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穿過西街舊城改造現場的一片空地,來到一條小巷裡,幾位老人正在聊天,上前打聽,老人說,這片區域就是老西街邊上大戶人家,吳姓人士的聚居地——吳屋寨,所在這條小巷是吳屋寨的一部分,叫三讓莊。
何謂「三讓莊」?幾位老人均表示,只知道三讓莊大門地上,幾根石板鋪就成一個「王」字,來歷也說不清楚。
三讓莊門口地板上的「王」字仍清晰可見。
幾番打聽,記者找到深居在一間老房子裡的吳伊先老人。
80多歲的吳伊先為我們揭開了謎團,這是一個在西街塵封了數百年的故事,中國歷史上「三以天下讓」千古佳話,竟在古巷裡以這種方式流傳著。
人們在三讓莊自由進出。
老宅古韻。
吳太伯「三以天下讓」
吳伊先說,吳太伯是吳氏的始祖,也是孔子最敬重的人。
史載,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均為周太王之子,王季歷之兄。在當時的社會,按慣例王位都傳給長子,太伯理所當然是接班人。但他很明智,覺得父親已經萌生滅商的念頭,希望有賢能的子孫繼承他的事業,自己就乾脆避讓。這是「三讓」中的首讓。
吳太伯到達南方後不久,父親周太王去世。他和居住在南方的二弟仲雍回去奔喪。三弟和眾臣要求他接位。太伯堅決不從,料理完喪事後立即重返南方,王位仍由季歷繼承。季歷坐上王位後,花大力氣整肅朝政,討伐外賊,擴大領土,結果遭到商朝統治者的嫉恨,被暗害致死。太伯又一次回歧山奔喪,群臣再次要他繼位,他依然不為所動,喪事結束後立馬返回,王位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姬昌手中。這位姬昌就是後來顯赫一時的周文王,滅掉了商王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長達800年之久的周朝。
吳太伯三讓天下的崇高德行,為歷代朝野文人學士、騷人墨客所景仰。孔子在《論語》中云:「太伯可謂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司馬遷在史書《吳太伯世家》記載了吳國從開國祖先吳太伯遠避荊蠻(約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至吳王夫差亡國(前473),長達1200年的一部興亡史。用「皮裡陽秋」的史筆,歌頌了吳太伯不慕權力,三次避位讓國的高風亮節。
其中《史記》引用孔子的原話對太伯大加稱讚,並特意把吳太伯排列為吳氏世家位次之首。
為了銘記先祖禮讓成就至仁至德的千古佳話,弘揚始祖的謙讓、包容、誠信、開拓、創業精神,吳氏族人來到西街定居後,把其中一條弄巷命名為「三讓莊」, 300多年過去了,「三讓莊」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三讓莊獨特韻味歷久彌新
在了解三讓莊名稱的歷史淵源後,記者對這條看似平常的小巷肅然起敬。
站在三讓莊門樓前,記者注意到,三讓莊與「木屐陳」老宅同樣處在西街攀龍裡,門前就是繁華數百年的西街。
現存的三讓莊門樓僅存一個大門門框,成為自由進出三讓莊的一個過道。門上頭蓋著灰瓦,兩邊是青磚柱子,要不是門頭上對聯橫幅「三讓莊」三個大字,沒有人知道這裡的不一般。
門口對聯除了橫幅「三讓莊」三個大字,兩邊分別寫著:高風傳許國,至德贊梅山。而獨特的是門口地面上用大石條鋪設成一個「王」字。
記者仔細觀察,「王」字由5根大石條鋪就,由外到裡,先是一根橫的青石石條,長約一米多,接著是一根豎的石條,長約40公分,然後是橫在大門正中的石條,也是一米多長,進門後又是一豎一橫兩根石條,5根成塊完整的石條,共同組成一個「王」字,數百年過去了,石板依舊光滑鋥亮。
我們站在三讓莊門口,頭頂「三讓莊」三個大字」,腳踏青石「王」字,看著旁邊斑駁的老宅牆壁,重溫禮讓賢能的千古佳話,「大隱隱於市」的獨特韻味和著厚重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謙讓包容家風世代傳
吳氏先賢是古往今來「至德」的第一人,「讓」字可謂吳氏文化的精神核心,千百年來,吳氏宗族不忘其祖宗「三讓天下」的德行,「禪讓」「謙讓」「禮讓」作為吳氏家風世代薪火相傳。
吳屋寨作為玉林吳氏族人的聚居地之一,優良的家風延續至今。「族人非常團結友好,平常遇上什麼都互相謙讓。」吳伊先說,以前,三讓莊裡一些居民因為太窮,子女多了,房子不夠住,一些較為富裕的族人便把空出來的房子讓給他們住。「三讓莊」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也成了三讓莊的記憶代碼。
在三讓莊一戶人家的牆壁上,記者看到用鐵牌寫著三讓莊20年前硬化道路的捐款人員名單和捐款數額,以及使用情況,鐵牌字體雖然模糊,但字字鏗鏘,擲地有聲。
一位三讓莊老人告訴記者,那時候居民們都不富裕,但是三讓莊的居民紛紛捐款捐物,很快就集資了數千元,大家攜手把三讓莊道路硬化,美化環境,也是體現了吳氏族人團結協作的良好家風。
據老人八叔介紹,原來在三讓莊有圍牆圍攏而成的大宅院,在門口旁邊有一面用灰沙築成的圍牆,約有兩米高。圍牆旁邊有一口古井,「那時三讓莊人都喝這口井的水。」八叔說,古井的儲水量不大,但卻從不會幹涸。那時,莊裡的人從井裡取水時,用的是一個半圓狀的瓢,用繩索綁著,每次取水都裝不滿,只能取半瓢。「祖輩設計這個瓢深含寓意,是告誡後人井水有限,自己取水不能裝太滿,要考慮後面用水的人。」恪守家訓、風範世襲的三讓莊人,通過這口井,用行動解讀著世代薪火相傳的「謙讓」「禮讓」家風。
來源:玉林日報微報
作者:周立華 王耀前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