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尚書盡顯大家氣派 畢式家風流傳百年傳至今

2020-12-05 中國山東網

萬家村位於周村區西北,村中的明清建築、文化遺產眾多,菩提庵、白業堂、老家廟等錯落村中,如今,高大的牌坊依然矗立在村口,它見證著村子幾百年的光陰流轉,也似乎在訴說著悠長的歷史傳奇。

走進萬家村,經過一條小橋,河邊的柳樹茂盛無比,庇蔭村民。廣場旁,紀念祖先的碑亭肅穆矗立。

萬家村是明清官宦世家——淄西畢氏家族的發祥地。歷經600餘年的滄桑變遷,許多寶貴的歷史文物遺蹟遭到破壞、拆除,但八支祠(現為畢道遠紀念館)、老家廟和菩提庵等古蹟仍被完整地保存下來。然而,令萬家村熠熠生輝的,並不只是這些寶貴的古代建築,更多的是畢氏家族「立德樹人」的家風,時至今日仍循循善誘,教導著後人重德從善。

史料記載,萬家村是明成化年間吏部尚書、首輔大臣萬安的老家,也是萬安的府第。但是明成化晚期,萬安犯抄,家族的人逃的逃、走的走,整個家族敗落下來,輝煌一時的萬家村也就此落寞。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的淄川縣官畢忠臣買下了萬家村,開啟了畢氏在萬家村的輝煌歷史。

「守前謨、不居間、不放債、不攻煤井,願後世,學吃虧、學認錯、學好讀書」,這便是畢氏家族的祖訓。

殘破的古牆,幽深的古巷。行走於歷史之間,讓人禁不住憶古追昔。今天的村民也許不能完整說出村子的歷史,但卻都知道「投豆亭」和「製衣禮」的傳說。

記者了解到,王村鎮宗族世家眾多、儒家文化精深,畢氏家族既是官宦世家,也是文學世家,「十七世詩禮門第,五百年孝友家風」,成為畢氏家族重教崇儒的真實寫照。自畢自嚴起,畢氏家族先後出過進士11名,舉人40多名,共計得到萬曆、天啟、崇禎三代皇帝封贈、褒獎聖旨33道。畢氏家族官運亨通,與其家風家訓是分不開的,除了畢自嚴之父畢木所創的26字家訓,「投豆亭」「尚書拉車」等故事仍為畢氏後裔津津樂道,激勵著他們德行立身。

「畢木在家裡設置了投豆亭,放了兩個瓶子,每做一件好事就放一粒黃豆,有了一次錯的念頭就放一粒黑豆,以此自我修身。」畢紅葉告訴記者,「投豆亭」就是要讓大家時時自省,做一個好人,畢氏族人也一直以此為訓。

「製衣禮」的來歷更讓人感動,據說畢氏族人以前中舉後,有為母親製作鳳冠霞帔感激母親的傳統,並一直流傳至今。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拿到獎學金或第一筆工資,依然會為母親買上一身漂亮的衣服,以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在「文革」期間,萬家村明清古建築、古墓葬被破壞得所剩無幾,2003年以來,萬家村在文化、文物部門支持幫助下,先後修復了兩處御葬墓、一處紀念館,建成了畢氏姓祖公高碑、廣場,憩園廣場,兩座牌坊,出版了石隱園藏稿八卷等,為挖掘、弘揚優秀畢氏家族文化奠定了基礎。萬家村在清末時期曾經是民間紡線、手工織布之鄉,紡線、織布、刷漿作坊十餘家,另外民間扮玩沿襲至今,有高蹺、旱船、抬花轎、大鼓、秧歌等。(記者 徐建彬 徐子喻 通訊員 李胄 田清清 )

相關焦點

  • [淄博]從蒲松齡書館探尋周村畢氏家族:書香傳後人
    提到蒲松齡,大家都不陌生,他創作的《聊齋志異》更是人盡皆知,然而,在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有一個蒲松齡書屋,或許很多人還不了解。蒲松齡坐館33年的畢府,為當地名門望族,數代官宦之家。  畢府主人畢自嚴(公元1569年-1638年),明萬曆二十年進士,累遷至戶部尚書,他一生唯愛讀書,萬卷樓藏書日豐。
  • 這個故事在西街塵封了百年,「三以天下讓」究竟是怎麼回事?
    80多歲的吳伊先為我們揭開了謎團,這是一個在西街塵封了數百年的故事,中國歷史上「三以天下讓」千古佳話,竟在古巷裡以這種方式流傳著。人們在三讓莊自由進出。老宅古韻。為了銘記先祖禮讓成就至仁至德的千古佳話,弘揚始祖的謙讓、包容、誠信、開拓、創業精神,吳氏族人來到西街定居後,把其中一條弄巷命名為「三讓莊」, 300多年過去了,「三讓莊」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 《尚書》取名大全:紅粉青娥、楚楚動人的女寶寶名字,氣質優雅!
    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古文尚書》共二十五篇。從唐代以來,人們把《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混編在一起後來經過明、清兩代的一些學者考證、辨析,確認相傳由漢代孔安國傳下來的二十五篇《古文尚書》和孔安國寫的《尚書傳》是偽造的因此被稱為《偽古文尚書》和《尚書偽孔傳》。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已成為定論。一、《尚書》千古名句,一句比一句經典,富含人生智慧!
  • 中國「富得最久」家族:整整富貴17代,上海買下千套房羨煞旁人!
    中國俗語: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完整的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自古以來就有「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的俗語,還別說,真的很少有人打破這個魔咒。但是有一個家族,不僅打破了這個魔咒,還順便破了個記錄,是傳奇一般的存在。
  • 【您貴姓】阮姓:傳陳留家風 步竹林遺韻
    由於年代久遠,目前縣內阮氏裔孫已弄不清興庸公生几子幾孫,只知道傳至藝莊公後,藝莊公到英橋創業,為英橋的阮氏創業始祖,藝莊公之弟茂實公遷居合浦縣安石鄉荔枝根。目前博白縣內阮姓均為藝莊公裔孫。藝莊公生五子:長子玖萬,次子玖璋,三子玖昌,四子玖盛,五子玖齡。目前藝莊公裔孫分布於兩廣、海南及越南等地,人口約55000人(其中縣內人口32330人),已傳至第23代。  長房玖萬。
  • 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在醫聖留下的大量經典方劑之中,小柴胡湯便是其中佼佼者,流傳至今已有2000餘年,對感冒發燒等病症頗有奇效。【小柴胡湯方論】組成:柴胡 半斤;黃芩 三兩;人參 三兩;半夏 半升 洗;甘草 三兩 炙;生薑 三兩 切;,大棗  十二枚 擘。右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方歌:小柴胡湯和解供,半夏人參甘草從,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百病此為宗。
  • 蔡襄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宋代的蔡襄後裔,除了22名進士外,還有76人出自敘蔭、封贈、舉薦的各級官員,尤其是從家族的第3代至第7代先後有10人任過知州(知府、知軍),其家族也被譽稱為「五世十知州」。之後,蔡襄還引導龜湖塘四周百姓制訂一套用水塘規,解決了被章洪之拖延多年的水利糾紛,使當地糧食生產「常常二三倍於他鄉」。  在地方任職時,蔡襄堅持勤政惠民,不僅廣植樹、興水利、建大橋、減稅賑災等,還針砭時弊,倡導新風,深得民心,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據史料記載,蔡襄在世時,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百姓就立碑或立祠紀念他所做的功德,還有許多民謠流傳至今。
  • 90歲袁隆平院士三位孫女身影曝光,我看到了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
    而他在事業上的這一份執著,生活中的這一份質樸,從這個紀錄片中,從三位孫女的穿著打扮,言辭談吐中,就已經可以看出,她們都繼承了袁隆平院士,身上最好的這一點家風。 以前人們都說,一個好的女人旺三代;其實,一個好的父親,一個好的男人,也能夠成功的影響三代人。 袁隆平和夫人有三位兒子,作為父親的袁隆平,對他們影響深遠。
  • 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17代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
    而有一個家族,歷經數百年,富貴傳承17代,堪稱中國真正的貴族,薪火相傳,綿延不絕,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就是貝氏家族。從明朝中期的買賣吆喝聲中興起,輾轉定居到蘇州,立下根基,涉足商業,政治,財經文化等等行業。
  • 細胞傳代的新手參考的步驟
    細胞傳代的新手參考的步驟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8-08 22:44
  • 《尚書》名句全集:博通古今的小寶寶名,盡顯古風雅韻
    一、《尚書》中博通古今的小寶寶名 1.紀先 出處《尚書伊訓》: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吉生起名認為「紀先」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男孩名字,寓意寶寶遵紀守法、敢勇當先。 2. 承俊 出自《尚書》: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詳解:這裡的「承」有傳承之義,「俊」有賢俊之義。
  • 傳承三百年!古法製作「走馬燈」的奧妙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傳承三百年
  • 一家三代十幾口,不是博士就是碩士,好的家風才是最大的炫富!
    來自陝西西安的張女士,在網上分享了家庭裡一家三代十幾口人的學歷,一家人齊齊整整,都是高材生,不是博士就是碩士,最普通的就是大學本科了,其中還有很多家庭成員,是在各自領域非常著名的教授。
  • 家訓家風是舵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或繁或簡、或深或淺的家訓家風影響下成長的。這種家訓家風,有的也可能只是瀰漫在父母長輩的日常行為之中。 官至軍長、做過寧夏省主席的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是這樣牢記父親的訓導的。 吉鴻昌父親吉筠亭彌留之際對前來看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 【三代測序傳】——動植物研究中的捕獲測序
    連結:【三代測序傳】——伊始 · 測序技術簡介連結:【三代測序傳】——Sequel背後的三代測序技術連結:【三代測序傳】——RS II的絕唱·三代最新起跑線連結:【三代測序傳】——三代建庫連結:【三代測序傳】——分析流程及內容連結:【三代測序傳】——三代測序儀實機圖連結:【三代測序傳】—— 大猩猩基因組組裝
  • 中國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20代富貴不減,族人非名門不娶
    在人傑地靈的蘇州,同樣有著一戶世家大族貝氏,自明朝中期貝氏先祖定居蘇州後,到如今的五百餘年間,已經傳承了超過20代,至今富貴不減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在五百年的歷史中,貝氏家族人才輩出,族人有的成為藥業大亨,有的是愛國實業家,最為大眾熟知的應該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
  • 中國古代四大奇門秘術,一種至今流傳,一種近乎通神,無人能參悟
    就拿中國的奇門秘術來說,已經有了非常久遠的歷史,早在上古時期,古人們就有了對奇門秘術的研究,至今讓人們驚嘆不已,但是其中的玄機卻非常人能參悟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的四大奇門秘術,一種至今流傳,一種近乎通神,無人能參悟。第一種,蠱術。
  • 尚書名句起名:15個讓耳朵懷孕的寶寶名,總能讓人看出文字的魅力
    流傳至今的《尚書》共有58篇,其中33篇是由漢代伏生所傳《尚書》29篇文獻拆分而成,是《尚書》真本。它分為三大部分:虞夏書4篇,商書5篇,周書20篇。一、讓耳朵懷孕的寶寶名古代乃至一直到近代,人們對於取名都是很看重的。在以前,人們取名時非常喜歡引經據典。
  • 家風故事匯②|窮且益堅 胸懷天下——範仲淹
    寒窗苦讀,救世濟民,興辦學堂,不慕財富,先人後己……這就是範仲淹留給後世的清明家風。古代名人流傳千年的家風故事,近現代革命英雄人物的家風故事,新時代楷模人物故事……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傾力打造「家風故事匯」,遴選匯集古今名人近200個優秀家風家教故事,反映他們在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方面的深遠影響。
  • 民國第一望族,至今為國家貢獻一百多位人才,子孫遍布世界五大洲
    民國第一望族,至今為國家貢獻一百多位人才,子孫遍布世界五大洲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孤立成長的個體。它是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由此可見家風的重要。從民國到現在,對中華人文精神作出重大貢獻的家族不少,其中名望最大的家族當屬錢家,錢家至今為國家貢獻了一百多名人才,那麼為什麼錢家這麼優秀?良好的家風傳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把「密鑰」。錢家是一個很有社會聲望的家族。據考證他們是吳越國王錢繆(852—932)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