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的來源_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2020-12-04 太平洋親子網

  每個家長都會愁寶寶起名這件事情,想要做好這件事情,首先應該了解一下百家姓起源,了解一下自己的百家姓,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史姓的來源,姓史的名人有哪些吧。

史姓來源

  一、史氏來源

  史佚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

  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職,輔佐武王克商,與周、召、太公共輔成王。一生為人嚴正,《桐葉封臣》裡「天子無戲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他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史佚子孫以官職「太史令」的史字為氏,稱史氏。史氏來源也有下五種說法:

  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後。歷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為氏。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當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

  3、隋唐時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國支系有史國,居史城,為「昭武諸國」之一,史國有人來中原居住,遂以國名為氏。

  4、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歸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突厥種。

  二、遷徙分布

  史氏以官為姓,先秦列國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氏就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各地,因政治、戰爭等多方面的原因,後面離開中原遷徙的史氏部分移民,又改為姓石。

  西漢時有魯國人史恭,其孫史丹自魯(今山東曲阜)徙居杜陵(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史恭玄孫史崇,東漢初舉家遷至溧陽(今江蘇高淳縣固城鎮)。史丹裔孫東漢史苞的後代,於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時遷至河西健康(今甘肅高臺縣)。史丹後代又有一支遷至高密(今屬山東),還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陝西西安)。

  此外,西漢末有沛國人(今江蘇沛縣)史岑,又有史立因罪遷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東漢時,史通平遷居青神縣(今屬四川)。

  今河南開封、洛陽、民權皆有史氏;唐五代時,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還分布於今湖北、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後,史氏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抗清。當揚州城危的時候,史可法給老母個妻子寫了遺書,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命副將史德威做他的兒子。並且交待說:「我死後,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邊。」城破以後,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殺他。德威哭著不肯殺,結果被清兵俘虜。被俘後,清人勸他投降,他堅決不屈,壯烈殉國。

  【郡望】

  健康郡:十六國前涼置郡,治所在今甘肅高臺西南。北朝魏廢。

  宣城郡: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國,治所在高密。西晉復置國,南朝宋改為郡,治所在桑犢城(今山東濰坊市東)。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內右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

  桂陽郡:公元前202年置桂陽郡。西晉建興三年(315),分設桂陽、平陽郡。西漢時,桂陽郡,領縣十一;南北朝時,宋、齊、梁稱桂陽國,陳時又稱桂陽郡;隋文帝開啟九年,一度廢桂陽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又稱桂陽郡;宋稱郴州桂陽郡,設知軍;(今湖南郴州永興一帶)。

史姓歷史名人

  史 籀: 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

  史 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後人稱為「尸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 恭:漢宣帝時是宣帝舅公,涼洲刺史、贈杜陵侯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而先後有十幾人獲封候。

  史 高:樂陵侯、車騎大將軍、輔佐漢元帝有功。

  史 崇:封溧陽萬戶候,為溧陽埭頭史氏一世祖。

  史務滋:溧陽侯之21世孫,唐左納言、司賓卿。

  史 浩:溧陽侯之35世孫,南宋宰相,為嶽飛平反昭雪,出自寧波東錢湖下水史家,一門三宰相,七十二進士;四世兩封王。

  史彌遠:溧陽侯之36世孫,南宋宰相,史浩之四子。

  史嵩之:溧陽侯之37世孫,南宋宰相。

  史天澤:溧陽侯之36世孫,元朝著名軍事家、宰相、樞秘使 金紫光錄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忠武鎮陽王。

  史可法:溧陽侯之49世孫,民族英雄,抗清名將。明朝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史 夔:溧陽侯之51世孫,清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主筆。

  史貽直:溧陽侯之52世孫,清文源閣大學士宰相,軍機大臣。

相關焦點

  • 史姓起源、歷史與名人
    史姓舊百家姓排名:63新百家姓排名:82【來源有五】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 史姓的來源.史氏家訓
    遼寧阜新史氏字輩:「豐永萬洪廷振慶喜田耕品茂學習正」。 廣東史氏一支字輩:「庭盛經國典詩禮振家傳忠才孝友全」。 史姓的來源 史姓的含義:基本解釋:史sh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史。
  • 湯姓的來源_姓湯的名人有哪些
    湯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下面我們來談談湯姓的來源和姓湯的名人有哪些?這些百家姓起源對給寶寶起名很有用哦。湯姓的來源  一、尋根溯祖  湯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為成湯。  1、成湯,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
  • 武姓的來源_姓武的名人有哪些
    武姓的來源和姓武的名人有哪些呢?下面這些百家姓起源對給寶寶起名很有用哦。武姓的來源  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後。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周的京都也遭破壞。周幽王的兒子宜臼受申、許、魯等部分諸侯擁戴,在申即位,後遷到雒邑,歷史上稱東周。宜臼就是周平王。
  • 萬姓的來源_姓萬的名人有哪些
    萬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下萬姓的來源和姓萬的名人有哪些。以下這些百家姓起源對給寶寶起名很有用哦。萬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於芮國(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姬姓諸侯國,公元前640年為秦所滅),史稱芮伯。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姓」與「氏」的起源  有句話說「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姓氏文化。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是標識家族來源和血緣關係的文字符號。  不過,「姓」和「氏」最初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 房姓——歷史來源
    >被《史記》列為五帝之一的堯,是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姓伊祁,亦簡稱祁姓,名放勳,史稱唐堯,他死後,由舜繼位。 房氏名人,除以上述及者外,隋代有經學家房暉遠,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
  • 左姓起源、歷史與名人
    左姓歷史來源「左」源出:1、以官名為氏。左史,原為周代史官。周穆王時有左史戎父,春秋時楚靈王有左史倚相,其後皆有左氏。2、據《姓考》及《呂覽》所載,古有左國,以國為氏,黃帝臣左徹為其後。一說左徹為左姓之始。
  • 《史姓》大全:20個自帶高顏值的史姓女孩名字,美到讓人窒息!
    一、史姓起源上古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頭上長著四隻眼睛,模樣怪異,舉止不同於常人。創立了象形文字。後裔以官職為氏,稱史氏。周朝太史官尹佚,是見於史籍最早的史氏人物,古代文獻多把他推為史氏始祖。西周初年,尹佚出任太史一職,為人嚴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史佚、姜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西周四聖」。他觀天文、制訂曆法。
  • 29個稀有姓有哪些 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那麼,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29個稀有姓有哪些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百家姓的解析吧!來源有二:一是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於帝王賜姓為氏;二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屬於以職業技能名稱為氏。 蕩姓 蕩姓一說是源於共工氏,出自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湯明之後裔湯析羲,屬於避難改姓為氏。另一說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宋桓公之三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 「姓氏尋宗」党姓——歷史來源
    党姓——夏禹的後裔黨氏出源,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氏的後裔。《姓氏考略》記載,魯大夫有黨氏,是周朝公族的後代。黨氏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後裔,支裔世居党項,遂以黨為姓。據《韻府郡玉》記載,夏禹氏的後代中,唐代有黨芬、党進,而《廣韻》則記載,黨氏原來是西羌姓氏,姚秦有將軍黨耐虎。
  • 姓氏起源之姬姓—你的姓就是它演化而來的
    書接上回,之前我們說了上古八大姓,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可能是流傳最廣,發源最多,分支最大的一個姓: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黃帝的姓,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黃帝長於姬水,所以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這其中就有十二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而後來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祖先夏禹、契、后稷等,都被當做是黃帝的後代。
  • 「苟」姓父親給女兒改姓「敬」遇難 令人尷尬的姓氏不少
    苟姓來源史料記載,北宋時期有個大臣叫文彥博,祖上本來姓敬,他的曾祖父曾在後晉政權中為官。當時掌握政權的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由於「敬」字犯了帝諱,高祖石敬瑭下令,但凡姓「敬」者殺無赦。為保留「敬」姓血脈,「敬」姓大臣含淚招來宗族親人,忍辱減「文」留「苟」,或者減「苟」留「文」,並連夜讓家人逃往各地。
  • 天水回族史:天水回族的姓氏及其來源(上)
    專家學者初步認為中國漢民族姓氏的來源同本民族最古老的圖騰標誌有關。最古老的姓氏可能來源於各民族先民的圖騰標誌。例如,從殷商甲骨小辭中可以辨認出200多個有圖騰意義的族名,族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又出現了氏,漢族姓氏到秦代基本是合二而一。因姓是為了別婚姻,氏是為了別貴賤,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中國回回民族的姓氏來源卻與漢族大不相同。
  • 免貴姓姓。啥?沒想到吧!姓和氏都是姓氏!
    姓氏的起源我們其實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從我們古代很多姓都是女字旁的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氏是指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姓和氏就分不清了,但是你知道麼?「姓」和「氏」其實都是姓氏,而且在歷史上也出過很多厲害的人物。
  • 哪個姓是萬姓之祖?中國有哪些姓氏,是女性特討厭的
    於是,部落內的所有人員就都有了同一個身份,而這種身份,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就慢慢演變成了「姓」。 據胥臣的《三語》記載,我們的人文初祖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擁有姓氏的,有14個,但其中青陽與夷鼓同用一個姓
  • 中國最特殊4個姓,其中一姓僅17人,另外2姓女性用了會羞於說出口
    說的是皇帝跟炎帝的姓氏,後來又有記載:姬民出自軒轅。這裡就說明了,姓是代表有共同學院關係種族的稱號,在最開始的時候姓和氏是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的名字,他是嬴姓趙氏人。不過從秦朝開始,姓氏合二為一。發展到了現在,在文獻上有記載的姓氏就有5662個,這些還是不包括元清居住中原的人改的漢姓。
  • 來哥說:2018年最新整理,你所了解的楊姓,姓楊的名人明星有哪些
    >山西永濟市楊貴妃故裡文獻楊氏宗譜歷史楊姓是當今中國第六大姓,人口眾多,分布廣泛,在臺灣排名第十。到春秋時期,楊國被晉國所滅,楊國的後人就以國為姓,從此姓楊。而晉國滅楊以後,將楊分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被稱為「羊舌大夫」。突的孫子叔向,生了個兒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 發展和演變:楊石於晉國六卿之亂時被殺,他的後裔逃到弘農、華陰,逐漸發展,成為現在楊姓的最主要的一個支派。此外,楊姓也有一些是少數民族的姓或由少數民族改姓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