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已經宣布開始量產5nm晶片,7nm晶片也是臺積電第一個宣布量產。隨著美國制裁華為的時間日益臨近,華為高端晶片的危機正在進一步的加大。
國內目前最先進的晶片技術是中芯國際,但現在剛開始量產14nm的晶片,最少落後臺積電4年。
有人說這個消息不準確,已經開始有7nm晶片開始量產了,但是量產的7nm晶片每個月只有幾萬片,能提供給華為多少才能滿足?這真是杯水車薪起不到什麼作用。
但是其實現在的5nm晶片還是7nm都是矽晶片,而且已經逼近物理極限了。
目前已知矽原子的直徑大約是0.117nm,再考慮到原子之間的距離,理論極限至少是0.5nm,但是這個極限基本上無法達到,5nm進一步發展,付出的成本與經歷都特別巨大,關鍵已經看到矽晶片的天花板在哪裡,在發展的空間已經不大。
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在哪裡吶?主要為幾種,一是立體矽晶片,把矽晶片內部的電晶體結構多層堆疊,又平面到立體,矽晶片又多了無線的可能。
二是,液體金屬晶片,目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找到了鎵金屬化合物的液體金屬,功能已經十分的強大,最主要的是既有非金屬特徵,又有金屬的特性,其中在電磁環境下有很多奇妙的變化。
三是生物晶片,人類自從發現肌蛋白在單一纖維上搬運內啡肽這一現象,受到啟發可把這項發現用於仿生物晶片的發展,擁有諸多的優點,比如能耗極低,物質的可循環利用等等。
在單一矽晶片已經要走到盡頭的今天,一定要提前進入到新的賽道,這樣我們才能改變跟跑的形勢變為領跑。但是我們基礎科研還很薄弱,科研環境還很不健康。研究生們都叫導師老闆或者boos,就是知道我們科研是什麼情況了,這裡面有一些比較尷尬的內幕。如果大家是喜歡繼續介紹晶片發展的科技方向,還是喜歡揭露一些晶片、機械、科研等方面的內幕,評論裡面告訴我,下一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