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春節,花燈璀璨!五彩繽紛的花燈營造的紅色喜慶氣氛,傳遞著新春紅紅火火,新年欣欣向榮之意。
在無邊的「燈海」中,那趣味叢生的「走馬燈」格外引人注目。「走馬燈」作為最具觀賞性的花燈之一,走過了極其漫長的歲月。即使在當今,「走馬燈」仍然是許多地區的一大燈飾。
無論是在春節,還是元宵節和中秋節,「走馬燈」都是不會缺席的!
製作「走馬燈」迎新年(圖片:人民網)
「走馬燈」是我國的獨特發明,大約在11世紀就有關於它的記載。那麼,什麼是「走馬燈」呢? 「走馬燈」又叫跑馬燈、串馬燈,一般是指能夠旋轉的裝飾燈,這是我國民間彩燈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由於燈的各個面上都繪有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在燈轉動時這些馬就好像在奔跑一樣,故而得名。
走馬燈(圖片:naic)
瞧一瞧,這燈咋就這麼神奇呢?(圖片:zx.meilele)
相傳,王安石23歲時去趕考,途中他發現一戶人家寫在「走馬燈」上的半副對聯非常有趣——「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 原來這是馬家小姐為招婿出的上聯,誰能對出下聯就與之結為連理。
王安石考完之後火速趕到了回來,幸好那盞「走馬燈」還在,於是就用主考官出的「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一聯應對。
馬家小姐連說對得妙,於是這門婚事就算定下了。就在成婚當天,王安石進士及第的消息傳來,喜上添喜!
這雖說是一則軼事,但「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一聯,的確把「走馬燈」詮釋得淋漓盡致。那麼,「走馬燈」為何「燈馬走」呢?
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走馬燈的原理並不清楚,因此被賦予了許多神秘的色彩。據悉,大約在 12 世紀之後,西方人看到中國的「走馬燈」,也感到十分驚奇,甚至稱其為「神燈」。
走馬燈(圖片:huaban)
在人們發現了空氣對流的原理之後,「走馬燈」的秘密才被揭示開來。
「走馬燈」的外形多為宮燈狀,內有紙輪風車(葉輪)以及剪紙人馬等圖案。點燃燈裡的蠟燭,紙輪風車隨之轉動,燈屏上就出現了人馬追逐的影像。
走馬燈的結構(圖片:baijiahao)
走馬燈內部動畫模擬(圖片:sohu)
與近代的燃氣輪機一樣,「走馬燈」也是根據熱空氣上升產生推力的原理製成的。點燃燈內的蠟燭,被加熱的空氣,體積膨脹的同時密度減小,在燈筒內徐徐上升。運動的熱空氣便推動紙風車和固定在轉軸上的紙馬轉動起來。
走馬燈的原理(圖片:baijiahao)
「走馬燈」工作時將內能轉化為動能,在這個過程中,熱空氣不斷上升,下端的冷空氣隨即補充進來,從而循環往復。所以,只要蠟燭不滅,「走馬燈」就會不停地轉動。
在人類發現和利用電之前,「走馬燈」將蠟燭作為光源和熱源。那麼,在電氣文明高度普及的今天,「走馬燈」該用什麼作為動力呢?
鑑於蠟燭燃燒存在安全隱患,有些地方曾用白熾燈替代蠟燭。
用白熾燈泡作為「走馬燈」的光源和熱源(圖片:CCTV7)
你也許會問,使用白熾燈能達到自動旋轉的效果嗎?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白熾燈是發光效率很低的照明電光源,它消耗的電能中大約只有12%-18%可以轉化為光能,而絕大部分的電能都是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利用這部分熱能產生的上升熱空氣,足以推動頂部風輪及其轉軸上的紙人馬一起旋轉。
然而,隨著白熾燈逐漸被淘汰,新一代的節能照明光源走到前臺。由於先進高效的照明光源產熱很少,因此用作「走馬燈」的熱源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那麼,「走馬燈」的熱源又該何去何從呢?還好,現代微電機的發展令人驚喜。既然自動旋轉不成問題了,那我們何必還要物色熱源呢!
據臨沂市郯城縣「走馬燈」軋制藝人王紹忠介紹,現代工藝的「走馬燈」內裝有小型電機,通電之後就能讓貼有駿馬圖案的燈罩旋轉起來。
走馬燈(圖片:CCTV7)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燈籠,唐代時就已有了盛況空前的燈市。到了宋代,元宵夜的燈市則更是蔚為壯觀……「走馬燈」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工藝和設計雖在與時俱進,她帶給人們的那份喜慶吉祥的感受卻始終未變。
參考文獻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史-圖志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版。
【2】新華視界.《製作「走馬燈」迎新年》,新華社,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