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走馬燈藝術「跑」下去 記者帶你走近珍貴文化遺產[圖]

2021-01-22 中國江西網

  走馬燈又稱「跑馬燈」,是中國傳統燈彩之一。常用於元旦、元宵、中秋等節日慶賀活動場所。在江西新建縣昌邑鄉、聯圩鄉及鄱湖地區一帶,「走馬燈」頗受民眾青睞。走馬燈不僅被用來把玩欣賞,且被賦予「轉運」、「馬到成功」、「走馬上任」等吉祥寓意。本期《解密南昌》,記者採訪了新建縣文化館館長、副研究員陶學湖,帶你近距離感受新建獨具特色的「走馬燈」。-信息日報記者葉景順文/圖

  新建走馬燈

  溯源

  走馬燈起源於隋唐

  陶學湖介紹,公元1000年左右,漢人就創造了走馬燈,走馬燈成為漢族特色工藝品,是中國傳統燈彩之一。在民間,常見於元旦、元宵、中秋等節日慶賀。據相關史料記載,走馬燈起源於隋唐時期,盛行於宋代,常見於春節元宵期間,民間素有「三十夜的火,月半(元宵)夜的燈」之說,不論是「燈」還是「火」,跑馬燈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歷代許多古籍詩詞都有關於走馬燈的記述。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記有走馬燈夜市。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敘走馬燈,「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南宋·姜夔《感賦詩》中有描述走馬燈「紛紛鐵馬小迴旋,幻出曹公大戰年。」

  清代,走馬燈也盛行不衰,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走馬燈》中有雲「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弛馬驟,團團不休,燭滅則頓止矣。」

  故事

  走馬燈對聯助王安石娶賢妻

  相傳,王安石23歲那年去趕考,見馬員外門口的走馬燈上有一聯語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看後,不禁拍手連稱「好對!」這上聯是馬家小姐為擇婿而出,因此員外急忙出來找王安石,王卻誇了一句就走了。在科場上,王安石第一個交卷,主考官見他交卷快,想試他的才藝,就指著廳前的飛虎旗出聯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假思索地用馬員外門前的「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來對,自然又快又好,令主考官驚奇不已。回頭想起走馬燈給他的機緣,王安石忍不住又來到馬家門前。馬家當即就將女兒許配給他。王安石撿來兩聯,上應主考,下獲賢妻,一時傳為美談。

   傳承

   傳統技藝面臨尷尬

  陶學湖告訴記者,「走馬燈不僅是一種燈彩,更是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弘揚和傳承魅力。同時,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和勤勞智慧,對於了解和探討地域文化、民俗風情以及我國文明發展史,具有積極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新建走馬燈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由於跑馬燈製作難度比較大,能不能讓燈跑起來是一門很難掌握的手藝活,所以學習跑馬燈的製作必須心細如塵,同時需要較強的繪畫和剪紙功底。目前,這門手藝只掌握在老一輩的少數人手中。」陶學湖說,走馬燈技藝必須傳承下去,但現在面臨後繼無人的現狀。

相關焦點

  • 走馬燈神了 唐僧師徒「活」了
    &nbsp&nbsp&nbsp&nbsp□文/本報記者 馮月靜 圖/本報記者 郄磊&nbsp&nbsp&nbsp&nbsp用600根高粱稈紮成一盞走馬燈&nbsp&nbsp&nbsp&nbsp這個走馬燈,是80歲的張金成老人18年前歷時2個多月,用600多根高粱稈純手工製作而成的
  • 張雙志傾心製作福娃走馬燈
    他指著家裡掛滿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小宮燈、方燈、荷花燈、走馬燈說:「我做燈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圖個老有所樂。這20多年做的燈太多了,一箱子一箱子都沒地方放了。」   張雙志為北京奧運精心製作了福娃走馬燈,蠟燭一點,熱氣一升,燈上的福娃就轉起了圈,煞是好看,傳統的技藝在這小小方燈上顯得格外珍貴。「現在肯學民俗工藝的人不多了,真希望這門手藝能一直傳下去。」
  •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2019-07-29 15:23: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瀋陽中街「走馬燈」小年夜將提前點亮(圖)
    原標題:瀋陽中街「走馬燈」小年夜將提前點亮(圖) 相對複雜的立體花燈造型,裱糊全靠純手工,三米見方的大花燈,通常要熟練師傅忙活一天。  昨日,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探訪了位於新民小梁山花燈製作基地並專訪了參與馬年元宵燈會研討會的專家,讓讀者對盛況空前的元宵燈展先飽眼福。  揭寒風中走馬燈轉動自如的秘密  記者驅車兩個半小時來到位於新民遠郊的小梁山花燈製作基地,院子裡擺滿了還沒有裱糊綢緞的花燈龍骨,瀋陽史上最高和最長花燈龍骨也已經全部完成。
  • 瀋陽:83歲老人用廢物自製走馬燈(圖)
    北國網、遼瀋晚報主任記者 王志東 攝  家中剩下的易拉罐,飲料瓶蓋、塑料瓶、藥瓶、紙盒、廢舊報紙等廢棄物,除了賣廢品還能做什麼?瀋陽市皇姑區83歲的於文秀大爺做了一個1.7米高、直徑1.1米的超級「廢品」走馬燈,取名「歡騰吉祥燈」。  在於大爺家中,陽臺上懸掛著走馬燈,燈首燈身燈尾可以三層旋轉。燈身繪製著龍、虎、燕子、鸚鵡,一看就是寓意鶯歌燕舞、龍騰虎躍。
  • 自貢燈會預展 38米高走馬燈霸氣亮相(組圖)
    第2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過2個半月的緊張施工後,目前已經全部安裝調試完畢,並於昨晚6點開燈預展,彩燈公園內參考「四羊方尊」為藍本的《吉祥如意》、以青花瓷為主元素的《中國印象》和高38米的大型走馬燈《盛世華章》等8大燈景區共計126組燈組全部亮燈迎賓。
  • 保護珍貴文化遺產 圓明園和它的十二生肖
    保護珍貴文化遺產 圓明園和它的十二生肖時間: 2013-01-07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點睛】近日,年逾六十的成龍大哥帶來了他最新出演的第101部作品《十二生肖》,這部成龍自導自演的《十二生肖》被認為是今年賀歲最具賣相和商業氣質的電影。
  • 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採訪人:本報記者 陳香受訪人:徐蘋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系兼任教授)    陳昌篤(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生態學系教授,生態學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徐蘋芳:經濟建設要給遺產保護讓路  徐蘋芳:對物質文化遺產有三方面的要求,一個是歷史價值,一個是科學價值,還有一個是藝術價值,這三項有任何一項都可作為文化遺產。歷史遺留下來的,或者我們發掘出來的遺蹟或遺物,都有很具體的歷史價值。歷史價值不是說「古」的就好,不是那個意思,還得仔細去分。
  • 【人類遺產·瑰麗文化】西班牙世界遺產之安達盧西亞篇
    2016年,西班牙安特克拉石墓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被列為非物質遺產...也許這就是西班牙的魅力所在,不僅有令人嚮往的陽光、沙灘,刺激你味蕾的饕餮美食,還有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那麼西班牙到底擁有多少世界遺產呢?
  • 帶您飽覽鼓浪嶼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組圖)
    ­  龍頭路­  最繁華的龍頭路是鼓浪嶼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  鼓浪嶼,女王皇冠上的寶石,而文化遺產就是那寶石上的流光溢彩。­  連日來,本報關於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的報導,引發讀者強烈關注。今日,本報聯合鼓浪嶼管委會,精選一組圖片,以最直觀的方式,帶您飽覽鼓浪嶼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無論是建築或是街巷,它們散發著歲月的光澤,更被注入新的活力,正在吟唱傳頌著鼓浪嶼歷史文化的魅力詩篇。
  • 「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發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發布暨非遺圖譜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3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指導和支持下,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遺研究中心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宣傳部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協辦的「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專家呼籲加強白鶴梁水文化遺產研究保護
    【記者來信】   編輯部:  最近在重慶涪陵閉幕的2019白鶴梁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國際研討會上,一些專家學者呼籲要進一步加強對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研究保護。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詩人黃庭堅的題名尤為珍貴。另外還有朱昂、晁公武、王士禎等700餘名歷代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的題記。匯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可謂集歷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譽。  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副館長楊邦德說:「這些在農耕文明時代預測、指導農業生產的科學資料,在今天仍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城市建設、河道運輸、防洪抗汛、城鄉供水,都在使用這些數據。
  • 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 馬連窪街道開展親子家庭手工製作走馬燈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落實中央和市委、區委關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馬連窪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面向轄區居民開展的「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親子家庭手工製作走馬燈活動」於1月29-30日在馬連窪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本次馬連窪街道親子家庭手工製作走馬燈活動為期兩天三場,共100個家庭參與。
  • 世界文化遺產——天壇
    概況   中文名稱: 天壇  英文名稱: Temple of Heaven  編號: 200-021  天壇於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鑄造精細的乾隆大鐘是珍貴的古文物,其鍾環雙龍頭是皇權的象徵,它表示威嚴。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時期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
  • 20餘名小學生 做起簡易走馬燈(圖)
    20餘名小學生 做起簡易走馬燈(圖)(2006-02-13 03:00:40)
  • 千年回望司馬光—國圖公開課帶你回到「天才的時代」
    本次特別活動將知識與藝術相結合,通過專題演講、兒童劇表演、詩文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讀者了解司馬光的一生及他的歷史貢獻。中國搜索宋家儒攝活動特別邀請到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遊彪,結合相關史料對司馬光的一生進行了客觀評述,並著重就《資治通鑑》所記載的1362年間歷代盛衰得失的評價、「資於治道」的治國理政思想、《資治通鑑》在傳統文化方面以及史學研究方面的價值進行深入分析,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北宋文人一生光明正直的形象。
  • 軍區社區少年軍校體驗手工製作走馬燈
    新湖南客戶端1月17日訊(通訊員 劉瑛)中華民俗文化源遠流長,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習俗漸漸被人們所淡忘。為了更好地保護民俗文化遺產,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為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中華民俗文化,1月16日上午,長沙市芙蓉區韭菜園街道軍區社區在少年軍校開展了一場民俗手工體驗活動。
  • 發掘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
    發掘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 2017年02月15日 07: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臺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少謀介紹了承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的有關情況,有關部門負責人回答記者的提問。據介紹,2014年起,臺山啟動海絲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概念圖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主辦,臺山市人民政府承辦,於11月16日開始延續至22日,內容包括考古遺址公園攝影展、非遺展演晚會、體育賽事、服務商推介和特色溫泉圩市等共計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