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數學家華羅庚曾來過攀枝花

2021-01-22 相遇攀枝花

1978年10月,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華羅庚教授組建小分隊來渡口市(攀枝花)協助開展應用優選法、統籌法(簡稱「雙法」)。

10月23日,市委,市革委召開全市推廣「雙法」動員大會,同時決定成立「雙法」會戰指揮部,由市委常委、市革委副主任李原任指揮長。

「雙法」推廣以東區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為重點,先後建立推廣小分隊100餘個。

華羅庚教授及其小分隊成員分別講課162次,聽課1.8萬餘人次,培訓推廣「雙法」骨幹700餘人。

推廣「雙法」採取群眾性的應用與技術攻關相結合,推廣與創新相結合,生產工藝搞優選與生產管理搞統籌相結合,單項成果與成龍配套相結合,逐漸向縱深發展,取得了5000餘項成果,其中東區境內的攀鋼、攀礦、建工指揮部、交通指揮部和各大醫療衛生機構共4600餘項,約佔全部成果的80%。

相關焦點

  •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嗎?
    作者 | 武際可在許多介紹傑出人物的通俗著作和文章中,都說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靠自學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是當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慧眼識英雄」,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後來一舉成名。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 「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
    【編者按】:  今天的人們並不理解,為什麼華羅庚會被稱作「人民的數學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 數學家華羅庚的抗日:曾被炸至吐血,一個晚上破解日軍機密文件
    相信很多人聽聞數學家華羅庚,大都是那令學生又恨又愛的數學競賽,要麼就是經熊慶來慧眼識珠請至清華,要麼就是他慧眼識珠了後來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其實,先生的故事遠不止這些,他也曾拿著筆桿子抗日:1938年前,日軍已經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淞滬會戰上海淪陷,南京大屠殺三十萬無辜百姓被殺。。。彼時,華羅庚正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這個期間他的學術成就正處於上升期——兩年內發表了至少15篇文章,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更是引發了世界的震撼!
  • 中國近代知名數學家華羅庚,教過數學天才陳景潤,竟只有初中文憑
    想必十個人裡會有九個人提到相同的名字,沒錯,他就是華羅庚。華羅庚是近現代中國最知名的數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諸如此類的頭銜還有不少。他的成就也十分輝煌,最擅長的是解析數論,曾在此領域開宗立派,培養了諸多優秀的數學家,另一位數學大師陳景潤,就是他的學生之一。然而誰能想到,這樣一位數學大佬,竟然只有初中文憑,實在令人汗顏。
  • 楊振寧的父親曾破格提拔華羅庚,還給數學家陳省身當過紅娘
    他曾是華羅庚和陳省身的老師。華羅庚自學成才,踏進清華園。選擇的研究方向便是數論,師從楊武之。1938年,華羅庚出國留學後,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的系主任也是楊武之。楊武之力排眾議,向校方提議,直接將華羅庚升為正教授,後來校方同意了楊武之的提議。當時要想成為正教授,是需要經過講師、副教授層層提拔才行。因此,華羅庚在後來多次採訪中,都表示非常感謝楊教授對他的知遇之恩。
  • 數學家故事 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藉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鬥終生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
  • 徐利治先生訪談錄:我所知道的華羅庚與陳省身
    編者按:徐利治(1920—2019)是一位自20世紀30年代起親歷我國數學發展的著名數學家,於今年3月11日逝世,享年99歲。徐教授生前曾與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向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郭金海進行過深度訪談,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口述史料。在這篇訪談錄中,徐利治追憶了他在西南聯合大學時期的老師華羅庚與陳省身的治學風格和學術之外的故事。
  • 「城事」你所不知道的「寶藏」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我們都知道華羅庚先生在數學方面的卓越成績,但鮮為人知的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先生還是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先驅者,華老參與籌建的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頭羊」。
  • 讓陳景潤、華羅庚這種級別的數學家去參加高考,數學能答滿分嗎?
    讓陳景潤、華羅庚這種級別的數學家去參加高考,數學能答滿分嗎?我們知道數學不僅有智商,還有各種各樣的要求。陳景潤、華羅庚在數學領域是牛人,但大學入學考試不一定能拿滿分,首先是考試題,也許對他們來說不一定能適應,他們平時研究的數學問題一定比高考的數學難,這其實像大學生一樣考小學的數學試卷,從大家的心裡說,大學生應該對小學的問題沒有問題,但是也經常得不到滿分。
  • 初中沒畢業、數學掛科的華羅庚,為何會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數學家?
    愛因斯坦並非只有一個,中國的愛因斯坦便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被稱為了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數學家,這樣的美譽對於華羅庚來說絲毫不為過。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對華羅庚的評價也是極度的高。他曾用這樣的話描述華羅庚的一生:"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遊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豔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到底有啥貢獻?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
    提起華羅庚先生,我們都不陌生了,都知道他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但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華先生的貢獻在哪裡,我們大多數人只記住了他的「優選法」,當然,之所以會記住它,主要是因為在很多工業生產中都用到了這種方法!
  • 華羅庚不僅是數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華羅庚不僅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華羅庚中上聯中的「三強」指的是代表團的物理學家錢三強,而「韓趙魏」則指的是戰國時期的三個強國。這則對聯一出,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對出下聯,解鈴還須繫鈴人,在大家的催促下,華羅庚微微一笑,拋出下聯:「九章勾股弦」他話音剛落,大家拍手叫絕。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數學大師 華羅庚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
  • 晚潮丨半個世紀前,我與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一次見面
    □奇奇/文奇奇是杭州一位普通的女士,她是1960年代的大學生,曾在外貿行業工作。現在退休在家,帶帶第三代,有時候也跟朋友出去寫生作畫。今天(6月12日)是華羅庚先生誕辰110周年。1970年代,她曾經去過華羅庚家。半個世紀後,這次見面她依然記憶深刻,當年與大數學家聊天的場景歷歷在目。因此她想要把這次拜訪寫下來。
  • 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面
    以簡馭繁、舉重若輕誰都知道,但只有天賦異稟的人能做到。知乎網友@Vincent回憶,他的數學老師曾說上學時看華羅庚的書,裡面有一處寫到,「顯然,可得……」他百思不得其解,去圖書館翻資料,發現有人專門用了一本書來論證華羅庚所謂「顯然」的內容。1933年,圍繞華羅庚的任職在清華展開爭論。
  • 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天賦跟努力哪個重要,數學家華羅庚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近代不管哪個領域,都不缺傳奇人物,數學家華羅庚就是那個傳奇之一。一個只有初中學歷卻被邀請去清華任教奇人,不是走後門,而是有真才實學。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天皇下了詔書,說中國的故宮和華羅庚不能炸,這也從側面看出,他的價值有多大。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與民國其他名人不一樣,他的家世不怎麼好。
  • 華羅庚:新中國第一位數學家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他培養和教育影響了新中國幾代數學家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他就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解放後第一個從國外回歸新中國的世界著名學者華羅庚(1910~1985)。
  • 歷史人物: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傳奇故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學習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動腦筋。他十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老師王維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此題出自古代的《孫子算經》,意思是說:有一種東西,不知道數量,如果三個三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五個五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三;七個七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問這種東西共有多少。  王老師剛把題讀完,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麼,你看過《孫子算經》?」王老師驚詫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