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精剪花飾手繪紋路 傳承「駿馬奔騰」走馬燈
陶召俊是新建區走馬燈省級非遺傳承人,他的手藝來自父親的傳授。在陶召俊眼裡,父親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擅長木工、竹編、石雕等民間技藝。小時候,陶召俊總是在父親身旁,看著他做走馬燈,協助父親做零零碎碎的部件,詢問父親製作的訣竅,耳濡目染下,他也慢慢學會了走馬燈的製作流程。陶召俊告訴記者,正式學習製作走馬燈,還是因為父親與友人的一次打賭。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七旬老人製作新型走馬燈
楊家寶和他的新型走馬燈 臨近元宵節,又到了賞花燈的時候,公園裡、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花燈讓人應接不暇。近日,洛寧縣西山底鄉北村的七旬老人楊家寶經過1個多月的研究,為今年的元宵節製作了一盞與眾不同的走馬燈。
-
張雙志傾心製作福娃走馬燈
1985年在朋友的號召下他加入了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並堅持利用下班時間製作宮燈。「那時父親已經去世了,加上好久沒動手,我只能憑著記憶自己琢磨。」多年的薰陶加上天賦和努力,張雙志慢慢變得熟門熟路。1987年春節,北京首屆民俗大展中,張雙志的20多件展品獲得了成功。 50歲退休後,張雙志把心思都撲在了做燈上。
-
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 馬連窪街道開展親子家庭手工製作走馬燈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落實中央和市委、區委關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馬連窪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面向轄區居民開展的「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親子家庭手工製作走馬燈活動」於1月29-30日在馬連窪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本次馬連窪街道親子家庭手工製作走馬燈活動為期兩天三場,共100個家庭參與。
-
走馬燈神了 唐僧師徒「活」了
昨天,正定新區朱河社區召開居民動遷大會,在忙活大會的同時,走馬燈的傳承問題,一直縈繞在居委會黨總支副書記李金生的腦海裡。四周還都掛著用高粱稈製作而成的中國結的流蘇。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外層的高粱稈都摳成了一個個的小槽,如同榫卯結構一樣,層與層之間互補;中間的每塊小鏡子上,都用秸稈紮成了蝴蝶的觸角。    這走馬燈分兩層,裡面這層下方是三根高粱稈搭的底,上面放了兩個剪過的易拉罐,裡面放有蠟燭。
-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2019-07-29 15:23: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命懸一「發」的走馬燈 製作手藝薪火難傳[圖]
老人介紹說,頭髮吊燈也是一種花燈,與普通花燈不同的是,頭髮吊燈不僅是會旋轉的「走馬燈」,且燈裡人物禽獸的關鍵關節,在頭髮絲的牽引下能活動,活靈活現。老人的祖父馬志沛早年在家鄉騰蛟駟馬村跟一個老藝人學習製作頭髮吊燈的手藝,鑑於當時頭髮吊燈的製作工藝還比較粗糙,只有上下兩層,且燈裡的人物禽獸動作單調,馬志沛對頭髮吊燈作了創新和發展,將花燈的層數由兩層增至三層,燈裡人物禽獸的數量和動作難度也隨著增加,頭髮吊燈的製作工藝更臻於完善。 頭髮吊燈向來有「竹為骨、紙為肉、發為脈、火為血氣」之說。過去頭髮吊燈是靠放在燈座下的炭火加熱而轉動的。
-
軍區社區少年軍校體驗手工製作走馬燈
「說起走馬燈,雖然是一個傳統佳節的玩具,但是卻有著近代燃氣輪機的原理在裡面哦!」老師這樣的開場白引得孩子們紛紛豎起耳朵,深怕錯過一個細節。原來,走馬燈通過加熱空氣,造成氣流,並以氣流推動輪軸旋轉。宋代吳自牧的著作《夢粱錄》述及南宋京城臨安夜市時,指出其中有買賣走馬燈的。周密《武林舊事》在記述臨安「燈品」時也說:「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可見,走馬燈在南宋時已極為盛行。
-
讓走馬燈藝術「跑」下去 記者帶你走近珍貴文化遺產[圖]
走馬燈又稱「跑馬燈」,是中國傳統燈彩之一。常用於元旦、元宵、中秋等節日慶賀活動場所。在江西新建縣昌邑鄉、聯圩鄉及鄱湖地區一帶,「走馬燈」頗受民眾青睞。走馬燈不僅被用來把玩欣賞,且被賦予「轉運」、「馬到成功」、「走馬上任」等吉祥寓意。本期《解密南昌》,記者採訪了新建縣文化館館長、副研究員陶學湖,帶你近距離感受新建獨具特色的「走馬燈」。
-
從走馬燈的製作想到辛棄疾的《元夕》
也講了走馬燈及其它燈飾的製作。深圳有一鄭氏祠堂,又是以村為單位的老年人休閒娛樂場所。元宵節懸掛各色燈籠,寫上各種迷語,猜對的可領氣球之類小獎品。但未見走馬燈。圖片來自網絡走馬燈是將燈籠頂部裝一個象電風扇的螺旋葉片,燈籠內蠟燭燃燒產生的氣流上升,使燈籠旋轉,燈籠上畫上騎馬的將軍,就象漫漫遊走,所以叫走馬燈。走馬燈的形式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還有魚燈和龍燈。
-
走馬燈轉起來 傳統民俗進社區這個元宵大不同
探尋走馬燈的奧秘2月7日下午,雙塔街道第二聯合工作站組織居民親手製作走馬燈,以特別的方式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據了解,走馬燈古稱蟠螭燈,是中國傳統彩燈中最獨特的種類,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形成氣流令輪軸轉動,同時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會不斷轉動。小小的燈籠集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是傳統手工藝中的瑰寶。
-
瀋陽中街「走馬燈」小年夜將提前點亮(圖)
原標題:瀋陽中街「走馬燈」小年夜將提前點亮(圖) 相對複雜的立體花燈造型,裱糊全靠純手工,三米見方的大花燈,通常要熟練師傅忙活一天。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 康馨月 攝 號稱覆蓋方城內三條路,規模、花燈技藝史無前例的馬年方城元宵燈會,究竟是個啥模樣? 花燈技藝在國內首屈一指,製作花燈傳統超過百年的瀋陽花燈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
七彩旋轉走馬燈,美觀又耐用
公元1000年左右,中國人就創造了走馬燈。許多古籍都有關於走馬燈的記述。走馬燈上有平放的葉輪,下有燃燭或燈,熱氣上升帶動葉輪旋轉,這正是現代燃氣渦輪工作原理的原始應用。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都有掛花燈的習俗,走馬燈就是其中之一。
-
馬來西亞華裔手工製作走馬燈 成敗關鍵全在一張紙
馬來西亞華裔手工製作走馬燈 成敗關鍵全在一張紙
-
十年制一燈 1.7米高的走馬燈正月十五開轉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在春節的習俗中,正月十五也是看燈團圓的日子,為了讓年味更濃,88歲的老人於文秀製作了十二生肖的走馬燈,在自己家裡就開起了燈會。有特色:走馬燈都是用廢舊物製作的3月1日,瀋陽晚報、沈晚融媒記者來到老人的家裡,看到比記者個頭還高的走馬燈。
-
走馬燈是如何實現「燈馬走」的?
即使在當今,「走馬燈」仍然是許多地區的一大燈飾。無論是在春節,還是元宵節和中秋節,「走馬燈」都是不會缺席的!製作「走馬燈」迎新年(圖片:人民網)「走馬燈」是我國的獨特發明,大約在11世紀就有關於它的記載。那麼,什麼是「走馬燈」呢?
-
走馬燈,是如何實現「燈馬走」的?
在無邊的「燈海」中,那趣味叢生的「走馬燈」格外引人注目。「走馬燈」作為最具觀賞性的花燈之一,走過了極其漫長的歲月。即使在當今,「走馬燈」仍然是許多地區的一大燈飾。無論是在春節,還是元宵節和中秋節,「走馬燈」都是不會缺席的!
-
佛山禮餅製作技藝傳承人:將公仔餅文化傳承下去
緣起: 朋友勸說「復活」百年公仔餅 何雪芬是順德一間百年餅店的老闆娘,因為該店有多種傳承制餅工藝,包括月餅、喜餅和公仔餅等,還曾被中央電視臺的《尋味順德》劇組採訪,她被評選為順德區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有一群專家朋友。
-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2015-12-07 21:12: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