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邊塞詩,僅20字寫出戰爭的殘酷,但卻被數學家華羅庚所質疑!

2020-12-05 張赫赫的小宇宙

在詩詞大會中,康震老師曾經不止一次地談到了唐代詩人心中的邊塞夢。

對於唐代的詩人們而言,他們很少有人能夠親身到邊塞地區經歷一場戰爭,但是這也無法抵擋他們內心的邊塞情以及豪邁之氣。

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其中那句千古邊塞絕句令人嘆服: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還有一首經典的邊塞詩就是王昌齡的《出塞》,當我們讀後也會讚嘆當時無法徵戰但時刻牽掛邊塞的家國情懷: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是邊塞詩的作者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過邊塞、都上過戰場、都體驗過馬嘶鹿鳴的殘酷,他們筆下的詩句絕大多數是詩人們靠想像而寫出來的。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被廣泛質疑的一首,就連數學家華羅庚都在讀後疑惑叢生。這首詩就是《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是盧綸任元帥判官時所寫,當時與軍隊一下徵戰,因此對行軍生活略有了解。全詩體現出來的氣勢雄勁、筆法充實。僅用20個字就寫出了將軍雪夜召集軍隊追擊敵人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從寫景開始,但是卻不是當時作者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宿雁驚飛,此時敵人就趁著月夜的黑暗想逃跑。此句中的意境恢弘,所描寫的戰爭氣氛非常緊張。

尤其是後一句,作者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說明了一個戰場上的情況,第一說明了將軍的深謀遠慮以及必勝信念,第二也說明了對敵人的蔑視。

緊接著,作者用兩句詩清晰地寫出了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久經沙場的將軍只率領著很少的騎兵去追擊敵軍,就在這時天上飄下了雪花,雪花紛紛揚揚布滿了弓刀。

這兩句是全詩的核心,頭一句說明了將軍在這場戰鬥中顯示出的勇敢與自信,也描寫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將士們的英勇無畏。

其中,讓華羅庚先生不理解的是那句「月黑雁飛高」,他覺得既然是冬天,而且還下著雪,這個時候大雁不是已經都去了南方了嗎?這也不是大雁高飛的時候啊,怎還有大雁在天空飛呢?由此他還因為華羅庚還寫了一首打油詩來打趣,其詩云:

北方下大雪,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

整首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字,但是寫出了戰爭的殘酷、戰事的緊張、戰士的英勇。其中兩個動作:逃、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作者從側面勾勒出了邊塞詩意蘊悠長的氛圍。

相關焦點

  • 這首邊塞詩,寫出了邊塞將士的不屈,環境艱苦,春風不度人自度
    王之渙,生卒年(公元688年—公元742年),字季凌。與高適、「七絕聖手」王昌齡是詩友,小學時候我們就學過他的詩。王昌齡在724年的時候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對邊塞之事甚是了解,詩人從友人口中知曉邊塞之事,便填了這首詞。
  • 一首千年經典,華羅庚曾質疑,詩詞大會教授幾句話解網友多年困惑
    結果他看到江上突然有一團火升了起來,火焰如炬,這讓他十分不解,於是回到家怎麼也睡不著,便寫了這首《遊金山寺》。詩中「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14字,至今是詩壇難解之謎,甚至有網友戲稱:東坡大概是看到了UFO。無獨有偶,在唐代也曾有首千年經典,曾令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連華羅庚都曾寫詩質疑,這是怎麼回事呢?
  • 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
    1938年,懷抱一顆愛國之心的華羅庚謝絕了訪問蘇聯和繼續留在海外學習的邀請,從英國返回了正處於抗戰中的祖國,被聘為西南聯大教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寫出了20多篇論文,並於194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數學名著《堆壘素數論》。1946年秋天,華羅庚應邀訪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10首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邊塞詩是描寫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來說它起源於漢魏六朝時代,到了唐朝進入黃金時代。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充滿開拓精神,很多文人都投身邊疆,以求建功立業。因此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也湧現出大量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來欣賞10首邊塞詩,來看看大唐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
  • 「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
    從古希臘帕特農神廟到中國兵馬俑,很多美學上的巔峰之作都驗證了這一規律。  鮮為人知的是,在科學與工業領域也有一個「0.618」,即「0.618法」。這是一種典型的優選法,能夠通過較少的試驗次數找到最合理的工藝條件。實踐證明,解決同樣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達到常用的枚舉法2500次試驗的效果。  何為「優選」?大概沒有人比數學家華羅庚理解得更透徹。
  • 秦觀這首唯美宋詞,僅是開頭9個字,就寫出了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點絳唇·醉漾輕舟》: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裡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秦觀作此詩時正在經歷一段比較難熬的歲月。這首詞正是在被貶的路上所寫,他僅用了數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個內心所憧憬與嚮往的詩意盎然新世界,表達著自己內心對於遠離現實的急切心情與無法逃避的無奈之感。上闕:一喜一慨,詞情搖曳生姿本意:我喝醉酒後獨自架小船,漫無目的的在湖中蕩漾著,我自己沉浸在了忘我的境界中,任憑湖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
  •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嗎?
    點擊上方藍字「和樂數學」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 「城事」你所不知道的「寶藏」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我們都知道華羅庚先生在數學方面的卓越成績,但鮮為人知的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先生還是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先驅者,華老參與籌建的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頭羊」。
  • 本文詳細為你講述,如何更進一步了解戰爭詩?
    戰爭詩的意義研究戰爭詩首先要明確兩個詞的含義,即「戰爭」與「戰爭詩」。戰爭是嚴肅的,是極為血腥和殘酷的,中國古人早就說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戰爭所及,屍橫無數,慘不忍睹。但人們面對戰爭的態度卻並不同,或者並不都和死傷聯繫起來。人類面對戰爭有很多種反應,如興奮、恐懼、慷慨、悲傷等,不一而足。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
  • 華羅庚不僅是數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華羅庚不僅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195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代表團出國考察,由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擔任代表團長,其團員有華羅庚、趙九章、梁思成等26位科學家。一路上,大家談古論今。突然間,華羅庚有了靈感,他觸景生情,出了一句上聯:「三強韓趙魏」這則對聯一出,大家苦思冥想。
  • 提出首個以新中國數學家命名的猜想,與華羅庚共啟多複變函數
    >1950年,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從美國回國,曾在廣州作短暫停留。雖然這次報告會只是名震天下的數學家回國途中的小插曲,但卻徹底改變了陸啟鏗的人生軌跡。聽過演講後,陸啟鏗既敬佩華羅庚先生的人格,又欽服於他精深的學術造詣。於是,他便去信向華羅庚介紹自己的學業情況及畢業論文,希望能成為他的學生。不久後,他收到了華羅庚的回信。
  • 數學家故事 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藉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鬥終生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數學大師 華羅庚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 數學家華羅庚的抗日:曾被炸至吐血,一個晚上破解日軍機密文件
    相信很多人聽聞數學家華羅庚,大都是那令學生又恨又愛的數學競賽,要麼就是經熊慶來慧眼識珠請至清華,要麼就是他慧眼識珠了後來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彼時,華羅庚正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這個期間他的學術成就正處於上升期——兩年內發表了至少15篇文章,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更是引發了世界的震撼!可以說,憑藉劍橋深厚的學術氛圍、全面深刻的文獻、全球頂尖數學家的協助,華羅庚數學上的成就只是時間問題——只是,他選擇了回國,當時他在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華羅庚:新中國第一位數學家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他培養和教育影響了新中國幾代數學家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他就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解放後第一個從國外回歸新中國的世界著名學者華羅庚(1910~1985)。
  • 天賦跟努力哪個重要,數學家華羅庚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近代不管哪個領域,都不缺傳奇人物,數學家華羅庚就是那個傳奇之一。一個只有初中學歷卻被邀請去清華任教奇人,不是走後門,而是有真才實學。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天皇下了詔書,說中國的故宮和華羅庚不能炸,這也從側面看出,他的價值有多大。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與民國其他名人不一樣,他的家世不怎麼好。
  • 中國四位數學家分獲華羅庚、陳省身數學獎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三大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二日在北京同時揭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摘得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兩位青年數學家獲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另有八位數學界年輕學者獲得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優秀博士論文獎。
  • 徐利治先生訪談錄:我所知道的華羅庚與陳省身
    編者按:徐利治(1920—2019)是一位自20世紀30年代起親歷我國數學發展的著名數學家,於今年3月11日逝世,享年99歲。徐教授生前曾與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向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郭金海進行過深度訪談,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口述史料。在這篇訪談錄中,徐利治追憶了他在西南聯合大學時期的老師華羅庚與陳省身的治學風格和學術之外的故事。
  • 科學網—王元:「能寫幾個字」的數學家
    數學家王元先生的書法在業內外頗有口碑,據說某機構曾經為他的作品定價,以「不賣字」為原則的王元也已經給很多學校的數學院題寫牌匾,還有不少公眾慕名寫信求字。 談及這些,王元擺擺手說:「我的字應該只能算還可以吧,他們向我索字,並不是因為我的字有多好,只是老百姓一般比較認同數學家,而我這個數學家恰好又能寫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