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蔡徐坤,吳亦凡等流量歌手的崛起,網絡歌曲的流行;再加上老一輩歌手的引退,上一代歌手的逐漸失勢,讓整個華語樂壇開始走下坡路。
到了如今更是輝煌不在,大多數人聽的歌曲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幾年前的歌曲。從無到有,從興盛到衰落,華語樂壇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初始發展時期
因為歷史的緣故,華語樂壇的出現比較晚,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才有外商陸續在上海建立了唱片公司,上海唱片公司,大中華唱片廠,上海勝利唱片廠等一些投資較大的唱片廠相繼建好,我國唱片生產的序幕就從此開始。
那時候儘管環境艱難,依舊誕生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聶耳,冼星海,任光等人都是正真的人民藝術家,他們譜寫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譜寫了一個又一個抗戰救亡歌曲。也誕生了很多具有中華名族特色的音樂,如《金蛇狂舞》,《昭君出塞》等由民族樂器組成的音樂。
四十年代流行音樂創立並且開始發展,上海夜總會裡駐場的歌手算是最早期的明星。《香格裡拉》,《夜來香》都是四十年代最為流行的歌曲,黎錦暉,黎錦光,周璇都是名氣很好的歌手。這個時代也是歌壇迅速發展的年代,誕生了一大批音樂人才以及質量上乘的音樂。
五十年代,香港,臺灣相繼開始發展流行音樂,不過這時候的歌曲大多都是歐西式音樂,甚至乾脆就是人家別人的歌曲。一代歌后鄧麗君在當時也抵擋不住大勢所趨,不得不經常外出演唱,甚至為了在亞洲音樂中心日本發展,譜寫了很多日語系歌曲。
六十年代,泰迪羅賓,花花公子樂隊,溫拿樂隊,蓮花樂隊相繼誕生,香港樂壇開始蓬勃發展。臺灣同樣誕生了不少本土優秀的歌手,像蘇芮,黃鶯鶯,不過他們大多發行的都是以英文歌曲為主的唱片,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中文音樂發展。
七十年代,整個樂壇開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冠傑的一首《鬼馬雙星》標誌著香港流行音樂的開始,《半斤八兩》揭開了粵語歌曲的序幕。同樣臺灣歌壇也開始翻新,中文歌曲開始流行市場,劉家昌是當時最讓人矚目和喜歡的臺灣歌手。
卡帶時代
八十年代是整個樂壇最輝煌的時期,這一時期誕生的優秀歌手數不勝數。許冠傑,羅文,林子祥,陳百祥,張國榮,梅豔芳……數都數不過來,更繽紛多彩的是,張學友,beyon等歌手也開始興起。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天王時代」,當然也有很多天後,這是往後樂壇無法超越的輝煌。
臺灣和內地樂壇同樣進入了興盛時代,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這些音樂教父開始斬頭露角,甚至佔據了整個臺灣樂壇的半壁江山。此事內地真揭開了搖滾音樂的序幕,崔健成了我國第一個搖滾巨星,之後也相繼誕生了很多搖滾歌手和樂隊,這個時候的內地樂壇風格多變,每一種風格的音樂都在往前發展。
CD時代
90年代是華語樂壇巔峰的時代,先有王傑獨領風騷,後有四大天王,王菲,陳慧琳等天后誕生,再加上上一代歌手的輝煌,讓整個香港樂壇變成中心。那時候臺灣歌壇和內地歌壇雖然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優秀的歌手和音樂多不勝數,但與同時期的香港比較,相差的確有些大。
直到2000年之後,臺灣和內地歌壇才逐漸追上了香港歌壇的腳步。香港歌壇有謝霆鋒,陳冠希,陳奕迅;臺灣歌壇有周杰倫,王力宏,林俊傑;內地歌壇有劉歡,那英,毛阿敏。
數位音樂時代
新世紀的到來,也昭示了華語樂壇進入了新生代,數位音樂時代。2005年《超級女聲》爆紅,冠軍李宇春,亞軍周筆暢,季軍張靚穎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這個時代MP3,MP4的流行也標誌著數位音樂擊敗了實體音樂,多數實體音樂店不得不被迫關門或者轉型。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數位音樂時代的熱門歌曲—網絡歌曲。以六哲,鄭源,冷漠,歡子為代表的網絡歌手,無論是音樂的人氣和歌手本身的名氣,在那時候都是可以和當代流行音樂歌手相媲美的。甚至他們在某些方面還要超出流行音樂歌手不少,就比如手機鈴聲的下載,網絡歌曲要遠遠超過流行音樂。
2010年華語樂壇的巔峰早已不在,像最早的張國榮,梅豔芳相繼去世,譚詠麟,林子祥的年紀增大,一些天王,天后的引退,讓華語樂壇開始有了倒退的現象。好在像周杰倫,王力宏這些上一代歌手還在堅持,沒有讓華語樂壇直接崩潰。
當然這時候的樂壇也有很多出色的音樂人,徐良,汪蘇瀧,許嵩開始斬頭露角並且一度霸佔各大音樂榜單,同時期的香港樂壇和臺灣樂壇走下了神壇。到了後來選秀節目的爆紅,讓更多有實力平民歌手有了出頭之路,再加上一些網絡歌手也比較有實力,華語樂壇還能艱難地維持狀態。
流量時代
隨著網絡的發展,實力不再佔據主要地位,流量這個詞進入人們的眼裡。先有蔡徐坤的「雞你太美」,後有肖戰的「《光點》破億」。要知道肖戰《光點》的售價是3塊錢,這也意味著《光點》的銷售額高達三千三百多萬,超越無數的音樂老前輩。
但事情的真相卻非常殘酷,那就是粉絲為偶像刷銷量。甚至有些粉絲在網上公然叫喊,100張都只是起步,學生黨也能承擔得起。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女孩的確有錢,有些粉絲甚至是上千張的買,根本不在乎金錢。
這樣的銷量看著很高,其實只是空中樓閣。網上銷量的紀錄破了又破,但傳唱度都不如很多網絡口水歌。流量為主的時代,只能讓華語樂壇變得舉步維艱。一些正真有實力的歌手,根本沒有出頭之路,甚至看不到希望之後也加入流量大軍當中。
造成流量時代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第一點肯定是歌手實力以及編詞譜曲作者的缺失,歌手實力不用多說,現在已經很少你有歌手達到「天王」級別,甚至相差的不是一個等級。有實力的編詞譜曲作者也很少,讓現在的歌手不得不去改編曾經的經典歌曲,最後變成四不像。
第二點是網絡的高速發展,無論任何流量都離不開網絡,而網絡的普及讓流量更加的猖狂。很多流量明星不僅是粉絲多,黑子也多,而這些黑子同樣也算是流量。當然這些都不算什麼,網絡技術的革新,讓流量可以操控。曾經蔡徐坤就因為流量造假太嚴重,被央視點名批評,而造假的公司也被一鍋端。
第三點是國民生活質量的替身,不得不說,我們國家發展至今真的非常優秀了,絕大多數人都能養活自己,衣食住行都不缺,甚至多數家庭還有富餘的金錢來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有了多餘的錢,自然就成了資本眼裡的「韭菜」,割了一輪又一輪。
第四點其實也和第一點有關,流量明星之所以能火,看的並不是實力,而是臉,是高顏值。為何大多數流量明星都是男星,而女星很少?最關鍵的還是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大多數男生看重的是實力,而大多數女生在乎的卻是顏值。
最後一點就是資本的運作了,流量明星最開始的時候是離不開資本的,因為流量明星本身在之前啥都沒有,全都要靠資本來運作。當資本覺得這個明星能帶來利益的時候,他就會變成流量的標杆,最後把「韭菜」全部割乾淨。
對華語樂壇的期待!
儘管現在的華語樂壇流量成了主流,但依舊有不少有實力的歌手在堅持。有句俗話說得好,「泰極生否,否極泰來」。華語樂壇已經經歷了輝煌到衰落,那麼接下來就是重新從衰落走向輝煌。就像我們國家現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樣,回到最巔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