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起源我們其實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從我們古代很多姓都是女字旁的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氏是指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姓和氏就分不清了,但是你知道麼?「姓」和「氏」其實都是姓氏,而且在歷史上也出過很多厲害的人物。
姓姓起源
「請問您貴姓?」
「免貴姓姓。」
如果有一天你聽到了這樣子的對話千萬不要吃驚,以為對方在跟你開玩笑,我國真的有「姓」這個姓氏,在歷史上也出現過不少名人。姓姓早期的聚居地在河南上蔡一帶,漢朝唐朝的時候開始逐漸向東發展,後來慢慢發展成為山東的望族,目前主要分布在浙江、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區。
姓姓主要有兩個源流,一個是源自姬姓,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是春秋時期周文王姬昌的後裔建立的蔡國。後來蔡國被楚國所滅,蔡國貴族的姬孫姓、姬射姓、姬丁姓的後裔子孫,就以祖先名字為姓氏,稱為姓姓。
另一個姓氏源流是源自造姓,在春秋戰國時期,寒門平民沒有顯赫的姓氏,所以社會地位低,後來這些人乾脆就以「姓」為氏,以此來嘲諷有姓有氏的世家大族。
姓姓名人
歷史上著名的一方巨賈——姓偉。在《漢書·貨殖傳》中記載「臨淄姓偉,資五千萬。」在漢成帝漢哀帝時期,姓偉經商有道,通過魚鹽致富,累積了數千萬的家財,成為齊地首富。可能現在大家對於五千萬沒什麼概念,換算成當時的物價水平大概能夠買42萬石大米,而當時的丞相一年俸祿大概是4200石,也就是說姓偉的家產大概是一位丞相不吃不喝攢夠100年的俸祿。
氏姓起源
氏姓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但是總體來說都屬於字訛簡代形成的姓氏,作為姓氏的時候,氏念zhī或者dǐ,這兩種讀音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姓氏源流。
念zhī源於族序,屬於以官職稱謂字簡代為氏。指的是一般原始部落中掌管姓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後來成為氏叔氏,在先秦時期簡化為氏氏。
念dǐ源自妘姓,出自邸國。是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的邸國,作為一個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小國,邸國在公元前524年被附近另一個小國邾國給滅了,後來魯國為了懲罰邾國又把原來邸國地盤割走,改為邸城。再後來魯國被楚國所滅,邸城有變成了邸縣。邸縣的人們以縣為氏,叫做邸氏,後來邸氏族人簡筆改筆為氐氏,再後來訛筆為氏氏。
氏氏名人
氏叔琮,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開國名將。氏叔琮最開始是一名效力於節度使朱全忠的騎兵,後來因為他的英勇和膽量,不斷提升,官至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司徒。參與了唐末晉陽之戰,受朱全忠的指使弒殺唐昭宗於大內,後來被朱以氏叔琮「軍政不理」為由,貶為白州司戶,並強迫他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