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晶片即將到達極限?臺積電再傳好消息,我國早已布局

2020-12-03 北河科技

市場上使用的晶片絕大部分都是矽基晶片,以矽這一材料為基礎鑄造成晶圓,從而刻畫出晶片,矽基晶片從上個世紀60年代應用至今尚未改變。唯一改變的就是晶片的工藝製程越發地精細縝密,從幾十年前的百來納米,到臺積電宣布已經在準備1nm的工藝製程,是他們推動了晶片的發展。

臺積電在突破1nm晶片難關

臺積電和三星表示:2022年的時候會實現3nm晶片的量產;臺積電還表示自己在2nm工藝製程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正在突破1nm的技術難關。

有人以為5nm晶片、3nm晶片、1nm晶片是晶片不斷在變小,這也是很多人對晶片製造的誤會,相反晶片大小基本沒有改變過,甚至變得更大了些。

晶片的本質是一種集成電路,有電路就有電阻,5nm、3nm這些數據就是代表這個電阻的強弱,電阻越小,晶片的效能就提高了上來。

攻破這個電阻,是促進晶片技術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個方法就是尋找一種比碳基晶圓更為高級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是世界正在走的兩條晶片道路。

矽基晶片的材料極限:兩次危機警示

第一危機是在矽基晶片發展到20nm的時候已經到達了自己材料的極限,電晶體增多,密度上升,大家熟知的驍龍810晶片、蘋果 A8晶片、聯發科X20晶片都出現過漏電、異常升溫的問題。

那時候工程師們就知道矽基晶片已經到達了極限,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工藝製程提升,打開那塊電阻讓集成電路更流暢。

第二次則是7nm到5nm過度,也就是現在,發生了同樣的問題,ASML站出來搞出了一個EUV光刻機,又幫全人類度過了一劫。臺積電和三星要造出1nm晶片,將需要更為先進的光刻機,否則造出來的晶片會像當年的蘋果A8晶片一樣,漏電、升溫。

碳基晶片代替矽基晶片

10月29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公布了一種新型晶片材料:碳基晶圓(石墨烯晶圓)。

碳基晶圓的出現實現了19世紀60年代以來,處於停滯狀態的晶片材料技術的首次突破,有極大的可能將晶片製造推向一個新的紀元。

可以確定的是我國可以實現90nm碳基晶圓的代工,鑄造90nm的晶片,外界對這顆晶片沒有報導出一個準確的數據,不好進行評測。

他們有的說90nm的碳基晶片相當於45nm的矽基晶片,也有說相當於28nm矽基晶片的,有人猜測碳基晶片發展到28nm級別的時候就能超越3nm矽基晶片。

且不對這一組的真假進行辯論,可以看出同級別的兩者進行比較,碳基晶片是完虐矽基晶片的,無論是功耗還是性能。

幸運的是我國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並展開研究,部分985、211的大學生也參與到了當中,領先世界不止一兩步。

很快將進入晶片的新紀元

這一場晶片的新紀元到來,需要三個要素共同參與,製造晶片的工具、製造晶片的技術、製造晶片的材料,缺一都覺得遺憾。製造工具上:面對新紀元,ASML的EUV光刻機顯然還不夠看,上個世紀依靠自大美的特權幫助,將當時的光刻機老大擠出了市場,今年開始,尼康將重啟光刻機製造。

製造工具上:面對新紀元,ASML的EUV光刻機顯然還不夠看,上個世紀依靠自大美的特權幫助,將當時的光刻機老大擠出了市場,今年開始,尼康將重啟光刻機製造。

製造工藝上:臺積電和三星半導體的工藝製程突破到1nm,就該把矽基晶片開發到極致。

作為製造材料的碳基晶圓,科學家表示:基於碳基晶圓,能造出可摺疊的柔軟性晶片、透明晶片。

矽基晶片即將到達極限,臺積電傳出工藝製程突破的消息,我國在碳基晶片上布局已久,這場新的紀元,我們將會留下最濃厚的幾筆。

相關焦點

  • 不等矽基晶片和光刻機了,比爾蓋茨說對了
    矽基晶片與光刻機有人曾說過,二十世紀是矽的時代,因為矽是一種優秀的半導體材料,可以用來生產對科技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晶片。如今二十世紀早已過去了,但矽基晶片卻仍然是主流,全球各大科技公司或國家都想要掌握頂尖的矽基材料和相應的晶片技術。不過,雖然矽材料在大自然中很常見,但是想要製備矽基晶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各種工藝技術和核心設備的支持。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相對於傳統的矽晶體晶片,碳基晶片更具有應用前景,而且國內在這方面一直在布局,我們從2000年就開始碳基晶片的研究,終於在今年碳基晶片亮相了,國內也傳來了好消息,北大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突破了半導體碳納米管關鍵材料的瓶頸,使其製備出的器件和電路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首次超過了矽基產品。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根據北大團隊和業界多年的研究,證明用碳納料管用來製造晶片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相對矽基晶片,碳基晶片在性能和功耗上更有優勢,而且碳基晶片有一個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用更大製程工藝生產的晶片能與更小製程的矽基晶片性能相當。據相關測試,用28納米工藝製成的碳基晶片和7納米工藝的矽基晶片完全相當。
  • 中國石墨烯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華為或成大贏家
    眾所周知,在現代科技領域中,半導體晶片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東西,不管是在智慧型手機,還是在人工智慧和AI等技術領域,半導體晶片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半導體晶片的研發是屬於高精尖的科技領域,所以想要研發晶片也是非常難的,而我國在晶片領域由於起步較晚,再加上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國產半導體晶片的發展相較於美國來說,一直都落後一大截!
  • 美媒:矽基晶片將迎來物理極限,中國這項技術將主導晶片的未來
    臺積電在之前宣布過,已經掌握了3nm工藝的製程的技術,接下來的晶片製作重心,也將放在1nm工藝的晶片製作中,並且提出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徹底攻克這個技術,換做一般的企業,攻克1nm只能說是痴人說夢,不過臺積電作為當今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的晶片製作工藝的公司,他們攻克1nm晶片,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近期,北京華碳元芯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3微米級碳納米管集成電路平臺工藝開發與應用研究」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正式進入碳基晶片領先的時代。碳基集成電路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矽基集成電路的未來信息技術之一。
  • 好消息!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中科院就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臺積電一直走在先進技術的前沿,目前已經成功突破5nm晶片工藝,並且成功量產。在臺積電的計劃中,明年就能發布有關3nm的產品,並且在2022年嘗試量產3nm,到2023年就能正式大規模量產。這是臺積電對未來技術發展的一項完整規劃,但其實不只是3nm,包括2nm也計劃在2024年實現突破。2nm是怎樣的層次,可能是目前無法窺探的。人類對晶片的極限到底在哪裡?2nm難道就是晶片製程的終點了嗎?未必。
  • 科學家攻克難題,矽基材料迎來技術突破,1nm晶片有望成為現實
    如今,摩爾定律已在失效的邊緣,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已到極限。
  • 碳基晶片剛獲突破,量子晶片又傳捷報,一文科普兩種晶片有何不同
    隨著矽基晶片進入10nm以下,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即將在矽基晶片上失效。晶片的出路在何方?目前全球主要有兩種下一代晶片在研: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而中國也在其中。我國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雙雙傳來好消息矽基晶片、碳基晶片和量子晶片到底誰更有前景呢
  • AMSL正式宣布,晶片精度達到極限,變化太突然
    晶片不久後將應用在華為Mate40手機和iPhone12手機上,這也就代表5nm晶片時代即將來臨。 可現在ASML已經突破1nm級的光刻機製造,這對於晶片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意義。 目前市場上所應用的晶片幾乎都是矽基晶片,而矽基晶片在精度上也存在極限值,這個數就是1nm,當精度達到這個值後,即便有更高精度的光刻機,也造不出低於1nm精度的晶片。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需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經過反覆研究發現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未來可期,我國第3代半導體突破,矽基晶片迎來輝煌「西瓜視頻」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打破傳統布局,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看西瓜視頻來了解量子晶片
    隨著市場對晶片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大,半導體納米晶片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中,目前由臺積電為代表的製作廠商生產工藝已經達到了5nm標準,未來的2nm製作工藝也正在研發。但是研發人員陸續發現,光是提高晶片的納米工藝,並不能帶來質的飛躍,而且隨著工藝難度的升級,投入的研發成本也越來越高,由此,很多人認為,2nm或將是矽基半導體晶片的瓶頸。
  • 晶片的戰場激烈萬分,誰將先進入晶片最強(極限)領域?臺積電?
    讓晶片的nm達到極限?那晶片的極限領域又是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吧!目前說哪個晶片廠家在未來將會成為領頭羊,現在還不敢進行斷言,因為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沒有人可以對其進行預知。如今的科技社會,變化多樣,讓你無法對明天進行準確的預測。
  • 臺積電挑戰業界巔峰:即將研發1nm工藝
    眾所周知,目前IT行業所使用的的半導體大部分都是問世60年的矽基電路,並驗證了摩爾定律2年一次的微縮規律。不過,凡事都有極限,業界巨頭在陸續突破了5nm、3nm和未來的2nm之後,目標已指向業界的巔峰:1nm工藝!
  • 北大科研組研製的碳基晶片,是否真能替代矽基晶片?
    碳基晶片能夠替代矽基晶片?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說碳基晶片,北京大學有碳基晶片,中國科學院有石墨烯晶片!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碳基晶片是可以取代矽基晶片的,當然這裡指的是性能!而且碳材料幾乎也是不需要成本,跟矽一樣,可是相關的測試情況不知道怎麼樣?尤其溫度的承受能力!畢竟晶片的適用場景很多,耐不了高溫就沒有用了!
  • 國內碳基晶片實現商業化,走臺積電老路,對發展有益
    國內晶片低端產品完全可以自產,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到了高端領域,特別是7納米和5納米位置,大陸企業的晶片生產工藝有限,且非常依賴外國產品。如此一來,想要在信息產業上,實現完全的國產化變得非常困難。 臺積電和三星兩家晶圓廠,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布局晶片工業,實現了原始技術的積累。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目前晶片製造的實力來看,暫期國內還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具備麒麟1000處理器,華為在後續的手機配置上很有可能選擇聯發科晶片來替代麒麟處理器。麒麟1000處理器採用臺積電5納米工藝打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相比上一代麒麟990,麒麟1000在電晶體數量方面更上一層樓,有望做到全球集成度第一。
  • 碳基晶片與量子晶片誰更強?我國量子計算迎來新進展,或超越谷歌
    21世紀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終會遇到瓶頸,網上也在流傳,2nm或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也已經在開始研究了,2nm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等到晶片極限的話,那麼晶片界中知名的摩爾定律就會被打破。而受到極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矽材料本身的限制,矽基半導體對於理想導體來說發熱大、損耗高、自然性能上面也是會損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