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測序傳】——動植物研究中的捕獲測序

2021-02-15 歐易生物

與進化和動植物農藝性狀改良有關的基因組特徵的發現,依賴於SNP的鑑定,這與表型差異有關。為了鑑定特定表型的基因,必須對包含特定信息的SNP進行精細定位-通常用靶向測序來進行。這些區域一般比較大,可能有幾K,可能包含難以用現有技術進行識別的結構變化。

單分子實時測序為靶向感興趣的區域提供了靈活的解決方案,大小可靈活調整,為相關基因提供最全面的檢測。它還能提供精細定位所需的讀取長度和準確性,並簡化LargeRegion的組裝。

特色研究:用SMRT RenSeq進行抗性基因組裝[1]

使用抗性基因富集和測序方法(Resistance Gene Enrichment and Sequencing Method,RenSeq),科學家們能夠鑑定一個野生馬鈴薯的相關基因,其可抵抗致病疫黴(即導致晚疫病的病原體),這可以用於開發抗性馬鈴薯。對於這項工作,作者靶向負責激活植物防禦機制的NLR基因。本研究中使用的RenSeq方法是調整過的,以捕獲高達3.2kb的序列片段(NLR基因的平均長度),然後進行SMRT測序。在此之前,R基因的組裝由於其高度重複性而非常困難;短讀序列沒有提供足夠的連續性。引入SMRT測序後,導致了含有該基因的單個重疊群的重新組裝,並且還捕獲了>1 kb的側翼啟動子和終止子序列。

圖1 | Comparison of MiSeq and PacBio RenSeq read-based assemblies.

圖2 |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SP2271 NLRs.

圖3 | Candidate gene Rpi-amr3i confers full resistance against P. infestans in transient complementation assays in N. benthamiana and in stable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參考文獻

[1] Witek K, Jupe F, Witek A, et al. Accelerated cloning of a potato late blight–resistance gene using RenSeq and SMRT sequencing[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6, 34(6): 656-660.

連結:【三代測序傳】——伊始 · 測序技術簡介

連結:【三代測序傳】——Sequel背後的三代測序技術

連結:【三代測序傳】——RS II的絕唱·三代最新起跑線

連結:【三代測序傳】——三代建庫

連結:【三代測序傳】——分析流程及內容

連結:【三代測序傳】——三代測序儀實機圖

連結:【三代測序傳】—— 大猩猩基因組組裝

連結:【三代測序傳】——家山羊基因組de novo拼裝

連結:【三代測序傳】——應用概述

連結:人全基因組SMRT測序

連結:【三代測序傳】——微生物全基因組SMRT測序

連結:【三代測序傳】——人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捕獲測序



#End#

當二維碼出現的瞬間

我用大拇指緊緊的按住

果然停住了

小樣兒 讓你跳

識別了二維碼

一個不小心就關注了「歐易生物」

也罷

內容還不錯

那就每天來看看好了

相關焦點

  • 測序原理-------一代測序、二代測序、三代測序
    第一代測序技術-Sanger法測序今天我們從第一代測序出發,來看一下測序歷史上有什麼重要事件發生。一代測序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Sanger首先發明,他也是歷史上一生中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基本原理如下:
  • 三代重測序助力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簡單一句話介紹就是,作者採用二代和三代Nanopore重測序數據找到了DPP6上的4M大小的倒位,並採用二代測序數據大隊列研究DPP6基因的變異對阿爾茲海默症的影響。本研究中,作者採用二代測序和三代長read全基因組測序來研究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史的痴呆家族顯著關聯的7q36。他們識別並驗證了4Mb的倒位在疾病單倍型中分離,並擾亂了DPP6基因的編碼序列。在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症和額顳葉痴呆中,利用DPP6基因的重測序技術識別了更多罕見的非同義突變,移碼突變和無義突變。
  • 【技術專題】之 Pacbio 三代測序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而測序在研究靶點的選擇中經常起到關鍵的第一步。Pacbio三代測序技術介紹:Pacbio三代測序的長讀長可以輕鬆地跨越基因組的複雜區域,獲得單鹼基解析度的SV斷點結果,並且由於其無GC偏好性,對基因組的覆蓋更加均一,相比於二代測序能夠獲得更高的結構變異檢出率。
  • 如何自動化、標準化捕獲測序文庫製備?
    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是根據已知特定基因組區域序列設計寡核苷酸探針,通過雜交將目標區域捕獲富集進行二代測序。其針對目標區域深度測序,增加了檢查靈敏度和準確性。既滿足研究需求,又降低測序成本,在科研、臨床中均備受關注。
  • Nature Methods: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團隊發表三代測序計算方法
    這項合作研究的計算方法解決了該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以 PacBio 和 Oxford Nanopore 公司為代表的三代測序技術能夠產生遠遠長於二代測序技術的基因組序列讀長,並且實現在單分子水平進行基因測序,在動植物的基因組組裝、基因組結構變異,DNA 修飾檢測、全長轉錄本測序中廣泛應用。
  • 如何看懂三代測序數據
    東風吹,戰鼓擂,二代三代誰怕誰小編作為生信人,還沉浸在illumina的paired-end中,突然發現,我國已成為迄今以及將來的全球最大三代測序平臺擁有國,深感焦慮啊。如果不了解些三代測序的知識,將來如何在生信圈立足呢?
  • 年中喜報|安諾三代測序助力微擬球藻基因組發布~
    其中,安諾基因承擔了該研究中的三代測序、Hi-C輔助組裝等相關實驗和信息分析工作,安諾基因信息分析人員並列為文章共同作者。此前微擬球藻屬中N.gaditana和N.oceanica的基因組進行過Illumina二代測序組裝,基因組大小在28.5 Mb和29.0 Mb之間,基因密度高,內含子含量低,基因間隔短且重複序列少,但是組裝未達到假染色體(pseudochromosomes)水平,不利於開展後續相關基因功能的研究。
  • 三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原理簡介
    摘要:從1977年第一代DNA測序技術(Sanger法)1,發展至今三十多年時間,測序技術已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測序讀長從長到短,再從短到長。雖然就當前形勢看來第二代短讀長測序技術在全球測序市場上仍然佔有著絕對的優勢位置,但第三和第四代測序技術也已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中快速發展著。
  • 李曼大會——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
    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原霖一三代測序的特點1、準確度:單條序列的準確率約85%, 拼接後可達99%, 準確度低於二代測序和一代測序;2、測序長度:單端幾百bp--幾M,長度最長;3、測序成本:目前比二代和一代測序成本高;4、測序通量:可達數百萬條以上片段,幾十G-幾T的數據量;5、
  • 16款測序平臺性能大PK!人類和細菌基因組DNA水平測序數據研究
    自1977年第一代測序技術問世以來,經過四十餘年的探索,DNA測序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對測序成本降低的需求,以高通量為特點的第二代測序技術(NGS)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熟,以單分子測序為特點的第三代測序技術也已經誕生。DNA大規模平行測序已然成為基因組學研究和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
  • 什麼是基因測序?
    測序時分成四個反應,每個反應中加入DNA聚合酶、待測模板、引物、四種脫氧核糖三磷酸(dNTPs),除此之外還要加入一種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NTPs),然後進行反應,ddNTPs隨機取代相應的dNTPs,由於其3位的羥基變成了氫,不能繼續延伸,使正在延伸的寡聚核苷酸選擇性的在A、T、C或G處終止。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它之所以高效,是因為其平行測序的功能,同時測序多個基因片段,再組合。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也已經來臨。第三代測序是具有革命性質的DNA單分子測序系統,測序時,不需要經過PCR擴增,實現了對每一條DNA分子的單獨測序。那麼,第三代測序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怎樣的呢?它的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除了傳統的測序技術,單分子長片段基因圖譜技術也在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二代測序的檢出率並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求,例如,對遺傳病的檢出率整體上還不超過50%。「剩下的50%,我們希望通過三代測序來部分解決。」汪德鵬這樣表示,「除了三代測序,現有的其他技術都很難做到。」人類基因組中包含了50%以上的重複序列,二代測序由於讀長很短,沒有辦法精確地對這些重複序列進行判斷。
  • 三代重測序告訴你答案 | 群體研究
    在該研究中,大片段的結構變異的檢測是分析的基礎,而三代測序技術能夠高效地助力大片段倒位的發現。今天大師兄為大家奉上文章解讀,以饕讀者。1、三代測序發現1.7Mb的倒位與桃子扁平性狀共分離對蟠桃品種「124蟠」進行三代和二代重測序,三代測序共得到10x數據,subreads平均長度11.3kb。
  • 腫瘤二代測序都能幹什麼?
    基因測序技術是基因檢測的一種。基因測序目前主要有一代測序(Sanger測序)、二代測序(illumina/Life Tech)、三代測序(單分子測序)等。PCR、FISH和晶片技術,主要是通過已知序列去調查特定確定的片段序列或位點的有或無,重點在「檢」,而基因測序技術是把基因序列上的核苷酸一個一個的測出來,重點在「測」。目前應用最廣的是二代測序,即NGS。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Roche/454該技術由Jonathan Rothberg於2005年發明,該技術是第一個被發明的二代測序技術,該技術引領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高通量測序時代。Illumina/SolexaIllumina公司的第二代測序儀最早由Solexa公司研發,其同樣為邊合成邊測序,該技術在測序的過程中,加入改造過的DNA聚合酶和帶有4種螢光標記的dNTP,因為dNTP的3'羥基末端帶有可化學切割的部分,它只容許每個循環摻入單個鹼基,此時,用雷射掃描反應板表面
  • 三代測序數據簡單分析
    簡單介紹:三代測序技術讀長較長,針對比較小的基因組像只有16kbp的人類線粒體
  • 美格基因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
    1、更真實反映菌群實際組成美格基因三代宏基因組採用「三+二」測序策略,三代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解決了二代讀長短的限制,能輕鬆覆蓋基因間區或基因特異性區域,長讀長Reads能夠更為精準地鑑定水體、土壤、腸道等生境中微生物的種類,有效提高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更加真實的反映菌群的實際組成。
  • 三代宏基因組測序探究人類腸道中染色體外的可移動基因元件
    目前宏基因組研究主要是通過二代測序來進行研究,隨著三代測序技術的發展,PacBio SMRT測序技術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與二代測序方法相比,採用PacBio SMRT長讀長測序技術的三代宏基因組可以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注釋的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
  • 第二代測序原理的詳細解析!
    後續隨著Illumina系列測序平臺的推出,極大降低了二代測序的價格,推動了高通量測序在生命科學各個研究領域的普及。目前,高通量測序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研究方法,大量科研工作中均會用到。然而,為什麼二代測序能實現高通量?為什麼二代測序讀長如此之短?為什麼reads末端測序質量會降低?應該如何選擇測序讀長與打斷片段的長度?想要回答這些問題,都需要詳細了解二代測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