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點「潮」!本報參與直播的「雲考古」,吸引...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顧雲鵬、黃敏、李紅)走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雲考古」、雙語直播向全球推介武漢……湖北省文博系統圍繞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活動主題「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充分利用媒體融合傳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這個遺產日顯得有點「潮」 。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完整性和真實性:周口店遺址遺產區和緩衝區範圍內擁有表達周口店遺址價值的所有必要元素,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地點和古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科學家們的發掘研究歷程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可以準確地體現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
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豬牙結石的碳穩定同位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對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豬牙結石進行了碳穩定同位素檢測。結果表明,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的豬均以C3類植物為主要食物來源,說明二者的食性一致。結合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豬牙釉質的鍶同位素比值數據分析,推測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的豬均為本地出生。
-
直播、展覽、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來啦
5月18日上午,山東省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暨「文物山東·岱海同天」直播聯動活動開幕式在山東博物館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簡樸而又莊重。系列活動包括:為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頒獎;「文物山東·岱海同天」山東省博物館直播聯動、「新文創 新智造」山東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活動啟動;《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開幕;山東博物館升級改造後的《佛教造像藝術展》、《漢代畫像藝術展》等常設展覽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觀眾。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
發掘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
發掘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 2017年02月15日 07: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徐蘋芳:對物質文化遺產有三方面的要求,一個是歷史價值,一個是科學價值,還有一個是藝術價值,這三項有任何一項都可作為文化遺產。歷史遺留下來的,或者我們發掘出來的遺蹟或遺物,都有很具體的歷史價值。歷史價值不是說「古」的就好,不是那個意思,還得仔細去分。
-
迎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中國丹霞進校園」講座舉行
6月6日,「中國丹霞進校園」系列科普活動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紅網長沙6月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首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下午, 「中國丹霞進校園」系列科普活動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
-
甘肅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及購物節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作者祁曉亮2020年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甘肅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的「甘肅非遺影像展」,緊扣文旅部確定的「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活動主題,廣泛徵集並遴選各市(州)文旅部門組織拍攝的優秀非遺影像視頻作品,分傳統體育、傳統醫藥、餐飲、非遺助力抗擊疫情、其他等五個專題,於6月1日至20日期間,在隴上非遺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上同步播出68期,受眾閱讀量達到30多萬人次,顯著提升了優秀非遺項目可見度
-
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出爐
11月14日,在安徽阜陽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介紹會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嶽家湖遺址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另有少量宋、明、清遺存,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尉遲寺類型相似,年代距今4500年至5000年,是阜陽市潁州、潁東、潁泉三區發現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
-
文化和旅遊部舉辦「非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融合發展...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線上「非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融合發展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開班,模里西斯、坦尚尼亞兩國文化和旅遊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共31人參加。
-
英國專家: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38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英國劍橋7月6日電 專訪: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
世界文化遺產在北京,這7個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行列,至今已有55項中國世界遺產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有32項,其中北京有7項。這七個地方你都去過嗎?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蹟,包括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公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裡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自然和文化遺產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主題活動之一,「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沙龍」於今日(10月28日)下午在水井坊博物館舉行。屆時,來自中外的文化大咖們將圍繞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申遺文本 杭州網訊 1月2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部「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發文「習近平關心!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啟動。連日來,舞蹈、排球、太極拳、跆拳道和傳統象棋等比賽活動輪番上演,持續掀起文化藝術周活動高潮。
-
文化遺產保護開啟新篇章
近年來,無錫持續加大文保扶持力度,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惠山古鎮申遺、大遺址保護和國家文化公園示範點段建設為重點,無錫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永續利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鑑於闔閭城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長期以來以調查、勘探為主,並未開展主動性的考古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建議,闔閭城遺址在最新考古勘探成果的基礎上,要制定五年的考古發掘計劃,爭取納入國家課題。這一提議得到了市文廣旅遊局的積極響應。市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研究所所長劉寶山透露,考古所將對闔閭城遺址護城河大型建築基址申請主動性考古發掘,結合本體保護,嘗試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展示。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
當地時間7月6日10點43分(北京時間7月6日14點43分),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尋找詩詞之中的韶關非遺之美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在韶關丹霞山拉開帷幕。「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也同場舉行。
-
2020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福州舉辦
本報記者 張人峰攝 本報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 卞軍凱)10月31日,以「提升社區和城市品質」為主題的2020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福州舉辦。省長王寧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姜萬榮,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副省長李德金一同出席並致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謝裡夫與俄羅斯建設、住房和公用設施部副部長斯塔希斯恩通過視頻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