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27年同臺往事,一部香港樂壇狂想曲

2020-12-06 愛吃魚尾的貓

文章來源:蹦迪班長

文:阿午

東邪西毒的小迷妹

在《魯豫有約一日行》上,57歲的劉德華說自己有一個夢想。

這個夢想是希望「四大天王」能夠作為導師一起錄製一期節目,來宣傳粵語歌。

他說,只要找到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三個,他肯定立刻就來。

這番話,讓很多港樂迷們深深地憧憬了一把。有網友在微博下面留言:

很期待,光是這四個名字都已經讓人心潮澎湃了。

那一句「推一下廣東歌」,也可以瞬間喚起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然而,想到曾經有那麼多的粵語歌曲,在全國大小城市、街頭巷尾裡隨時響起,現在卻要「推一下」,不免讓人感慨時代變換之快。

劉德華自己也感嘆,廣東歌太久沒有了。

但哪怕是這樣,昔日天王的這番話,觸及的僅僅只是我們少數人的神經,熱搜上也不曾出現這些懷念和感慨。

時代在不停地前進,裹挾著一批人,推動著一批人,掩埋著一批人。

眼下,有很多隨便換個髮型,合個照,說個喜歡就能上一上熱搜、搏一搏眼球的明星,他們的一呼一吸,都能引起粉絲們熱情的彩虹屁,還有黑粉、對家們的群起而攻。以上種種,都成了自家愛豆紅的標準——

我家哥哥終於出圈了,都有黑子了。

網絡把一切變得太日常,追星也變成了隔著一條網線的撕扯。

有時候,不是我們只顧懷念過去,而是現在無甚可念、無甚可追。

畢竟連「四大天王是哪四個」這種問題,都會出現在搜索詞條第一位。

遙想當年,趙麗蓉老師在小品《追星族》裡,那一句「四大天王,頭一王,就得說是託塔李天王」,是用戲謔的方式說出了老一代人的疑惑。

而如今,「四大天王是何方神聖?」這個問題,恐怕已成為00後年輕一代的真實疑問了。

至於他們四個是否能再一次同臺,難則難矣,也不是全沒希望。

現在,就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香港「四大天王」自誕生的27年裡,他們一起登臺的時刻。把這些記憶串聯在一起後,我們就能聽到一部由四季樂章組成的香港歌壇狂想曲。

橋上風雨知多少,橋下流水趕退潮

香港流行音樂發展史中,「四大天王」是不可抹去的一筆,是偶像粉絲經濟的代表,也是展現香港流行文化浪潮浮沉、起落的度量衡。

1949年,內地對流行音樂的驅逐,使得一批流行音樂人紛紛湧向對流行音樂管控較松香港尋求發展。

移居香港的一批上海作詞家,如陳蝶衣、範煙橋、程小青等;作曲家,如李厚襄、梁樂音、王福齡、姚敏等音樂人,對香港本土流行音樂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去「大上海風格」的內地流行音樂文化的加入,英國流行音樂對香港流行歌曲也有很大影響,比如1964年「披頭四」樂隊就在香港掀起英文歌的浪潮。

太平山頂上的披頭四蠟像

同時,粵語歌在粵曲的演變下繼續發展。1974年,以《啼笑因緣》《浪子心聲》為代表的粵語流行歌曲開始壯大,一批以許冠傑、羅文、徐小鳳、葉麗儀、甄妮、林子祥、汪明荃等為代表的元老級粵語流行歌手湧現。

張國榮與譚詠麟

到80年代,粵語歌步入鼎盛時期,譚詠麟、張國榮、鍾鎮濤、陳百強、梅豔芳、葉倩文、陳慧嫻等群星爭耀。

1988年到1990年,在媒體、市場操縱下的「譚張爭霸」,以譚詠麟不參加頒獎,張國榮退出歌壇結束。梅豔芳、許冠傑等巨星的相繼退隱,讓香港歌壇出現真空期。

此時,各大唱片行業公司紛紛推出自己門下的歌手。「四大天王」就這樣應運而生。

燒得肌膚如情痕極又癢

1990年,黎明因飾演《人在邊緣》而走紅,劉德華則因80年代出演的多部影視作品早已為大家所熟知。當時各家經濟公司通過包裝的方式打造偶像派明星,黎明和劉德華因同屬偶像派,被合稱為雙子星。

同時,張學友因其歌唱實力為大眾喜愛,這三人便又被樂壇合稱為「三劍客」。

1991年,郭富城憑藉一首《對你愛不完》爆紅,此後他掀起的小旋風由臺灣席捲至香港。

此時,在《東方日報》等媒體的造勢下,這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歌手被封為「四大天王」,並一度沿用至今。

四位之中,張學友是唱功最佳的一位,1984年在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中奪魁,與寶麗金籤約後正式進入歌壇。

只是當時因為「譚張爭霸」,很多男歌手的發展空間遭受兩大巨星的擠壓,當時的張學友也不例外。彷徨期的張學友通過出演《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他由此重獲信心。在渡過低迷期後,他便帶著他的歌曲《只願一生愛一人》重回大眾眼前。

1986年,黎明因在新秀歌唱大賽中獲得季軍,便籤約華星正式出道。

由於長期不受重視,四年後,黎明在香港「音樂教父」戴思聰的力薦下,轉投寶麗金。

在飾演《人在邊緣》、《今生無悔》、《原振俠》等電視劇走紅後,寶麗金便開始力推黎明,他隨即推出的《今夜你會不會來》、《我來自北京》、《深秋的黎明》等歌曲,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同屬偶像派的劉德華初出道時,歌路坎坷,但因出演影視劇收穫了大批粉絲,還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四人一起封為「無線五虎」。

無線五虎

在電影方面,他憑藉著《旺角卡門》、《五億探長雷洛傳》兩部電影,獲得兩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在歌曲方面。1989年他通過演唱自己主演的《至尊無上》的主題曲《一起走過的日子》獲得一眾歌迷的喜愛。

1984年,郭富城考入TVB舞蹈訓練班,但在香港娛樂圈他遲遲找不到出頭機會,無奈之下,他奔赴臺灣發展。

結果到了1990年,他憑藉一個帥氣拉風的電車廣告實現了「彎道超車」,迅速躥紅臺灣。緊接著在1991年,他憑藉一首《對你愛不完》奠定歌壇地位,並憑藉這股小旋風重回香港。

與其他三位的靜態型風格不同,四位裡他最擅長舞蹈,因此通過勁歌熱舞和暴風驟雨式的颱風收穫大批粉絲。

這一時期,由於這四位的出現,將偶像崇拜推到了極致,與其說香港「四大天王」是繼「譚張爭霸」後,市場再想造勢的噱頭,倒不如說這是香港流行音樂發展頂峰後的再一次高峰。

且不說現在是否能有一部電影或一檔節目能讓他們四位同臺出現,就是在當年,那也是少有的盛況。

半枯乾的枝節於窗邊發展

1992到1994年,是「四大天王」同臺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

當時是他們歌壇發展的上升期,也是港樂發展的又一黃金時期。

1992年,許冠傑宣布退出歌壇,同年張學友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也成為90年代香港「歌神」的接班人。隨著前輩的淡出,後輩們接力,此時無論是影壇亦或歌壇都人才濟濟,一片繁榮。

同年「四大天王」的稱號首次被提出,在區域市政局節上,他們四人首次同臺演唱歌曲——四人演唱各自代表作,組成12首歌曲串燒:

《明日世界終結時》,《但願不只是朋友》,《you and me》,《不需要愛情》,《真情流露》,《我來自北京》,《憑什麼》,《愛得比你深》,《第四完心情》,《十全十美》,《我親愛的》,《最緊要好玩》。

「四大天王」首次同臺

當他們以鮮活的形象一齊出現在大眾面前時,不知牽動了多少人的神經。

1993年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以「四大天王」同臺合唱開場。

典禮上,四人通過玩遊戲的方式揭曉最受歡迎男歌手,遊戲過後,由張國榮為黎明頒發「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張國榮為黎明頒獎

此次,更是一眾天王天后們同臺爭豔的時刻,既賞心悅目又餘音繞梁。在梅豔芳和倫永亮的主持下,四位天王和四位天后通過互唱對方代表作的方式,進行搭配互動。

劉德華演唱《容易受傷的女人》,王菲伴舞;

葉倩文演唱《一起走過的日子》,劉德華拉二胡伴奏;

黎明演唱《堆積情感》,鄺美雲伴舞;

鄺美雲演唱《夏日傾情》,黎明伴舞;

林憶蓮演唱《李香蘭》,張學友伴唱;

郭富城演唱《一分鐘都市一分鐘戀愛》,林憶蓮伴舞;

王菲演唱《對你愛不完》,郭富城伴舞;

張學友演唱《情人知己》,葉倩文伴舞

譚張時期,在媒體造勢下,兩人爭霸那幾年如炎炎夏日般炙熱,粉絲間的激戰也是劍拔弩張。

而「四大天王」時期,香港樂壇像是秋天般,收穫累累碩果,群星閃耀。四位的粉絲雖存在不合的情況,但與「譚張爭霸」時雙方粉絲的水火不容——刮車胎、送冥幣等行為相比,還是和緩一些。

當然,四家粉絲間因不合造成的不愉快也不在少數。

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黎明的粉絲疑似拿螢光棒掂劉德華。知曉了始末的張學友,以阿倫和Leslie兩位前輩的粉絲當年鬧的不愉快為例,主動邀請另外三人合唱了一首《朋友》,既解了眾人圍,又規勸了粉絲。

我想華仔、城城、Leon一齊留下來好不好呀?我自己剛剛入行不久時,經歷了一件令我好心寒的事情。我記得頒獎典禮上面,我見到阿倫同Leslie的歌迷在場上鬧,到今時今日做到八年,到我們可以四個人站在臺上面,我希望,我們四個不如一齊唱《朋友》好不好呀?——作者自譯

相比現在飯圈連著一根網線的大亂鬥,當年的粉絲紛爭,是實打實的針對明星本人。粉絲在愛自家愛豆的同時,去攻擊對家的行為,實際上傷害的不僅僅是一個人。

而這些你來我往的撕扯,並沒有襯託出自家哥哥有多紅,反倒全是毫無理智可言的自我感動。

同年4月下旬,為了支援中國西部貧困地區,中港兩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減災扶貧活動。作為這次活動的開幕式,4月18日晚,香港演藝界聯合內地知名藝人,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一場史無前例「減災扶貧創明天」大型義演。

演出四位司儀:

倪萍、趙忠祥、曾志偉、陳欣健

幾乎所有香港一線明星都參加了這場演出,除「四大天王」之外,還有成龍、梅豔芳、譚詠麟、林子祥、葉倩文、林憶蓮、李克勤、張曼玉、梁家輝、許冠文和在香港影壇發展的李連杰;

李連杰與成龍登臺互動
梁家輝
張曼玉
林子祥
葉倩文
李克勤
譚詠麟與梅豔芳

而娛樂行業剛剛起步沒有多少年的內地,也派出了頂尖陣容:毛阿敏、成方圓、杭天琪、那英、解曉東、毛寧、林萍、陳紅和京劇演員秦佔寶。

毛寧與葉倩文
解曉東與林憶蓮
群星合唱《明天會更好》

如此星光璀璨的陣容,在當時內地乃至人民大會堂的演出中,都可以說是破天荒的,節目的製作水準也很高。

在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歷史進程中,這次義演堪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演出當晚,CCTV做了延時直播,香港TVB乃至北美地區也做了現場直播,收視人群號稱達到了10億。

穿著民族服裝登臺的「四大天王」

這場晚會經典瞬間比比皆是,其中之一就是「四大天王」合作的《青春舞曲》。

這四位的民歌尬唱,雖與他們本身的深情、動感的港味氣質不符,但這些極具青春氣息的民謠歌舞,卻也讓他們頗有一番萌感,同時也從側面反應出香港在融入內地的過程中的不適應和能適應。

1994年的驚天四重唱,是「四大天王」在跨越九七乃至千禧年之前的最後一次合唱,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在TVB臺慶的舞臺上合唱。

到1999年,張學友和黎明相繼宣布退出音樂頒獎典禮,由此,「四大天王」時代宣告結束,香港天王巨星的時代也從此告一段落。

從整體上看,儘管四人各自擅長的領域不一樣,他們的「壟斷」也留下了許多爭議,但他們毫無疑問是90年代香港極具代表性四位明星,是香港樂壇輝煌時期的代表。

全城繁星空中千色煙花透射瀰漫

誰也無法猜到,千禧年後,「四大天王」時隔9年後第一次同臺合唱,竟是因為一個人的離開。

2003年的4月1日,我們的哥哥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一年的第22屆香港金像獎,「四大天王」合唱《當年情》,表情凝重,聲音一度哽咽。

他們那一代人是與香港氣脈相連的

粵樂、港影的發展,在糅合香港這座城市的氣質的基礎上,吸納國外的精華,走向國際化。

在回歸後,一批音樂人、電影人、明星向內地發展,使得他們的作品越發本土化、小眾化,缺失了原生的港味,刺激不到人們的味蕾。

而這些創作者們一旦尋求回歸走老路,又會發現無路可走。原來的創造已消耗殆盡,港樂裡情歌濫觴;港影裡武俠、動作、警匪、文藝、搞笑、殭屍等類型的電影,已無處翻新。

市場為牟利不擇手段,盜版猖獗早已埋下禍根,第一代人所秉承的保證質量,到後期已發展成向市場看齊。人才斷層,讓市場再也造不出那個時代,那些巨星

千禧年開始,甚至97年開始,就已顯露——巨星蓬勃的時代將要結束。

2003年香港流下的眼淚一直在向我們詮釋,沒有誰的離開能完全導致一個時代的結束。

哪怕羅文、家駒、哥哥、梅姐、霑叔都還在,他們也帶不動這個時代。

並不是誰一跳就能將帷幕拉下,那些離開,帶來的不過是在愛他們的人心上開一個缺口。

假設他們不曾離開一直都是一個偽命題,「到底是繼續精彩,還是被時代湮沒」這個問題的答案,已同他們一起離開。

說任何一個人可以靠他自己決定一個時代,這並不會顯得有多高明,只會讓人覺得你在吹噓。

倒是時代有摧毀一個人、乃至一群人的能力。

疾病、傳媒、經濟、政治、榮辱全是社會裡夾雜的順流逆流,隨便一個,都能將人毀滅。

遺憾那一代已經過去,也可惜年輕一代未曾經歷。

我們懷念的不是沉浸在虛幻裡的自我感動,也不是被流量包住的空心糖,而是在那個光芒萬丈的年代裡,那些有顏、有實力、有衝勁的群星。

銘記和回憶本來就不是錯誤,而是對流失的安慰。

與其去探討它消亡後該被銘記的種種,還不如剝開它為何值得銘記、會被銘記的本質。

勾勒出浪起、浪息、浪湮沒有什麼意思,想記住,還不是因為它值得。

換句話說,這個時代越無趣,你就越懷念那個時代。

「相見不如懷念」這句話本就是消極的逃避。看似是懷念比相見更美好,其實是時間給懷念物裹上了糖衣。但內裡如果是糞土,糖衣再厚也會很難下口。

所以現在的一些追求流量的作品,不論再怎麼包裹,也只會被時間的洪流快速衝刷殆盡,莫說二三十年後有誰記得,甚至兩三年、兩三月後就會被忘卻。

而那一代香港影人、音樂人用自己的實力和心血的創造,如煙花般炫目,雖即逝,但燦爛。

「剎那的光輝是不是代表永恆「,自有後人來評。

正如黃霑所說:「粵語流行曲已完全失去從前的優勢,未來或許只能像粵曲一樣,成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在高級文化場所變成中國曲藝來演出。」

雖然不再流行,造就了曲高和寡,且雅也不一定全是缺點,更多的倒是安慰。

回到「四大天王」,他們最近一次同臺是2007年,為紀念香港回歸10周年,四人合唱《始終有你》,正如歌詞所說:

小島變巨星,感謝你小天地創天地,不舍不棄,才會了不起。

03年的告別當年情,07年的致敬香港,皆是為時代做注。

他們那一代人始終要離開,但香港的脈搏絕不會因此停止跳動,香港始終有後來人。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香港的發展如春夏秋冬——初萌,火熱,豐收,沉寂。

但誰知後來,還會不會有另一個春夏秋冬呢?

相關焦點

  • 黎明「賤賣」豪宅背後,是一部香港四大天王「過氣史」
    1992 年,一個生在北京的 27 歲小夥子在香港紅磡連開 10 場「一夜傾城」演唱會,整個港島為之傾倒,這個小夥子,名叫黎明。在這一年,他和另外三個年輕人一起擁有了一個被叫了27年的「封號」——四大天王。那時的他當然無法想像,未來很多年裡,擺在他們面前的,將是一條漫長的花路。但任何花路總有盡頭。
  • 「到底是誰封的」香港四大天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
    說起香港四大天王,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憑什麼被封為四大天王又是誰封的?我們先來說一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首先四大天王的產生是在香港樂壇,而不是影壇。也就是說這個稱號的由來是因為音樂而不是演電影,天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於劉德華。其實最初四大天王中最受歡迎的並不是華仔,而是黎明。很多人都知道,在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樂壇還有兩大天王,他們分別是校長譚詠麟和哥哥張國榮。九十年代初期談詠麟和張國榮宣布退出各項音樂頒獎典禮,決定把機會留給後輩。
  • 香港歌壇:四大天王中誰排第一?
    香港歌壇四大天王排名分先後依次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首先想反駁的朋友請審題:香港歌壇!不涉及影壇成就與綜合影響力的話,張學友排在四大天王之首應該能得到大部分歌迷的認同。我不偏向於任何一個天王,我只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解讀四大天王巔峰期及演唱生涯。論唱歌,四大天王中唱功讓普遍歌迷信服的只有張學友一個,你見過有人質疑過歌神學友的唱歌實力的嗎?
  • 香港四大天王的現狀:混得最體面的最窮,混的最差的卻最富
    一 四大天王的出現對於香港娛樂圈,我們很多人還是在懷念著以前那個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有很多厲害的人,像是哥哥張國榮,梅豔芳,其實那時候的香港歌壇,常被人說是神仙打架的年代,當然了,還有大家很熟悉的四大天王 那你知道四大天王分別是誰嗎?他們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這四個人的出現,對於香港後來的歌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大家知道四大天王是什麼時候有的嗎?
  • 香港四大天王的時代!
    香港四大天王想必是許多人的青春了,他們分別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香港四大天王的稱號確定於1992年,當時由於「譚張爭霸」的結束,張國榮和譚詠麟兩位實力唱將宣布不再參與任何音樂獎項,而四大天王憑藉這一機會迅速走紅,成為當時香港最受歡迎的四位男歌手。
  • 香港「四大天王」如今現狀,現在最窮卻最活躍,最差的卻享受生活
    說到香港四位國王,相信沒人不會不知道誰吧。當年在娛樂圈裡他們可是叱吒風雲,樂壇和影視圈他們都是拿獎無數。毫不誇張地說,當年「四大天王」時期也是香港娛樂業最輝煌的時期。劉德華當年年輕時真的非帥氣,雖然唱歌不是專業出身,但唱歌也和不錯。
  • 娛樂圈的常青樹,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劉德華
    劉德華提起這名字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他出道已經很久了,已經在香港的影壇和樂壇有幾十年了,同時出道的演員中就屬劉德華的每個地方都做的非常令人欽佩,跟他在一起合作的影星也非常多,關於他年輕時候的記憶可以追憶到八十年代,那個時候年輕的劉德華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他不僅僅出演很多電影並且還都是重要的角色
  • 香港四大天王演技排行榜,黎明只能排第三第一是無冕之王!
    香港四大天王並非是一個組合,而是對四位唱演跳俱佳的香港明星的統稱,這個稱呼於1992年第一次在公共場合被正式命名。此後隨著四人名氣的增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到後來甚至成了香港娛樂圈的代表,曾代表中國香港參加了多次國際性友好交流活動。
  • 《波西米亞狂想曲》觀後感:Time will tell(時間會證明一切)
    只不過如果沒有生在那個年代,並且有機會去現場一飽眼福的人,也只能靠如今的錄入影片去重新回顧這場盛大演唱會了,但是我們也不必一定要感嘆生不逢時,我們可以從《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面看到「高仿版」。《波西米亞狂想曲》說來這部影片已經被提名為安琪拉最佳影片,並且獲得了金球獎打兩項大獎,這個殊榮也是比較難得的,那麼享有這麼好榮譽的「高仿」片段版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到底有什麼閃光點呢?
  • "波西米亞狂想曲"獨家影評:不夠搖滾
    時光網洛杉磯訊 以皇后樂團最熱銷單曲為名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有許多精彩激昂的音樂表演片段,但是故事劇情與敘事方式照本宣科。對於一個講述前衛搖滾樂團主唱的故事而言,《波西米亞狂想曲》打了135分鐘的安全牌。
  • 他們被稱為「四大天王殺手」,無奈曇花一現,今只剩一人活躍歌壇
    而提起郭富城,我們就不得不想起他所在的那一個小團體,四大天王。當時他們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佔據了香港音樂壇的頂尖。甚至有人說四個人壟斷了整個香港樂壇。因為他們出的歌出一首火一首。而且,都十分的經典。當時他們的地位沒有人可以達到。其實在這之前是張國榮和譚詠麟的天下。但是新人輩出,長江後浪拍前浪。
  • 成軍50年的殿堂級樂隊,成就兩位巨星!曾諷刺樂壇:好多雀仔亂飛
    1978年,溫拿樂隊宣布解散,樂隊成員個人發展,同時相約每五年發行一張專輯 。接下來很多都知道。譚詠麟和鍾鎮濤都成為一代巨星。譚詠麟自1979年出版第一張個人專輯後,在80年代紅極一時,和許冠傑、張國榮、梅豔芳並稱四大巨星,所獲獎項也是一時無兩,到了80年代後期,還出現了譚張爭霸的局面。
  •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有什麼結局 遊戲結局介紹
    :鄉間的難忘回憶 > 正文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有什麼結局 遊戲結局介紹 2020-06-29 14:27:49 冒險遊戲AVG 人氣值:加載中...
  • 從無到有,從興盛到衰落,華語樂壇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隨著蔡徐坤,吳亦凡等流量歌手的崛起,網絡歌曲的流行;再加上老一輩歌手的引退,上一代歌手的逐漸失勢,讓整個華語樂壇開始走下坡路。到了如今更是輝煌不在,大多數人聽的歌曲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幾年前的歌曲。從無到有,從興盛到衰落,華語樂壇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地圖介紹 各地區有什麼用
    很多小夥伴對遊戲中的地圖各處可能還不是很了解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地圖介紹,快來看一下吧。 以上就是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地圖介紹全部內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很多小夥伴對遊戲中的地圖各處可能還不是很了解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地圖介紹,快來看一下吧。
  • 淺談香港四大天王的歷史地位排行
    郭富城雖說成名較晚,在四大天王中的地位、名氣也明顯落後於前二者,國語歌太少,傳唱度不夠,但是有舞蹈這項頂尖硬貨,可謂相當炸裂,華語圈獨樹一幟,無人出其右,演唱會的殺傷力把其他選手打得滿地找牙
  •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美月怎麼攻略 美月攻略技巧推薦
    ;line-height:27px;float:left;margin:1px 0 1px 10px;font-size: 12px;display:inline;color:#37404c;background:transparent;} .t2c_r_t .sobutton{width:50px;height:27px;line-height:27px;float:left;margin
  • 「歌手之夜」龔琳娜等四大歌姬同臺鬥法
    原標題:《天天向上》四大歌姬同臺鬥法   明晚,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將攜手《我是歌手》欄目聯合打造「歌手之夜」,一次性請來華語樂壇四大歌姬同臺鬥法——「轉音歌姬」黃齡、「鐵肺歌姬」丁當、「天生歌姬」黃麗玲以及「神曲歌姬」龔琳娜,陣容空前豪華,魅力難以招架。
  • 《QQ飛車手遊》狂想曲怎麼樣 組裝車狂想曲強度分析
    導 讀 QQ飛車手遊組裝車狂想曲這款賽車值得入手嗎,那麼組裝車狂想性能如何,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QQ飛車組裝車狂想曲強度簡評
  • 四大天王合作過哪些電影?王晶最多找三個,只有最後一部才能聚齊
    香港影壇四大天王代表著一個時代,他們是全能藝人的代表,唱歌、表演皆可。四個人合作過不少電影,今天大聖就以排列組合的方式為大家介紹一下四大天王曾經合作過的電影。1、劉德華張學友兩人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只有兩部,一個是《旺角卡門》,另一個是《江湖》,巧合的是,歌神學友兩次都是華哥的小弟,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在電影方面,張學友出道晚,擔任小弟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