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英法意制裁華為,華為的出路在哪裡?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

2020-12-06 通信兄弟連5G

背景

美國在2019年宣布對華為公司進行制裁後,歐洲的英國、法國相繼停止採用華為5G設備,最近義大利電信又明確表示在5G核心網設備競標中華為將不在考慮範圍內。

美國步步為營,圍堵華為和其它中國企業和機構

一、禁售晶片

從2019年美國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公司出售晶片開始,華為抵制住壓力,積極開始自主研發晶片,海思麒麟應運而生,在華為主流4G旗艦機型和5G機型上紛紛開始採用麒麟晶片。

麒麟晶片

2、禁用谷歌GMS

谷歌在去年5月16日開始禁止向華為提供GMS服務,安卓系統由於是開源系統無法禁用,華為逆勢推出HMS,截止到今年4月,餘承東表示華為HMS已經可以滿足用戶80-90%以上的需求,基本擺脫GMS。

華為HMS生態

3、禁止向華為出售零部件、技術

美國見之前的幾招不奏效,發現從華為這個點是無法徹底摧毀華為的,於是開始對華為的整個供應鏈動手,嚴禁向華為提供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或零件,但是對於臺積電,美國給予了120天的緩衝器,華為藉機加緊安排訂單並和聯發科、中芯國際積極接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華為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仍將採用原計劃的最新麒麟1020晶片,度過今年的難關暫時無虞。

華為mate40曝光圖

4、美國將33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5月23日美國將33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企圖進一步打壓中國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名單包括奇虎360、雲從科技、雲天勵飛、東方網力及其子公司深網視界等科技企業。

北京航空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在內的多家高校以及科研機構也被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制裁中國33家實體機構

小結:由於2G到4G的通信技術標準都是由美國主導,而5G技術是中國主導,美國擔心在5G上落後導致自身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才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採用政治手段摸黑中國科技企業和機構,用經濟和行政手段對中國科技進行打壓。

二、施壓歐盟國家聯手打擊華為5G,英法意等國撕毀跟華為的合約

美國不光自己對中國科技進行全面覆蓋打擊,而且要求其北約盟友也對華為5G進行打擊。歐盟大多數國家從蘇聯冷戰時期由於國防需要,加入了以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美國通過北約對其歐洲盟友施加壓力。迫於與美國相互依賴的關係,英法意等三國也對華為進行了限制和制裁。

1、英國宣布將分兩階段禁用華為5G設備

美國一直力促英國首相詹森改變允許華為有限度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的決定,迫於美方壓力,英國將宣布分兩個階段禁用華為5G設備,第一階段從明年開始禁止新建任何華為5G零組件;第二階段是在2027年以前將現有5G建設中拆除任何華為設備。

華為在英國的客戶包括英國電信、沃達豐集團和Three等電信商,各方都在等待看禁令影響範圍和生效時間。沃達豐集團稱,移除華為設備將耗費數十億英鎊。

英國首相

2、法國甘當美國馬前卒,制裁華為

法國網絡安全負責人普帕爾對外表示,法國不會完全禁止華為設備,但是會敦促國內運營商避免使用華為設備,對於已經使用華為設備的運營商,將給予3到8年的授權期限。法國的表態表明了法國緊隨英美步伐對華為進行制裁的態度。

普帕爾

3、義大利電信將華為排除在5G核心網競標之外

義大利是典型白眼狼,在疫情期間中國向其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專家援助。2019年12月,義大利工業部長表示應該允許華為合作建設義大利的網絡。

但是7月9日,義大利媒體稱,義大利會放棄跟華為合作,義大利電信將會直接拒絕華為參與建設本國的5G網絡,同時取消華為的招標資格。

義大利電信

小結:美國和歐洲各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美國通過在北約組織的主導地位對歐洲各同盟國進行施壓,迫使其放棄和華為5G建設合作。同時諾基亞,愛立信在5G網絡建設方面可以替代華為5G,英法意三國不得不放棄現有4G網絡中的華為設備。

三、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才能掌握話語權

1、德國拒絕美國制裁華為的要求

據德國媒體報導,德國老牌安全服務供應商ERNW,對華為的5G核心網設備進行了嚴格審核,審核結果表明,華為的5G設備完全符合相關安全協議,沒有存在所謂的「後門」。在設備性能上也優於其他品牌產品。對於美國持續施壓,德意志聯邦也是持抗拒態度。

默克爾

2、英國航母離開中國龍門吊,維護成難題

2018年有一則新聞上了熱搜,英國曾經從中國振華機械購買了兩臺1000噸級巨型龍門吊,印度後來要造航母卻不願意找中國購買,於是就從英國購買了一臺中國製造的重型龍門吊。然後出現尷尬的一幕:英國海軍前腳賣了振華龍門吊,後腳威爾斯親王號航母卻因為沒有重型龍門吊無法維護。

中國龍門吊成為了英國海軍的「剛需」正是由於在重型龍門吊技術無可替代,英國只能找中國購買。這著實讓中國人揚眉吐氣了。

威爾斯親王號航母

小結:華為在德國4G市場佔領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5G方面如果放棄華為,德國的5G網絡將滯後幾年。只有核心關鍵技術超越、領先別國,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話語權。

總結

聯合國ITU確認3GPP標準

中國在5G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越,5G技術帶來的巨大帶寬網絡體驗,必然顛覆現有商業模式,甚至創造出更多的商業形態。美國在5G技術上掉隊,因此打壓和制裁華為來延遲中國5G技術的腳步。

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宣布3GPP係為唯一被認可的5G標準,而華為擁有3400餘項專利,無疑是這一標準的重要參與者。美國今後5G技術發展都繞不開華為的專利,美國制裁華為陰謀泡湯。

習總書記說:「核心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相關焦點

  • 華為受到美國制裁,3條出路,最終目的還是自己掌握技術
    由於制裁華為公司出路為何據國內外權威媒體報導,韓國三星正式拒絕了華為公司放出部分市場份額,換取三星為其晶片代加工的合作意向,三星這個決定,應該是不出我和絕大多數理智的法律人所料。我在美國新禁令發布後所寫的評論文章中做了明確的分析——世界上目前沒有一家晶片生產商完全擺脫了美國的技術和零部件依賴,之前就有謠言傳出,認為華為公司會以放棄部分手機市場的代價,來換取三星為自己的5nm晶片以及7nm晶片代工。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幫華為突破5G晶片核心技術,暴斃美國疑點重重
    如今談及華為就會和5G、晶片、美國制裁等聯繫在一起。華為之所以被美國打壓制裁就和5G技術有關。華為經過多年的研發,掌握了5G核心技術,成為行業標準的領導者。任何國家或人對美國產生威脅,美國都會想辦法打壓。
  • 美國「制裁」華為 為何臺灣應該要緊張?
    其二,計劃升級對華為的管制措施,國外公司只要用美國技術、軟體、設備等給華為生產晶片也將受到管制,需先得到美國批准。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隔日發博:「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兩岸網友也紛紛在社交平臺下留言表示對華為的支持。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面對美國史無前例的強力制裁,華為正在與聯科發、展訊等晶片廠商洽談巨額訂單。不過,聯發科不敢接下華為給的大訂單。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如今,提起華為便不得不將5G、晶片和美國制裁聯繫在一起。華為受到美國壓力和制裁的原因與5G技術有關。經過多年的產品研發,華為掌握了5G的關鍵技術,成為國家標準的管理者。
  • 【芯觀點】美國制裁之下的華為「絕技」——光通信產業鏈
    北京時間8月18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了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這份禁令可以說是對去年和今年春夏之交的兩份「梯隊型」禁令打了一個重要的「補丁」——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生產的產品,並在實體列表中增加38個華為子公司。
  • 一年了 被美國制裁的華為過得怎麼樣?
    而任正非對華為5G的信心,也讓全世界看到了華為在5G的領先。任正非表示華為的5G是絕對不會受(實體清單)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並且,還曾做大膽的提議,出售5G技術給西方國家。華為創辦31年來,任正非2019年一年對外說的話,比過去30年都多。在這個危機轉換時刻,任正非留下來給「公關部打工」,使得華為形象和品牌直線上升,可以說是最強「打工仔」。
  • 一年了,被美國制裁的華為過得怎麼樣?
    而任正非對華為5G的信心,也讓全世界看到了華為在5G的領先。任正非表示華為的5G是絕對不會受(實體清單)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並且,還曾做大膽的提議,出售5G技術給西方國家。華為創辦31年來,任正非2019年一年對外說的話,比過去30年都多。在這個危機轉換時刻,任正非留下來給「公關部打工」,使得華為形象和品牌直線上升,可以說是最強「打工仔」。
  • 每經21點 | 華為餘承東回應美國三輪制裁;百度回應「搜英文單詞...
    每經21點 | 華為餘承東回應美國三輪制裁;百度回應「搜英文單詞出現淫穢圖片」;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每日經濟新聞
  • 100G光子晶片:國內僅華為海思掌握核心技術
    光子晶片是光模塊的心臟,也是整個光通信系統的核心。光子晶片的開發實力,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的光通信技術水平。毫無疑問,從系統設備層面看,華為、中興等中國廠商已經處於領先地位。每一步又可以細分,核心的光子晶片包括外延生長、光刻、鍍膜、解理、測試等眾多環節。評價其技術實力,可以從光子晶片和光模塊來看,而光子晶片更能代表核心的技術。  從光模塊看,目前市場主流的高端光模塊速率為100Gbps,同時400G和1T光模塊也在研發或預研中。
  • 集邦諮詢:華為光通信供應鏈不會受到美國制裁影響
    集微網消息(文/隱德萊希),集邦諮詢(TrendForce)8月21日發表報告,分析美國一系列打壓華為的政策對整個半導體晶片行業和5G產業的影響。報告指出,在美國近日出臺華為「最嚴禁令」之前,雖然已經對華為實施了一段時間的制裁,但實際的禁令一直在延遲,給了華為足夠的時間來應對最壞的情況——即無法再從供應商那裡獲取足夠多的晶片零部件。
  • 美國制裁華為,為何卻不敢對北鬥下手?事實令白宮無奈
    5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華為擁有大量的5G專利,在設備上比諾基亞等可以說也存在優勢,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僅在本國內將華為排除在外,還對華為做出種種限制條件,晶片斷供讓華為舉步維艱。美國利用GPS生事端,衛星系統多元化是各國共識以國家之力來對付中國企業,美國制裁華為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儘管美國不遺餘力地制裁華為,但卻不見它制裁北鬥,同樣是中國在科技領域迅猛發展的項目,美國為何不對北鬥下手呢?
  • 5G晶片美國制裁華為又到高潮,其實矽晶片已接近物理極限
    隨著美國制裁華為的時間日益臨近,華為高端晶片的危機正在進一步的加大。 國內目前最先進的晶片技術是中芯國際,但現在剛開始量產14nm的晶片,最少落後臺積電4年。
  • 華為出售榮耀品牌,是雙贏,也是一次投石問路
    華為出售榮耀,一場斷臂求生受美國對華為晶片制裁,導致華為沒有晶片可用,庫存晶片也只能用於華為的高端系列。雖然近來白宮鬆口可以向華為提供4g晶片,在5g時代4g晶片在競爭力上是不夠的。榮耀品牌的何去何從就成了問題,不單單是榮耀的員工,還有上下遊供應鏈都需要生存。
  • 華為開啟「鴻蒙」,掌握話語權靠科技創新能力!
    正如餘承東所說,鴻蒙寓意「開天闢地」,在當下作業系統被谷歌、蘋果兩大巨頭壟斷的格局下,華為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綜,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開天闢地」,無論是對華為,還是對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都具備裡程碑意義。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科技創新都是競爭的核心因素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中國企業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事情的影響很快顯現。
  • 5G前夜的定點清除:美國「圍獵」華為始末
    他們協同作戰、互相支持或依託,且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的政治正確基本上能代表這些國家的關鍵領域的選擇。在5G網絡建設方面,華為與全球最大的50家電信運營商中的45家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華為與當中有超過一半的電信運營商都已經在開始部署5G場景的網絡,5G更快、更安全,但5G的主導權不再是西方國家所統一,核心標準已不再唯一性的掌握在西方主流國家手中。
  • 美國將華為加入「實體名單」制裁只能證明牛頓第三定律的可靠
    美國商務部5月15日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管制「實體名單」,此舉一出世界譁然。所謂的「實體名單」,是指美國以國家安全因素為由,禁止美國企業對美國政府認定的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企業提供技術和購買其產品。其真實目的是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對某些企業進行打壓企圖從產業鏈上下遊一起發力,將其根基斬斷。
  • 用晶片卡脖子,美國制裁大疆的套路,還是和對付華為的一樣
    國產替代程度的高低,也和技術密集程度的高低順序一致,也就是機身結構件、遙控接收系統和動力系統可以實現完全國產替代,這三個系統,美國的制裁發揮不了作用,但從攝像系統開始,國產替代逐漸下降。02CMOS圖像傳感器國產替代如何?
  • 中國晶片的出路到底在哪?華為的機會來了,北京中科院給出答案
    美國對華為的瘋狂打壓,使華為產品已經到了近乎無晶片可用的地步。作為世界頭號強國,憑藉自己早年積累起來的一些技術壁壘,對中國企業持續作出無恥行為。雖然很痛,但卻很響。它就如同一根棍棒,狠狠的敲醒了中國晶片產業,讓半導體行業的上中下遊企業乃至更多的人意識到,外國技術不可靠,特別是晶片這一科技命脈領域,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讓中國科技發展不受制於人,從而引領世界,造福全人類。晶片行業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晶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我們最常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乃至汽車,數控設備都離不開晶片。
  • 楊振寧「大徒弟」,助力華為取得技術突破,卻突然在美國「暴死」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些年川普和美國一直致力於打壓我們國內的華為公司,因為華為過快的發展被他們視為了美國公司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威脅。為此,川普和美國可謂是不擇手段!在今年5月份,川普聯合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下達了最新的晶片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口任何晶片,同時要求世界上所有公司在將含有美國技術的晶片出口給華為時,都必須申請美國商務部的許可。
  • 華為的制勝法寶猜想
    ,面對制裁單純討論樂觀和悲觀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有效應對的策略。因此,獲得64位CPU的永久指令集授權可以不用擔心技術跨代變化。   但另一方面,以上授權方式體現了華為對ARM架構技術能力最大程度掌握的決心,的確可看作為規避ARM中斷技術支持的戰略考慮。華為ARM架構的掌握是花了很長一個過程的,從2004年成立海思到2009年發布第一款手機晶片K3,2012年發布的K3V2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