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2020-12-05 瀟瀟愛讀書寫作

「如果你能看到我的世界裡那些漸漸消逝的美好,你就能體會到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題記

「你在幹什麼呢?」

「我在給螢火蟲造墓呀。」節子低垂著頭,又說道,「媽媽也在墳墓裡邊吧?」

清太正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她接著說下去,「我聽阿姨說的,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墳墓裡邊。」

清太這才第一次淚水盈眶……

這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和根據自身經歷攥寫的小說《螢火蟲之墓》中的一個場景。

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

作為一部反映普通大眾,特別是孩子在戰火中痛苦與掙扎的小說,《螢火蟲之墓》用虛構與真實記憶不斷交織的方法,深深切入赤裸的現實,直面如此的殘酷悽涼,字裡行間始終充溢著一股樸素堅韌的力量,給人強烈的震撼,也不斷地喚起人們思考:

戰爭之於普通人,究竟帶來了什麼?

01

「到底是幾號呢?到底是幾號呀?」

清太就這樣一心惦記著此事,停止了呼吸。

小說的開篇,主人公清太蜷曲著後背,靠在省線三宮站內海濱一側那瓷磚剝落殆盡、水泥裸露無遺的柱子上悄然離世。

直到第二天,站員才小心翼翼地挪動他的屍體,在清太那爬滿蝨子的腰圍裡有一個水果糖罐。

輕輕一揮手,水果糖罐被拋入站前黑暗的、布滿雜草的焦土上,覆蓋在糖罐上的蓋子打開了,一些白色的粉末散在空氣中,還有三塊小小的骨頭碎片——那是節子,清太的妹妹,一個月前,死於急性腸炎。

天空中,受到驚嚇的螢火蟲,閃爍著慌慌張張的光,點點螢火在戰後依舊陰沉的天空中,爛漫而美好。

當清潔工人無情的把糖果盒丟進暗黑的夜裡,他並不懂得,他丟棄的是什麼。

這盒水果糖罐曾經承載了父母雙亡、流離失所的兩兄妹對生活所有的希望。

在寄人籬下備受欺辱的日子裡,在那些用小小的身軀咀嚼苦難的日子裡,糖果和就是節子的快樂和精神支柱,支撐起她對未來的盼望與期冀。

然而,沒有了,白色的粉末,小小的骨塊,拋灑在空中,和螢火蟲的幽暗的光交疊著,童真與殘酷對立著,潑潑灑灑,飄飄散散,終歸湮滅了,再尋不到一絲痕跡……

木心先生在《西班牙的三棵樹》中說:「螢火蟲是會呼吸的鑽石」,皎皎如星河般絢爛。

而尊崇萬物有靈論的日本人,見到螢火蟲時,總會親切叫一聲「けいか」!尤其是在夏天,躺在草坪上,天空中的螢火蟲一閃閃的,格外美麗動人。

可轉瞬間,那份靜謐美好的點點螢火便和鋪天蓋地的火光重疊,密密麻麻的曳光彈,帶著冷酷的溫暖,四散而下,讓人恐懼而悲傷。

時間退回三個月前,那時的清太從未想過戰爭與他有什麼直接的聯繫:父親是一名海軍大尉,母親溫柔而善良,妹妹可愛懂事,而他則和這個年紀所有的男孩一樣無憂無慮的成長。

當第一顆炸彈從B-29轟炸機上呼嘯而下的時候,片刻的寂靜甚至讓他產生了幻覺,仿佛一切都那麼的不真實,可隨之而來的巨響將他拉回了現實,也將他的世界摧毀到分崩離析,破碎不堪——

「媽媽的身上半身纏著繃帶,兩隻臂膀好似球棒一般直挺挺的,臉上也包了一層又一層,唯有眼睛、鼻子和嘴巴露著黑洞洞的孔,鼻尖宛如天婦羅的面衣……」

記憶中溫柔美麗的母親,此刻一動不動,渾身纏滿了繃帶,那繃帶上滲滿了血,上面叮滿了無數的蒼蠅。

她死了。

甚至清太都顧不上為母親嚎啕痛哭,她就和其他遇難的人一起,被工作人員用草蓆潦草的裹起來,扔上了卡車。

再見到母親時,是一隻用燒焦的木柴寫上名字的木盒,裡面一截雪白的指骨有些突兀的在焦黑的木盒無聲躺著,仿佛想要說什麼,卻終究換做了一聲輕不可聞的嘆息……

02

生命於戰火而言,就像那明明滅滅的螢火,轉瞬即逝,即使在時隔70年後的今天,硝煙帶來的死亡威脅從未遠離。

面對攝影師的鏡頭,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只是一瞬,快得讓人幾乎捕捉不到。

下一秒,緊咬著嘴唇的女孩,緩緩地舉起了手,那雙原本稚嫩的小手緊緊地握成拳頭,眼神裡滿是讓人心疼的迷茫與乞求。

女孩的名字叫Adi Hudea, 出生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

阿拉伯古書曾經寫道:「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馬士革與之齊名」。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90分鐘,110枚飛彈傾瀉而下,戰火「染紅」了大馬士革的夜空。

Adi Hudea 的父親死於2012年的一場大屠殺,此後她一直和母親生活在難民營。

不知是太過熟悉殺戮,還是太過畏懼死亡,當攝影機的長鏡頭對準她時,她下意識以為那是機槍,那高高舉起的手臂下是她面如死灰的小臉,木然而悲傷……

有人說:戰爭中看不見天理對錯,有的只是人類不斷衝破道德底線,無限接近撒旦的瘋狂的臉。

而孩子則是這如地獄般可怖戰爭中最無辜的「祭品」——

2016年,敘利亞城市阿勒頗遭受空襲,救生員從廢墟瓦礫中將5歲小男孩達克奈什(Omran Daqneesh)救出。

小達克奈什獨自坐在救護車座椅上,身上布滿灰塵和血跡,不哭不鬧,淡定的擦拭臉上的血跡。

眼神中對死亡的司空見慣與漠然,深深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經。

「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或許這個雙眼充盈著淚水的小男孩幫小達克奈什問出心中的問題。

本應在父母懷中撒嬌、在教室中學習、和小夥伴嬉笑玩耍的年紀,他們被迫接受了生活的殘酷。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相關報告表示,截止2019年底,全球有約4570萬人因武裝衝突和暴力成為國內流離失所者,其中1900萬估計為兒童。

無休止的轟炸、躲避、在轟炸、再躲避成了他們最常做的事情,親人們一個個撒手離去,溫暖的家園早已是一片廢墟,顛沛流離伴隨著隆隆的槍炮則成了陪伴入眠的搖籃曲……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

03

而對於清太來說,生活的重壓使他連思考這個問題的勇氣和時間都沒有。

母親死了,父親杳無音信,但生活還得繼續。

那種連哭都不能出聲的絕望,這個還只有14歲的少年堅強到一肩扛下。

「媽媽的身體還疼嗎?」「嗯,轟炸時負傷啦!」

面對妹妹疑問,走了一夜的清太,默默地把眼淚咽下,只是把母親的骨灰盒悄悄地藏在高低柜上放的防雨窗套裡,掩藏住所有的悲傷,盡全力去保護妹妹。

生活卻遠比清太想像中更為苦澀。

戰爭的膠著,物資的匱乏,讓人心變得冷漠與不可捉摸。

原本和藹的親戚在得知母親去世後,不但奪去了他們值錢的東西,還越發地對他們欺壓起來:不但飯只能稀湯寡水,連起碼的尊嚴也不能保障。

長期指桑罵槐地指責和冷眼,讓這對兄妹飽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燈光照亮了一個家庭,卻沒有帶來溫暖。

一心想要守護妹妹的清太,然決定帶著節子離開這個冷漠的家,轉而搬到郊外廢棄的防空洞裡。

「節子高興地歡蹦亂跳:這兒是廚房,這是門!」

走出了禁錮的房屋,迎來的就是快樂與自由。他們親自置辦鋪蓋,生爐子,提水,做飯,一切都是那麼的原生態,雖然簡陋,但是只要兄妹倆在一起,便是幸福的天堂。

.

「你願用一生,等待,然後呵護這短暫的光亮嗎?即使,明知它會消失。」

防空洞裡很黑,清太便捉了很多很多隻螢火蟲放在蚊帳內。

「彼此的面孔雖然仍看不清,心兒卻寧靜下來,眼睛追逐著螢火蟲那徐緩的動作,漸漸地沉入了夢想……」

如果說,林間有螢火蟲相伴,那麼整個帳子的螢火蟲,宛如漫天的繁星,一閃一閃的,便是清太為妹妹節子所打造的最美麗的國度。

即使微弱,是足夠在悲慘的歲月裡,成為支撐著我們不至於向命運俯首稱臣的一絲力量。

當它掉下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大笑,是不是很有趣?」

視頻裡,一對父女開心的大笑著。

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空襲從來都不是稀奇的事情。這位名叫穆罕默德的父親,害怕年幼的女兒因為這些爆炸聲感到恐懼,便對女兒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騙孩子說轟炸聲是煙花和玩具槍,並約定聽到轟炸聲就要大笑。

再璀璨的螢火只能照耀一夜的光亮,在美好的謊言也不能阻止死亡的威脅,但即使在晦暗的時刻,也好拼盡全力去守護自己最愛的人,這或許就是愛的力量!

04

「當螢火蟲在黑夜中一閃而逝,一段飛躍生死之外的愛戀,正一點一滴地用生命點亮愛的天空,直到軀殼在黑暗中隕落..... 」

每天清晨,昨天美麗明亮的螢火蟲便死了大半,掉落在蚊帳裡。而戰爭中的人,很像一隻只螢火蟲,昨天還鮮活動人,明天或者下一個瞬間,便會被死亡帶走,媽媽是那樣,節子也一樣。

到了七月末,節子患上了疥癬。蝨子密密麻麻的爬滿了節子的衣縫。緊接著是腹瀉,節子的右半邊的身子白的幾乎透明,左半邊身子也因為反覆的疥癬而糜爛不堪。

但即使是這樣孱弱,節子都要在屋裡學著縫衣服,戰爭讓孩子遠離了童真,這個兩個月前還會和哥哥撒嬌哭鬧的小女孩,已經因殘酷的生活被迫成長。

為了幫妹妹補充營養,阿泰刻意選在敵機空襲時去偷別人家的農作物或者是值錢的衣物去變賣,當她看到哥哥為了讓自己吃飽東西,夜裡去偷甘蔗被人發現痛打一頓之時,年幼的她揉著哥哥的後背說:「哪兒疼啊?這可不行啊!得喊醫生來打針呢!」那語氣簡直和媽媽一樣。

哥哥對節子的好,節子銘記於心頭,哪怕最後節子因為過度營養不良與溼疹而生命垂危時,她都不忘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哥哥:

「哥哥,給。」

這是啥東西?」

「飯呀,想不想喝茶?」她忽然精神起來,「再給你來點兒煮豆腐渣吧。」

像過家家似的,她排列好土塊和石子。

「請吃吧。你不吃嗎?」

火化節子的那晚,火焰燃盡後,周圍無數的螢火蟲在天空中飛舞,然而清太再也不去捕捉了。

螢火蟲曾為他們營造了屬於他們兩個人的美好世界,永遠的把節子和清太最美好的時刻留在記憶。

「螢火蟲也會消亡的,那就跟著螢火蟲一起去天國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成為孤兒的清太並沒有盼來光明,站在光明的門口,他的生命之火卻猶如螢火蟲的微光即將熄滅——

「仿佛是將這三尺方的粗柱子當作了親娘,每一根柱子前都坐著一個流浪兒。」

甚至已經沒有了飢餓,沒有了焦渴,沉重的腦袋垂下來抵在胸口,14歲的清太看著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死亡。

曾經想要拼命照顧妹妹而強裝出來的那份堅強和勇氣徹底消失了,如天空中那明滅可見的螢火,曾經閃耀,終究隕落……

05

死,對於清太來說到底是釋然更多一些,還是痛苦更多一些呢

「如果你能看到我的世界裡那些漸漸消逝的美好,你就能體會到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當化作孤魂的清太,對著我們講出這句臺詞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但歲月靜好大多數時候只存在大家的幻想中。

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在孩子們生活的這片天空下,同樣的悲劇從來不曾中斷: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轟炸過後,火車南站變成一片廢墟,而一歲的孤兒獨自坐在廢墟上嚎哭。 1972年6月的越南,一架越南飛機誤將凝固汽油彈投向自己的軍民。9歲的潘金淑衣服被大火燒著,她瘋狂地扯開衣服,不要命得向前奔跑。 1993年,一名蘇丹女童即將餓死,她已經爬不起來,只能跪伏在地上,而身後兀鷹虎視眈眈,仿佛在等著飽餐一頓。2015年9月3日,土耳其的海灘上,男童艾蘭庫爾迪的遺體格外令人感到心酸。

每年的六月一日,在這個屬於孩子們的節日,我們的孩子都會穿上漂亮的衣服,期待父母給自己的禮物,但很少有人知道,兒童節背後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今天,當你路過捷克的利迪策村,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一組大型雕塑,那是一群孩子,他們的臉上沒有痛苦與驚慌,更多是是迷茫與不解,仿佛在問: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

悲劇始於1942年6月10日的下午,一個名為利迪策的捷克村莊突然被納粹軍隊包圍,納粹以村民掩護刺客為藉口,槍殺了村中所有173名15歲以上的男子,而婦女和兒童則被押送到了集中營。

據戰後統計,全村104名兒童大多數在波蘭切姆諾毒氣室被害,僅有17人生還。

1949年,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理事會議在莫斯科,正式決定將每年6月1日設立為國際兒童節,用以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

「在戰火的摧殘中,我們的傷口很深,我們雖是孩子,但是呼喊發自心底。我們想塗抹恐懼,用最響亮的聲音,用吶喊,用歌聲,帶來改變。希望有人能夠聽到,我們想要童年再次回歸。……

敘利亞大馬士革一片廢墟中,10歲盲童Ansam和40名來自附近避難所的小夥伴唱起一首《心跳》,他們因戰爭逃離家鄉,蒙受苦難與掙扎,卻用歌聲期待朝陽,堅守希望!

「那是個溫暖的時空,沒有戰爭,沒有飢餓,也沒有冷暖人情,只有點點螢火蟲映襯著節子可愛的臉。」

《螢火蟲之墓》以悲劇結尾,卻把改變悲劇的鑰匙交給了我們——實現世界和平、推動發展才是根本出路。

儘管這條路很漫長,但只要我們共同攜手,希望就在不遠方眺望……

最後,在屬於孩子們的節日,願每個孩子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螢火蟲之墓》中螢火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願從此再無戰爭
    回到家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播放了《螢火蟲之墓》。結果看著看著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暫停了好多次才看完。最後發現原來這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不是宮崎駿,而是高畑勳。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再看過這部電影。節子死前將彈珠當做水果糖吃的一幕太揪心,實在是不忍心再看一遍。近來我讀了野坂昭如的原著,同時對那段歷史深入了解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動畫,才在故事的縫隙裡捕捉到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是如何養死自己妹妹的?
    今天帶大家賞析一下日本的反戰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的經典作品,一直以來都褒貶不一。原因很簡單,看似一個無比悲傷的故事背後卻處處透露著哥哥的愚蠢和無能,不知道作者為何要這樣安排,不過結合人物性格來看的話,似乎這樣的安排也是合理的。故事發生在美日戰爭爆發之際。大家也都知道,日本本是這次一系列戰爭的始作俑者,不過作者並沒有美化戰爭,只是在客觀的刻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所以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
  • 《螢火蟲之墓》我們漸漸死亡,走向螢火蟲的世界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題材的電影,是根據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而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神戶地區發生的悲慘事件,影片圍繞的是一對兄妹的母親在戰爭中意外離世後,兄妹的親戚拒絕撫養他們之後,而慢慢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史上最催淚的動畫電影,海報背後的深意太意外!
    前不久,日本著名的動漫導演高畑勳逝世,享年82歲,為紀念這位大師,日本相關的電視臺重新上映了其生前的代表作《螢火蟲之墓》,就在該片滾動播出期間,不少細心的網友卻發現了驚人的秘密!原來在30年前公映的海報上,我們一直以為的溫馨畫面,其實隱含著殘酷的事實:在他們的上方其實隱藏著一架轟炸機,而那些閃光的大部分不是螢火蟲,而是燃燒彈,螢火蟲只有下面的那幾隻。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每看必哭的動畫,上映至今已經滿30年。《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
  • 《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這次帶大家深度理解這部影片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螢火蟲之墓》。
  • 《螢火蟲之墓》真相揭秘!喪鐘到底為誰而鳴?
    在動漫電影中,除了宮崎駿爺爺還有一位日本的著名導演高畑勳,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到現在還值得一看,同時這也是一部賺足網友眼淚的一部影片。「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在這裡,我們一起共同探討《螢火蟲之墓》的真相!也就是電影到底表達了什麼?他僅僅是一部反戰動畫片嗎?影片開頭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在二戰時期的,人們頭頂上隨時有轟炸機進行轟炸,上一秒也許你還在奔跑,下一秒也許就已經命喪當場。
  • 《螢火蟲之墓》30周年海報竟隱藏恐怖真相
    日前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過世,身後留下許多知名動畫電影,其中《螢火蟲之墓》是外界公認他最好的作品,如今該片上映至今已滿30周年,許多人重新回顧,藉此緬懷,不過有網友發現《螢火蟲之墓》海報其實另藏玄機,時過30才被解密的內幕,讓人直呼恐怖。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流淚嗎?
    高道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螢火蟲之墓》,豆瓣得分高達8.7!男人不值得流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飯想看的電影,但他的影評都是感情用事,催人淚下,我不敢看他的情感。這次,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這部「催淚瓦斯式」的高分巨作,結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想哭的衝動,反而更多的是沮喪和不理解。
  • 《螢火蟲之墓》影評:史上最受人爭議的影片,它要表達什麼?
    動漫、二次元是現在00後熱衷於追求的文化,小編作為90後的年輕代表本來對動漫沒有任何感覺,但是,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螢火蟲之墓》這部動漫,使得一直沉迷於真人版電視劇、電影的小編竟然愛上了動漫。《螢火蟲之墓》的動漫小編認為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當然,也許是因為很受觀眾的喜歡,翻拍了真人版,可是,看到翻拍的真人版《螢火蟲之墓》的劇照,小編就放棄了看劇的欲望,因為有些情感人類是無法用所謂的表演呈現出來,無論多好的演技,災難後的痛苦都很難完美演繹。第一次體會到那些漫迷們對經典動漫翻拍真人版的絕望和心痛。
  • 榮獲各大世界獎項的一部動漫電影《螢火蟲之墓》,你為她流過眼淚
    宮崎駿動漫我們看到了很多,而這一部《螢火蟲之墓》跟宮崎駿的動漫,都是出自吉卜力工作室。這部動漫在很多時候都被誤認為是出自於宮崎駿老師之手,但是只要看他的情感色調就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跟宮崎駿老師根本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 豆瓣評分8.7,《螢火蟲之墓》為什麼讓你看一次哭一次?
    而有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動漫,卻從另外一個視角展現了螢火蟲,當然,也不僅僅是螢火蟲,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夠讓我們看一次哭一次的故事!它就是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的作品《螢火蟲之墓》。
  • 螢火蟲之墓影評:戰爭之禍,懷憐憫之心
    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而今天我要拿出來說的作品是他的大成之作——《螢火蟲之墓》。眾所周知,這部動漫感動了無數人。然而,在中國,這部作品是有爭議的,因為它是從二戰期間日本戰犯家屬的角度來描繪的。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
  • 在戰爭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無奈,這才是螢火蟲之墓想表達的意思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是覺得耳熟,但說起他的作品《螢火蟲之墓》卻鮮少有人不知道,高畑勳本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導演,奈何都被宮崎駿的名頭給掩蓋了,這讓我想起一句古話:「既生瑜何生亮」。如果說宮崎駿是奇幻浪漫,那麼高畑勳則是社會現實,給人的感覺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應該會發生什麼樣的事為前提,然後是每個人會如何去應對和處理遇到的這些事,無論是悲還是喜,這就是不加任何修飾的現實,比如最具代表性的《螢火蟲之墓》。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明明有錢,為何直至妹妹奄奄一息時才取出來?
    喜歡宮崎駿的小夥伴,我想大家都看過《螢火蟲之墓》吧!不知道大家在看《螢火蟲之墓》的過程中是否為兄妹兩個的不幸人生潸然淚下,反正小編看到動漫的結尾,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的雙雙離世,不禁淚流滿面!想來看過《螢火蟲之墓》的朋友也都有所疑惑?
  • 《螢火蟲之墓》真相30年後揭秘 網友直呼太恐怖
    4月6日,82歲的日本著名導演高畑勳於4月6日去世,在影迷傷心之餘,他在生前執導過的動畫再次被網友討論。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影片《螢火蟲之墓》被網友注意到暗藏玄機。在《螢火蟲之墓》的其中一張視覺海報中,電影的兩位主角在草叢中歡笑,身邊黃色的螢火蟲亮光環繞,讓人感覺十分溫馨。但網友在把這張海報亮度調高100倍後,主角背後的夜空中,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原來那黃色的光點其實是轟炸的火光。
  • 【國際和平日】願每一個人都被溫柔以待
    【國際和平日】願每一個人都被溫柔以待 2020-09-21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螢火蟲之墓》:戰爭很殘酷,但不自食其力,只會餓死自己和妹妹
    本來以為《螢火之森》和《螢火蟲之墓》是上下兩部電影,但是看過,原來並非同根生,雖然都是日本電影,但是導演、故事都毫不相干,前者是關乎愛情的,後者是關乎二戰的。而且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螢火蟲之墓》在網絡上居然受到過那麼大的爭議,牽扯到二戰和很多政治因素。暫且拋開這些不談,純論這部電影,其實非常觸動到我。
  • 淺談《螢火蟲之墓》:需要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螢火蟲之墓》繼《天空之城》後吉卜力工作室第二部長篇動畫電影,也是吉卜力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涉及二戰的動畫作品。這是我很久之前看過的動畫作品,今天之所以再談起,是因為看到有人說該作品在刻意製造日本是受害者這個形象,向年輕人傳播不正確的歷史觀。為了確保我的述說,我還是重新看了一遍。
  • 如何評價《螢火蟲之墓》,為什麼有很多人噴這部動畫
    如何評價《螢火蟲之墓》,為什麼有很多人噴這部動畫?看《螢火蟲之墓》第一遍時,看到他們媽媽去世的時候,心裡有一點不暢快,看到哥哥去偷去搶的時候也很不舒服。看到滿天的飛機來轟炸的時候覺得不解,看到節子因為哥哥的固執和糊塗而死的時候,才真的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