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西 讀歷史】 山西古長城之邊塞遺韻

2020-12-08 澎湃新聞

【遊山西 讀歷史】 山西古長城之邊塞遺韻

2020-12-03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右玉,地處山西西北部,是中國縣域境內古堡最為密集,古堡類型與功能最為齊全的縣之一,有「中國古堡之鄉」之稱。自古以來,右玉便是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會處,是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融通地。

明朝所築的殺虎口,是外長城上的關隘之一,明王朝數次對蒙古遊牧民族的徵伐皆出此口。殺虎口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兩山夾峙之中,有蒼頭河縱貫南北,形成約有三華裡寬的河谷開闊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離殺虎口城關不遠處有兩座連體城堡,即殺虎堡和平集堡。隆慶議和之後,明王朝和蒙古開始通市,古堡逐漸由兵堡轉變為商貿重鎮,清朝時期加大開放力度,一代代走西口的人通過這裡向口外發展,古堡也達到了極盛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展,殺虎口這個邊貿重鎮開始衰落,殺虎口的風雲往事幾乎被人們遺忘。而世代居住在邊牆腳下的人們,他們依然用原始的耕種方式,揮趕著長鞭,吆喝著騾馬,播撒著種子,翻騰著歲月,跳躍著希望……

(來源:山西省圖書館)

原標題:《【遊山西 讀歷史】 山西古長城之邊塞遺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遊山西·讀歷史】西侯度:人類文明的第一把聖火在這裡燃起
    我省開展的「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就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是深化文旅融合,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重大舉措。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有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走進山西,你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歷史脈動。
  • 《光明日報》刊發樓陽生署名文章:遊山西就是在讀歷史
    中共中央主辦的全國性思想文化報紙《光明日報》8月21日刊發中共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的署名文章:《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
  • 榆林波浪谷,西北邊塞,這裡有原始丹霞地貌和大漠風光
    榆林距離西安500公裡,在一千多年前,這500公裡的兩端,一頭牽起的是繁華的京都,另一頭聯繫著苦寒的邊塞。榆林地處軍事要塞,與內蒙、寧夏,甘肅、山西交界借黃河之天險守護一方平安。這裡有著數不清的文化印記,和不一樣的美麗風景。榆林作為古代軍事重鎮經常遭受戰火的洗禮,狼煙不斷,在榆林的市內和郊外,都可以看到很多,軍事用的城樓,城牆,還有一段古長城遺址。
  • 遊山西 讀歷史|從文字創意到三晉文化符號
    山西歷史文化內容豐富,底蘊深厚,品質高雅,特色鮮明。她的歷史脈絡綿延了千萬年而不斷,她的先進思想流傳了幾千年而不枯,她的藝術精神撒播了千萬裡而不散,山西歷史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完全有理由說,山西歷史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優秀的成果結晶,是先祖賜給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是今天依然需要借重和依託的力量源泉。代表三晉文化符號的新元素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有哪些呈現的方式呢,讓我們在本次的藝術沙龍主題活動中共同探討。
  • 好一幅遺韻盛景圖……
    好一幅遺韻盛景圖…… 2020-05-22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挖掘傳承根脈 山西黃河文化變遷史奏響時代強音
    山西地處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是黃河文化根之所系、魂之所在。三晉文化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資源為保護、傳承、弘揚好黃河文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 「遊山西 讀歷史」忻州篇:乘心靈之舟 遊大美忻州
    還有「摔跤之鄉」 、「中國八音之鄉」、「中國觀光旅遊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 、「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城市」等城市名片 。 忻州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將近1800多年的歷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華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 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歷代多為郡、州治所,險關要塞,人傑地靈,商賈往來,兵家必爭,故有「晉北鎖鑰」之稱。
  • 山西三大文旅品牌手繪地圖出爐
    這是一張承載山西歷史的地圖、這是一張體現山西溫度的地圖、這更是一張代表山西的全新「名片」……2020年是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建設年。為推動山西歷史文化資源整理和內涵挖掘,豐富優化遊客體驗,提升山西旅遊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全力塑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7月末,山西省政府又印發《「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實施方案》。而此時,由山西省地圖院聯合山西晚報獨家策劃編制的《山西三大文旅品牌手繪地圖》新鮮出爐。
  • 【世界藝術史大會】「華夏遺韻」「千年敦煌」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雙...
    2016年9月10日,世界藝術史大會特展「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以及「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開幕,9月11日向觀眾開放,展覽持續到10月18日。歡迎大家參觀!
  • 速看,山西排名前三的高中,其中一所80%以上學生能升入重點大學
    #山西#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所山西的優質高中。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學校簡介: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創建於1955年,1963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是省級示範中學。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輝煌,一大批庶族出身的文人懷著兼濟天下的理想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雄心勃勃,銳意進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積極追求。這種思想反映在詩歌裡構成了盛唐詩歌嚮往建功立業,勇於進取的重要主題,呈現出一種雄健、豪邁、向上、樂觀的時代風貌。
  • 2020幽州100:國內罕見,賽道包含水庫、沙漠、空中草原、古長城...
    2017年6月,華北最美虐——幽州古道超級越野賽首次問世便為越野跑者帶來了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體驗,在這片古老美麗的山野中,選手跑過官廳水庫、空中草原、古長城遺蹟、高山峭壁、幽州大峽谷、永定河峽谷、白樺林、原始森林、垂直攀巖、黃土高坡等各種不同的風景,多變的賽道、豐富的技術路線,讓很多跑者在賽後感嘆
  • 雪浴山丹古長城 宛若雪中蜿蜒盤旋巨龍!
    雪浴山丹古長城 宛若雪中蜿蜒盤旋巨龍!位於山丹縣境內的漢明長城,是由壕塹、山險為主的漢長城和黃土夯築牆體為主的明長城兩部分組成,綿延雪原近200公裡,如穿越歷史而來,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
  •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12-13 13:37 來源:澎湃新聞
  • 【您貴姓】阮姓:傳陳留家風 步竹林遺韻
    其歷史至少有3000年。阮姓發源於甘肅涇川,歷周代至秦,逐漸向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播遷。漢末三國魏晉時,繁衍於陳留郡的阮姓名人輩出,聲譽顯赫。南北朝時避亂江浙等地,阮姓依舊人才輩出。此間,阮姓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並有阮姓進入越南,如今是越南的第一大姓。北宋時,阮姓進入江蘇,南宋時此支阮氏出了阮姓歷史上唯一狀元——阮登炳。
  • 範仲淹的一首邊塞詞,最後一句充滿了人生的悲涼,令人讀後落淚
    宋仁宗當之無愧一個「仁」字,待人寬容,虛懷若谷,整個仁宗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名人最集中的一個時代,宋仁宗也堪稱皇帝中的「人才收割機」。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誕生在宋仁宗時代。其中北宋名臣範仲淹就是其中一位德才兼備的全才。範仲淹當真是文武雙全,他是一位心憂天下、悲憫蒼生的將軍,同時還是一位詩人、詞人。
  • 這首邊塞詩,寫出了邊塞將士的不屈,環境艱苦,春風不度人自度
    但他的詩中另外一首邊塞詩流傳更廣,在公元727年,詩人受人誣謗,拂衣去官,曾結識同為邊塞詩人的王昌齡、高適。王昌齡在724年的時候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對邊塞之事甚是了解,詩人從友人口中知曉邊塞之事,便填了這首詞。
  • 為什麼現在歷史作品越來越多,但好讀耐讀的卻少之又少?
    他的大意是,我們在逼近歷史對象,往往切割了很多多餘的目光,以便乾淨利落地進入歷史的腹地,進而取走我們所要探求的歷史研究之物。這種拔劍四顧心茫然形勢之下的毅然出發,無疑會鑄成歷史研究的歧途。因為,當研究者像一臺永動機一般不停製造歷史知識之時,其實可能需要某種節制與自省。
  • 藝海天涯、歲月如歌——邊塞畫家舒春光往事回憶
    戈壁灘上的古長城,沒有八達嶺長城那樣雄偉,但它蜿蜒逶迤伸向遠方,我登臨古長城時發現有築進牆體的白骨,我憑弔這百代英雄徵戰的聖地,誦讀《飲馬長城窟》的詩句。我想,一千多年前,就產生了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邊塞詩歌,形成了強勁的邊塞詩派。那麼在今天,條件優於古代,為什麼不能產生邊塞畫派呢?我撫摸著秦磚漢瓦,立下了探索邊塞山水畫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