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燈神了 唐僧師徒「活」了

2021-01-1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系列報導之二

&nbsp&nbsp&nbsp&nbsp「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隨著走馬燈內的蠟燭被點亮,「西遊記」的故事就在燈籠中「活」了起來,唐僧師徒四人在燈屏中遊走翻飛、你追我趕。「這走馬燈,是我們朱河文化的一部分。可惜,村裡除了80歲的張金成老人外,沒有人會做了!」昨天,正定新區朱河社區召開居民動遷大會,在忙活大會的同時,走馬燈的傳承問題,一直縈繞在居委會黨總支副書記李金生的腦海裡。

&nbsp&nbsp&nbsp&nbsp□文/本報記者 馮月靜 圖/本報記者 郄磊

&nbsp&nbsp&nbsp&nbsp用600根高粱稈紮成一盞走馬燈

&nbsp&nbsp&nbsp&nbsp這個走馬燈,是80歲的張金成老人18年前歷時2個多月,用600多根高粱稈純手工製作而成的。如今它被老人的孫子小張掛在了自家的客廳裡。當年老人忙活一年做了4個,分別送給了4個孫子。

&nbsp&nbsp&nbsp&nbsp進入小張的家中,這盞走馬燈讓人眼前一亮,雖然已經過去了18年,它依然厚重古樸,很難想像它是由高粱稈做成的。走馬燈外形如六角宮燈,高約半米,燈屏上寫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不老松」十一個字,均是由高粱稈紮成的。上方和下方都有中國結、蝴蝶、銅錢、風車等圖案,上方是6條龍,栩栩如生,這些都是由高粱稈紮成的。四周還都掛著用高粱稈製作而成的中國結的流蘇。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外層的高粱稈都摳成了一個個的小槽,如同榫卯結構一樣,層與層之間互補;中間的每塊小鏡子上,都用秸稈紮成了蝴蝶的觸角。

&nbsp&nbsp&nbsp&nbsp這走馬燈分兩層,裡面這層下方是三根高粱稈搭的底,上面放了兩個剪過的易拉罐,裡面放有蠟燭。上方有個紙輪,中間則是剪成的唐僧師徒四人的人像。把燈內的蠟燭點燃,唐僧師徒四人就開始你追我趕地轉動。站在走馬燈下,宋詞中「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的美妙畫面就呈現在眼前。

&nbsp&nbsp&nbsp&nbsp「這蠟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帶動紙輪轉動,燈屏上即出現人馬追逐、物換景移的影像。」張金成老人介紹說,這個走馬燈除了流蘇和剪紙外,都是由高粱稈做成的,一共用了600多根,中間則由竹篾連接。

&nbsp&nbsp&nbsp&nbsp做走馬燈精益求精 費時費力

&nbsp&nbsp&nbsp&nbsp「走馬燈」是我國的獨特發明,大約在11世紀就有記載。「走馬燈」又叫跑馬燈、串馬燈,一般是指能夠旋轉的裝飾燈,這是我國民間彩燈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由於燈的各個面上都繪有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在燈轉動時這些馬就好像在奔跑一樣,故而得名。

&nbsp&nbsp&nbsp&nbsp張金成開始做走馬燈的時候是1954年,那年他剛剛14歲。「我做走馬燈的手藝是跟父親學的,主要為了春節時掛在家中喜慶,而父親是跟誰學的,我也不知道。」張金成回憶起自己做走馬燈的經歷,就如同放電影一樣歷歷在目,那時候年齡小,父親就指導著做,他說怎麼做就怎麼做。白天要去地裡幹活兒,只能中午回來趁休息的時候和晚上點著煤油燈學著做。第一個走馬燈做了一個冬天才做完。除夕掛在了自家的院子裡,特別漂亮,當時吸引了村子裡好多人來看,熱鬧異常。以後,他每做成一個走馬燈,村民們都會爭相觀看。

&nbsp&nbsp&nbsp&nbsp「我做走馬燈,主要就是為了春節時掛在家中,顯得喜慶。在父親傳授的基礎上,我又進行了創新,對工藝更精益求精,之前總共做過8個。」張金成說,製作走馬燈頗為費時費工,一盞燈上至少有七八十個零部件,歷經裁竹篾、扎圈、拼接竹梁、畫影像……一百多道工序,全是手工製作,製作一盞燈需要兩三個月。外面的那些小槽,都是他用電工刀一點點摳的。這些中國結、蝴蝶等裝飾,都需要用高粱稈一點點地扎。為了讓走馬燈「走」得更好,還要控制其旋轉速度,保證穩定。

&nbsp&nbsp&nbsp&nbsp如何傳承這個民間手藝 請大家支招

&nbsp&nbsp&nbsp&nbsp當談及這門手藝傳承的問題時,張金成也很是無奈:「我都80歲了,自己很難再製成這樣一個走馬燈了。但是製作工藝和流程都在我的腦海裡,也希望教給大家。可現在沒人願意學,嫌麻煩,做走馬燈是個細緻活,費工夫,花時間,不掙錢,還是在外打工掙錢快。只要有人願意學,咱就樂意教!希望能把這個手藝傳承下去。」

&nbsp&nbsp&nbsp&nbsp「張金成老人製作走馬燈是一絕,是我們朱河的文化瑰寶。但是如何傳承卻一直困擾著我們。」李金生如是說,「村子馬上要拆了,我們應該留下點兒什麼!我們依託800年古槐打造『朱河記憶』博物館。這個傳統民間手藝如何傳承下去?至今無解。也希望大家能夠給支個招。」

&nbsp&nbsp&nbsp&nbsp留住傳統文化 「朱河布龍」走進課堂

&nbsp&nbsp&nbsp&nbsp在朱河社區的未來設想中,老槐樹是村子的文化符號,會承載著村民們的鄉愁屹立在那裡。為此,李金生還賦詩一首:「朱河社區定飛騰,璀璨滹沱熠熠星。代出英雄垂千史,八百古槐枝茂盛,而今鳳凰欲涅槃,翻天覆地建新城,同心協力鑄偉業,世代富強圓美夢。」走馬燈是村子的文化瑰寶,承載著村民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也應該綻放在那裡,就像朱河布龍等民間藝術一樣進一步發揚光大。

&nbsp&nbsp&nbsp&nbsp朱河布龍也是朱河社區的一項民間藝術,在正定縣乃至石家莊一帶聞名已久,是正定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民國初期避難當兵的夏雲慶傳入,隱含著冀中一帶民眾闢邪、鎮惡、祈福的美好願望,但它也曾經面臨著絕跡的尷尬。好在2008年正定新區一中(原為朱河中學)經過多方研討與調研,最終確定了將這一瀕臨絕跡的民間藝術傳承下來,並於2009年將《舞龍》確定為校本課程,將傳統文化課程引進校園。初一、初二的孩子體育課都會學習朱河布龍。

&nbsp&nbsp&nbsp&nbsp朱河布龍的舞姿變化多端,整個舞蹈動作有龍打滾、抄、龍啃脊、鑽、跳、疊雲、龍盤窩、黃瓜架等動作。舞動時龍在飛騰,人在翻舞,龍身迎風,呼呼有聲,煞似蛟龍出海,令人屏息凝神,目不暇接。

&nbsp&nbsp&nbsp&nbsp「朱河社區以前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都舉行民間藝術節,布龍會與戰鼓、秧歌、跑旱船等民間藝術一起表演,熱鬧非凡。」李金生表示,社區裡有自發形成的戰鼓隊、大鼓隊、秧歌隊等,居委會也進行扶植。隨著村子的拆遷,老房子沒有了,但是村子的根在,這些傳統文化也會進一步傳承下去。

&nbsp&nbsp&nbsp&nbsp拍攝專題片 留住城市記憶

&nbsp&nbsp&nbsp&nbsp「村子沒有了,但是村子的根要留下來。我們在搶救文化。」李金生表示,朱河專門成立了朱河文化促進會,以弘揚、傳承朱河文化精髓,發展、廣大朱河民俗民風,合力、共創朱河美好願景。現在還聘請專業人士正拍攝專題片《朱河記憶》,就是為了將朱河的寶貴的歷史記錄下來,留存下來。

&nbsp&nbsp&nbsp&nbsp有關專家表示,在城市的發展中,城中村拆遷後,應該繼續保護傳統文化,延續文化脈絡。把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傳統手工藝傳承好、利用好,只有保護好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化脈絡,才能真正實現「記得住鄉愁」。建立村史館,拍攝專題片,把村史、檔案、榮譽、歷史文物、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於一體,比如磨坊、犁鏵、牛具、牌坊等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旨在「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培育藝術團隊,活躍文化氛圍。通過培育一批文藝團隊,積極鼓勵、引導民間文藝組織發展,活躍了基層文化,保留了文化傳統。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如何封賞唐僧師徒,其中有何玄妙之處?
    《西遊記》中,如來封賞唐僧師徒的大職正果和汝職正果有何區別?《西遊記》中,如來佛祖為了光大佛法,策劃了取經大業。唐僧師徒就是最好的宣傳者和執行者,最終唐僧師徒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其功德為萬世所傳頌。唐僧師徒中,唐僧是帶隊人,孫悟空負責降妖,豬八戒負責牽馬,沙和尚負責挑擔,小白龍做腳力。
  • 《西遊記》:唐僧師徒最後被封的佛,使者與羅漢到底什麼級別?
    《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得了正果,也被封了職位。唐僧是旃檀功德佛,猴哥是鬥戰勝佛,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這是按照取經功勞大小的順序被封的,師徒四人的等級也就出來了。可是他們的職位,到底是如何算的呢?首先是,師父唐僧,他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級別是佛。
  • 西遊:在西牛賀洲孫悟空可以背唐僧飛去大雷音寺 原因很簡單
    看西遊記影視劇中,孫悟空剛出五行山的時候,因為猴哥性急嫌棄走路去西天太慢,曾經提議背唐僧飛去大雷音寺見如來佛祖,但在原著中大家都知道過流沙河的時候,豬八戒也曾提議孫悟空背師父飛過河,孫悟空說背不了,因為唐僧是肉體凡胎背著無法駕雲,但其實唐僧師徒來到西牛賀州不久後,孫悟空就可以背唐僧飛去大雷音寺了
  • 西遊記唐僧師徒屬於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沒錯絕對的相剋相生!
    西遊記的影視題材中,一般的臺詞是師徒四人,如何如何。其實大家都把小白龍忽略了。或者未把白龍馬排在其中。若按時間關係,小白龍比豬八戒,沙僧早一步入唐僧門下。為何沒有排次?這個不重要。第三,火克金,唐僧就是孫悟空的剋星,所以屬性為火。第四,龍從雲遊水,顯然小白龍屬於水性了。水克火,但水還生金,本來是火弱,水強。所以小白龍差點可以吃掉唐僧。但有孫悟空的金,把水勢給弱化了。火才能騎在水之上。上善若水,與人無爭,才符合水的屬性。
  • 唐僧經歷的八十一難寓意太深刻了,看完了更佩服!
    《西遊記》中有一幕:唐僧師傅已經取到了真經,返回東土大唐,功德圓滿了,師徒五人皆成正果。為什麼說是師徒五人呢?呵呵,還有白龍馬呀!回去的路上師徒五人已經不再是凡人了,已經成佛了。唐僧是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鬥戰勝佛,豬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白龍馬是八部天龍,從此白龍馬也真正恢復了龍的地位。所以回去的路上非常快,師徒五人可以直接騰雲駕霧了,不用再去走山川險道了。這時候靈山的如來佛祖問了觀音菩薩道:「唐僧師徒一共經過了多少難?」觀音菩薩掐指一算只有八十難,還不夠八十一難。所以觀音菩薩接著做法又讓唐僧師徒經過一難,結果唐僧師徒駕雲走得好好的,突然從天上直接就掉下來了。
  • 西遊記第十四回第3節:師徒借宿
    三藏果然就拍了拍馬,直奔那戶人家,到了莊前唐僧下了馬,行者放下了行李,走到門前叫了聲「開門,開門。」裡面有個老人,拄著一根竹杖出來了,只聽到唿喇一聲就開了門,他看見行者一副兇相,腰裡繫著一塊虎皮,像個雷公的樣子,嚇得腿軟身麻,嘴裡亂喊:「鬼來了,鬼來了。」
  • 西遊記;老鼠精為唐僧作了一首詩,證明了她與唐僧的前世有戀情
    哈嘍大家好我是搞笑黃風怪,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老鼠精為唐僧作了一首詩,證明了她與唐僧的前世有戀情,大家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西遊記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講述的就是唐僧師徒西行取經的故事而唐僧這一路上,經過法力無邊的大徒弟孫悟空的保護。也是有驚無險的終於達到了西天,唐僧師徒西行一路上遇到的妖怪,有的是想要吃唐僧的肉。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也有的是貪圖唐僧的帥氣,想要嫁給唐僧的,所以唐僧不僅有劫難,還有情難。而對於唐僧來說,劫難都不算什麼,畢竟有大徒弟解救。
  • 唐僧為何不向如來佛祖詢問?
    首先,唐僧師徒不虧欠通天河老龜。乍一看,仿佛是通天河老龜馱了唐僧過河,於唐僧有恩,那麼,自然唐僧就應該報恩,應該替老龜詢問如來。其實,萬事自有因果。老龜之所以會幫助唐僧,是因為唐僧師徒對於老龜有大恩。當時鯉魚精被觀音菩薩收走後,陳家莊百姓都商量打造一艘大船,送唐僧師徒過河。恰在這時,老龜主動出現,說不用打船,他願意送唐僧過河。孫悟空一聽,很警惕,威脅老龜再靠近唐僧就打死他。於是老鬼自己說,此來是來報恩的。只因他世代居住在通天河,只因被鯉魚精趕走,方才躲了起來。如今鯉魚精被打死,老龜重新回到了府邸。
  • 唐僧答應幫天河老龜問壽命,為何沒有問?聽聽如來怎麼說
    要想知道為什麼唐僧沒有幫這個老龜問壽命,就要先知道這個老龜是從哪裡來的。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時候,路過通天河,正好遇見觀世音菩薩的鯉魚精在作怪,孫悟空為了救出唐僧,請來觀世音菩薩降服了鯉魚精,救出了唐僧。
  • 《憤怒的唐僧Ⅱ》曝主題曲 魏一寧獻唱《再一次》
    《憤怒的唐僧Ⅱ》魏一寧錄製主題曲MV    12月10日,由北京合力幀格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爆笑網絡劇《憤怒的唐僧Ⅱ》即將在騰訊視頻上線,近日片方對外發布了主題曲《這首由快男魏一寧傾情獻唱的歌曲憑著朗朗上口的歌曲和直戳內心的歌詞讓聽眾大呼瞬間被洗腦,MV畫面將歌手錄音場景和正片剪輯融合,帶著耳麥深情演唱的魏一寧與正片中「再續前緣」的師徒四人感人畫面完美切換,使這首MV平添一種又燃又虐的視聽覺衝擊力。
  • 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
    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但是孫悟空說得更絕!佛說眾生平等?為何《西遊記》裡唐僧師徒還要除妖?妖精就不是三界眾生?如果說,除妖是為了懲惡揚善,那麼,為什麼從來不吃人肉的黃獅精卻被人剝皮吃肉?為什麼善良的有來有去卻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還被豬八戒補刀?為什麼《西遊記》西天取經路上,大魔頭們大都被後臺接走了,小妖們卻當了替罪羊被剿滅乾淨?
  • 唐僧取經用了多長時間?平均一天走多少路?最累的卻是豬八戒!
    看西遊記大家是不是曾經都有過這麼個疑問,那就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程十萬八千裡,走這麼長的路一共要花多少時間?平均一天又要走多少路?今天小易就和大家詳細分析下這個問題。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按照正常的思路來推斷一下時間。
  • 在佛祖面前唐僧為何沒問老烏龜的壽命?背後玄機讓人豎起大拇指!
    唐僧師徒四人在路過通天河的時候,被這條大河擋住了去路,並且當時有一個鯉魚精他也是想要吃唐僧肉,這妖怪的實力是很強大的,孫悟空也是被逼無奈只好去找觀世音菩薩相救,後來觀世音把這個妖怪給收走了,但是通天河十分的寬闊,唐僧師徒必須要渡過這條河才能夠西行,如果要是可以使用法術的話,那麼就輕而易舉的過河了。
  • 為何唐僧沒有幫通天河的烏龜問壽命,不是因為忘了,而是不能!
    《西遊記》的故事是我們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接觸的,在這裡面,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相信很多的小夥伴的童年回憶中,《西遊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因為《西遊記》實在是太吸引人得眼球了。在86版得西遊出現之後,《西遊記》的呼聲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 為何唐僧在比丘國念其名字
    為何唐僧在比丘國念其名字。也許不少的人會感到奇怪,在西遊記的電視劇中,不是只有如來和古佛嗎,怎麼又多出一個大佛,其實在原著中,曾經提及了這個大佛,它就是藥師琉璃佛,在靈山的排位之中,它排在了如來的前面,是靈山名副其實的二把手,論法力,如來根本就不是它的對手,不過即使在原著中,也沒有正式出場,只是從小說中角色的對話有所提及,其中最明顯的一次,就是在西遊記第七十八回合中,唐僧與徒弟們來到了比丘國
  • 誠實忠厚的唐僧,為何失信於通天河的老龜,沒有幫它問壽命呢?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來到通天河東岸,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成功制服了河中妖怪靈感大王。八百裡寬江水滔滔通天河,唐僧師徒正苦於無船通過時,通過河中的老龜主動上岸,讓一行他們四人一馬爬上了龜背,駝著他們順利渡過了通天河,幹手幹腳地上了岸。
  • 西遊記的大結局,第100回,五聖成真之後,師徒都有可能去哪裡?
    西天取經完成後,唐僧師徒取經有功,都被如來封賞。封賞完,去了哪裡呢?書中沒有交待。我們來一一分析。先看唐僧是從哪裡來的?這都是非常考驗處理人際關係的活,沙僧做不來。因此不能不說如來還是把這些人看透了,所以安排的工作相對是合理的。那沙僧就只能列身金身羅漢菩薩行列,可以幫如來在西天管理下日常後勤事務,和西天取經路上的活差不太多。五最後一位是小白龍,被封為八部天龍馬,也就是天龍八部眾之一 。
  • 白鹿精蠱惑比丘國國王以唐僧心肝煉藥,故事的原型是明朝嘉靖皇帝
    唐僧取經的路上經歷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歷經磨難才能成佛。在這個過程中唐僧師徒遇到了不少奇葩的劫難,尤其是想吃唐僧肉的各種妖魔鬼怪。它們來歷各異,有著各種不同的神通和法寶,為了唐僧肉不擇手段。他們吃唐僧肉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有的是茹毛飲血生吃,也有的是煎炒烹炸做菜。
  •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唐僧趕走後,為何要打殺一千獵戶?
    比如,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後被唐僧趕回花果山,在此期間,孫悟空卻大開殺戒,打死了一千多個獵戶。已經踏入佛門的孫悟空為何還會這樣殘忍呢?下面爆史君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孫悟空與唐僧的矛盾其實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從一開始便存在。孫悟空是堂堂的齊天大聖,儘管被如來壓了500年,但卻傲氣不減。對於他來說,拳頭就是硬道理。不服?那就打到你服為止。
  • 他精剪花飾手繪紋路 傳承「駿馬奔騰」走馬燈
    陶召俊點燃蠟燭置入燈內,隨著一盞走馬燈被點亮,「駿馬奔騰」的畫面就在燈籠裡「活」了起來,一群活靈活現的馬兒在燈屏上跑了起來,你追我趕,惟妙惟肖。燈紗營造的綠色、粉色的幽光,為整個畫面增添了浪漫色彩。宋詞中「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的美妙畫面就這樣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