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圖騰】
阮氏圖騰
【釋義】阮氏以觀測對象天穹為圖騰。「阝」為觀測者居邑、觀測地。「元」即是「天穹」。古「天」字作兩個「兀」,也就是兩個「蓋天圖」(把太陽從東方升起經過天定,再落入西方的這一運行軌跡叫做蓋天圖),上「一」為太陽日行周天軌跡蓋天圖的簡化,下「兀」是太陽(月亮)夜行周天軌跡蓋天圖的簡化,合為「兩個兀」也就是渾天圖。阮氏圖騰標誌左上方為地平「一」以上天齊(天的中央)觀測日行軌跡「U」;下為夜行軌道,最下為天地交會。
【得姓始祖】
阮氏得姓始祖皋陶。
【語言習俗】
玉林阮姓族人日常所操語言有二:一是客家話,二是桂東南粵語方言。
【阮姓人口】
據玉林市公安局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玉林市轄區內阮姓人口為24798人。
【阮氏家訓】
阮氏列祖,源遠流長。
國法家規,緊記心上。
遵紀守法,世代提倡。
愛國愛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長幼相幫。
禮義廉恥,四維必張。
君子風範,能忍謙讓。
為官為史,惡懲善揚。
夫妻恩愛,地久天長。
兄弟姐妹,互謙互讓。
鄉鄰四黨,和諧至上。
鄰裡有事,竭力相幫。
為人處世,自立自強。
百業勤奮,發達興旺。
勤儉持家,不要鋪張。
光明磊落,胸襟坦蕩。
戒鬥戒訟,為善為良。
戒賭戒淫,身心健康。
耕讀豐顯,振興家綱。
發展經濟,規劃周詳。
友好團結,奮發圖強。
扶貧幫困,共奔小康。
言行身教,語重心長。
家訓奉勸,災消福長。
發揚光大,世代榮昌。
【阮姓淵源】
博白縣英橋鎮阮氏太宗祠外景。這是阮姓族群進入玉林建的最早宗祠。
阮姓發源於甘肅涇川,歷周代至秦,逐漸向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播遷。此際見於史冊者有春秋時魯國人阮氏,始皇時秦人阮翁仲。
漢末三國魏晉時,繁衍於陳留郡的阮姓名人輩出,聲譽顯赫。永嘉之亂時,阮鹹子阮孚、從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陳留阮姓避亂南遷,阮修於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們到達今江蘇南京,阮裕由於無意仕途,隱居於會稽剡山(今浙江紹興),並有一支阮姓遠徙於廣西合浦。
南北朝時避亂江浙等地之阮姓人依舊名人輩出,高官不斷。此間,阮姓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並有阮姓進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阮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裡的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目前在全國百家姓的排名是第189位。如今,阮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以浙江、福建、山東、湖北等省為多。
阮姓源出有四:
源流一:源於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後商朝諸侯國阮國,屬於以國名為氏。這是中華阮氏的主要起源。阮國是皋陶的一個裔孫於商朝時建立的諸侯國,其國址在今甘肅涇川一帶。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軍滅了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阮氏。
源流二:源於地名,出自秦朝時期九阮郡,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九阮,戰國時期為林胡之地,即北方遊牧民族所居之地,後來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九阮成為趙國邊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了一個大郡,轄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喇特旗、茂明安旗一帶,稱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內蒙古包頭市五原縣。秦、漢之際,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稱為姓氏者,後省文漢化為單姓阮氏。
源流三: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據《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載,春秋時衛大夫石石昔之後有在東晉時改石為阮者。另南朝會稽餘姚人石令贏因得梁式帝寵愛,被蕭衍拜為修容,賜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為氏者。
源流四:出自他族,今臺灣土著、京、彝、回、壯、傣、蒙古、朝鮮、錫伯、苗等少數民族均有此姓。
【在玉林主要宗支分布及遷徙路線】
遷到玉林的阮氏有兩大支始祖,一支是博白縣阮姓始祖,在明朝從廣東遷到博白;一支是陸川縣始祖,從江西移民來到現在的廣西陸川縣。
阮姓最早進入玉林的是從廣東搬遷到博白的阮氏,而陸川的阮姓一部分來自博白,一部分則是從江西遷來的。
阮姓,於明朝進入玉林,目前主要分布於博白英橋、文地、鳳山、頓谷、浪平、博白六個鎮。陸川沙坡、米場、大橋、平樂、溫泉等鎮,人口約5800人。北流清水口、石窩、北流鎮,有1000多人。玉州、福綿也有1000多人。
阮姓太始祖守盈公,元朝末期人士,居住於福建汀州府珠璣街瓦子巷,由舉人署理瓊州府知府。守盈公生三子:長子興明號樂,又名福成,遷居茂名,任高州府教喻。次子興隆號愛,任海北縣知縣。三子興庸號喜,汀州府貢生,於明朝洪武年間遷居博邑,任博白縣教喻三任,為博白縣阮氏始祖。由於年代久遠,目前縣內阮氏裔孫已弄不清興庸公生几子幾孫,只知道傳至藝莊公後,藝莊公到英橋創業,為英橋的阮氏創業始祖,藝莊公之弟茂實公遷居合浦縣安石鄉荔枝根。目前博白縣內阮姓均為藝莊公裔孫。藝莊公生五子:長子玖萬,次子玖璋,三子玖昌,四子玖盛,五子玖齡。目前藝莊公裔孫分布於兩廣、海南及越南等地,人口約55000人(其中縣內人口32330人),已傳至第23代。
長房玖萬。裔孫分布在英橋鎮英橋村的鹿浪、潭垌、囟塘、圩門口、王藤根、雙龍田;付義村的低山;謝樟村的長嶺、大堝田。鳳山鎮的鴨塘村。頓谷鎮石坪村的宴石寺、石公灣。以及廣西賓陽、欽州、浦北、海南、越南等地,人口11850人(縣內6120人)。
二房玖璋。裔孫住英橋鎮謝樟村的阮村、欖塘、下低坡、坡咀、圩垌,博白鎮津木村。陸川縣大橋、馬坡,玉林博愛、成均、六萬等地。人口5868人(縣內3016人)。
三房玖昌。裔孫住英橋鎮英橋村的老鴉塘、當山肚、湴坡、川江、毛埇、新村、石灘、石坡、大屋背、西垌、上高村、長塘尾;謝樟村的旺寨;楊充村的下水江。文地鎮中良村的上村、望天堂、花洞根、水榕根。浦北珠砂塘、鳥石廟、前村、丹竹龍、陽山旭、石衝,合浦公館,寧明那堪,上思那天、邠州、大阮村,廣東、海南等地,人口10985人(縣內6082人)。
四房玖盛。裔孫住文地鎮才蘇村下蘭坡、平山坡、梅嶺頭、蕉麻、楓木坪、長面坡,中蘇村木桶徑、上那憑、屋地園、牛欄,陸川沙坡、米場、山底,北流六麻,欽州,廣東廉江塘拱、祿充品、山垠、周村、荔枝根、耀角、阮村等地,人口18638人(縣內14028人)。
五房玖齡。裔孫住文地鎮堂蘭村高田坡、新村、坑子諄、和平地、茅斜咀、水湴塘、大塘、觀衝嶺、山雞塘、讀田、大坡、石井、老鴉藪,浪平鎮阮屋村,靈山、欽州等地,人口5851人(縣內3085人)。
位於陸川沙坡高慶村的聖祖祠,祠內供奉著藍六聖祖三麥始祖兩尊神像,是陸川阮姓的始祖祠。祖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至今已經有480多年。明朝中葉,阮姓先祖的一支系,從珠磯巷移居廣西陸川縣榕江堡上甲白土村安家落業,即白土阮氏聖祖是也。明隆慶年初,聖祖的嗣孫始分成阮藍陸、阮存成兩戶。始祖清公,原姓陳,名永結,乃江西省吉安府盧陵縣人,於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遷徙到白土村,依靠在阮藍陸門下,阮藍陸視如己子,給他娶妻,生男育女。因阮藍陸出神,無子。故三麥公祖歸戶籍而姓阮。三麥公生一子阮幀,阮幀生一子扶偉,扶偉生一子乾忠,乾忠公生三子,長子阮華、次子阮桂、三子阮宏。阮華、阮桂居住在榕江堡白土村,阮宏去世後,他的幼子由阮存成六嗣孫阮瑜攜帶向外搬遷,先遷到沙坡封村,後遷到米場山底定居。從三麥公遷居陸邑,迄今歷時400多年,相沿已24代。源深流長,枝繁葉茂,三麥公的嗣孫散居雲南、貴州、廣東,以及廣西的邕寧、柳州、玉林、博白、陸川、北流等地。
【家族名人】
阮調元(1841—1914),陸川沙坡人,出生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1年),於清鹹豐年間考取秀才,同治元年壬戊恩科並補戊午正科鄉試中式第四十九名舉人,同治四年乙丑科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乃清代陸川三進士之一。歷任陝西省石泉縣、興平縣知縣,佛平廳撫民同知,陝西、甘肅兩省鄉試考試官,癸酉科對讀官等職。
阮慶(1913—1980),博白文地人,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隊長、主任、一二〇師二旅科長、教導員、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政委,解放後,任宜山地委宣傳部部長、地委副書記、廣西省供銷社主任、桂林地委書記、專員,桂林市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供銷社副主任等職。他一貫立場堅定,英勇善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為祖國為人民立下了卓越功勳。
阮邦詹(生卒年不詳),陸川舊制中學畢業,廣西農運講習所畢業,曾任中國陸軍第七軍政治指導員,北流、陸川、茂名、信宜、化州五縣兩省剿匪辦事處委員兼秘書,陸川縣團務總局局長,陸川縣黨部委員,榕江堡堡長,陸川縣參議員,陸川縣榕江鄉鄉民代表委員會主席兼教育協進會委員等職。
【本姓人自評】
阮姓,是中華古老姓氏之一。其歷史至少有3000年。阮姓發源於甘肅涇川,歷周代至秦,逐漸向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播遷。漢末三國魏晉時,繁衍於陳留郡的阮姓名人輩出,聲譽顯赫。南北朝時避亂江浙等地,阮姓依舊人才輩出。此間,阮姓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並有阮姓進入越南,如今是越南的第一大姓。北宋時,阮姓進入江蘇,南宋時此支阮氏出了阮姓歷史上唯一狀元——阮登炳。明初,山西阮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明中葉後,有渡海赴臺者。清康乾後,有山東之阮姓闖關東到東北三省。目前阮姓在中國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湖北、廣東、福建,這4省大約佔阮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河南、陝西、江西、山東、江蘇,這5省大約佔阮姓總人口的26%;浙江為當代阮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阮姓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東南、南部沿海地區和鄂豫的兩大塊阮氏分布區。
歷史上阮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朝臨洮守將阮翁仲,東漢文學家阮瑀,三國時魏國文學家阮籍為「竹林七賢」之首,晉朝臨海、東陽二郡太守阮裕,交州刺史阮放,平原相阮種,鎮南將軍、廣州刺史阮孚,南朝梁學者阮孝緒、南朝宋豫州刺史阮佃夫,唐朝鎮江南大將軍阮況,右都御史阮鶚、兵部侍郎阮勤、南明兵部尚書阮大鋮,清朝歷湖廣、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阮元,刑部右侍郎阮葵生,民國電影明星阮玲玉等等。
正如博白英橋阮氏太宗祠中廳廳堂聯「鑊耳祠重現祥光,添水朝宗,虎踞龍蹯,巧奪天工今勝昔;文武魁永垂典範,青雲捷足,蛟騰鳳起,誕登並岸後超前」所寫,玉林的阮氏族群也與時俱進,續寫時代的新輝煌。
(廣西阮氏商會會長 阮文豪)
【專家點評】
當年在初三的時候讀《水滸傳》,對書中的梁山好漢很是痴迷,尤其是佩服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這幾個阮家兄弟,這幾個「浪裏白條」敢作敢為、敢愛敢恨、特別是十分了得的水上本領讓人折服。後來,在讀高三的時候又迷上了阮籍的《詠懷詩》。阮籍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第一個全力創作五言詩的人,也是「竹林七賢」之首,天賦秉異,生性狂放,其詩雖然晦澀難懂,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哲學令人神往。因為有了對這些阮姓人物的深刻印象,所以對阮姓族人尤感親切。
阮姓發源於甘肅,歷周代至秦,逐漸向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播遷,魏晉南北朝時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浙江、湖北等地落籍,並進一步向南遷徙至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並有阮姓族人進入越南,成為越南之大姓。阮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裡的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族人艱苦創業精神生生不息,勤奮睿智,開拓進取,文武雙全,聲名遠揚,從來不乏慷慨激昂之士。
從阮姓族群進入玉林,無論在在哪個年代、在哪裡安居,都秉承著阮姓祖訓、族規、家訓,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家風教育,勇於站立時代潮頭,展示時代風採,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玉林市文化時空研究會副會長 胡富光)
坐落在陸川縣沙坡鎮高慶村的阮氏宗祠。清朝進士阮調元就是從這裡走出的名人之一。
傳陳留家風 步竹林遺韻
追溯阮氏由來,鼻祖系古代夏朝人,居於甘肅之阮國。是國子孫以國為民,居住於陳留。隨歷史之發展,阮氏子孫沿黃河兩岸東下,向沿海南遷散居山東、浙江、福建。確然,竹林根固,桃洞源長。
採訪玉林阮氏族群,記者先後走訪了博白、陸川相關的村莊和阮姓負責編寫族譜的長者、熱心人,感受深刻。
據了解,現在居住在玉林的阮姓有2.4萬多人,翻閱其遷徙到玉林的資料,阮姓最早進入玉林的是從廣東搬遷到博白的阮氏,而陸川的阮姓一部分來自博白,一部分則是從江西遷來的,然後再分布到北流和其他地方。從族譜上的記載可以了解到阮氏遷徙廣西玉林的線路和宗支,詳細了解遷玉阮姓人當年搬遷來玉林居住的緣由。
在博白採訪阮姓族群,有阮文豪、阮俊、阮偉光、阮付禮、阮良禮、阮家炎、阮國義、阮賢慶、阮良先、阮元明、阮付先、阮繼偉、阮貴裕、阮彪等阮姓熱心人帶領記者走訪阮氏宗祠、村莊,介紹阮氏家族相關的大事和主要人物故事,還有現代阮氏企業的成就。
在陸川採訪阮氏族群,81歲的阮群生老人親自帶記者到陸川阮氏最早的祠堂、宗祠和具有嶺南特色的四合院等參觀,並介紹相關情況。阮瑞海、阮瑞態、阮官生等老闆也熱情介紹有關陸川阮氏企業家創業的故事。
探訪在玉林生活的阮姓族群,記者感受到阮姓人具有勤奮、睿智、團結、創新、開拓進取等優良的精神特質,他們在不同的時代中續寫著阮氏家族的一個個傳奇。
文武雙全 聲名遠揚
走進博白、陸川的阮氏祠堂,可以了解到許許多多關於阮姓族群的故事。如博白英橋圩的阮氏太宗祠、金海公祠堂、下蘭坡阮氏宗祠,從英橋走出去的阮姓人在越南建有一座非常大的阮氏宗祠等等。在每個有阮氏的村莊,幾乎都有祠堂,從祠堂裡,可以解讀出在玉林的阮氏族群的奮鬥歷程。
博白英橋阮氏太宗祠,是阮氏族群在玉林建的最早宗祠。這個宗祠供奉著阮氏祖先牌位,血脈在這裡綿延,生生不息。
在陸川沙坡有個聖祖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至今已經有480多年,敘說了陸川部分阮姓族人從江西來到陸川,由阮姓三麥公開始,到如今三麥公嗣孫散居雲南、貴州、廣東,以及廣西的邕寧、柳州、玉林、博白、陸川、北流等地的緣由。
在祠堂的楹聯裡,能讀出阮氏族群的家國情懷。如在博白英橋阮氏太宗祠堂聯「藝巧著千秋,竹翠桃紅,發越宗支同地久;莊嚴昭萬代,德高望重,激揚孫子共天長。」「鑊耳祠重現祥光,添水朝宗,虎踞龍蹯,巧奪天工今勝昔;文武魁永垂典範,青雲捷足,蛟騰鳳起,誕登並岸後超前。」細細品味,大氣磅礴,一氣呵成,顯示出阮氏族群非凡風採。
而在清朝考取進士的阮調元老家陸川沙坡高慶村的阮氏宗祠,也可看到文採飛揚的詩詞。「吉水永結五經承啟榕江,贛水長流千裡衍發陸邑」「竹林叔侄同心協力義勇解囊,重新先祖祖堂宗德庇蔭隆英才」「陳留兄弟眾志成城捐資樂助,修復大宗祠顯威靈生富貴」。陳留家風、竹林遺韻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
陸川的阮氏人才濟濟。除了考取清朝進士的阮調元,還湧現出如阮宏、阮朝相、阮崇仁、阮維和、阮文亮、阮兆芳、阮瑞麟、阮絡候、阮錫榮、阮錫鈞、阮有忠、阮邦詹等一大批在不同時代中各有風採的人。
阮姓入玉林博白後,也是人才輩出,如阮魯堂為清光緒丙子科武舉,阮錫元、阮世官為清進士,文魁阮德新,武舉阮聯昌,阮居堂為清光緒二年丙子科武秀才,阮慶堂是清光緒二年丙子科武秀才,阮篤堂是清光緒二年丙子科武秀才,阮相為清宣德年間舉人,還有阮俊琴、阮慶奇、阮英光、阮子勳、阮慶、阮賢淞、阮為漢、阮冠三、阮賢鈞等一批在各條戰線大有作為的人才。
勤奮睿智 開拓進取
無論是在博白還是在陸川、北流,都可以發現,阮姓族群的人,他們遵循祖訓、族規、家規的精髓,在不同的行業裡創出各有不同的輝煌成就。
在遺傳基因裡,經商卓有成效。讀書人才輩出,父子、父女、兄弟、姐妹都是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的比比皆是。勤奮讀書,事業有成。
據博白阮氏族譜記載,最早來到博白英橋安家落戶的阮氏藝莊公,一共生有五個兒子,五個兒子都各有成就。長房阮玖萬裔孫5世金海公,很會經商。依靠靈活的生意頭腦,當年從事販牛生意掙了錢,就在英橋村置下大片山嶺土地給子孫。為了讓這些土地更有價值,金海公還建了一個貿易買賣的市場。為了吸引人氣,凡是圩日到這條街上買賣或者閒逛的人,不管是什麼目的,只要從入口進來就可以拿一個牌,進到裡面可以當成錢來使用,一天之內,可以進出這條街無數次,而每一次都可以拿到一個牌子。一般進去兩次,就可以在街裡面的攤點吃飽一餐了。這樣獨具心裁的「營銷」做法,很快讓英橋這條街名聲在外,吸引眾商家前來。
金海公的兒子鳳義公,因為善於經商,走南闖北,從英橋闖蕩到了越南做生意,還在越南娶妻生子,安居樂業。在越南創業有門路,掙到了大錢,鳳儀公不忘先祖,也在越南建起一個很大的阮氏祠堂,據說有三廊九廟,祠堂的面積很大,裡面可以住下數千人。
也或許是遺傳當年金海公善於經商的基因,現在居住在博白英橋街上還有許多阮姓人家在經營著「禾線粉」這種極具客家特色的美食,以及其他的客家美食,遠近聞名,英橋街也成為兩廣區域最有名的「美食街」。
玉林阮姓企業生意做得大,且有實力的企業家不少,在行業內名聲響亮。
從博白走出的企業家阮偉光,1991年在廣東成立偉強集團,是一家集設計、生產和銷售一體化集約綜合型集團企業,公司產品以其卓越的技術、過硬的質量和市場信譽,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青睞,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在他的帶領下,博白老家的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在廣東創辦企業300多家,有3000多員工。
從博白走出的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的阮文豪,現任良慶區、南寧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三級政協委員。他創建並任董事長的廣西英特康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符合GSP規範的藥品批發企業。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化學藥製劑、中成藥、疫苗、醫療器械、生物製品、計生用品等各大門類,品種規格達6000多個。銷售市場不僅覆蓋廣西區內全部的市、縣及鄉鎮,而且向湖南、浙江、廣東、貴州等區外大中型城市輻射,年銷售額達20多億元,經營業績一直位居廣西同行業前列。近年來,公司建立起覆蓋廣西區內全部的市、縣及鄉鎮的藥品物流配送網絡,並在南寧五象新區建設佔地160多畝的智能化健康醫療用品物流中心,致力於將醫藥及物流企業做得更大更強。
同樣是從博白走出的廣西南寧聖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現兼任美國WinVivo公司項目合作人及科學技術顧問的阮俊,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多年來從事天然產物的研究開發,對天然產物的功能及中醫藥的應用有較深入的感知,具有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及對產品市場的敏銳觀察力,現正逐步致力於特殊功能產品的開發和品牌推廣工作,並為國內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目前已有多個申請已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
團結互助 創新發展
一直以來,耕讀傳家,清白明世,都是阮氏族群必須謹遵的祖訓和家訓。
阮姓族群進入玉林,無論在哪裡安居,在什麼年代,都秉承著阮姓祖訓、族規、家訓,在不同的年代裡,都有阮姓家族的風流人物,站立時代的潮頭,展示時代的風採。
在博白文地鎮才蘇村一個叫下蘭坡村屯的阮氏祠堂,流傳著一個同村4兄弟都考取武舉的傳奇故事。在阮姓人的口口相傳中,這4兄弟都是人高馬大、力大無窮的奇人。傳說,他們當年到博白參加考試,都是步行走路去的。順著到博白的方向,背著行囊一直大步向前走,從老家到博白,一個晚上的時間就能走到。據說,他們的考試成績都很好,有機會到京城考取武狀元,但因為不願意離開家鄉,就沒有去京城趕考。
在陸川沙坡仙山村採訪,清朝進士阮調元的祖屋引起記者的注意。這是一間普通的農村平房,十分簡樸。阮調元出生在一個農家,青少年時過著半耕半讀生活,家境十分清苦。他從小就胸懷大志,勤奮好學,決心以自己的青雲才志去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功夫不負有心人,阮調元於清鹹豐年間考取秀才,同治元年壬戊恩科並補戊午正科鄉試中試第四十九名舉人,同治四年乙丑科金榜題名,高中進士。歷任陝西省石泉縣、興平縣知縣,佛平廳撫民同知,陝西、甘肅省鄉試考試官,癸酉科對讀官等職。
記者無論是在博白還是在陸川走訪,都可以聽到阮氏族群團結互助、創新發展的勵志故事。兄弟家族團結,互幫互助,一起建設家園。常常是一個人出去創業,然後帶領村裡、家裡的一大批兄弟姐妹從事相關產業。
陸川阮群生的家族表現尤為出色。他們家建起了四合院,不僅傳承著優秀的家風,並將其發揚光大。
來自陸川的企業家阮瑞海董事長,從事建築行業多年,不僅自己在行業內幹得風生水起,還和家裡的兄弟團結互助,一起把各自的事業做起來。他們的企業把產業發展到南寧、玉林、北流、興業等地。
陸川的阮官生,一位在生意場上打拼多年且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自2013年至今,投資上千萬元資金,用於種植油茶、橘紅、金花茶等經濟作物,並通過深加工產品,助力扶貧攻堅工作,帶動村民致富,解決當地農民就業,贏得當地老百姓的稱讚。
北流阮姓企業家廣西鼎昌投資公司董事長阮文勇,自己出外創業有成後,也把家鄉的兄弟帶出來一起發展,攜手共同進步。
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樣的阮姓人還有很多:阮汝懋、阮妝倫、阮汝典、阮寬元、阮志元、阮汝海、阮俊寧……他們積極進取,富而回報家鄉,帶領族人共同致富。
「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淵源。」每一個姓氏宗族都清晰地記載著千百年來生長和繁衍的軌跡,折射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在玉林的阮氏族群以「務實、創新、團結、共榮」為宗旨,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家風教育,在新時代發展中不忘初心,凝聚力量,共同努力,續寫阮氏族群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