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個PacBio測序注釋的細菌基因組現已上線,拿走不謝!

2021-02-13 希望組科技服務



近日由英國公共衛生部PHE(Public Health England), 太平洋生命科學公司PacBio (Pacific Biosciences) 及維爾康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Sanger(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三方合作的NCTC 3000項目公開了新項目進展,已上線了925個注釋的細菌基因組,NCTC 3000項目為「Public Health England reference collections」項目工程的一個主要部分,計劃通過PacBio SMRT測序技術完成英國公共衛生部國家標準菌庫NCTC的3,000 株菌株的基因組測序。

英國公共衛生部國家標準菌庫NCTC是世界上最大的菌庫之一,作為生物資源中心,為生物基礎及臨床研究提供已知種源地的菌株。然而,NCTC的大多數菌株目前都沒有參考基因組,這嚴重製約了NCTC菌株在研究中的參考應用。而PacBio SMRT測序技術不僅可以得到長讀長以及高準確率的序列,簡化了細菌完成圖的組裝,而且,在測序中直接識別鹼基修飾,在原始數據中獲得細菌表觀遺傳的數據。這些優勢讓NCTC與PacBio達成NCTC 3000這項合作項目。

在NCTC3000項目中,PHE負責提供3,000株菌株,PacBio負責菌株的測序工作,最後由Sanger組裝注釋這些菌株。目前925個細菌基因組已測序組裝注釋,需要的研究人員可以訪問:http://www.sanger.ac.uk/resources/downloads/bacteria/nctc/

 

組學君語:未來組作為國內首家第三代測序服務的公司,致力於提供三代PacBio測序組裝技術服務,目前未來組已將NCTC3000項目中925個PacBio組裝注釋的細菌基因組數據更新到我們的基礎資料庫,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完善的微生物基因注釋數據。

NCTC3000項目,惠及了微生物基礎領域及臨床各方面研究,作為中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之一的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NIMR,其核心機構涵蓋農業微生物、醫學細菌、藥學微生物、工業微生物、獸醫微生物、普通微生物、林業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菌種的保藏和管理,NIMR是否也會啟動類似NCTC項目,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關於武漢未來組

武漢未來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extomics Biosciences)成立於2011年8月8日,總部位於武漢光谷生物城,目前在北京生命科學園和美國洛杉磯設立有分支機構,是中國首家第三代測序服務公司。

武漢未來組通過三代測序生物信息學工具和流程的開發,解決了複雜基因組組裝、微生物完成圖組裝、全長轉錄組分析、人類基因組變異檢測等領域的技術瓶頸,推動了基因組學研究的升級換代,目前已經完成數百個三代測序科研項目,發表了多篇三代測序的科學文獻。因為專注於三代測序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武漢未來組已經成為中國三代測序技術應用的領導者。

 

相關焦點

  • 細菌基因組信息分析與解讀專題系列(二)——細菌基因組注釋Ⅰ(基因預測和ncRNA)
    細菌基因組通過測序平臺測序以及經過相應的組裝之後,便獲得了基因組的序列。
  • 《核酸研究》發表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重要進展
    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模式菌株長期以來分散在全球各國超過100餘個保藏中心,是各個保藏中心甚為珍貴的資源。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組織發起了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
  • 利用Nanopore測序從微生物群系獲得完整、封閉成環的細菌基因組
    本周佳作提出了一套測序流程(Lathe,結合三代測序和二代測序的測序數據對細菌基因組進行組裝),作者利用多樣本對該套測序流程進行驗證,並最終得出該測序流程相比其他方法,組裝結果更具有連續性且成本更低,在研究生物功能尤其是重複原件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新年成長禮2|細菌基因組分析常用軟體整理(含下載連結)
    (往期內容查看公眾號獲取)想要學習細菌基因組分析的小夥伴趕緊看過來。細菌基因組分析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獲得完整準確的組裝序列(包括染色體和質粒),其次進行組分分析,即通常所說的基因注釋、移動元件分析等,接下來可以根據研究目的選擇方法進行比較基因組研究,最後挖掘並關聯結果,解答科學問題,當然,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實驗或其他組學方法。
  • 南京地理所完成淡水超微真核藻全基因組測序
    它們具有更高的CO2固定效率,對水體初級生產力的貢獻量可高達90%,且其潛在的混合營養代謝功能對浮遊細菌的種群具有調控作用。Mychonastes homosphaera是長江中下遊富營養化湖泊(巢湖、鄱陽湖)常見的優勢超微真核藻,其對富營養化湖泊的適應及進化機制尚未得到闡明。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
  •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尋找與常見疾病有關的罕見遺傳變異的...
  • 測序技術找到對抗「超級細菌」耐藥性的基因突變
    科技日報倫敦6月24日電 (記者田學科)由英國、丹麥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發現了針對一種已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的治療方法,為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目前已經對青黴素及其衍生物家族產生了廣泛的耐藥性,迫使醫生不得不尋求替代抗生素或不同藥物混和物。在早前的研究中,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MRSA分離物,即在病人感染處生長的一種細菌樣本,該樣本顯示出對青黴素和克拉維酸聯合使用的敏感性。
  • 細菌完成圖全攻略
    靈兒在與這些妖怪的長期戰鬥中,體力透支,最終不敵,於是用最後的力量奪走妖怪之名,附於紙中,這就是「細菌友人帳」的來歷。友人帳中記載了所有細菌的名字以及它們詳細的基因信息,擁有友人帳,便可以召喚任何細菌為自己所用。細菌友人帳世代被靈力強大的馬家封印守護,現如今,流傳到了小玲這一代。小玲決定把這些名字還給細菌,徹底解除友人帳,但她靈力有限,遲遲無法行動。
  • From 16S rDNA測序 To 宏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發展及異同點
    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特別是21世紀中葉的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導致了微生物學中所謂的「基因組革命」,使得全基因組測序成為常規,不僅適用於一些研究良好的模式生物如大腸桿菌,也適用於多種微生物。因此,基因組測序已成為分析純培養新微生物的主要方法。
  • 結核分枝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臨床價值
    全基因組測序(WGS)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的一種新的重要手段。隨著測序技術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WGS在醫學的眾多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採用WGS分析感染暴發的菌株,追溯感染來源,不再是遙不可及。作者:SIFIC循證全基因組測序(WGS)已經成為快速檢測細菌全基因組的一種常見技術,檢測費用約500美元或更少。許多研究已經解決了結核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問題,並且知道整個基因組的序列,而不僅僅是幾個片段,這就大大增加了分子流行病和接觸者追蹤的準確性。
  • 戰勝超級細菌的關鍵基因線索——質粒測序
    來自威爾康桑格研究所和牛津大學大數據研究所的基因組病原體監測中心的研究人員,一起使用基因組測序技術分析質粒和從歐洲醫院病人身上採集的肺炎克雷伯菌樣本中的細菌染色體。肺炎克雷伯菌通過獲得抗生素耐藥基因(碳青黴烯酶基因)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該基因編碼一種 「吞噬」 抗生素的酶。在肺炎克雷伯菌中,這些碳青黴烯酶基因通常存在於質粒上,質粒可以在不同菌株和不同種類的細菌之間 「跳躍」,這意味著抗生素耐藥基因可以迅速傳播,並推動全世界耐藥細菌感染的迅速上升。
  • 三代宏基因組測序探究人類腸道中染色體外的可移動基因元件
    目前宏基因組研究主要是通過二代測序來進行研究,隨著三代測序技術的發展,PacBio SMRT測序技術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與二代測序方法相比,採用PacBio SMRT長讀長測序技術的三代宏基因組可以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注釋的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
  • 澳研究人員用基因測序「修正」細菌分類
    新華社雪梨8月29日電(陳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用基因測序技術繪製出細菌進化樹,這一方法有助於改進以往的細菌分類法。  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研究人員主要使用一種被稱為元基因組學的方法,對自然環境中的細菌樣本直接進行測序,進而繪製出細菌進化樹,更好地對細菌進行分類。
  • 我國率先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次日,他們在廣州採到了樣本,同時來自雲南的樣本送達深圳,當天就著手DNA提取等工作;第5天,就實現stLFR測序數據下機、5K大片段和WGS上機測序以及轉錄組上機;第10天,完成了物種鑑定和第一版雌雄兩個基因組組裝;第15天,轉錄組數據下機,完成組裝補洞和開始基因組注釋;第25天——6月15日,發布兩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確定侵入我國草地貪夜蛾亞型和可能來源,文章正式在BioRxiv發表。
  • 三代測序數據簡單分析
    (Wikipedia)線粒體基因組(mitochondrial DNA,mtDNA)為環狀多拷貝形式存在於線粒體中,不同mtDNA分子可能存在不同突變。1,數據比對首先拿到測序數據,如果已經有標準的參考基因組(例如mtDNA現在使用的是早期組裝的英國人的一條序列rCRS作為參考),我們可以使用李恆編寫的三代測序數據比對軟體minimap2將原始數據GZ.fq比對到參考基因組reference.fa上。
  • 新方法有助實現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稀有變異的關聯分析
    新方法有助實現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稀有變異的關聯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5 14:12:14 動態整合多個計算功能注釋可實現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稀有變異(RVs)的關聯分析,這一成果由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
  • 昆明動物所等開展鱇浪白魚全基因組測序與進化遺傳分析
    2016年起,在雲南省科技廳科技創新強省計劃(2016AB024)的主要支持下,昆明動物所楊君興團隊聯合華大基因等開展了鱇浪白魚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工作。組裝獲得的該物種基因組大小為1.006Gb,共注釋到25250個蛋白編碼基因。基於組裝注釋的鱇浪白魚全基因組,團隊進一步開展了三個方面的進化遺傳分析。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完成最新版樹鼩基因組高精度測序組裝及注釋
    近期,來自姚永剛課題組的範宇博士利用單分子實時(Single molecular real-time, SMRT)測序技術,結合高通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Hi-C技術: high 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測序數據,完成了新版的樹鼩基因組(KIZ version 2: TS_2.0)高精度測序、組裝和注釋,最終獲得的樹鼩基因組大小是
  • 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原標題: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廉君)10月29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以河北農業大學劉孟軍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棗基因組測序重大研究成果《棗複雜基因組測序及其果樹生物學性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