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餘名工程師攻堅2nm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程極限

2020-12-06 一隻平凡的筆

隨著美國動用舉國之力制裁華為,脅迫各大晶片代工企業紛紛斷供華為,使得半導體晶片的研製問題重新浮出水面。

工藝製程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且已實現量產的製程工藝當屬臺積電的5nm工藝,但臺積電明顯不滿足止步於5nm工藝,據悉,臺積電已啟動8000餘名工程師全力布局2nm工藝的研製,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

那麼2nm是否會是晶片製程工藝的物理極限嗎?

其實自1995年開始,晶片工藝就一直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趨勢在不斷突破,從最早的0.5um工藝發展至現在的7nm、5nm、3nm工藝,甚至是2nm。晶片製程工藝不斷突破的背後所需付出的是呈指數式增長的研發成本,為了提升製程工藝極限,臺積電可謂野心勃勃。

所謂的製程工藝指的是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俗稱線寬,等同於晶片上組基本組成單位——電晶體的寬度。對於集成了數以億計電晶體的CPU來說,提升工藝製程可以顯著提升CPU工作性能,提高市場競爭力。

先進的晶片製程工藝,可以更好地達到以下兩種增益效果,這也是臺積電不遺餘力發展高製程工藝的原因。

1. 提升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

先進的製程工藝可以縮小電晶體的尺寸,使得單位面積內可以植入更多的電晶體,提升晶片性能,與此同時,電晶體尺寸縮小,同樣大小的晶圓可以切割製作更多的晶片,降低了材料成本。

2. 提升工作頻率,降低功耗

先進的製程工藝同樣可以縮短電路之間的距離,使得電晶體之間的電容隨之減小,提升了電晶體的開關頻率,進而增強工作頻率,提高運算能力。此外,電晶體尺寸的減小可以降低其內阻,從而降低其導通電壓,根據物理知識,功耗與電壓的平方成正比,電壓的降低可以大幅度降低CPU的工功耗。

正是這些利好因素驅使企業加大投入研製更先進的製程工藝。

晶片製程工藝不斷突破的背後必然是利益的驅使,半導體晶片作為各國爭相競奪的科技至高點,誰擁有了核心技術,誰就擁有了行業話語權,華為麒麟晶片就是因為其製程工藝受制於人而不得不沉默的接受制裁,美國也正式因為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才能不斷通過制裁他人獲取巨額利益。相信臺積電也是看清了這一點,才持續加大投資力度用於研製更先進的2nm製程工藝,以維護其在該領域的霸權地位。據悉,臺積電2020年前兩個季度均實現盈利超100億美元以上,而且,據臺積電預計,憑藉其先進的5nm技術,第三季度營收可能會創新高。

但是晶片製程工藝不可能無限提升,最大的阻力當屬漏電問題和光刻機。隨著電晶體尺寸的縮小,源極和柵極間的通道也在不斷縮短,當通道縮短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發生量子隧穿效應從而使得電晶體就失去了本身開關的作用。同時,要想追求極致的工藝製程,對光刻機的要求將更加苛刻,目前來看,雖然已達到5nm製程工藝,甚至開始布局更先進的2nm工藝,但是可以預見,晶片的製程工藝不可能無休止的進行下去,至少應該是無法超越矽原子之間的間距。

相關焦點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
  • ...攻堅2nm投入8000工程師人力,摩爾定律下,到底工藝極限是幾納米??
    此外,臺積電還正式宣布建設新的研發中心,預計將投入8000多名工程師的人力到一條先進工藝生產線上,著力攻克2nm工藝。3nm是5nm的自然迭代,4nm理論上說是5nm的終極改良,2nm則是3nm之後的一次重要迭代。
  • 最前線丨3nm、5nm製程技術還沒捂熱,臺積電又要開始研發2nm的晶片了
    據財聯社消息,臺積電方面近期表示,將在新的臺灣研發中心運營一條先進生產線,擁有8000名工程師,該設施將專注於研究2納米晶片等產品。臺積電在先進位程方面的速度一直很快——在「晶片之王」英特爾還戀戰14nm支撐的時候,臺積電此前宣布已經製造出10億顆良率完好的7nm晶片;5nm雖然已經量產,但產能還是很有限,還在持續提升中;另外3nm製程也預計在2021年風險量產,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這次臺積電內部又將2nm晶片提上了日程。有業界聲音估計,臺積電2nm將在2023年至2024年推出。
  • 臺積電:2nm晶片研發重大突破,1nm也沒問題
    一、臺積電:第一家官宣2nm工藝,研發進度超前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2nm工藝取得重大突破,研發進度超前,業界看好其2023年下半年風險試產良率就可以達到90%。
  • 臺積電2nm工藝進展如何了?MBCFET架構獲重大突破
    據臺灣經濟日報最新報導,臺積電已經在2nm工藝上取得一項重大的內部突破,雖未披露細節,但是據此樂觀預計,2nm工藝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進行風險性試產,2024年就能步入量產階段。
  • GAA技術給摩爾定律續命,臺積電先進5、4、3、2、1nm晶片工藝製程布局
    臺積電先進5nm、4nm、3nm、2nm、1nm晶片工藝製程持續推進。ycgEETC-電子工程專輯雖然英特爾規劃的7nm工藝比臺積電的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還大,但是後年都很難量產,估計要到2023年,那時臺積電更先進的2nm工藝都量產了。
  • 臺積電2nm工藝突破,摩爾定律又續命5年!1nm臺積電還有奇蹟?
    今年可以說是臺積電最為高光的時刻了,在之前如果沒有特別關注於晶片這一塊的,估計都不知道臺積電到底是個啥,但是隨著臺積電今年技術不斷的突破,也是證明了其全球晶片代工頂尖巨頭的地位,尤其在今年的5nm技術量產了之後,成功的將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但是最近臺積電可沒閒著。
  • 給國內晶片製造潑冷水?臺積電:2nm製程將在2024年量產
    ,晶片製造技術一度成為了舉國之力都要攻克的任務,但最新消息稱,我國臺灣的臺積電公司,在2nm工藝製程 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並有可能在2023年試產,在2024年實現量產,相比當前國內中芯國際最先進的12nm晶片工藝製程來說,臺積電的最新科研成果確實讓國人在短時間內難望其背。
  • 7nm、5nm、3nm?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蘋果A13晶片或與A12同樣採用7nm製程
    日前,剛剛報導過蘋果A12晶片已在路上,並採用由臺積電代工的7nm製程,現在關於A13的消息已經傳出。 而生產廠商在這些年來也在為晶片的工藝製程減少下了不少功夫,蘋果A12晶片採用的7nm工藝製程是個可喜的事情,然而如果A13依然還是7nm工藝製程,那麼就有果粉表示不開心了。
  • 臺積電7nm工藝_7nm工藝意味著什麼
    不過FinFET工藝的極限是7nm製程,第一代的7nm工藝還將會繼續使用FinFET工藝,但是接下來就需要依賴極紫外光刻機了。   FinFET工藝的製造   前面提到的FinFET可以理解為立體的電晶體,傳統平面的電晶體所採用的是FD-SOI工藝。
  • 巨頭晶片製程之戰:5nm如何給摩爾定律續命?-虎嗅網
    5nm先進位程已不僅僅是代工廠商之間的戰爭,它亦是核心工藝和半導體材料走到極限的重要轉折節點。那麼,這些玩家為何要奮力拼殺5nm製程?目前它們的戰局如何?若要拿下5nm製程的王座,它們又該從哪裡撬開核心工藝與新材料的突破口?
  • 實現2nm工藝突破,臺積電為何能給「摩爾定律」續命?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積電在2nm工藝製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發進度超越預期,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風險試產的良率可以達到90%。相比較於關注熱鬧的當下,我們不妨追蹤這條技術線索,來看下臺積電保持先進位程工藝的經驗,看下它是如何來為遊走在失效邊緣的摩爾定律來「續命」的。
  • FinFET技術物理極限是5nm,臺積電採用GAA技術成功突破2nm
    GAA全稱Gate All Around,中文名字叫做環繞式柵極,隨著電晶體到達5nm,FinFET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如果再生產3nm或2nm,FinFET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電晶體的製造要求了,GAA技術的誕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原理就是增加閘極與電子通道的接觸面積,可以增加控制效果減少漏電流,通過這個技術能夠對晶片核心的電晶體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
  • 臺積電遇「難題」了?3nm製程晶片卡住瓶頸,三星新技術奮起直追
    在今年這一特殊的年份,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仿佛掀起了一片大波瀾,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伴隨著美國宣布的各種技術封鎖,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以及製程問題浮現在水面,因此全球很多半導體企業都在不斷地對晶片處理器等進行工藝上的突破。
  • 蘋果A14的5nm工藝過後又將是什麼?或快到晶片性能極限時代!
    隨著iPhone12的到來,蘋果的最先進5nm工藝晶片為新一代iPhone系列電子產品帶來了強勁動力。那麼下代的A15,A16又將採用3nm甚至1nm工藝技術嗎?會不會因為極小尺寸的量子效應而到達物理技術極限呢?接下來我們便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矽基晶片即將到達極限?臺積電再傳好消息,我國早已布局
    市場上使用的晶片絕大部分都是矽基晶片,以矽這一材料為基礎鑄造成晶圓,從而刻畫出晶片,矽基晶片從上個世紀60年代應用至今尚未改變。唯一改變的就是晶片的工藝製程越發地精細縝密,從幾十年前的百來納米,到臺積電宣布已經在準備1nm的工藝製程,是他們推動了晶片的發展。
  • 3nm工藝提上日程,晶片工藝極限又一大跨步?
    近日,臺灣環境主管部門透露消息,世界第一大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將會投入200億美元的資金,建設世界上第一個3nm級別晶圓加工廠,目前已經通過環保監測部門審批,此言一出,言論譁然,我們的計算機晶片這麼快就進入3nm時代了?
  • 臺積電2nm大突進,三星慌了
    此前就有報導稱臺積電正在園區內斥資1.25億美元建造一座工廠。不過當時臺積電沒有透露工廠的用途。  從技術上看,臺積電這次開始研發的2nm晶片工藝將會導入GAA-FET電晶體結構。  截止目前,臺積電的3nm晶片依然在使用Fin-FET工藝。儘管臺積電的3nm晶片已經完成了研發,但距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更不用提已經帶來的收益。
  • 具備量產5nm工藝製程的臺積電,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最大的隱患!
    臺積電CEO兼副董事長魏哲家近期談到5nm工藝製程的問題,5nm工藝製程進展順利,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量產,這將會給臺積電帶來額外將近一層的利潤。當前移動端處理器以及5G基帶晶片主要是基於7nm工藝製程,5nm工藝製程將會帶來一次較大的性能跨越,電晶體的密度將會提升80%,速度提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