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認真想過, 螢火蟲為什麼不能隨意放飛
野外筆記
以下文章來源於阿拉善SEE廣西項目中心 ,作者生如毛竹
阿拉善SEE廣西項目中心
致力於廣西本土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凝聚企業家精神,「碧水藍天,桂在行動」
前言
事情過去了,為什麼還要寫這篇文章
本次螢火蟲放飛事件時間線回顧:
2020年06月25日——螢火蟲放飛活動在朋友圈發起2020年06月30日——環保人士開始關注並積極行動——相關部門介入2020年07月01日——活動確認取消至此,整個螢火蟲放飛事情宣告結束。
從留意關注到組織行動再到活動取消,整個過程僅耗費不到兩天時間。
整個活動事件離不開:環保人士的努力行動、林業部門的及時介入、活動方的積極處理。
但是,很多朋友表示不能理解:螢火蟲為什麼不能放飛?放飛螢火蟲和放生不是一樣性質的嗎?怎麼的,還不能看螢火蟲了?
對此,本文也嘗試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
儘管事情已經結束,但科普的道路遠未停止。畢竟這次結束了,下次還可能會繼續發生。
I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螢火蟲發光不是給人類看的
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昆蟲的統稱。
從物種構造及生理角度而言,螢火蟲之所以會發光,原因在於其腹部後端有獨特的發光器,螢火蟲利用體內的螢光素酶(Luciferase)、螢光素(Luciferin)、三磷酸腺苷(ATP)、氧(O2)和鎂離子(Mg2+)進行生物化學反應而發光。
螢火蟲腹部發光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對於發光,還有幾個有趣的小知識:
|螢火蟲通過腹部發光的形式來傳遞各類信號,包括呼喚異性、警戒敵人等作用。
|不同物種的螢火蟲都有其特異性的閃光頻率,以區別不同種群。螢火蟲在尋求伴侶的時候,會通過對方發光顏色及閃爍頻率來辨認是否同一物種。
|通過是否發光來判斷性別的方式是不正確的。另外,許多種類的螢火蟲在卵、幼蟲、蛹階段也都能發光。
Photo by 閒人 八桂自然行
每當交配季節,大抵是焦躁炎日後,終得一絲清涼的夏夜,雄性螢火蟲通過自己獨特的閃光方式來引起雌性注意。
「where are you, my deeply,truly and lovely lover.」
而雌性也會通過亮光進行回應,告訴異性它們是誰,以及它們在哪。
「It's me. I am here.」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覺得螢火蟲發光,只是為了吸引異性實現交流。
但是,螢火蟲發光,除了交配,更為了生存!
螢火蟲以亮光作為同物種間的暗號Photo by toan phan Unsplash
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生物學家Jesse Barber曾做過一個實驗:先把一群普通能發光的螢火蟲,以及一群生存在西部地區的從未見過螢火蟲的蝙蝠,放入同一實驗箱。當蝙蝠看到不熟悉的飛蟲,開始快速飛向並襲擊它們。但因為螢火蟲糟糕的口感(螢火蟲血液中含有一種有毒的lucibufagins防禦類固醇),蝙蝠嫌棄地吐了出來。經過幾次嘗試,蝙蝠確認這些發光的昆蟲很不好吃後,開始避開它們。接著,Barber開始放入另一群黑螢火蟲(把螢火蟲腹部塗黑,相當於人工關閉燈源)進行實驗觀察。
最後結果是:同數量下的兩群螢火蟲,普通螢火蟲自從被蝙蝠發現口感糟糕後,數量無一減少;同情形下,黑螢火蟲數量減少了40%。
也就是說,螢火蟲發光,其實就是為了給蝙蝠等捕食者傳遞信號,告訴天敵們:我不好吃,別吃我。
螢火蟲發光有警示作用 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另外,包括1997年Underwood發現發光的螢火蟲幼體對老鼠具有警告作用,1999年Nate等人發現誤食螢火蟲成蟲的蜥蜴會死亡,眾多實驗研究表明螢火蟲發光具有防禦警戒作用。
所以很多學者推測:螢火蟲發光,一開始就是為了警戒天敵而出現,後面才慢慢演進出尋求伴侶的功能。
扁螢幼蟲 Photo by 如歌 八桂自然行
II因為敏感,所以優良
不要以為它是害蟲
螢火蟲具有多方面的生態意義和價值。
首先,螢火蟲是辨識生態環境是否優良的生態指示物種。如果某個地區有螢火蟲的存在,那說明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足夠良好。而螢火蟲對生態環境的指示面,主要在棲息地質量、空氣條件、光條件。
氣候變化、棲息環境的破壞、退化和喪失,人工光源汙染,農藥過度使用,水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環境惡化,都會導致螢火蟲數量銳減。
螢火蟲是生態環境質量好壞的指示種Photo by Mike Lewinskion Unsplash
其次,螢火蟲95%的生命周期都是在幼蟲階段度過。在其幼蟲階段,常以蝸牛、蛞蝓、釘螺、扁卷螺、錐實螺等為食。而後者常禍害農作物,同時是某些寄生蟲寄存的中間宿主。
螢火蟲種群的恢復可減少此類蟲害,起到與青蛙相似的生態位作用,並減少人類感染寄生蟲的機率。如果螢火蟲數量大量減少,此類寄生蟲中間宿主將大肆繁衍。
水棲螢火蟲幼蟲在捕食釘螺 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背景是:螢火蟲不會遷徙。如果一個地方的螢火蟲,因為各類原因引起的環境惡化問題、或者是人為的大量捕捉所導致的地區性消失,那這個地區,就再也沒有螢火蟲的存在,相當於地區性的永久滅絕。
不論如何,螢火蟲種群數量的大幅度減少,都將有可能破壞當地食物鏈,進而導致生態失衡。
位於食物鏈金字塔底層的螢火蟲,其數量的大幅度減少將影響生態平衡 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III 商業放飛的背後,是人為的惡意捕捉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由於螢火蟲對生存環境要求極其苛刻——清澈水源、無光汙染、良好棲息植被和環境、足夠豐富的食物來源。
相對而言,野外捕捉從技術成本和難度而言,都成為所謂供應商更為青睞的低成本方式。但網上所有的螢火蟲供應商和銷售商,幾乎都打著人工養殖的口號!
因此,野外捕捉成為商業放飛的螢火蟲唯一來源。目前而言,已形成完整的、包括活體捕捉-統一收購-線上交易-線下配送在內的螢火蟲販賣產業鏈。可以這麼說,因為商業展覽活動的需求,誘發了人為性的惡意捕捉,並且愈演愈烈、屢禁不止。
廣西作為國內螢火蟲大量捕捉的地區來源之一,野外大量捕捉螢火蟲,將對此類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破壞。
許多地區由於生態環境良好,棲息成群螢火蟲,但同時成為非法捕捉的來源地 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Ⅳ羅曼蒂克式的流螢放飛,實則是消亡的開始
你以為的美不是美
螢火蟲終其一生,一共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整個生命周期在一年左右,根據種類和地區的不同,少量螢火蟲物種存活能夠達到兩年。常人眼中的螢火蟲,通常只是指其成蟲階段,這個階段的周期就更短了,通常只是1~2周的時間,個別種類能存活1個月。
一般所認為的螢火蟲,只是其短暫的成蟲階段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從野外捕捉、收購、集裝、運送,再到放飛展覽的整個過程,基本上已經把它的生命周期給耗盡完畢。部分能夠存活的螢火蟲,也即將到達生命盡頭。更何況,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大量的螢火蟲因為生命耗盡、環境變化、運途折磨而導致的意外死亡。
於是,為達到放飛的展覽效果,就必須需要保證足夠多的螢火蟲活體。也就是說,在我們放飛流螢,追求浪漫尋求鄉野的背後,所看到每一隻叢中閃爍著的螢火蟲背後,都可能有其數十倍的死亡的個體,以及成千上萬的螢火蟲付出絕對生命的慘痛代價。
浪漫的螢火放飛的背後,是無以計數的螢火蟲的滅亡Photo by Jerry Zhangon Unsplash
而且,螢火蟲放飛通常是在城市環境中進行。此類城市地區,因為光源汙染和環境變化,極不適宜此類螢火蟲的存活。就算部分螢火蟲能夠在先前的周轉顛簸中倖存下來,商業放飛後也難以存活。
想像一下,只為尋求人生伴侶生一堆小娃終其一生的你,卻毫無緣由地來到陌生的他鄉,發現生存渺茫!對於極其脆弱的螢火蟲而言,唯有在尋伴希冀中默默死去,其漫漫蟲生中,都未能實現蟲生真諦。
因此,憑藉放飛活動吸引流量的方式雖然吸人眼球,卻以螢火蟲無以數計的消失為代價。
渴望螢海的前提,不能以人為捕捉和放飛為手段 Photo by 付新華 守望螢火
後記
幽的谷 夏的夜 瑩的火
深刻記得臺灣陳章波老師說的一段話,大意是:為什麼我們人類生而主宰,這有什麼深刻原因或道理嗎?什麼時候,我們人類和地球其他動物的生命比重,能夠由現在的八二分或者九一分,轉為五五分,實現生命平等,那就是最大的進步。
再借用魯迅先生真真說過的一段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在此之前,對螢火蟲放飛的具體影響如何,常人不知,平人不識。希望大家翻到這裡,能夠反思我們人類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一個角色。讓我們一起為更美好的地球而努力!
守護不多的螢火鄉野Photo by hhwwiner 八桂自然行
參考資料
1.野外筆記. 放飛,一大波螢火蟲又被執行集體死刑
2.自然介. 放飛螢火蟲很美?但是我們不建議你這樣做。
3. Seth Borenstein. Bat signal: Fireflies』 glowtells bats they taste awful.
4. Hadley Debbie. 10 Fascinating Facts AboutFireflies.
5. Firefly Conservation & Research. https://www.firefly.org/
6. 王郡明,梁醒財,羅佑珍.螢火蟲生物學特性及其應用研究
7. 付新華.2016中國螢火蟲活體買賣調查報告
鳴謝
感謝守望螢火|付新華教授為本文科學性提供審閱和校準。
感謝文中照片提供者:守望螢火|付新華;八桂自然行|我不在這裡、如歌、閒人、hhwwiner;Unsplash|Mike Lewinskion toan phan Jerry Zhangon。
文章來源於阿拉善SEE廣西項目中心 ,作者生如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