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幾年前。當時還是盜版光碟的天下,很多國外電影都是用這種方式才看得到。我抱著要把宮崎駿的作品都收集齊全的決心買了很多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回到家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播放了《螢火蟲之墓》。結果看著看著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暫停了好多次才看完。最後發現原來這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不是宮崎駿,而是高畑勳。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再看過這部電影。節子死前將彈珠當做水果糖吃的一幕太揪心,實在是不忍心再看一遍。近來我讀了野坂昭如的原著,同時對那段歷史深入了解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動畫,才在故事的縫隙裡捕捉到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這些細節雖然一晃而過,卻都是真實歷史的投射。
導演在電影中並沒有過分添加個人情感,也沒有進行無謂的渲染。他像手術臺上的外科醫生一樣,將那段歷史冷靜地剖了開來,客觀地呈現在銀幕上。而《螢火蟲之墓》也因此成為了超越動畫電影範疇的一部經典之作。不過也有很多人對那段歷史並不了解,看過以後心裡不免疑惑:「這有點誇張了吧?會不會是編出來賺人眼淚的?」
螢火蟲本身沒有特殊含義,但如果把整個標題連起來看的話,螢火蟲就有了意義,那便是「死亡」。
「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我死了。」這是整個影片的第一句臺詞,其中除了表明時間、人物之外,整句話裡只有一個動詞——「死」。沒錯,影片在一開頭便道出了殘酷的事實,但更殘酷的還在後面。
隨著劇情的發展,兄妹兩人的母親被抬出「醫院」,「哥哥」本打算對「妹妹」隱瞞母親死亡的真相,但沒想到……
-「你在做什麼?」-「我在做墳墓,媽媽她不是睡在墳墓裡面嗎?」-「……」-「是阿姨她跟我說的,她說媽媽已經死了,要睡在墳墓裡面。」-「……」「節子你還記得嗎,我們以前去過曬布場附近的墓地,媽媽就住在那裡,在一棵很大的樟樹下面。」-「……」「為什麼螢火蟲那麼快就死了?」
螢火蟲之墓,那是「妹妹」親手埋葬的「死亡」的螢火蟲。這麼小的年紀,卻已經理解了「死亡」和「墳墓」的含義。這世上最殘酷的事情也不過如此了吧!可以看出,導演在影片中多次殘忍地強調「死亡」二字,其實那是對戰爭赤裸裸的抗議和控訴!願從此再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