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m是物理極限 晶片發展將就此結束?

2020-11-30 OFweek維科網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歸會有一個權限,5nm則是矽晶片工藝的極限所在,事實上,隨著10nm、7nm晶片研發消息不斷報出,人們也開始擔心矽晶片極限的逐漸逼近,會不會意味著摩爾定律最終失效,進而導致半導體行業停滯不前。

為什麼說5nm是現有晶片工藝的極限呢?

Source:源極 Gate:柵極 Drain:漏極

這個主要是由於現有晶片製造的原材料是「晶元」、或者說矽片,也就是矽,所以我們才說矽晶片。一塊看起來非常小的晶片,實際上已經整合了數以億計的電晶體,電晶體簡單而言可以看作是一個可控的電子開關,電晶體由源極、漏極和位於他們之間的柵極所組成,電流從源極流入漏極,柵極則起到控制電流通斷的作用,從而產生0 1數位訊號,在目前的晶片中,連接電晶體源極和漏極的是矽元素。

然而隨著電晶體尺寸的不斷縮小,源極和柵極間的溝道也在不斷縮短,當溝道縮短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量子隧穿效應就會變得極為容易,換言之,就算是沒有加電壓,源極和漏極都可以認為是互通的,那麼電晶體就失去了本身開關的作用,因此也沒法實現邏輯電路。

從現在來看,10nm工藝是能夠實現的,7nm也有了一定的技術支撐,而5nm則是現有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那麼晶片的發展就此結束了嗎?

其實問題分析到這,大家也應該明白了,不是矽片發展到頭了,而是矽晶片的發展到了極限了,要突破這個極限的話,只能靠使用其它材料才代替矽了。

石墨烯

近年來,石墨烯被炒得很熱,它具有很強的導電性、可彎折、強度高,這些特性可以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中,甚至具有改變未來世界的潛力,也有不少人把它當成是取代矽,成為未來的半導體材料。

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和近年來非常火爆的石墨烯有一定聯繫,零維富勒烯、一維碳納米管、二維石墨烯都屬於碳納米材料家族,並且彼此之間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在形式上轉化。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一維材料,它的徑向尺寸可達到納米級,軸向尺寸為微米級,管的兩端一般都封口,因此它有很大的強度,同時巨大的長徑比有望使其製作成韌性極好的碳纖維。

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在電學和力學等方面有著相似的性質,有較好的導電性、力學性能和導熱性,這使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顯示器、生物檢測、燃料電池等方面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此外,摻雜一些改性劑的碳納米管複合材料也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例如在石墨烯/碳納米管複合電極上添加CdTe量子點製作光電開關、摻雜金屬顆粒製作場致發射裝置。

相關焦點

  • 挑戰物理極限 三星宣布5/4/3nm工藝演進路線
    [來自IT168]【IT168 手機訊】此前,有消息稱蘋果今年發布的A12處理器已經量產,並且採用了臺積電7nm製程工藝,7nm工藝將比10nm工藝在性能上提升20%,與此同時在功耗上還能降低40%,三星也宣布了其7nm LPP工藝製程晶片將會在2018年下半年投入量產。與此同時,在剛剛召開的Samsung Foundry Forum(三星工藝論壇)上,三星更是公布了三星在未來幾年晶片的演進路線。宣布將進軍5nm、4nm及3nm工藝,直逼物理的極限。
  • 5nm就到極限了嗎?談晶片工藝發展路向
    事實上,隨著矽晶片極限的逐漸逼近,這幾年人們也越來越擔心摩爾定律是否會最終失效,因為一旦半導體行業停滯不前,對於IT業界來說同樣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本文就跟大家來談一下目前半導體工藝的進展情況,以及一旦矽晶片工藝走到盡頭,又有什麼新的技術方向能夠維繫半導體工藝的持續發展。
  • 7nm、5nm、3nm?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晶片極限!1nm之後將會如何?
    當晶片小於1nm時,矽本身的物理形式將變得非常不穩定,並且加工技術也是巨大的挑戰。 即使可以製造1nm晶片,也很難脫離實驗室。這種大小的量子效應將越來越大。
  • 三星發布3納米路線圖,半導體工藝物理極限將至?
    近日,三星電子發布其3nm工藝技術路線圖,與臺積電再次在3nm節點上展開競爭。3nm以下工藝一直被公認為是摩爾定律最終失效的節點,隨著電晶體的縮小將會遇到物理上的極限考驗。而臺積電與三星電子相繼宣布推進3nm工藝則意味著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即將受到挑戰。未來,半導體技術的演進路徑將受到關注。
  • FinFET技術物理極限是5nm,臺積電採用GAA技術成功突破2nm
    GAA全稱Gate All Around,中文名字叫做環繞式柵極,隨著電晶體到達5nm,FinFET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如果再生產3nm或2nm,FinFET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電晶體的製造要求了,GAA技術的誕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原理就是增加閘極與電子通道的接觸面積,可以增加控制效果減少漏電流,通過這個技術能夠對晶片核心的電晶體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
  • 中興通訊:正在技術導入5nm晶片!這就是晶片極限了嗎?
    近日,中興通訊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具備晶片設計和開發能力,7nm晶片已經規模量產,並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實現商用,5nm晶片則正在技術導入。 目前晶片的工藝越來越先進,從14納米到7納米,再到5納米,似乎並沒有一個極限,記錄在不斷被專業技術人員打破,證明了科技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 蘋果A14的5nm工藝過後又將是什麼?或快到晶片性能極限時代!
    隨著iPhone12的到來,蘋果的最先進5nm工藝晶片為新一代iPhone系列電子產品帶來了強勁動力。那麼下代的A15,A16又將採用3nm甚至1nm工藝技術嗎?會不會因為極小尺寸的量子效應而到達物理技術極限呢?接下來我們便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8000餘名工程師攻堅2nm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程極限
    工藝製程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且已實現量產的製程工藝當屬臺積電的5nm工藝,但臺積電明顯不滿足止步於5nm工藝,據悉,臺積電已啟動8000餘名工程師全力布局2nm工藝的研製,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那麼2nm是否會是晶片製程工藝的物理極限嗎?
  • 晶片發展遭遇物理極限?別慌,科學家已經有辦法了!
    在手機的核心處理器上,集成了數以億計的電晶體,而一顆手機的核心處理器,其面積也僅有一個指甲蓋大小,可見晶片的集成度有多高,根據摩爾定律,晶片中集成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18個月就會翻倍,這麼多年來,晶片的發展也確實是按照這個規律發展的。
  • 7nm物理極限!1nm電晶體又是什麼鬼?
    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採用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將現有最精尖的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那麼,為何說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面對美國的技術突破,中國應該怎麼做呢?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
  • 5G晶片美國制裁華為又到高潮,其實矽晶片已接近物理極限
    臺積電已經宣布開始量產5nm晶片,7nm晶片也是臺積電第一個宣布量產。隨著美國制裁華為的時間日益臨近,華為高端晶片的危機正在進一步的加大。 但是其實現在的5nm晶片還是7nm都是矽晶片,而且已經逼近物理極限了。
  • 1nm!AMSL正式宣布,晶片精度達到極限,變化太突然
    要知道,當前最先進的晶片精度還是5nm,且僅有臺積電和三星具有能力完成加工。 10月15日,據《科創板日報》消息稱,ASML正式宣布完成最新精度的光刻機研發,代號TWINSCANNXE:3600D,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款光刻機可達到的製造精度高達 1.1 nm,這也就意味著1nm工藝來了!
  • 巨頭晶片製程之戰:5nm如何給摩爾定律續命?-虎嗅網
    縱觀今天下大勢,隨著5G和AI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的爆炸式激增,未來新產業、新應用的計算需求和功耗也正等著5nm晶片戰果的嗷嗷待哺,催促著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不斷衝刺物理極限的天花板,火拼先進位程給摩爾定律續命。刀鋒至此,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摩拳擦掌,5nm戰爭即將一觸即發。
  • 最前線丨3nm、5nm製程技術還沒捂熱,臺積電又要開始研發2nm的晶片了
    臺積電在先進位程方面的速度一直很快——在「晶片之王」英特爾還戀戰14nm支撐的時候,臺積電此前宣布已經製造出10億顆良率完好的7nm晶片;5nm雖然已經量產,但產能還是很有限,還在持續提升中;另外3nm製程也預計在2021年風險量產,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這次臺積電內部又將2nm晶片提上了日程。有業界聲音估計,臺積電2nm將在2023年至2024年推出。
  • 為何曾經說7nm是半導體晶片的極限,為何現在都在量產5nm工藝了呢
    【為何曾經說7nm是半導體晶片的極限,為何現在都在量產5nm工藝了呢】在半導體領域,有一個特別關鍵性的定律——摩爾定律。我們看看摩爾定律是怎麼規定的?這個內容似乎也沒有提到7nm工藝是極限呢,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裡提到的XX nm,實際上就是電晶體柵極的寬度,也被稱為柵長。而我們晶片中的柵長越短,則可以在相同尺寸的矽片上集成更多的電晶體;其實如何控制柵長長度,這是非常必要,且需要我們控制的內容。
  • 晶片的戰場激烈萬分,誰將先進入晶片最強(極限)領域?臺積電?
    讓晶片的nm達到極限?那晶片的極限領域又是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吧!目前說哪個晶片廠家在未來將會成為領頭羊,現在還不敢進行斷言,因為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沒有人可以對其進行預知。如今的科技社會,變化多樣,讓你無法對明天進行準確的預測。
  • ...為什麼說7nm是物理極限?如何看待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
    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採用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將現有最精尖的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那麼,為何說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面對美國的技術突破,中國應該怎麼做呢?  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
  • 美媒:矽基晶片將迎來物理極限,中國這項技術將主導晶片的未來
    臺積電在之前宣布過,已經掌握了3nm工藝的製程的技術,接下來的晶片製作重心,也將放在1nm工藝的晶片製作中,並且提出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徹底攻克這個技術,換做一般的企業,攻克1nm只能說是痴人說夢,不過臺積電作為當今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的晶片製作工藝的公司,他們攻克1nm晶片,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 晶片大躍進?日企稱將推出1nm晶片工藝
    值得留意的是,IMEC公司還誇大要連續把工藝範圍收縮到1nm及如下。但是,只管該公司的講話頗有「人有多鬥膽,地有多大產」的意味,但物理極限真相是物理極限,當前人們的共鳴是矽基晶片的極限在3nm擺布。即便壯大如其同盟方ASML以及其角逐敵手TSMC(臺積電),當前也僅僅將貿易化晶片製造線推動到了5nm,而究竟上就連這個「5nm」都值得洽商——TSMC 5nm的面世畢竟技術當先或是強行定名,生怕連臺積電本人都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