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華羅庚的抗日:曾被炸至吐血,一個晚上破解日軍機密文件

2021-01-08 閒趣侃歷史

相信很多人聽聞數學家華羅庚,大都是那令學生又恨又愛的數學競賽,要麼就是經熊慶來慧眼識珠請至清華,要麼就是他慧眼識珠了後來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

其實,先生的故事遠不止這些,他也曾拿著筆桿子抗日:

1938年前,日軍已經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淞滬會戰上海淪陷,南京大屠殺三十萬無辜百姓被殺。。。彼時,華羅庚正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這個期間他的學術成就正處於上升期——兩年內發表了至少15篇文章,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更是引發了世界的震撼!

可以說,憑藉劍橋深厚的學術氛圍、全面深刻的文獻、全球頂尖數學家的協助,華羅庚數學上的成就只是時間問題——只是,他選擇了回國,當時他在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只是,當時的昆明是日軍重點轟炸的城市:

有一次,華羅庚正在和閔嗣鶴等人討論數學,日軍轟炸機來了。。。

華羅庚等人急忙躲進防空洞裡,不巧的是,日軍的炸彈落在了防空洞不遠的地方,在強烈的衝擊下防空洞完全塌陷,洞中的華羅庚等人被活埋。。。看到此景,學生們緊急跑來挖出自己的教授們,華羅庚被挖出時:眼鏡已經沒有了,長衫的後半截沒有了,咳嗽出來的都是鮮血!

儘管這樣,華羅庚先生還是在這兒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而且比在劍橋時更加高產,兩年內完成20多篇論文:

1943年,國民黨政府聽說美國有了原子彈,打算組團到美國考察,華羅庚等人被邀請到廬山「集訓」,研究判斷中國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

當時的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是留美數學博士,早已聽聞華羅庚先生的數學造詣,於是主動前來拜會,說著說著,俞大維就談起了近期截獲的密碼電文——其實,密碼學與數學密不可分,日軍那時使用的密碼技術是把原來的文件,俗稱「明文」,用數學方法變換一下,謂之「加密」。加密後的文件,俗稱「密文」。「密文」傳輸出去,即使被截獲,別人也如同霧裡看花,難解其意——

而華羅庚所要做的就是找出這個法則,讓這些混亂的數字變成能夠破譯的規律數字!

數學家熱愛難題,而此事更是事關重大,華羅庚一刻也不敢耽誤,決定連夜破譯!

為了不打擾華羅庚的思考,當時「中央調查統計局」的蔡孟堅少將大氣不敢出。。。後來迷迷糊糊睡著了,他回憶道:「次日清晨,華教授如廁,出來後手中拿著數張手紙,上面寫滿了字,交給蔡孟堅說: 「問題已經解決,但我沒有時間重新抄寫了。就請將軍立即轉交俞署長。」

就這樣,蔡孟堅少將火速送給了俞大維,俞大維看完後拍案叫絕欣喜若狂,當即下令:火速按照華羅庚教授指教的辦法解碼!很快這些數字便被翻譯成日軍喪心病狂的計劃:日軍飛機轟炸昆明的時間、規模、區域。。。通過及時預防,日軍的空襲傷亡大大降低!

解放後,先生回憶這段事跡時,依然神採飛揚地說道:「從明文變換到密文的加密過程,日軍使用的原來是「繆比烏斯函數」!那麼,採用「繆比烏斯函數」的反函數,密文立即被還原成明文!」

說完,他感嘆道:「『數論』有大用!」——在數學面前他始終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華羅庚一夜之間將日軍密碼電報破解,國軍中將看完後拍案叫絕
    多少平民被炸彈炸死,他們的血肉立即變成泥土。這是一首描述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機轟炸中國首都重慶的悲慘場面的詩。實際上,在日軍轟炸重慶之前,大多數國民政府都可以攔截日軍的電報。沒有辦法解密它。這使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工業司司長於大為中將感到非常沮喪。抗日戰爭時期,有許多信息傳遞方式,其中一種比較主流的方式是電報。當時,大多數電報將漢字分解為四個數字。
  • 抗日傳奇:讓「日軍大隊長氣得眼睛都變色」的麻雀戰
    抗日傳奇:讓「日軍大隊長氣得眼睛都變色」的麻雀戰|紅色之旅作者:胡卓然在革命史教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敵後遊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兵員損失。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地雷戰、地道戰和麻雀戰,常常作為抗日敵後遊擊戰最主要的作戰方式被提起。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
  • 「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
    【編者按】:  今天的人們並不理解,為什麼華羅庚會被稱作「人民的數學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 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面
    抗戰期間,老數學家何魯在火爐重慶汗如雨下地審閱一本書稿,忍不住拍案叫絕,一再對人說:「此天才也!」書是華羅庚在1940年用八個月時間寫成的《堆壘素數論》,他這時三十歲。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金壇縣的一個小市民家庭,父親華老祥以開雜貨店賣棉紗火柴為生。跟無所不知的學霸比,華羅庚小時候更像是學渣。
  • 提出首個以新中國數學家命名的猜想,與華羅庚共啟多複變函數
    他曾被家人送作養子,後來又不幸染病,雙腿落下了終身殘疾。1938年日軍進攻廣州,全家逃到澳門成為難民。由於腿疾,陸啟鏗只能終日臥床。家人又疲於為生計奔波,伴隨他的只有孤獨和絕望。陸啟鏗甚至想到了自殺。痛苦而悠長的日子,因為一個舅舅的來訪結束了。
  • 華羅庚不僅是數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華羅庚不僅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195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代表團出國考察,由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擔任代表團長,其團員有華羅庚、趙九章、梁思成等26位科學家。一路上,大家談古論今。突然間,華羅庚有了靈感,他觸景生情,出了一句上聯:「三強韓趙魏」這則對聯一出,大家苦思冥想。
  • 天賦跟努力哪個重要,數學家華羅庚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近代不管哪個領域,都不缺傳奇人物,數學家華羅庚就是那個傳奇之一。一個只有初中學歷卻被邀請去清華任教奇人,不是走後門,而是有真才實學。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天皇下了詔書,說中國的故宮和華羅庚不能炸,這也從側面看出,他的價值有多大。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與民國其他名人不一樣,他的家世不怎麼好。
  • 數學家故事 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藉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鬥終生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
  • 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數學家華羅庚曾來過攀枝花
    1978年10月,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華羅庚教授組建小分隊來渡口市(攀枝花)協助開展應用優選法、統籌法(簡稱「雙法」)。10月23日,市委,市革委召開全市推廣「雙法」動員大會,同時決定成立「雙法」會戰指揮部,由市委常委、市革委副主任李原任指揮長。
  • 「越戰最高機密文件」始末
    這批數千頁機密文件被美國當年最大的媒體揭露,無疑將使政府決策人物受窘與難堪,但是畢竟不是洩漏國家安全之機密。權衡之下,使國人了解國策之決定過程,比衝擊政府官員威信重要得多。     編者按:李子堅,曾任臺灣《自立晚報》記者、駐美特派員。自1964至1994年間,歷任《紐約時報》新聞助理、實習編輯、新聞版面組合編輯、資深組合編輯。
  •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嗎?
    作者 | 武際可在許多介紹傑出人物的通俗著作和文章中,都說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靠自學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是當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慧眼識英雄」,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後來一舉成名。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 【解密檔案】「鐵道破壞隊」系列之一: 「二七工人」組建秘密抗日...
    不久,以國共兩黨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一支名為「鐵道破壞隊」的抗日武裝成立起來,投入對敵作戰。  後人講述親人夜炸鐵橋保衛鄭州  「1942年至1944年,日軍曾三次進攻鄭州,妄圖實現一路南下的侵略野心。」
  • 華羅庚:新中國第一位數學家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他培養和教育影響了新中國幾代數學家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他就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解放後第一個從國外回歸新中國的世界著名學者華羅庚(1910~1985)。
  • 初中沒畢業、數學掛科的華羅庚,為何會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數學家?
    愛因斯坦並非只有一個,中國的愛因斯坦便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被稱為了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數學家,這樣的美譽對於華羅庚來說絲毫不為過。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對華羅庚的評價也是極度的高。他曾用這樣的話描述華羅庚的一生:"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遊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豔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 「城事」你所不知道的「寶藏」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我們都知道華羅庚先生在數學方面的卓越成績,但鮮為人知的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先生還是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先驅者,華老參與籌建的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頭羊」。
  • 沙場「虎賁」 抗日主力
    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這首由《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田漢作詞,著名作曲家、《漁光曲》的作者任光作曲的74軍軍歌,在抗戰時十分流行,它生動地唱出了74軍抗日的雄風。74軍1939年又收編了施中誠為師長的57師。在抗日戰場上,獨當一面,獨樹一幟,打得日寇聞風喪膽,是國民黨建制軍中戰功最多的抗日「王牌軍」。
  • 跳傘飛行員掏手槍自衛,4槍擊落日軍戰鬥機?這不是抗日神劇
    那麼,用手槍擊落戰鬥機這種事聽起來有點像侮辱觀眾智商的抗日神劇橋段,但是,事實上相比「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之類的噁心設定,用手槍擊落飛機並非完全虛構誇張,在現實中是有跡可循的。 ■「手榴彈炸飛機」是抗日神劇裡經典的雷人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