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大會中,康震老師曾經不止一次地談到了唐代詩人心中的邊塞夢。
對於唐代的詩人們而言,他們很少有人能夠親身到邊塞地區經歷一場戰爭,但是這也無法抵擋他們內心的邊塞情以及豪邁之氣。
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其中那句千古邊塞絕句令人嘆服: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還有一首經典的邊塞詩就是王昌齡的《出塞》,當我們讀後也會讚嘆當時無法徵戰但時刻牽掛邊塞的家國情懷: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是邊塞詩的作者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過邊塞、都上過戰場、都體驗過馬嘶鹿鳴的殘酷,他們筆下的詩句絕大多數是詩人們靠想像而寫出來的。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被廣泛質疑的一首,就連數學家華羅庚都在讀後疑惑叢生。這首詩就是《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是盧綸任元帥判官時所寫,當時與軍隊一下徵戰,因此對行軍生活略有了解。全詩體現出來的氣勢雄勁、筆法充實。僅用20個字就寫出了將軍雪夜召集軍隊追擊敵人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從寫景開始,但是卻不是當時作者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宿雁驚飛,此時敵人就趁著月夜的黑暗想逃跑。此句中的意境恢弘,所描寫的戰爭氣氛非常緊張。
尤其是後一句,作者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說明了一個戰場上的情況,第一說明了將軍的深謀遠慮以及必勝信念,第二也說明了對敵人的蔑視。
緊接著,作者用兩句詩清晰地寫出了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久經沙場的將軍只率領著很少的騎兵去追擊敵軍,就在這時天上飄下了雪花,雪花紛紛揚揚布滿了弓刀。
這兩句是全詩的核心,頭一句說明了將軍在這場戰鬥中顯示出的勇敢與自信,也描寫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將士們的英勇無畏。
其中,讓華羅庚先生不理解的是那句「月黑雁飛高」,他覺得既然是冬天,而且還下著雪,這個時候大雁不是已經都去了南方了嗎?這也不是大雁高飛的時候啊,怎還有大雁在天空飛呢?由此他還因為華羅庚還寫了一首打油詩來打趣,其詩云:
北方下大雪,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
整首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字,但是寫出了戰爭的殘酷、戰事的緊張、戰士的英勇。其中兩個動作:逃、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作者從側面勾勒出了邊塞詩意蘊悠長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