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14的5nm工藝過後又將是什麼?或快到晶片性能極限時代!

2020-12-03 騰訊網

隨著iPhone12的到來,蘋果的最先進5nm工藝晶片為新一代iPhone系列電子產品帶來了強勁動力。那麼下代的A15,A16又將採用3nm甚至1nm工藝技術嗎?會不會因為極小尺寸的量子效應而到達物理技術極限呢?接下來我們便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提到晶片的更新換代,首先想到的是摩爾定律。什麼是摩爾定律?它又有什麼意義?簡單來說它是上個世紀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摩爾提出的一個規律,便是每隔18~24個月晶片的性能將比之前提升一倍以上。經歷了半導體工業數十年的發展,摩爾定律的規則使得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性能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的資源效率不斷加強。這也是為什麼你的手機必須不斷更新換代才能適應新的系統以及應用。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最近幾年裡面新手機和舊手機的性能差距似乎正在減小,而且製程的代差越來越小,晶片廠的「牙膏」也是越擠越少。高通的似乎打算將7nm製程從驍龍865延續到後面幾代;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臺積電和三星電子也才剛剛宣布5nm製程或者3nm製程能夠實現生產並提上了日程。

晶片製程是啥?這裡還是給大家解釋一下:製程就是晶片的線路寬度,俗稱線寬,是最簡單直接衡量晶片性能的指標。同樣大小的晶片,裡面的線路結構越小,含有的電晶體就越多,晶片性能就越強。製程用的是納米單位,1nm約等於你頭髮絲的五萬分之一,也就幾個原子的並列長度。晶片製程經歷了從幾百納米突然到幾十納米的跨度,再到幾十納米到幾納米的跨度;而現在,卻只能按照個位數的製程一點一點的縮小,就像現在的7nm到幾年後的5nm,3nm一樣。為什麼晶片結構縮小得越來越緩慢,甚至人們認為摩爾定律已然到了極限,性能的提升將越發的困難以及不明顯呢?

當然,你可別以為原因是ASML研發了十多年燒掉幾百億美金的極紫外光光刻機不行了(EUV光刻機理論上可以製造1nm左右的晶片製程),最主要的原因是隨著晶片的縮小,一個叫量子隧道效應的定律,便展示出了它越來越強大的存在感。這裡還得先解釋一下晶片的結構:晶片說白了是由幾十億個一樣的納米開關(場效應電晶體)組成,而這個開關便字如其意:控制著電流的流通與關閉。就好比你的手電筒,你打開它就亮了,關閉它就不亮。

只不過晶片的電流不是控制燈泡發光,而是記錄這個狀態,通過無數公裡長的線路連接著幾十億的開關實現數字邏輯運算。這下你便明白晶片裡面的這個開關大小有多麼重要了吧。肯定開關越小,晶片裝的開關數量就越多嘛,玩王者榮耀就越絲滑嘛。

那這個量子隧道效應是啥?在晶片上,用科學術語來講就是電子隧穿現象,俗稱漏電。電流將不受控制地通過開關,哪怕開關本身沒有壞。許多電流會偷偷地溜過去,造成晶片計算錯誤。這時,原來的結構將越來越難控制電流,我們必須用更強力的開關來實現對電流的控制。這裡還得提一下在此之前發生的一件事,那就是本世紀之初英特爾認為,摩爾定律漸漸失效了,到45納米幾乎已經是盡頭了。

可是,一個叫胡正明的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技術工藝結構:FINfet的電晶體。中文全稱叫做鰭式場效應電晶體。這玩意兒是啥?為啥突破了技術壁壘?別急,先打個比方。

以前的晶片的開關結構其實是這樣的:電流好比水管中的水,而這個開關僅僅是在水管上方一個方向壓著水管,可是水管壓不住,因為總有調皮的水偷偷溜過去。隨著水管的縮小,在量子力學看來,將會漏過去更多的水,就算你上方的壓力不變。於是,胡正明教授便將水管改變形狀,將受力結構從上方變成了同時包含兩邊的結構,擁有了三個方向的力量,這時,同樣的力就能幾乎完全控制水流了,實現開關的關閉功能。

這就是FINfet電晶體的基本技術原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正是使用這種技術的場效應電晶體,才能使得變得越來越小的電晶體量子遂穿漏電現象減弱。

那麼,到今後幾年內的電晶體還能繼續保持這種開關技術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你也許會說:「等等,之前不是三個方向的力嗎?那麼下邊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加一個呢?」。沒錯,這正是臺積電目前最前沿的3nm製程工藝技術:GAA環繞電晶體工藝技術,也將是蘋果A14,A15,A16處理器用的技術。它就是像用手一樣把水管從各個方向捏緊,更強力地控制了電流。也就是說,多年來FINfet技術的結構其實只不過是拓展完善,已經用了十多年了。這十多年裡面,能製造出更先進的晶片也是得益於此。

臺積電後面的製程,也許是1nm。這需要更新型的材料比如高k電介質材料,來容納更多的電子實現更強的場強來約束電流,使得場效應電晶體更能夠克服漏電問題。那麼我們未來幾十年裡面用什麼,電晶體大小可不可以縮小到1nm?我相信可以縮小到1nm,但是縱使是用了這個技術,依然還會導致越來越嚴重的漏電現象。我們對電流的控制將十分困難。製造工藝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目前沒有更先進的方案能夠繼續更好的控制開關電流了嗎?

當然不是,1nm只是矽基工藝材料的極限,我們可以不使用矽來製造晶片,比如碳納米管等新材料;當然也可以使用3D堆疊技術,使得晶片的開關層(電晶體層,目前絕大部分晶片裡面的電晶體均全部在底層,上部分和中間是連結線路)並不只是在底層,而在中間,頂部都能加入開關層,同時在一塊晶片裡面集成除CPU功能之外更多功能的晶片。臺積電目前也應用的3D堆疊工藝,將在未來不久實現量產。

這些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是開始挑戰技術巔峰甚至是技術顛覆的時刻。況且未來還有量子晶片等著我們去發力呢。所以,我們的晶片性能絕對不可因為到達1nm工藝就迎來了極限,因為總是有關鍵的人能夠想到從未有過的技術發明,實現時代的變化與革新。

相關焦點

  • 蘋果a14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打開APP 蘋果a14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19 14:39:49   蘋果a14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蘋果的A14仿生處理器搭載臺積電5nm工藝製程,因為5nm工藝製程是目前行業內最先進的工藝,相較於A13晶片搭載的7nm(第一代DUV),基於Cortex A72核心的全新5nm晶片,能夠提供1.8倍的邏輯密度、速度增快15%,或者功耗降低30%,同樣製程的SRAM也十分優異且面積縮減。
  • 蘋果A14仿生晶片使用了全新的6核設計 採用5nm工藝製程
    蘋果A14仿生晶片使用了全新的6核設計 採用5nm工藝製程 來源:IT之家 • 2020-09-16 11:42:15
  • 蘋果a14比a13強多少
    蘋果a14比a13強多少   A14比a13強多少?   5nm製程的突破   A14在業界首次使用了突破性的5nm製程技術,這一尺度極小的工藝挑戰了物理定律,事實上這一尺度如此之小,小到這些5nm電晶體的尺寸以原子為測量單位,這意味著能將多達118億個電晶體封裝到A14中,比起7nm晶片增加了近40%。
  • 與華為搶5nm首發!蘋果A14處理器性能一騎絕塵
    可以確定的是,新一代蘋果A14晶片將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同時它可能是首個能實現大規模量產的5nm工藝晶片。不同於前代7nm的升級,5nm製程工藝是一次大跨越。此前外媒爆料,蘋果A14晶片將集成約125億個電晶體,對比約85億個電晶體的A13晶片提升巨大,不得不說5nm工藝讓晶片單位面積的電晶體數量猛增。
  • 7nm、5nm、3nm?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蘋果瘋狂提升5nm工藝!A14性能起飛 超A13約50%
    此前有消息表示,臺積電早已開始生產A14,主要為今年蘋果iPhone 12全系手機所用,需要滿足蘋果的訂單量。  不過所有人都在好奇,5nm工藝製程下的A14的性能表現究竟如何呢?
  • 蘋果A15晶片曝光,採用5nm+製程工藝
    近期研究公司 TrendForce 表示,蘋果有望在明年推出採用臺積電5nm+工藝的A15晶片,將在下一代iPhone系列手機上搭載  據臺積電網站顯示,5nm+工藝被稱為N5P,是其 5nm 工藝的 「性能增強版本」,將提供額外的功率效率和性能改進。
  • 5nm就到極限了嗎?談晶片工藝發展路向
    本文就跟大家來談一下目前半導體工藝的進展情況,以及一旦矽晶片工藝走到盡頭,又有什麼新的技術方向能夠維繫半導體工藝的持續發展。5nm就到極限了嗎?談晶片工藝發展路向  讓我們先來大致了解一下晶片是如何工作的。
  • 蘋果A15 晶片曝光,採用5nm+製程工藝,庫克套路太深
    例如 iPhone12 搭載的蘋果 A14 晶片,採用臺積電最新的 5nm 封裝工藝,電晶體數量達到驚人的 118 億顆,效率提升 40%。據外媒 MacRumors 報導,蘋果計劃明年的 A15 仿生晶片會採用臺積電的 5nm+ 製程工藝,是當前 5nm 工藝晶片的性能增強版,將在低功耗與性能上有所提升。
  • 都是5nm晶片,為何麒麟9000比蘋果A14差,還不如A13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也就只有2款5nm的晶片,分別是蘋果的A14,以及華為的麒麟9000。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0/419649.htm再考慮到都是臺積電5nm工藝,以及蘋果與華為的競爭關係,以及一款是iOS專用晶片,一款是安卓晶片,所以這兩款晶片自然要被大家拿來對比的。
  • 手機處理器性能提升的法寶:新製造工藝5nm EUV
    作為老對手的臺積電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但也有各方消息表示即將完成研發,有望為2020年蘋果A14處理器的製造出力。5nm和EUV這兩個新登場的製造工藝究竟有著什麼優勢,多家代工廠為何要急著完成新技術的研究?讓小雷來簡單梳理一番。
  • 蘋果發布A14 Bionic處理器:全球首發5nm工藝、118億電晶體怪獸
    昨晚發布會雖然沒有iPhone 12手機,不過大家可以提前過過癮,因為蘋果發布了A14 Bionic處理器,首發5nm工藝,118億電晶體傲視群雄,沒有華為競爭5nm的情況下這會是目前最強手機晶片。當前的iPhone 11及iPad Pro上使用的A13 Bionic處理器是7nm工藝(N7P二代工藝),集成85億電晶體,6核CPU、4核GPU,集成Neural神經計算引擎,也就是常說的AI核心,AI運算能力達到了1TFLOPS。
  • 蘋果A13晶片或與A12同樣採用7nm製程
    蘋果A12晶片將會用在今年的新iPhone上,以此類推A13則會用在明年的新iPhone上,其中蘋果A12晶片使用的7nm工藝製程算 都知道,手機晶片的工藝製程越小,那麼核心面積也會相應減小,進而使得其性能增加,同時減少功耗,所以不管廠商還是手機發燒友都非常重視新品的製程大小。
  • 蘋果瘋狂提升A14性能:5nm製程的CPU/GPU均領先A13約50%
    據業內人士透漏,晶片代工業巨頭臺積電早已開始了A14晶片的生產,旨在滿足蘋果即將發布的iPhone 12全系列產品使用,該數量對於任何工廠而言都是個天文數字。眾所周知,每一代製程工藝提升後,在其基礎上打造的晶片處理能力都會大幅攀升。
  • 挑戰物理極限 三星宣布5/4/3nm工藝演進路線
    [來自IT168]【IT168 手機訊】此前,有消息稱蘋果今年發布的A12處理器已經量產,並且採用了臺積電7nm製程工藝,7nm工藝將比10nm工藝在性能上提升20%,與此同時在功耗上還能降低40%,帶來性能與效率的雙重提升。
  • 5nm是物理極限 晶片發展將就此結束?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歸會有一個權限,5nm則是矽晶片工藝的極限所在,事實上,隨著10nm、7nm晶片研發消息不斷報出,人們也開始擔心矽晶片極限的逐漸逼近,會不會意味著摩爾定律最終失效,進而導致半導體行業停滯不前。
  • 5nm製程六核心 蘋果A14仿生晶片發布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6日凌晨,蘋果召開2020秋季新品發布會,與往屆不同的是,由於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此次秋季發布會與WWDC20一致在線上舉行。發布會中推出全新iPad Air,最驚豔的是該款產品搭載了最先進5nm製程的仿生晶片A14,該晶片將118個電晶體封裝其中,甚至比桌面x86處理器還多,算是移動終端領域性能最強的晶片
  • 從蘋果A14晶片看AI算力的新摩爾定律
    A14上的新Neural Engine蘋果公布的A14 SoC使用5nm工藝,而新的Neural Engine則使用16核心設計,其峰值算力可達11 TOPS,遠超上一代的Neural Engine。在發布會上,蘋果明確表示該Neural Engine主要支持加速矩陣相乘。
  • 為何曾經說7nm是半導體晶片的極限,為何現在都在量產5nm工藝了呢
    【為何曾經說7nm是半導體晶片的極限,為何現在都在量產5nm工藝了呢】在半導體領域,有一個特別關鍵性的定律——摩爾定律。我們看看摩爾定律是怎麼規定的?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個內容似乎也沒有提到7nm工藝是極限呢,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裡提到的XX nm,實際上就是電晶體柵極的寬度,也被稱為柵長。
  • iPhone12發布:終於找到,A14晶片性能差的原因了?
    眾所周知,自從蘋果發布了5nm晶片A14之後,大家對於這款晶片是極不滿意的,覺得性能提升實在太小了。 雖然蘋果在發布會上說CPU提升40%,GPU提升30%,但那對比的是A12,要是與A13對比,相當於CPU性能提升17%,GPU性能提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