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會診茅獎作品 麥家誤用"託夢"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今年,《咬文嚼字》雜誌將目光鎖定名家名作,集中會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出現的詞語的誤解誤用、知識性缺陷和錯別字等差錯,並陸續在雜誌上刊出。「被咬者」紛紛表示支持,贏得各方的關注。本版特地摘編四則,期待全社會共同維護語言文字的純潔與規範。

  「夢囈」和「託夢」是兩碼事

  筆者在閱讀《暗算》時,發現小說裡有多處詞語誤用,「託夢」就是一例。在小說第二部《陳二湖的影子》中,有一封書信,是破譯專家陳二湖的徒弟寫給陳二湖的兒子的。信中講述的是:為了破譯密碼,當年自己和師傅住在一個寢室。自己偶然聽了師傅的幾次夢話,從中竟然獲得靈感,終於破譯出了「沙漠1號」密碼。在敘述中,小說多次把陳二湖的夢囈說成「託夢」,比如「當你父親第一次託夢給我時……」「你父親一如既往地託夢給我……」,等等(《暗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把「夢囈」說成「託夢」,值得商榷。

  託夢,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謂鬼神(多是已故的親友)入夢並有所囑託。比如,《水滸傳》第二十六回:「你若是負屈含冤,被人害了,託夢與我。」而《暗算》中的陳二湖,當時是破譯局的一名處長,和徒弟一起工作,同吃同住,形影不離。徒弟很快發現了他的一個秘密:睡覺時經常說夢話。陳二湖不是鬼神,是個大活人,何來「託夢」之說呢?

  夢囈,就是睡夢中說話,和「託夢」完全是兩碼事。

  (蘇開省、饒中源)

  誤用「不可理喻」

  黃特派員帶來的正規軍充任嚴厲的教官,對麥其土司的人馬進行戰前訓練。麥其土司看到教官只是讓自己的人馬整天喊口號踏正步,懷疑這樣練兵是否有用。書中寫道:「黃特派員不等父親開口就說:『祝賀你,麥其土司,你已經成為所有土司中真正擁有一支現代軍隊的人。你將是不可戰勝的。』父親覺得這話有點不可理喻,就問母親:『以前,你見到過這樣子訓練軍隊嗎?』」(《塵埃落定》,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25頁)作者誤解了「不可理喻」的詞義,此處應改為「不可思議」或「不知所云」之類的詞語。

  「喻」,知曉、明白;「理喻」,用講道理的辦法使之明白;「不可理喻」,指不能夠用道理來使對方明白,形容某人態度蠻橫,不講道理。愚鈍不化之輩或蠻橫霸道之徒,可稱之為「不可理喻」;但不能說某句話「不可理喻」。從小說中的描寫可知,黃特派員的話使父親心中產生了疑惑,父親不明其意,才會又去問母親。這顯然不符合「不可理喻」的意思。如果選用「不可思議」或「不知所云」,就可以準確地表達出父親對黃特派員那句話的反應。「不可思議」,原本是說思維所不能達到的境界,現在形容不可想像或難於理解;「不知所云」,指不知道說些什麼,現在泛指思想混亂,說的話叫人摸不著頭腦。(長 軍、安 輝)

  不是「勸阻」是「勸說」

  「我是多麼後悔沒有勸阻拉吉達跟別人一樣駕著滑雪板去尋找馴鹿啊,那樣他就不會打瞌睡,我也不會失去我和他在鹼場得到的孩子。」(《額爾古納河右岸》第120頁,人民文學版2010年10月第1版)這是拉吉達意外去世後,「我」(他的妻子)從心靈深處流露的自責。可惜的是,「勸阻」一詞把話說反了。

  小說的有關情節是:當男人們分頭去尋找馴鹿時,拉吉達說他騎的馬和馴鹿長期生活在一起,熟悉它們身上的氣味,便於找到它們。所以他是獨自一人騎著馬出發的(其他男人是駕著滑雪板去尋找馴鹿的)。由於饑寒交迫再加疲憊不堪,他在馬背上睡著了。直到第二天傍晚,那匹馬才馱著它的主人返回營地。他趴在馬上一動不動,「是在睡夢中被活活凍死的」。

  顯然,「勸阻」這個關鍵詞被誤用了。「勸阻」是以理相勸,阻止某人做某事或進行某種活動。依據上述小說引文,當時「我」「沒有勸阻拉吉達跟別人一樣駕著滑雪板去尋找馴鹿」,言下之意則是,拉吉達是跟別人一樣駕著滑雪板去尋找馴鹿的。而事實正好相反,拉吉達是獨自騎馬去尋找馴鹿的,結果遇難。

  把「勸阻」改成「勸說」就準確了。勸說,表示「勸人去做某種事情」。「我」後悔的是,自己當時沒有勸說丈夫拉吉達也像其他男人一樣駕著滑雪板去尋找馴鹿,「那樣他就不會打瞌睡」,也就不至於凍死了。(陳關春、盛祖傑)

  諡號不是「封」的

  省城的五洲旅遊公司在楚王莊積極開發旅遊產品,不但開辦了高級賓館「賞心苑」,還組織村民演出情景劇《離別》,試圖再現當年楚文王從丹陽遷都郢時告別故鄉的歷史一幕,以招徠更多的遊客。暖暖勸說丈夫開田扮演「楚王貲」一角:「楚王貲是楚國的國王,後被封為楚文王,是一個說一不二說一句話眾人都得聽的人物。」(《湖光山色》第247頁)這裡顯然出現了歷史知識的盲區:「楚文王」是楚王貲的「諡號」,不可能是「被封」的。

  「諡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被追加的稱號。「諡者,行之跡也;號,表之功也。」上古諡號多用一字,如周平王的「平」等;也有用兩個字的,如趙惠文王的「惠文」等。由於諡號有概括死者一生功過的含義,故有美諡、惡諡、哀諡之分。美諡有「文、武、昭、莊」等,惡諡有「暴、醜、煬、戾」等,哀諡有「懷、悼、哀、隱」等。比如「楚文王」的「文」,就是美諡;「隋煬帝」的「煬」就是惡諡;「楚懷王」,因其參加盟會而被秦國扣留,結果死在了秦國,楚國人哀憐他、懷念他,所以以「懷」作為他的諡號,這屬於哀諡。

  「封」,古代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及名號賜給臣子。帝王給臣下「諡號」可說「贈」「賜」,而不說「封」。況且「楚文王」是「王」,而不是「臣子」,其諡號也不可能是「封」的。其實,古代帝王的諡號,由禮官議定,再由新任帝王認可。在動詞的選擇上,多用「上」。如《漢書·高帝紀》:「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南 華)

相關焦點

  • 麥家談《解密》英文版出版:上帝給了我一塊餅
    出版方還將《解密》納入「企鵝經典文庫」,與《尤利西斯》《百年孤獨》《洛麗塔》等作品一同登堂入室。麥家也成為入選這一文庫的首位當代中國作家。儘管《解密》走出去的偶然因素頗多,但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普遍現狀。「華語文學在海外影響太小,所有所謂的『成功創作』,都不過是運氣的眷顧而已。」麥家說。
  • 蘇童憑《黃雀記》獲茅獎 三段體結構講述罪與罰
    猜到一定是記者,對方問他獲獎心情,只聽他說:「茅獎的權威性,以及在作家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獲獎當然高興,不只是高興,是太興奮了。」  採訪中,蘇童的手機連續響個不停,「記者都神通廣大,怎麼都知道我的號碼!」不難想像,蘇童得茅獎,很多記者微信圈早已有所期盼,並且也都提前打聽好了聯繫方式。蘇童笑著說,「我先去睡一會兒,今天不寫作,就被『騷擾』吧!」
  • 麥家《人生海海》:難以抹掉的刺字傷疤,映出人性慾望的針芒
    在《人生海海》之前,麥家是「諜戰小說之父」,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麥家這個名字,但是你卻熟知他的作品,你看過的很多諜戰劇都出自他手,比較著名的有《暗算》,《風聲》,《解密》等等。從麥家以往作品的風格來看,《人生海海》可以說是轉型之作,因為麥家之前的作品都是諜戰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英雄主義,他們是高不可攀的;《人生海海》的主人公卻更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更接地氣。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抨擊人心10句經典,網友:「催淚炸彈」
    ……董卿評論麥家身上有一種旁觀者的的獨特氣質,一旦開口,就能體會到他語言的精準,以及思想的深刻性。麥家是當代著名的小說作家,編劇,小說《暗算》獲得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是第一個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在8年的努力下創作的最新作品。
  • 麥家《風聲》:揭開真相的「史實」
    身陷囹圄的老鬼,如何在這座人間地獄裡傳出重要信息,麥家憑藉豐盛的想像、堅固的邏輯,運用後現代的多元主義風格,不同的當事人「回憶」同一段往事,將「老鬼」以命相博,絕地反擊,而後又講其形象打碎的故事呈現在我們面前,用不同的角度來辯證事實的真相。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麥家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著有《解密》《暗算》《風聲》等,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為30多種語言,《解密》與《暗算》入選「企鵝經典」文庫,《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
  • 麥家餘華領跑2014影響力最大的中國文學譯作排行
    原標題:2014年影響力最大的中國文學譯作 麥家餘華領跑導讀:筆者依據全球圖書館收藏數據的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 ,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檢索出在全世界112個國家和地區,470多種語言、兩萬多家圖書館中,2014
  • 作家畢飛宇來渝聊創作:知識錯誤可能讓作家錯失「茅獎」,小說...
    結果,等他們去看完我講的作品回來就說:你騙人,我們看到的,完全沒你說得那麼好,聽你說比直接看書還好。」畢飛宇說,這雖然沒什麼實際意義,但後來想起,心裡總覺得在當時是給了自己心理暗示的,「如果我來做這事(指自己寫小說),可能我也能做好。」知識錯誤可能讓作家丟掉信任具體到日常小說創作的準備時,畢飛宇直言這應該分成兩部分來講。「首先,當我決定寫一部小說時,上手通常都是倉促的。
  • 人死後會給家人託夢嗎?
    很多影視作品中會有出現對夢境被窺探或控制的場景,周公解夢等地方也能看出。
  • 麥家時隔八年又一力作:《人生海海》,莫言高度評價,董卿落淚
    ——《人生海海》《人生海海》這本書,麥家寫得很用心,花力氣,十八般武藝都施展出來。看得我興奮,既熱鬧好看,眼花繚亂的,也暗藏機關門道。就是說,這本書保留著他小說一貫的奇崛冷峻的風格。「人生海海是閩南語,是對人生的一種感嘆,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樣茫然,總是起起落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董卿董卿這樣評價《人生海海》麥家的身上永遠有一種旁觀者的氣質
  •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皮膚科疑難病會診中心12月3日本期【會診通知】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皮膚科疑難病會診中心經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批准成立,是一家匯聚首都皮膚科高層次專家的「中西醫結合」皮膚疑難病會診中心,旨在為國內外皮膚疑難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會診基地設立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這十個成語中,我把曾幾何時誤用過,那麼你用錯過幾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 託夢到底怎麼回事,是真實的嗎,什麼樣的人會被託夢呢?
    託夢到底怎麼回事,是真實的嗎,什麼樣的人會被託夢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尤其是那些奇異事件,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比比皆是。其中最為神秘的便是生死離別,我們活著的人是如何與死去的人進行溝通的呢?在很多的民間傳聞中,大多都給「託夢」賦予了一種神秘的色彩。他們認為所謂的託夢是死去的人想要告訴我們一些事情。已故之人之所以出現在我們的夢境中,是為了預測我們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當然託夢還有其他原因,有很多遭遇不測之人會通過夢境,讓活著人來幫忙尋找真兇。曾經就有一男子被人殺害,並且託夢給他的姐姐。
  • 魯迅以語言精準高深為名,咬文嚼字不僅在字,語言精準揭示了智商
    秉承著"文學的最後一絲尊嚴,對文學作品必需有著一絲不肯放鬆的嚴謹態度,直至接近「完美」!本來就是文學作品,供大家探討的地方也是很多。刻意地追求完美,讓小編也是感到萬分的無奈。說到這就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華蓋集》裡!一篇文章——《咬文嚼字》。魯迅先生批判當時的人使用文字,尤其是翻譯人名上面,反應出來的陳腐的觀念和習慣。
  • 為何人去世後會託夢給親人?科學家這樣解釋,並非封建迷信
    親人託夢,聽起來是一件非常玄的事情。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氛圍下,託夢被賦予了因果報應以及靈魂轉世之類的神秘色彩,古人多半相信,人去世後如果有什麼未完成的心願,或者遭遇冤害,就會託夢給親人,請求他們為自己達成願望或者伸冤。
  • 人死後會給家人託夢嗎?專家給你一個科學的解釋,不妨了解一下
    很多影視作品中會有出現對夢境被窺探或控制的場景,周公解夢等地方也能看出。而在民間一直都有託夢這一說法,託夢就是指那些逝去的人在別人的夢中出現而囑咐交代,或以各種情景示人,預知吉兇禍福。如枉死鬼魂,欲託付他人,以明案情;如是天仙神佛,欲警示檀越善信。
  • 《請神誤用》:二次元的神仙萌萌噠
    仙俠玄幻一直是網文漫畫等新興內容青睞的題材之一,近年也誕生了許多知名的內容作品。仙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以修仙玄奇為元素的武俠題材變體,主要是架構了一個仙俠體系世界觀。從文學角度上來說,仙俠題材可以歸類到民間文學中的「仙話」範疇。
  • 託夢到底有多神奇?看完《春夜》我突然就明白了
    託夢一詞在民間由來已久,意思是在道教與民間信仰中,鬼神如有意思表示,可在人的夢中出現而囑咐交代,或以各種情景示人,預知吉兇禍福。託夢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我想,這大概只有那些經歷過失去至親至愛的大悲大痛的人才會略有體會吧!
  • 民間故事:夢到已故親人,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託夢」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所以我那朋友夢到已故親人不足為奇,可如果是「託夢」呢?關鍵的是,還和現實發生的事絲毫不差。這也難怪我那朋友不瞎想,那麼夢到已故親人,是好是壞,「託夢」是不是真的?我們一起看完朋友的故事,再做分析。她叫瑩瑩,是我為數不多的女性好友之一。你別聽她名字以為是個溫文爾雅,溫柔可人的姑娘,實則是個妥妥的女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