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碳基晶片實現商業化,走臺積電老路,對發展有益

2020-11-23 騰訊網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國內晶片低端產品完全可以自產,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到了高端領域,特別是7納米和5納米位置,大陸企業的晶片生產工藝有限,且非常依賴外國產品。如此一來,想要在信息產業上,實現完全的國產化變得非常困難。

臺積電和三星兩家晶圓廠,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布局晶片工業,實現了原始技術的積累。到了2000年之後,兩家企業依靠全球化,分別實現了技術整合,才有了今天的技術水平。如果僅僅依賴韓國或者臺灣企業,完成對7納米製程工藝的生產,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因此,國內晶圓廠想要在7納米和5納米位置有所突破,挑戰的不是三星和臺積電,而是全球化生態鏈的優勢。如果憑藉國內企業內生態鏈,完成了對臺積電和韓國企業的超越,無疑證明了全球化技術整合,其工作效率不僅低效,而且還是失敗的。

所以,國內企業想要超越臺積電和三星等晶圓廠,走傳統的矽晶片路線非常困難。在新技術領域,特別是發展碳基晶片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替代矽晶片,實現對臺積電、三星等企業的超越。然而,想要替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

如果碳基晶片使用28納米製程,理論上是可以超越14納米,甚至7納米矽晶片。將碳基晶片進行疊加生長,其性能完全可以碾壓對手,淘汰傳統生產工藝。可是現實非常殘酷,臺積電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背後是全球企業的相互配合。

目前,在碳基晶片上,進行直接競爭的團隊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中國。兩個團隊採取了不一樣的技術路線,至於誰會成為未來市場主流,還沒有可以肯定的結論。臺積電作為一個全球化企業,無論是市場,還是技術上,並不排斥與中美企業合作。

當年,臺積電與外國企業競爭28納米製程之時,便是與歐洲荷蘭公司合作,研製出了高端光刻機,最終坐穩了對矽晶片製程的領先地位。到了2020年,臺積電高端晶片佔全球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以上,這樣的合作模式被延續至今。

雖然碳基晶片有著對傳統矽的優勢,但是也需要光刻機,需要有市場才能夠推動發展。臺積電對碳基晶片沒有深入研究,也沒有相關的投資,但可以尋找成熟的企業進行合作。無論是美國,還是大陸企業,誰先完成碳基晶片產業化,他們都需要面向市場。如果沒有市場認可,維持基本的研發迭代會變得非常困難。

因此,雖然碳基晶片被許多人給予厚望,即便解決了從有到無的問題,但是最終能否被市場認可非常關鍵,而是否進行全球合作一起生產更為關鍵。如果無法在技術上,整合全球技術,發展碳基晶片,成為像臺積電一樣的企業,難免會閉門造車,在技術上一時領先對手,也會在長期發展中無法保持領先地位。除非能證明全球化產業合作是錯誤的,否者,不參與全球化,將會失去整合其他國家優勢技術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同時,我國在傳統半導體領域落後的情況下,但在碳基晶片上,我國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備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我國晶片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藉助碳基晶片超車。最重要的是,我國發現碳基晶片可藉助華為光電技術,為製造碳基晶片已具備成熟條件。
  • 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作為取代矽基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早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國內正在研發碳基晶片,並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當時,因為碳基晶片處於萌芽狀態,網上認為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實驗室。沒有想到,傳言屬實,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運用8寸石墨烯碳基晶片,製作成熟產品。
  • 8寸碳基晶片發布,華為破解晶片難題,未來可期
    作為取代矽基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早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國內正在研發碳基晶片,並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當時,因為碳基晶片處於萌芽狀態,網上認為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實驗室。沒有想到,傳言屬實,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運用8寸石墨烯碳基晶片,製作成熟產品。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一顆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誕生,能夠快速的縮短人類十幾年的發展時間,可是越是頂尖高端的晶片也需要,先進的製程工藝來生產,目前晶片設計只達到了5納米,晶片生產也只是邁入了5納米之中。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最近超導體「碳基晶片」的熱度越來越高,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受到如此的追捧呢?在晶片的發展中,根據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句話說就是納米工藝越來越先進,同體積下的晶片中容納的電晶體就越多。
  • 碳基晶片剛獲突破,量子晶片又傳捷報,一文科普兩種晶片有何不同
    碳基晶片:我國北大彭練矛和團隊在2020年5月26日宣布碳基晶片半導體製備材料取得關鍵性突破;量子晶片:8月25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的朱曉波教授對外宣布,中國科大今年預計可以實現60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系統,並且有望在5年後實現千個量子比特的系統。
  • 矽基晶片即將到達極限?臺積電再傳好消息,我國早已布局
    臺積電在突破1nm晶片難關臺積電和三星表示:2022年的時候會實現3nm晶片的量產;臺積電還表示自己在2nm工藝製程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正在突破1nm的技術難關。攻破這個電阻,是促進晶片技術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個方法就是尋找一種比碳基晶圓更為高級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是世界正在走的兩條晶片道路。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但從1998被提出至今,碳納米管晶片仍存在一系列設計、製造和功能上的問題,比如其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開關時的控制問題。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媒體說: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做出頂級晶片!!你們中國就是舉全國之力,也做不出頂級晶片!是嗎?業界認為,摩爾定律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終點,即矽材料電晶體的尺寸將無法再縮小,他們普遍認為在2020年前後,矽基CMOS技術將達到其性能極限。我國採用的石墨烯製造工藝的碳基晶片,可以輕鬆達到普通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速度,如此超快的速度得力於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信號的傳輸中擁有更好的傳導性能。
  • 被送上神壇的碳基晶片,其實不靠譜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給華為代工晶片,華為就被開始努力,包括自研晶片,自研光刻機,甚至連中科院都牽扯進來,發表了用碳基晶片代替矽晶片觀點,頓時行業一片叫好,什麼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啦,什麼碳基晶片快速換道超車拉,什麼臺積電開始後悔拉,華為或成最大贏家拉等等
  • 碳基晶片:中國趕超歐美的超級晶片
    中國需要碳基晶片實現趕超歐美的「夢想」由於美歐等對矽晶片技術的封鎖,中國想在矽技術上超越它們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的,畢竟很多專利與門檻卡在那裡,如晶片架構、晶片製造等,光這個光刻機就困擾中國數十年之久,在全球貿易緊張的局勢下,晶片核心技術自主迫不及待,中國必須依靠一種新的晶片技術實現對歐美等過的趕超。
  • 碳基晶片帶來的是一場晶片革命
    作為全球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在矽基晶片的研發上已經突破到了5nm工藝,並且正在向2nm工藝進發,但2nm之後矽基晶片的工藝似乎遇到了瓶頸。而我國因為受到了美國的制裁,雖然在晶片設計上有所成就,但是在光刻機等製造設備中卻無法突破。兩種情況的趨勢下,全世界科技人員開始了新材料晶片的研發。碳基晶片是否需要光刻機?可以肯定的是,碳基晶片是不需要光刻機的。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幾十年來,產業界對矽基CMOS器件的發展策略是不斷縮小關鍵尺寸,提高集成度,從而實現功能更加強大、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的集成電路晶片。早期的晶片發展相對簡單,只需提升加工精度,根據等比原則簡單縮減器件橫向和縱向尺寸,就能實現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
  • 碳基晶片取代矽,美麗願望背後,不能忽略價格
    ,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市場已經被韓國和臺灣兩家代工廠壟斷。大陸企業想要突圍,成為全球最大的矽晶片代工廠,不僅可能會面臨融資難半途而廢的問題,在工藝上也面臨著一些技術難題。 臺灣和韓國的晶片製程工藝,已經將矽基晶片發揮到了極致,特別是臺積電公司已經推進到了5納米試產上,未來臺積電的技術發展,或將打破摩爾定律,在低於1納米的矽晶片上再創歷史,維持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
  • 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我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在某些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落後的,就拿半導體領域來說,首先我們國家的起步就比較晚,再加上技術一直都不成熟,對於國外進口的依靠過於多,所以發展也一直是停滯不前,但是美國對於華為公司的打壓政策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要實現獨立自主的必要性。
  • 北大科研組研製的碳基晶片,是否真能替代矽基晶片?
    碳基晶片能夠替代矽基晶片?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說碳基晶片,北京大學有碳基晶片,中國科學院有石墨烯晶片!碳基晶片到底行不行?碳基晶片究竟行不行呢?答案肯定可以的,北京大學的彭練矛團隊,已經把這種適用碳納米管的碳基晶片製造出來了,經過測試,據說28nm的碳基晶片相當於的7nm的矽基晶片,所以碳基晶片還是很行的!
  • 碳基晶片為什麼無法實現?
    現在大家都在說碳基晶片,這種晶片真的可以實現嗎?許多專業人士稱可能需要更加高端的光刻機,但你知道為什麼需要更高端的光刻機嗎?全球科技發展到現在為止,僅尋找到矽與鍺的性能較好,適用領域非常廣泛。其中一般應用到半導體行業裡的是矽,由於二氧化矽天生的屬性,可以附著一層薄膜,從而穩定半導體金屬特性,實現批量產出的能力。
  • 中國碳基晶片研究領先全世界!告訴你碳基晶片是怎麼回事
    其實碳基晶片從上世紀就提出來了,並預言會最終代替矽基晶片,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實現。最早,曾經提出在金剛石上摻入雜質製作電晶體,可以實現比矽半導體更優越的性能。往金剛石裡摻入氮元素和硼元素就可以把它變成性能優異的半導體,這是早就證實了的。但由於金剛石製作成本太高,一直也沒有實現工業化。後來製作出了單層石墨烯和單層碳納米管,成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