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二代測序都能幹什麼?

2020-12-07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基因檢測包括:PCR,FISH,晶片技術,基因測序。基因測序技術是基因檢測的一種。基因測序目前主要有一代測序(Sanger測序)、二代測序(illumina/Life Tech)、三代測序(單分子測序)等。PCR、FISH和晶片技術,主要是通過已知序列去調查特定確定的片段序列或位點的有或無,重點在「檢」,而基因測序技術是把基因序列上的核苷酸一個一個的測出來,重點在「測」。目前應用最廣的是二代測序,即NGS。

雖然業內有很多觀點認為,由於基因測序的精準度最高,隨著基因測序的成本下降,最終測序技術將取代PCR、FISH和晶片技術。但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首先FISH技術,由於在細胞原位的特殊性,結合了細胞病理形態,就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其次,腫瘤異質性的存在,許多腫瘤的驅動基因,是基於拷貝數的改變,或者合併基因突變和重排。拷貝數結合突變重排的變化,就不僅需要全外顯子甚至全基因組進行深度測序。但是一些明確意義的點突變和重排和拷貝數變化,目前有許多成熟技術可以輕鬆應對,用all in one的思路來看待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就如有了高鐵,就不需要特快列車和貨運列車,有了核武器這樣巨大的殺傷性武器,就無需常規武器一樣幼稚。

測序應用的分類

(一)非人類基因組應用包括:科學研究、農業應用、環境汙染監測等。

(二)與人類基因組及健康疾病相關的應用主要包括:司法鑑定、消費級應用、醫療級應用三大類。

目前,醫療級應用主要有:生殖健康(NIPT、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遺傳性疾病檢測、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藥物基因組學及新藥研發、體檢及疾病篩查、醫學基礎研究、腸道微生物宏基因組、腫瘤診斷及治療等。醫療級應用的基因測序技術,是精準醫療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基因測序技術應用的熱點。

腫瘤NGS的應用現狀

根據市場的測算,在所有這些應用中,目前針對人類第一大殺手疾病—腫瘤的基因測序將會佔比最高,市場需求最大。關於國內的腫瘤測序市場規模方面,可以做個簡單的測算,目前每年新增癌症患者300萬人左右,且發病率呈上漲趨勢。每個病人的診療花費大約在10萬,整個市場規模大約在3000億,而根據醫療過程中,藥、檢、診所佔的比例,腫瘤的基因診斷市場規模可達百億級別。

腫瘤本身就是一種基因病,腫瘤細胞的基因在不斷的發生突變,腫瘤組織是動態變化的,每個時期所檢測出來的基因組可能都有發生變化,目前相關的知識和數據均處在摸索和積累階段,仍然需要不斷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投入。

關於腫瘤的NGS基因檢測,目前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實體瘤的突變基因組panel測序,一類是外周血和尿液的液體活檢。ctDNA是液體活檢的一部分,液體活檢還包括CTC和外泌體的檢測。

目前國內最頂級的三甲醫院,如協和醫院病理科,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都已經能自主根據臨床的需要,依託自身醫學分子實驗室的強大技術實力,開發實體瘤或者血液腫瘤的NGS panel。並為臨床治療提供專業的測序檢測及專業的數據解讀病理報告。

但正如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的應建明教授指出,實體瘤NGS panel只是測量實體腫瘤的某一時刻的狀態。這一點對初診患者的用藥指導是非常有及時必要的。但是如果對患者而言,從初診指導用藥到追蹤腫瘤耐藥進展的全過程,人體內腫瘤的狀態是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另外考慮到一些發現時已經發生轉移的癌症患者,如果僅僅取某個部位的癌組織,並不能反應患者的整體情況;還有一些已經實施減少腫瘤負荷的術後患者,再次對組織穿刺取樣又不好操作。因此開展基於NGS的液體活檢,以及基於FISH的CTC後期檢測也有很強的臨床需求。

腫瘤NGS面臨的挑戰

實際上,基因測序服務並非大家通常所理解的僅僅是測序,這只是其中的一步。整個過程實際上包括:樣本處理(提取、建庫及捕獲),上機測序,架構算法及數據處理,醫學注釋對應解讀及問題解決。在這四個步驟中,除了上機測序只需要買lifel technology, illumina等公司的測序儀直接測,沒有什麼專業壁壘之外,其他三個步驟對醫學及計算機生物信息和遺傳學專業水平要求更大,更能顯示一個臨床病理診斷實驗室的專業水平。

架構算法方面,雖然有傳統的開源算法可以模仿,但這些算法最開始主要應用於科研領域,準確度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需要專業的生物信息團隊進行優化提升。從測序儀測序得到的原始數據,需要後期經過基因組的比對,數據的過濾篩選等多個步驟才能得到基因組上的變異信息,從而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基因數據分析和解讀也是基因測序服務的關鍵環節。

最後是醫學注釋和解讀,拿到了準確的患者基因情況,需要根據最新的臨床醫學研究進展,對患者的基因情況進行醫學解讀,這就對醫學解讀團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既懂得生物信息學的臨床醫學研究生來完成工作。因為目前對腫瘤的認知還在不斷進步中,因此,這部分工作還帶有一定的探索性,除了對既有的知識的認知,還需要一定的研究分析能力,以發現新的突變和藥物靶點。

另外,標本數據的積累,資料庫的構建也十分重要,這需要生物信息團隊和醫學解讀團隊協作來完成,對硬體和軟體都有較高的要求。一些頂級三甲醫院都有自己的資料庫,並且都在不斷的收集數據,但是醫院之間的臨床數據無法共享。缺乏臨床資料,病理診斷及後期隨訪資料的基因資料庫,並不能發揮出應用的價值。我們目前只能期待醫院的資料庫能在國家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快速實現中國人群眾的基因疾病數據積累,服務於中國人民。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腫瘤二代測序(NGS)指南出爐
    所有的腫瘤患者除了人手一份的病理報告還需要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儘管基因檢測已成為臨床的標準動作,但醫學界尚未制定用於臨床的二代測序規範指南建議。(ESMO)正式發布了首部含金量超高的轉移性癌症患者二代測序指南。
  • 測序原理-------一代測序、二代測序、三代測序
    第一代測序技術-Sanger法測序今天我們從第一代測序出發,來看一下測序歷史上有什麼重要事件發生。一代測序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Sanger首先發明,他也是歷史上一生中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基本原理如下:
  • 拜耳和Foundation醫學建立全球合作 開發腫瘤領域基於二代測序的...
    拜耳股份公司與Foundation醫學公司近日宣布達成一項就開發和商業化基於二代測序的伴隨診斷的全球合作。此合作協議涉及拜耳開發的多種腫瘤候選化合物和獲批藥物,以及Foundation醫學全部檢測組合,包括FoundationOne伴隨診斷的合作。
  • 綜述| 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
    耶魯大學遺傳系張嘉玲博士(Jialing Zhang)和南方醫科大學教授、耶魯大學顧問潘星華博士(Xinghua Pan)等在PCM第一期發表綜述: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genomic heterogeneity by next-generation
  • 國內首個NSCLC二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出爐!
    二代基因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又稱為高通量測序,該技術能夠同時對上百萬甚至數十億個DNA進行分析,實現了高通量測序的目標。目前國外已發表了多個NGS檢測技術指南,包括《二代測序診斷指南》、《基於二代測序的腫瘤panels驗證指南》等。
  • 【GeneThinkTank】一代和二代基因測序技術5分鐘科普
    其中,Sanger 測序作為 DNA 測序技術的金標準,曾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發揮了關鍵推動作用,在精準醫療快速發展的今天仍是獲得高度準確測序數據的可靠方法。Sanger法核心原理是:由於ddNTP(4種帶有螢光標記的A,C,G,T鹼基)的2』和3』都不含羥基,其在DNA的合成過程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鍵,因此可以用來中斷DNA合成反應。
  • ...在中國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
    快訊 | 詳情 拜耳和至本醫療達成合作,在中國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CDx-IVD)產品 2020年4月30日,拜耳公司與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達成合作,在中國市場開發基於二代測序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先進的遺傳學診斷工具在婦產科中的應用
  • 艾德生物:伴隨診斷進入二代測序(NGS)時代
    該二代測序(NGS)產品獲批2大癌種、5個伴隨診斷,10個基因,覆蓋了肺癌、結直腸癌目前已上市及擬上市的靶向藥物所需要檢測的基因變異。  NMPA(原CDFA)緊跟國際趨勢,2018年以來已有四款產品密集獲批,代表NGS伴隨診斷產品的突出價值已經獲得監管當局的充分認可。四款產品獲批的同時,CMDE均公布了其技術審評報告,內容詳實,信息全面。
  • 首部二代測序指南來啦
    原創 啊咧 醫學界腫瘤頻道 收錄於話題#指南時間到12個ESMO最新發布轉移性癌症二代測序指南。二代測序(NGS),又稱為高通量測序,是低成本、高準確度、一次可對多個樣本的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條DNA分子同時進行快速測序分析的新一代測序技術,雖然已被廣泛運用於臨床,但尚無科學協會對其在腫瘤學實踐中的應用提出建議。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Roche/454該技術由Jonathan Rothberg於2005年發明,該技術是第一個被發明的二代測序技術,該技術引領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高通量測序時代。Sequencing測序時,需將磁珠固定在特製的PTP平板上。這種平板上含有許多直徑約為44μm的小孔,每個小孔僅能容納一個磁珠,通過這種方法來固定每個磁珠的位置。
  • 產業的崛起:從產前診斷到腫瘤檢測,基因測序開啟預防治療新時代
    三代測序:才露尖尖角,科研界的大規模普及是首要裡程碑除了如日中天的二代測序,以單分子測序為特點的三代測序(劃分有爭議,這裡將NGS以後的新式測序技術統稱為第三代測序)也已經逐步得到科研界和產業界的關注。
  • ESMO轉移癌症二代測序指南發布
    原創 腫瘤情報組 醫學界腫瘤頻道 來自專輯腫瘤每日情報每天1分鐘,給你腫瘤圈內的專業「談資」!CA:空氣汙染每年不僅導致成千上萬的肺癌患者死亡,也可能影響其他癌症患者的生存JCO:精準調強+乳房局部快速放療毒副作用低於全乳放療JCO:Rucaparib治療復發性卵巢癌具有顯著優勢JCO:帕唑帕尼有望成為老年軟組織肉瘤的一線治療方案指南:ESMO轉移癌症二代測序指南發布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單分子測序的錯誤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如果沒有特殊的算法,數據是很難用的。」在那個時間點,整個行業對這項技術都持比較保守的態度。時間繼續向前推進到了2012年,在進行一次難度較高的植物基因組組裝時,汪德鵬與團隊用二代數據嘗試了多次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經過了大約3個月的文獻調研,他發現通過三代測序和二代測序相結合將有可能解決一直以來困擾他們的問題。
  • 基因測序是顛覆醫療的技術
    其靈敏度高達0.001%,能克服核酸降解的不利影響,非常適合稀有樣本中核酸的精確檢測。多種測序技術的對比,臨床金標準qPCR一次只能針對一個已知位點進行檢測,而一代測序可以同時檢測多個位點。晶片技術和二代測序的通量都非常高,可以同時檢測多個基因的多個位點,但是晶片技術的敏感度和準確性都遠不及二代測序。
  • FDA批准首個基於二代測序(NGS)的伴隨診斷試劑盒
    2016年12月19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的FoundationFocus CDxBRCA產品,成為市場上第一個基於二代測序的伴隨診斷試劑盒。
  • 專題報導丨宏基因二代測序技術對慢性肺麴黴病病原學診斷的價值
    宏基因二代測序作為一種新興的檢測技術,能夠不依賴微生物培養而檢出臨床樣本中的所有微生物,該技術已在國內被廣泛應用,並展現了其快速、無偏倚和高檢出的優勢。《中國臨床醫學》雜誌第27卷第4期特設立「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治」專題報導,收錄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感控-微生物」團隊多篇相關文章,以8篇文章的全篇幅,整體展現了其在疑難複雜感染的病原診斷、醫院感染防控中的意義。
  • 二代測序結果比較:Hiseq Xten VS NovaSeq 6000
    從1977年Sanger發明了雙脫氧鏈終止法一代測序技術開始,測序技術發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時間,先後經歷了以GS FLX、Solexa、SOLID為基礎的二代測序技術,以及基於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納米孔測序技術的三代測序技術。
  • 華大基因二代基因測序在病原體快檢方面的技術新應用
    現在,醫務人員有了一種新的利器--基於二代基因測序的病原快檢技術。這種技術自進入中國以來,已經在眾多疑難感染患者的診斷中到關鍵性作用。其中,就包括一位來自菲律賓的船員。  生死時速,基因科技「秒揪」病原  今年7月中旬,唐山萬航國際船務有限公司的一名菲律賓籍船員從唐山啟程。
  • 學習筆記 | Illumina二代測序原理
    最近在調研甲基化測序的文獻,在學習了Illumina官方給出的測序原理視頻,也參考了網上一些教程之後,我把測序原理詳細梳理了一遍,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