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題】之 Pacbio 三代測序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2021-02-23 Hanson臨床科研

臨床科研/國自然基金的選題,經典的是:

A基因通過調控B機制影響C疾病的D功能

其中,找到A基因是核心

而測序在研究靶點的選擇中經常起到關鍵的第一步。

Pacbio三代測序技術介紹

Pacbio三代測序的長讀長可以輕鬆地跨越基因組的複雜區域,獲得單鹼基解析度的SV斷點結果,並且由於其無GC偏好性,對基因組的覆蓋更加均一,相比於二代測序能夠獲得更高的結構變異檢出率。與Sequel系統相比,新型Sequel II系統提升了8倍的通量,進一步降低了測序項目的成本和時間,還可以提供準確度達到Sanger測序質量的Reads。

本次臨床科研技術專題,貝瑞和康科技服務的張煥雷博士,與大家一起交流:

2,重點闡述Pacbio三代測序技術在臨床科研中的應用。

非常感謝張煥雷博士的精彩報告,

直接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或者「Read more」,

直接微信登錄看視頻回放


利益衝突聲明:

1,本公眾號與上述提到的講者、機構及第三方技術支持,均無利益關係。


延 伸 閱 讀

【技術專題】 10×Genomics單細胞技術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技術專題】高通量測序方法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點擊↓↓↓,關注臨床科研

加healsan為好友,移步微信群討論;

請備註姓名和科室。

為好朋友的項目 廣而告之

相關焦點

  • 凌波微課——PacBio HiFi技術專題講堂預告
    然而,目前主流的二代測序技術讀長短的缺陷,在科研及醫學的基因組研究中弊端日益凸顯,擁有顯著讀長優勢的三代測序技術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發展到現在已經克服了哪些技術瓶頸?可以更好地實現組學研究的應用?測序江湖中關於三代技術的傳說,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什麼樣的研究項目更適合利用三代的平臺,可以獲得更優質深入的研究結果?
  • 【三代測序傳】——動植物研究中的捕獲測序
    為了鑑定特定表型的基因,必須對包含特定信息的SNP進行精細定位-通常用靶向測序來進行。這些區域一般比較大,可能有幾K,可能包含難以用現有技術進行識別的結構變化。單分子實時測序為靶向感興趣的區域提供了靈活的解決方案,大小可靈活調整,為相關基因提供最全面的檢測。它還能提供精細定位所需的讀取長度和準確性,並簡化LargeRegion的組裝。
  • 三代測序數據簡單分析
    簡單介紹:三代測序技術讀長較長,針對比較小的基因組像只有16kbp的人類線粒體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Roche/454該技術由Jonathan Rothberg於2005年發明,該技術是第一個被發明的二代測序技術,該技術引領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高通量測序時代。不同之處在於SOLiD形成的小水滴要比454系統小得多,只有1μm大小,並且在PCR擴增的同時對擴增產物的3'端進行修飾,為下一步的測序做準備。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自2015年精準醫學風行全球,基因測序技術開始進入大爆發期­—臨床轉化加快驅動市場打開已是形勢所趨。隨之而來的還有政策的推動和政策的監管。另外,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也是推動市場逐漸成熟的必要條件。 sanger測序,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模的應用。二代測序,簡稱NGS,較Sanger測序有了巨大的突破,也稱之為高通量測序。
  • 測序原理-------一代測序、二代測序、三代測序
    第一代測序技術-Sanger法測序今天我們從第一代測序出發,來看一下測序歷史上有什麼重要事件發生。一代測序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Sanger首先發明,他也是歷史上一生中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基本原理如下:
  • 李曼大會——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
    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原霖1、準確度:單條序列的準確率約85%, 拼接後可達99%, 準確度低於二代測序和一代測序;2、測序長度:單端幾百bp--幾M,長度最長;3、測序成本:目前比二代和一代測序成本高;4、測序通量:可達數百萬條以上片段,幾十G-幾T的數據量;5、
  • 三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原理簡介
    摘要:從1977年第一代DNA測序技術(Sanger法)1,發展至今三十多年時間,測序技術已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測序讀長從長到短,再從短到長。雖然就當前形勢看來第二代短讀長測序技術在全球測序市場上仍然佔有著絕對的優勢位置,但第三和第四代測序技術也已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中快速發展著。
  • MPB:深大李猛組-基於PacBio SMRT三代測序的紅樹林沉積物真菌群落的研究
    基於PacBio SMRT三代測序的紅樹林沉積物真菌群落的研究Analysis of Fungal Community in Mangrove Sediments Based on PacBio SMRT Sequencing張志鋒1,李猛1 *1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學,深圳,廣東*通訊作者郵箱:limeng848@szu.edu.cn
  • 綜述| 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
    耶魯大學遺傳系張嘉玲博士(Jialing Zhang)和南方醫科大學教授、耶魯大學顧問潘星華博士(Xinghua Pan)等在PCM第一期發表綜述: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genomic heterogeneity by next-generation
  • 925個PacBio測序注釋的細菌基因組現已上線,拿走不謝!
    英國公共衛生部國家標準菌庫NCTC是世界上最大的菌庫之一,作為生物資源中心,為生物基礎及臨床研究提供已知種源地的菌株。然而,NCTC的大多數菌株目前都沒有參考基因組,這嚴重製約了NCTC菌株在研究中的參考應用。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先進的遺傳學診斷工具在婦產科中的應用
  • 專題報導丨宏基因二代測序技術對慢性肺麴黴病病原學診斷的價值
    宏基因二代測序作為一種新興的檢測技術,能夠不依賴微生物培養而檢出臨床樣本中的所有微生物,該技術已在國內被廣泛應用,並展現了其快速、無偏倚和高檢出的優勢。《中國臨床醫學》雜誌第27卷第4期特設立「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治」專題報導,收錄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感控-微生物」團隊多篇相關文章,以8篇文章的全篇幅,整體展現了其在疑難複雜感染的病原診斷、醫院感染防控中的意義。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2020年4月,因美納(原Illumina)發布因美納測序儀家族中性能最強大的臺式測序儀NextSeq™ 2000,其小巧靈活的設計可適應各種規模和場景的實驗室部署。  ……  近幾年來基因測序技術不斷進步:測序時間大幅縮減、檢測成本大幅下降,形成「超摩爾定律」之勢。測序市場亦飛速發展,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 53億美元。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希望組CEO汪德鵬第一次接觸到三代測序技術,是在2009年。當時有傳言說三代技術可以在15分鐘內就完成一個全基因組測序,而且成本僅在大約1000美元左右,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但從實測的數據來看,無論是測序結果還是測序成本,三代測序平臺都遠遠沒有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使得這項技術在全世界面前都面臨非常大的爭議。
  • 華大基因二代基因測序在病原體快檢方面的技術新應用
    在電視劇《外科風雲》中,在病原檢測不出的情況下,醫生只能憑藉經驗嘗試治療。  現在,醫務人員有了一種新的利器--基於二代基因測序的病原快檢技術。這種技術自進入中國以來,已經在眾多疑難感染患者的診斷中到關鍵性作用。其中,就包括一位來自菲律賓的船員。
  • Nature Methods: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團隊發表三代測序計算方法
    這項合作研究的計算方法解決了該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以 PacBio 和 Oxford Nanopore 公司為代表的三代測序技術能夠產生遠遠長於二代測序技術的基因組序列讀長,並且實現在單分子水平進行基因測序,在動植物的基因組組裝、基因組結構變異,DNA 修飾檢測、全長轉錄本測序中廣泛應用。
  •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因其覆蓋度廣、特異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但因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而無法在臨床進行更為規範化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