發現原來這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不是宮崎駿,而是高畑勳。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再看過這部電影。節子死前將彈珠當做水果糖吃的一幕太揪心,實在是不忍心再看一遍。近來我讀了野坂昭如的原著,同時對那段歷史深入了解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動畫,才在故事的縫隙裡捕捉到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是如何養死自己妹妹的?
    今天帶大家賞析一下日本的反戰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的經典作品,一直以來都褒貶不一。故事整體看下來還是讓人很感動的,妹妹非常的可愛,中間的螢火蟲場景也非常美,哥哥雖然不會養妹妹,但也一直在用心地給妹妹安定和幸福。對於一個不太聰明還倍有主意的孩子來說,似乎已經做的不錯了。
  • 《螢火蟲之墓》真相深藏30年被揭秘 網友直呼太恐怖 _遊俠網 Ali...
    4月6日,82歲的日本著名導演高畑勳去世,在影迷傷心之餘,他在生前執導過的動畫再次被網友討論。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影片《螢火蟲之墓》被網友注意到暗藏玄機。
  • 《螢火蟲之墓》兩種常見的感情,讀懂了人性的陰暗面
    隨著《螢火蟲之墓》的問世,它的渲染力竟超越了不少真人版電影,該動畫片讓所有觀影者反思。這無疑是一個悲劇,但是悲劇只能算背景,在背景之前的親情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精華。 它之所以能讓所有人觸發深思,主要原因就在於動畫片中的兩位小主角年齡不大,卻遭受了突如其來的災難,故事的背景在日本神戶,正好是二戰時期,本就心臟不好的單親母親突然離世。
  • 螢火蟲之墓:因為設定緣故被人不喜,但劇情本身確實引人深思
    #文|阿倫《螢火蟲之墓》是由高畑勳執導,辰巳努、白石綾乃等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但是這種手法註定不會被大眾所喜歡,我本人就是不喜歡《螢火蟲之墓》的人之一。在《螢火蟲之墓》的劇情中,飽受苦難的日本民眾渴望著那場侵略戰爭獲勝,而主角清太更是以身為軍人的父親為榮,類似於這種設定在動畫中有著不止一處。所以這部動畫我們在看到之後,反響並不是很好。
  • 豆瓣評分8.7,《螢火蟲之墓》為什麼讓你看一次哭一次?
    而有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動漫,卻從另外一個視角展現了螢火蟲,當然,也不僅僅是螢火蟲,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夠讓我們看一次哭一次的故事!它就是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的作品《螢火蟲之墓》。
  • 《螢火蟲之墓》30年恐怖真相曝光 其中一款視覺海報網友嚇到發抖
    《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不過當海報被網友調亮100倍後,原來夜空中有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黃色亮點其實是燃燒彈的火光,真正的螢火蟲則是停在海報中央的草葉上,日文片名「火垂るの墓」,原本被認為是指「螢火蟲」,30年後片名「火垂る」被重新解讀,也有「戰火不斷」的含義。▲《螢火蟲之墓》海報中,兄妹在夜晚欣賞螢火蟲,點點黃光畫面溫馨。
  • 《螢火蟲之墓》30周年海報竟隱藏恐怖真相
    日前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過世,身後留下許多知名動畫電影,其中《螢火蟲之墓》是外界公認他最好的作品,如今該片上映至今已滿30周年,許多人重新回顧,藉此緬懷,不過有網友發現《螢火蟲之墓》海報其實另藏玄機,時過30才被解密的內幕,讓人直呼恐怖。
  • 榮獲各大世界獎項的一部動漫電影《螢火蟲之墓》,你為她流過眼淚
    宮崎駿動漫我們看到了很多,而這一部《螢火蟲之墓》跟宮崎駿的動漫,都是出自吉卜力工作室。這部動漫在很多時候都被誤認為是出自於宮崎駿老師之手,但是只要看他的情感色調就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跟宮崎駿老師根本不可能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