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七寶。宮崎駿動漫我們看到了很多,而這一部《螢火蟲之墓》跟宮崎駿的動漫,都是出自吉卜力工作室。這部動漫在很多時候都被誤認為是出自於宮崎駿老師之手,但是只要看他的情感色調就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跟宮崎駿老師根本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螢火蟲之墓
《螢火蟲之幕》是88年,高細勳老師指導的電影。講述在戰爭期間,失去雙親的兩兄妹,獨自在外生活的故事。這是一部在世界影響極大的動漫,並在海內外獲獎無數。這部電影非常的感人,至少我身邊的人只要看過這部電影,沒有一個不哭的。我是無論刷幾遍都會哭,這部電影以戰爭為背景,講述清太和節子,在失去父母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死亡。
只要是帶上戰爭的背景,整個劇情的步調就會有點沉重。但是高細勳導演,就換了一個表現手法,整部電影裡面,除了節子媽媽被大範圍燒傷。那一幕有一點血腥之外,整部片沒有一點血腥感。
節子的死亡
1)大環境
其實節子的死亡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很多人都說那是清太造成的。我想說的是,這不單單是他哥哥一意孤行的結果。戰爭的發生,讓這個本來是有點小康的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在媽媽去世之後,親戚的眼光,周圍人的態度,這是造成節子不開心的原因。而心態很單純,是想帶著妹妹一起生活,能夠讓他開心。他原來打算著借銀行卡有錢,只要省點用都可以蹭到爸爸回來的。所以他才義無反顧的帶上妹妹和所有的家當,離開了親戚家裡。
親戚的做法非常的冷漠,在電影很多場景裡面,都曾多次表現出這位阿姨的偏心。他會讓清太去做家務,分配飯菜的時候,他會給自己的女兒留大份的。作為哥哥的清太,看到妹妹每天都不開心。而且自己也在那個家受氣。所以選擇帶著妹妹離開。
在戰爭後的日本,人與人之間本來就非常的冷漠。能顧著自己家已經很不錯了。再添兩個拖油瓶,對於阿姨來說確實是很大的負擔,而且他作為男孩14歲了也沒有出去謀生。這樣阿姨是心裏面極不舒服的。所以當他們走的時候,阿姨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照顧好自己,並沒有對他們過多的挽留。
2)清太自尊心
節子的死亡,清太是有推不掉的責任的。清太雖然很努力的去找家裡殘餘的東西給阿姨,卻沒有想過如何在外謀生。本來家庭比較小康,所以清太沒有受過這一份苦。一下子的轉變,他無所適應。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看緊妹妹,等爸爸回來。但是在中國有這麼一句古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裡起了這麼大的變化,心態依然沒有想著擔起這頭家。而阿姨讓他做事,他非常不滿。在戰爭的年代,沒有家庭是會養一個吃閒飯的,所以妹妹還小,我們可以理解,但是當時已經14歲的清太。卻是我無法理解的,剛開始親他覺得爸爸還會回來,所以他抱著一絲的失望在等待。他唯一的一點尊嚴,不允許別人淺踏,所以她選擇帶著妹妹離開了。
所以節子的死亡,是當時大環境造成的,也是清太錯誤決定造成的。 很多人都會說,其實靜態是太愛妹妹,所以就是這樣的選擇,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同樣是他太自私,才做出這樣的選擇。如果他沒有離開。就算不能吃飽飯。但是妹妹可以每天洗乾淨的澡,吃到飯。總比跟著他在外面顛沛流離,吃不上飯來的好。
看到節子把玻璃珠當做糖果吃掉那一刻,我的眼淚止不住一直往下流。節子是一個非常可愛活潑的女孩,雖然有點小任性,但是她知道哥哥不容易,她很努力不給哥哥加負擔。但是她畢竟是個小孩子。無論再怎麼樣努力,都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每天吃不飽的生活,讓她的身體急速惡化。最終只能離開。
清太的不易
雖然我說了節子的離開清太脫離不了關係。但是,清太已經很努力的在做哥哥的角色。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節子可以開心的生活。他誤以為只要跟節子兩個人生活,就能給節子飽飯吃。家庭的極速變故,讓他成了節子唯一的親人。所以他在努力當哥哥。在阿姨家的時候,清太不出去謀生,確實很讓人生氣。但是當他帶著妹妹離開之後,他不出去謀生確實可以理解。因為妹妹已經被人帶了,沒人陪伴。在兩個人單獨生活的時候,沒有太多吃的,他只能給傑子精神上的滿足,帶她出去玩,帶她看螢火蟲,給她說著爸爸媽媽的事情。
至少在節子最後離開的時候,他還是很開心,有這個哥哥的。
這部作品,高細勳老師情感渲染非常得當。讓我們屏幕外的人,在基本沒有戰爭場景的情況下,感受到戰爭的可怕,和平的重要。所以他在海內外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跟他所反映的內容有很大的關係的,世界和平才是能讓人安居樂業。戰爭只會讓社會動蕩不安,甚至有好多人為之而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