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宋仁宗趙禎在位41年,是宋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位。宋仁宗當之無愧一個「仁」字,待人寬容,虛懷若谷,整個仁宗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名人最集中的一個時代,宋仁宗也堪稱皇帝中的「人才收割機」。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誕生在宋仁宗時代。其中北宋名臣範仲淹就是其中一位德才兼備的全才。
範仲淹當真是文武雙全,他是一位心憂天下、悲憫蒼生的將軍,同時還是一位詩人、詞人。宋仁宗時代相對是太平的,但是邊境的騷擾依然存在。而範仲淹就是能委以重任的大將。1040年,西夏國李元昊稱帝,與北宋王朝開戰,當時的朝中大臣韓琦上奏保舉因為抨擊朝政被貶謫的範仲淹,於是宋仁宗重新啟用了範仲淹。
已經年過半百的範仲淹臨危受命,他不計前嫌,不怨恨皇帝對他直言勸諫的貶謫,而是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立刻投入到戰鬥當中。範仲淹是個軍事天才,他的指揮令西夏軍心驚膽寒。當時流傳著一句話:「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這一韓,說的就是韓琦,一範,當然就是範仲淹了。
正是因為範仲淹真實的邊塞軍事生涯,所以他的邊塞詞更加真實和震撼。他的作品就不僅僅是隔靴搔癢的想像,而是真情實感的深刻再現。
慶曆二年一個深秋的黃昏,當他站在慶州城的軍事制高點,看著周圍的形勢,邊塞的荒涼和蕭瑟的景象,讓他想到了自己從前生活過的江南水鄉,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在他的心中產生了巨大的反差。他的心中激起了澎湃的愛國之情,融合著對邊疆形勢的深切憂慮,才鑄成了這首千古絕唱《漁家傲》。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詞的上闋描寫深秋的邊塞,天氣嚴寒,大雁都往南飛到衡陽去過冬了,連長期生活在北方的大雁尚且無法忍受冬天的酷寒,可遠離溫暖的家鄉的將士們還在天寒地凍中駐紮。聽著軍營中此起彼伏的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傳來,真是一派嚴陣以待的壯觀場面。放眼望去,崇山峻岭仿佛形成了一道道險峻的屏障,將慶州阻隔成一座孤危之城。在悽冷的落日餘暉之中,慶州城顯得格外冷寂。一句「孤城閉」將當時的情景描繪得十分形象。這是國家的危機時刻,也是範仲淹的憂心之事。
下闋開始描寫悲情。此時的範仲淹已經戍守邊疆三年了,他想念家鄉,也想念家鄉的美酒,而這裡的酒是渾濁的,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回家,作為一名軍人,只能舍小家為大家。為了國家的安危,自己個人利益又算什麼呢?
寂靜的深夜,因為對政局的焦慮、對平定邊疆遙遙無期的擔憂,對戰士的深切同情,種種紛亂的情緒擾得範仲淹無法入眠。哀切的羌笛聲從遠處傳來,更加增添了悽涼。為國家操勞半生的範仲淹,雙鬢斑白了,這些白髮記錄著他的滄桑,無聲滑落的淚水則詮釋著他的報國之志和思鄉之情,這種複雜的情感讓他的這首詞更加增添了悲涼之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首《嶽陽樓記》是範仲淹人生態度的縮影,他的「將軍白髮徵夫淚」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落淚,更是為天下百姓擔憂的仁者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