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蘇州網訊 (記者 楊學敏)曾被評為全國最具網絡人氣的古胥門燈會,每年都是蘇州人鬧元宵的標配。今天就是元宵節了,古胥門燈會也將正式和大家見面。現場準備的怎麼樣了?快隨記者一探究竟吧!
儘管外面比較陰冷,古胥門燈會的主陣地——百花洲少年宮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劇場裡來自各個劇團和社區的演出人員正在抓緊排練。少年宮大廳裡,五十多盞蘇式燈則逐一懸掛起來,再加上沿途的120盞普通紅燈籠,此次燈會共有170盞燈籠供市民觀賞。
木質宮燈
紗燈
蘇式燈
走馬燈「此次展出的彩燈主要分四種,蘇式燈、宮燈、紗燈還有走馬燈。」滄浪街道相關部門負責人朱勤農指著地上擺在一起的彩燈介紹。
花燈掛起四種花燈裡還屬走馬燈最引人矚目,燈亮之後,內部的十二生肖剪紙徐徐轉動,你追我趕。花燈負責人介紹,「走馬燈主要由骨架和燈芯兩部分構成,這座塔式走馬燈,除了底部用了一點木板,全部是用摺紙製成,足足花了4位老師近60個小時。」
塔式走馬燈作為中國特色工藝品,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一,走馬燈常見於除夕、元宵、中秋等節日,可謂是家喻戶曉,蘇州的走馬燈更是早已入選江蘇省省級非遺。
走馬燈分解「走馬燈至晚起源於宋代,屬於宮燈的一種,可以說是蘇州流傳下來的老工藝,也是很多工藝的集合。古時候的走馬燈,以木質或紙質結構為主,結合了書法、繪畫、刺繡等,還有機械的原理。」花燈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在古代,古人只需在走馬燈內點上蠟燭,產生的熱氣流就會推動輪軸轉動。因以前多在燈的各個面上繪製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
其實蘇州走馬燈形式多種多樣,除了塔狀的,也有傳統宮燈形狀的。不過雖然製作原理很簡單,但因為比較花時間,所以現在整個蘇州做的好的也就20多位。
除了重頭戲花燈,劇場裡的演員們也早在年前就已經準備起來了。舞臺上,隨著燈光的切換,崑曲演員柳女士兩袖翻飛,翩翩起舞。作為節目《看社戲》的舞蹈設計者,為了營造一種古雅飄逸的意境,柳女士和大家足足準備了半個月時間,尤其是趁著周末時間,抓緊排練。
除了歌舞表演、花燈展示,明日的花色元宵製作比拼也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參與。但是現場因為下雨的原因,桌子並未擺出,不過也都已經罩上紅布擺在走廊,靜待市民前來一展才藝。
「根據往年的經驗,市民製作的各種花色元宵,形狀各異,可以說是腦洞大開。不知道今年,會有什麼樣的作品。」工作人員十分期待。
從古至今,蘇州元宵燈景之盛一直為人稱讚。今天(2月19日),第十八屆古胥門元宵燈會將如約而至,現場市民除了可以觀燈賞燈外,還有猜燈謎、舞龍燈、吃元宵、走三橋等一系列民俗活動,你期待嗎?
往年燈會資料圖
活動當天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