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邊塞詩,寫出了邊塞將士的不屈,環境艱苦,春風不度人自度

2020-12-08 歷史抬槓員

王之渙,生卒年(公元688年—公元742年),字季凌。

與高適、「七絕聖手」王昌齡是詩友,小學時候我們就學過他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但他的詩中另外一首邊塞詩流傳更廣,在公元727年,詩人受人誣謗,拂衣去官,曾結識同為邊塞詩人的王昌齡、高適。王昌齡在724年的時候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對邊塞之事甚是了解,詩人從友人口中知曉邊塞之事,便填了這首詞。

玉門關

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公元711年,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原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涼州在現在的甘肅地區,而隴右地區和河西地區統稱為河隴。當時的唐軍和西域少數民族就是在這一片發生爭奪戰。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一座城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黃河」——在當時應指河隴之地河西和河東之間的那一段。

唐時描寫黃河有劉禹錫的「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此句由靜到動,展示黃河的波瀾壯闊,聲勢浩大。還有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由遠到近,同樣描繪黃河的一瀉千裡,奔騰不息。

而詩人這句則是由近到遠,「上」——道出詩人的視線運動方向。展現出了黃河的廣漠壯闊,源遠流長,詩人的思想也跟隨著黃河飛上雲端。看罷一瀉千裡的黃河水之後便是大山之下巍峨的城池。後半句讓我聯想到宋人範仲淹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禁閉的孤城,不禁讓人心生落寞之感。景色有靜有動,向人們展示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壯闊,暗示了在這種大自然環境下邊關將士的艱苦,但卻擁有著「犧牲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無畏精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羌笛」——胡人樂器。

「」玉門關」是邊塞交通的樞紐地位,東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西北與伊州相鄰。

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習。羌笛總是奏《折楊柳》的曲調,勾起了將士們的離愁,但將士們沒有埋怨,也無法埋怨,春風不到玉門關,楊柳不發芽,哪裡有楊柳折來贈別呢?那春風不度便人自度吧!

整首詩表達對詩人對邊塞將士的同情,即使邊塞酷寒,春風不度,久久不能歸鄉,詩中卻是透著一股慷慨之氣,將士們哀怨而不不消沉,無畏而悲壯。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王昌齡

猜你想看:

王昌齡這首邊塞詩,詞風慷慨激昂,令人心生嚮往

這首邊塞詩,不僅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還有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維這首詩,四句四十個字,句句充滿孤寂,卻讓人意猶未盡

相關焦點

  • 這首邊塞詩,僅20字寫出戰爭的殘酷,但卻被數學家華羅庚所質疑!
    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但是邊塞詩的作者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過邊塞、都上過戰場、都體驗過馬嘶鹿鳴的殘酷,他們筆下的詩句絕大多數是詩人們靠想像而寫出來的。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被廣泛質疑的一首,就連數學家華羅庚都在讀後疑惑叢生。
  • 10首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邊塞詩是描寫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來說它起源於漢魏六朝時代,到了唐朝進入黃金時代。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充滿開拓精神,很多文人都投身邊疆,以求建功立業。因此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也湧現出大量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來欣賞10首邊塞詩,來看看大唐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從軍報國,立功邊塞的英雄主義榮譽感瀰漫在社會之中,關心戰爭,嚮往邊塞形成了一種社會風尚,這就給盛唐邊塞詩的創作提供了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盛唐的邊塞詩,無論是寫行役、徵戍、戰爭,還是寫自然風光、邊地風情,大都表現了詩人們追求功名、嚮往邊塞的愛國主義感情。
  • 高適的一首邊塞詩,通過描寫邊境的荒涼,抒發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憤
    詩人驅馬從沙漠趕來,登上邊塞的關隘,瞭望蒼茫大地。起首兩句以沙漠、塞垣點明邊塞地區特定的場景,為下文作鋪墊。「邊城何蕭條,白日黃雲昏」。詩人登上邊城關塞,遙望遠方,看到的是一片荒涼蕭條的沙漠之景。黃沙漫天,遮空蔽日,日光也顯得昏黃。這兩句詩人極力渲染邊塞生活的艱苦環境,仍然在為下文的情感爆發作積蓄。「一到徵戰處,每愁胡虜翻」。
  • 唐詩中的五首寫雪小詩,每一首都很短,每一首都是千古經典!
    如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出了一夜大雪天地煥然的美景;李白的「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偉人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語出直白,卻壯麗雄闊令人心胸大開。劉長卿自詡「五言長城」,而他的五言詩也確實不愧此稱,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雖非刻意詠雪,但雪景蒼涼,天寒屋白,風雪夜歸,描繪出一派蒼涼荒寂的山林風雪圖,著墨雖少,卻句句如畫,蒼山雪景如在眼前,意境悠遠韻味無窮。
  • 蒼茫《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二首是高適的詩。他也在牆壁上畫了一道。第三首還是王昌齡的詩。他得意地又在牆上畫了一道。這時王之渙可鬱悶了:竟然沒人唱我的詩,也太不給面子了吧?這首《涼州詞》就寫在他去官閒居期間。「涼州詞」並不是詩題,是為當時流行的曲子《涼州》配的唱詞。詩中描繪了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邊塞孤城獨立在邊塞大地的蒼涼景象,抒發了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地區廣漠壯闊的風光。
  • 唐朝邊塞詩的開創者,曾躬耕學道隱居,二十多歲寫下膾炙人口名句
    唐朝邊塞詩的開創者,曾躬耕學道隱居,二十多歲寫下膾炙人口名句 王昌齡,世人又稱他王龍標,他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也被稱為「詩家天子」。據有心人統計,流傳下來的盛唐時期的四百七十多首七絕中,王昌齡所做的就有七十四首,以一己之力,佔據了當時七絕大約六分之一的江山。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名詩出自哪位詩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名詩出自唐代詩人岑參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詞是他第二次出塞的時候在邊塞寫的,由於他當時備受西節度使封常清的器重,在邊塞一待就是很多年,常年跟隨部隊奔波的岑參對於祖國西北邊塞的各種壯麗景色都非常了解。
  • 《唐詩三百首》九首最著名的七言絕句,全都是千古絕唱
    《唐詩三百首》九首最著名的七言絕句,全都是千古絕唱。《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由清代蘅塘退士選編。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詩因寫出了特定環境下的特定人物的思想感情,因而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後世更把「陽關三疊」作為送別的代名詞。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從內容上看,當是一首閨怨詩。
  • 唐朝三大詩僧之一,貫休這十首充滿禪意禪情的詩,讀懂後淨化心靈
    貫休的詩大致分為禪詩、世俗詩、邊塞詩,讀他的詩能夠讓人感覺到濃厚的禪意與禪情,影響力巨大。據說,古龍的《三少爺的劍》開篇: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洲,後一句便是仿效貫休的詩句得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貫休十首充滿禪意和禪情的詩,領悟後淨化心靈。貫休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僧及畫僧,自幼聰明伶俐,記憶力超群。他七歲出家,一生雲遊各地,與僧友齊己吟詩唱和成為佳話。
  • 歷代詩人都寫過雪花,獨岑參的雪花詩寫出了最高境界,美得醉人!
    但如果說岑參美得醉人雪花詩句,還是這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句也是岑參描寫雪花詩句最膾炙人口得,也是讓人記憶尤深得,這首詩得全文如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岑參 【朝代】唐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