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座X-1的恆星繁忙之謎

2021-01-1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文章介紹了天鵝座X-1的發現,並闡述了它叫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天鵝座星系第一個發現的星系x射線源。解釋了其發出x射線的原因,並延申講述了此類現象的原理。

在天鵝座的中心深處,有一個原本看不見的物體,叫做天鵝座X-1。它的名字來源於它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星系x射線源。它是在美蘇冷戰期間探測到的,當時探空火箭開始在地球大氣層上空攜帶x射線敏感儀器。不僅是天文學家想要找到這些來源,而且重要的是要將太空中的高能事件與可能由來襲的飛彈引起的事件區分開來。所以,在1964年,一系列火箭發射升空,首先探測到的是天鵝座的這個神秘物體。它有著很強的x射線,但卻不會發出可見光。它會是什麼呢

根據已知坐標,天鵝座X-1的位置(帶圓圈)位於天鵝座中Eta Cygni的左側

探源天鵝座X-1

天鵝座X-1的發現是x射線天文學的一大進步。隨著更好的儀器被用來觀測天鵝座X-1,天文學家開始對它有了更多的理解。它還發射出自然產生的無線電信號,這幫助天文學家準確地確定了它的的位置。它似乎非常接近一顆叫做HDE 226868的恆星。然而,這並不是x射線和無線電輻射的來源。它的溫度還不夠高,不會產生這麼強的輻射。所以,那裡肯定還有其他的東西,某個巨大且高能的東西。會是什麼呢?

進一步的觀察揭示了一個質量相當於一個恆星黑洞的星體,在一個有一顆藍色超巨星的星系中運行。這個星系本身可能有50億年的歷史,對於一棵4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來說,這是一個合適的生存年齡,它可能失去一些質量,然後坍縮形成一個黑洞。輻射可能來自從黑洞延伸出來的一對噴流,噴流的強度足以發射出強x射線和無線電信號。

天鵝座X-1的X射線圖像是通過氣球望遠鏡(高能複製光學(HERO)項目)拍攝的。NASA圖片。

天鵝座X-1的特性

天文學家稱天鵝座X-1為銀河系的x射線源,並將其描述為一個高質量的x射線雙星系統。這意味著有兩個物體(雙星)圍繞著一個共同的質心旋轉。黑洞周圍的圓盤中有大量物質被加熱到極高的溫度,從而產生x射線。噴流以極高的速度將物質從黑洞區域帶走。

有趣的是,天文學家也認為天鵝座X-1系統是一個微類星體。這意味著它與類星體(類恆星射電源的簡稱)有許多共同的特性。它們體積小,質量大,在x射線中非常明亮。類星體可以從整個宇宙中看到,它們被認為是非常活躍的星系核,帶有超大質量的黑洞。微類星體也非常緊湊,但要小得多,在x射線中也很明亮。

藝術家對HDE 226868–Cygnus X-1二進位系統的印象。ESA /哈勃望遠鏡插圖。

如何形成相似的星體呢?

天鵝座X-1的誕生發生在一組被稱為OB3關聯的恆星中。這些恆星相當年輕,但質量非常大。它們的壽命很短,可以留下美麗而迷人的物體,比如超新星遺蹟或黑洞。在星系中產生黑洞的恆星被稱為「始祖」恆星,在它成為黑洞之前可能已經損失了四分之三的質量。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系統中的物質開始旋轉。當它在吸積盤中移動時,會受到摩擦和磁場活動的加熱。這個過程中它發出x射線。一些物質被輸送到過熱的射流中。它們會產生無線電輻射。

由於雲和噴流的作用,信號可以在短時間內振蕩(脈衝)。正是這些現象和脈動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此外,這顆伴星也在通過恆星風失去質量。這些物質被吸進黑洞周圍的吸積盤,增加了系統中複雜的運動。

天文學家會繼續研究天鵝座X-1,以了解更多關於它的過去和未來的命運。這是一個很精彩的例子,說明恆星和它們的演化如何創造出奇異而奇妙的新物體,為它們跨越數光年的空間的存在提供線索。

作者: Carolyn Collins Petersen

FY: 螞蟻_MYD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鵝座X-1雙星系統真的是黑洞的候選星體嗎?
    天鵝座X-1(Cyg X-1)是最早發現的X射線源之一,所謂的X射線源就是會發出X射線的天體,天鵝座X-1是天文學家在天鵝座發現的第一個X射線源,所以就稱為天鵝座X-1。天鵝座X-1的現身一開始科學家並不了解為何天鵝座X-1會發出X射線,也不知道天鵝座X-1是什麼樣的天體。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天鵝座X-1是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兩個天體在彼此的重力吸引下互繞運行著。天鵝座X-1雙星系統中的一個天體是藍超巨星,它的編號是HD 226868,另外一個天體則是黑洞,也就是發出X射線的來源。
  • 天鵝座X-1黑洞周圍存在偏振光線
    天鵝座X-1黑洞附近存在偏振光線,從而揭示該黑洞周圍存在著扭曲空間和超強烈磁場。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天鵝座X-1黑洞附近存在偏振光線,從而揭示該黑洞周圍存在著扭曲空間和超強烈磁場。 天鵝座X-1黑洞是一個著名的黑洞,它是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個黑洞天體,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倍,直徑約60公裡(36英裡),距離地球8000光年,位於天鵝星座。
  • 「天鵝座X-1」奠定了神秘天體理論的基礎
    ,恆星就能夠維持足夠的穩定度。第三階段:當鐵核在大質量恆星中央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輻射能與重力之間的平衡就瓦解了,出現了鐵核坍縮,就在幾千分之一秒內,恆星產生自爆,並以1/10的光速移動,這個過程就是恆星的死亡過程,也就「超新星爆發」。第四階段:「超新星爆發」後,引力坍縮形成了一個接近「史瓦西」半徑的球形,「史瓦西」半徑是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都存在著一個臨界半徑的特徵值。
  • 天鵝座X-1黑洞周圍存在扭曲空間和超強烈磁場
    騰訊科技訊(葉孤城/編譯)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天鵝座X-1黑洞附近存在偏移光線,從而揭示該黑洞周圍存在著扭曲空間和超強烈磁場。天鵝座X-1黑洞附近存在偏移光線,從而揭示該黑洞周圍存在著扭曲空間和超強烈磁場天鵝座X-1黑洞是一個著名的黑洞,它是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個黑洞天體,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
  • 天鵝座X-1,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未來可能會變成雙黑洞系統
    M87*是人類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但它並不是人類所發現的第一個黑洞,人類首次觀測到的黑洞是位於6000光年以外的天鵝座方向,那裡存在著一個雙星系統,它被命名為天鵝座X-1。這個雙星系統的主星是一顆質量極大的恆星,在1965年,人類首次發現了它。
  • 天鵝座——「地球」量化複印工廠
    6%在天鵝座302光年處,有一顆1/4太陽直徑的M型主序星——Kepler-1649。Kepler-1649c另一亮點之處在於,它所環繞的中央天體(紅矮星)是一個長壽命恆星,可以為自身演化歷程更持久的提供能量補給。
  • 天鵝座黑洞「甦醒」了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天鵝座V404是黑洞天體,科學家發現天鵝座V404在1989年出現了一次爆發,在電磁頻譜上照亮了整個天空
  • 天鵝座不僅有地球2.0 還有個大黑洞
    天鵝座是北天星座之一,位於北半球的人們可以很容易的在天空中找到它的位置,而夏季則是觀測天鵝座的最佳時期——找到銀河就找到了天鵝座。天鵝座位於銀河當中,與銀河兩岸的天鷹座和天琴座成三足鼎立之勢。由這三個星座的三顆主星天琴座織女星、天鵝座的天津四和天鷹座牛郎星一起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在夜空中明亮可見。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由於距離遙遠,本身還沒有太陽亮,所以人類肉眼看不見。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
  • NASA分享天鵝座超新星爆炸衝擊波圖像
    NASA分享天鵝座超新星爆炸衝擊波圖像(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通過其InstagramNASA表示,這張圖片實際上是天鵝座超新星爆炸衝擊波的一小段。天鵝座超新星爆炸衝擊波距離地球大約2400光年。產生衝擊波的爆炸是由一顆「垂死」恆星引起的,這顆恆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0倍。爆炸發生在1萬年到2萬年前。自最初的爆炸以來,超新星衝擊波從其中心延伸了約60光年。衝擊波以每秒350公裡左右的速度增長。
  • 天鵝座的星空影像
    在星際塵埃和熾熱發光的氫氣的筆觸下,這幅美麗的星空畫卷展示了銀河系盤面上,大暗隙北端和天鵝座天鵝座擠滿了恆星和發光氣體雲,這個區域也是黑暗而模糊的北方煤袋星雲的家,從天津四向中心區域延伸。發紅光的恆星形成區NGC7000和IC5070,北美星雲和鵜鶘星雲在天津四的左邊。面紗星雲在中間左下脫穎而出。它是一個超新星遺蹟,距我們約1400光年,這個區域可以辨認出很多其他星團和星雲。
  • 你知道夜空中的天鵝座嗎?今晚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下
    圖片說明:2019年5月25日晚上23時的天鵝座位置示意圖,由虛擬天文館模擬。今晚,可尋見天鵝座最閃亮的恆星天津四(Deneb)。本文開頭的夜空圖展示了在五月中下旬東北朝向的景象。它是從中緯度角度觀察的景象。
  • 探秘12個著名宇宙黑洞:天鵝座X-1雙星系統(圖)
    1.天鵝座X-1雙星系統天鵝座X-1雙星系統  這張照片是天鵝座X-1雙星系統的X射線照片,這是科學家們第一個懷疑是黑洞的天體。照片由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個小組於2001年5月23日拍攝。
  • 天文·每日一圖——天鵝座環的雲氣絲
    天鵝座環的雲氣絲影像提供: ESA/Hubble & NASA, W. Blair; 致謝:  Leo Shatz說明: 擴張中的超新星前沿有什麼?大約在20,000年前的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應見到一例劇烈的恆星爆炸事件,從而產生不停擴張的激波,而這些絲縷狀的天體,就是激波前沿受到劇烈壓縮、看似兼具細緻和脆弱質感的星際雲氣絲。這幅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所記錄的主題影像,是這個名為天鵝座環(亦稱面紗星雲)的外沿之特寫。這道因其內受激氫原子氣體發光,而現身的絲縷狀激波前沿,以每秒約170公裡的高速向影像頂緣移動。
  • 科學家對首個恆星級黑洞作出更精確測量:天鵝座X1包含一個21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且自轉速度極接近光速
    但直到 1964 年,天文學家才在 6070 光年外的天鵝座發現了一個黑洞。發射到太空的蓋革計數器,探測到來自天鵝座 X-1 區域的宇宙 X 射線。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宇宙射線來自於黑洞。但當時,對於這些宇宙射線的源頭,科學家們產生了分歧。史蒂芬·霍金曾與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打賭,認為不是來自黑洞,但霍金在 1990 年認輸。
  • 天鵝座疑似發現二級文明? 若是成真, 人類或許有危機?
    根據現如今宇宙中的發展狀況被分為了好幾個等級:一、二級文明,能把行星能源充分利用的和能自行收集恆星能源的為二級文明,一些可收集星系
  • 人類只有掌控太陽才能遨遊銀河,與天鵝座外星人之戰方有勝算
    我們知道超大質量恆星的最終命運之一是演變成為超大質量的黑洞。在這個過程中,恆星的光芒逐漸散盡,內核不斷坍塌,最終由光明之神演變成為宇宙的幽靈。在137億年裡,恆星和黑洞遍布於宇宙的各個角落。我們有幸能夠看到恆星,因為它們總在天空「眨眼」;我們看不到黑洞,因為它們好似鬼魅,有無窮的力量,卻藏身於未知的黑暗!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天鵝座黑洞位於輦道增五(又名天鵝座η)附近的是著名的X射線源天鵝座X-1,這個X射線源是一個在雙星系統附近的黑洞,正在吞噬這兩顆恆星。這是第一個被認為是黑洞的X射線源。天鵝座還包含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X射線源:天鵝座X-3是一個微類星體(microquasar),是一個繞著一顆緻密星體旋轉的沃爾夫-拉葉星,繞轉周期僅為4.8小時。該系統是已觀察到的最亮的X射線源之一。
  • 我們一起欣賞下天津四,它是天鵝座的尾巴
    如果你更傾向於這是一個十字架而不是天鵝,天津四就是十字架的頭部。天文學家知道天津四是我們僅用肉眼就能看到的最遠的恆星之一。到天津四的確切距離只能估測,估計範圍從大約1,425光年到可能多達7,000光年。在這些估測的距離中,天津四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最遠的恆星之一。它是如此遙遠,今天到達地球的光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了它的旅程。
  • 美到令人窒息 天鵝座星雲S106圖+視頻
    美到令人窒息 天鵝座星雲S106圖+視頻 2011年12月20日 06:00作者:袁源編輯:袁源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數位相機頻道12月20日 [圖1]中在恆星兩極形成的區域叫做Sharpless 2-106(S106),位於天鵝座,仿佛一個翱翔在天空中如白雪般純潔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