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5日 07: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內容摘要:隨著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考古學者的主要工作不是搜尋寶藏,而是通過田野考古,在中華文明視野的觀照下,胸懷深刻洞察文明和文化的人文情懷,提升對中國文明的全景式觀察的能力,探索文化遺產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之上的文化價值,使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在完成文物、考古學物質文化時空框架體系構建後,要通過對物質文化遺存的研究,達到了解該物質遺存存續期間的文化價值體系,亟須釐清考古學的學科定位、學科目標以及如何構建發現文化遺產文化價值的研究體系這兩個層面的問題。「考古學者應該跳出通過大量考古材料證經補史的怪圈,考古學的學科方法論應該建立在系統論基礎上,遵循宇宙觀—政治體制—社會文化價值體系綜合考慮的研究範式。
關鍵詞:文化遺產;考古;文明;許宏;研究;中國;學者;秦始皇陵;遺存;宇宙觀
作者簡介:
春節期間,賀歲片《功夫瑜伽》裡的主角形象令觀眾耳目一新。而該電影選材考古工作者不是偶然的。隨著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功夫瑜伽》的主角是一位極具科研精神、廣受國際讚譽的中國考古學家,他不僅學識淵博還功夫了得,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有學者認為,觀眾從此類影視作品中認識到了考古學的重要性,雖然這裡「考古學家」的個人能力被誇大,完成了許多現實中無法完成的任務,但我們也能從故事情節中看出創作者投向社會現實的目光。
「考古學者的主要工作不是搜尋寶藏,而是通過田野考古,在中華文明視野的觀照下,胸懷深刻洞察文明和文化的人文情懷,提升對中國文明的全景式觀察的能力,探索文化遺產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之上的文化價值,使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優秀文化表達、傳播的基地和源泉,成為社會發展的促進力量。」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說。
研究升華至大歷史層面
自2009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面向公眾的考古著作《最早的中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完成了從考古學的「盆盆罐罐」到大歷史研究的「一個漂亮的蟬蛻」。
許宏主持了18年的二里頭遺址考古工作。他發現,在逾半個世紀的發掘中,從未勘探出任何圈圍起整個都邑的防禦設施痕跡。這種淡化對外防禦,注重都邑內部功能分區的做法,顯然開此後殷墟、豐鎬、周原、洛邑等商周都邑之先河。
許宏頗具詩意地將中國古代史劃分為「滿天星鬥」、「月明星稀」、「皓月凌空」三個階段。「滿天星鬥是指邦國部族林立,皓月凌空描繪的是秦漢以後帝國時代的一體一統。」在許宏看來,二里頭出土的大量考古實物表明:一個社會文化高度發達、影響力前所未有地強勢輻射的王朝「呼之欲出」。其宮城作為王室禁地的方正、封閉、有序,和郭區的既不方正也不封閉的鬆散布局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對後世都邑的影響力,堪稱「大都無城」的肇始。
2016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了許宏所著的《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一書。該書的暢銷絕非一時之熱,他在書中提出,「無邑不城」並非通則。「考古人也應當、而且能夠以自己相對獨立的身份參與寫史。」許宏把該書定義為考古人寫史的著作。「你闡釋歷史的觀點靠譜不靠譜,要讓公眾來看。真正有想法的考古人應把自己的研究升華到大歷史的層面。」
「中國考古學正經歷著巨大的轉型。」許宏說,考古學正在轉向面向世界的考古學。「一個共識是,只懂中國已經搞不清中國了,必須把它放在世界文明史的框架中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