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從輝煌走向滅亡(二)
陳 輝
「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他,強佔我們國土,殘殺婦女兒童。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開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
這首由《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田漢作詞,著名作曲家、《漁光曲》的作者任光作曲的74軍軍歌,在抗戰時十分流行,它生動地唱出了74軍抗日的雄風。
74軍1939年又收編了施中誠為師長的57師。在抗日戰場上,獨當一面,獨樹一幟,打得日寇聞風喪膽,是國民黨建制軍中戰功最多的抗日「王牌軍」。國民黨的戰史上,這樣記載著74軍的抗戰功績:
57師師長施中誠
1938年10月的萬家嶺之戰,74軍把日軍106師團打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日軍稱主戰場──張古山為「血嶺」。那首《74軍軍歌》,就是萬家嶺之戰後,由作家田漢、作曲家任光獻上的一份厚禮。
萬家嶺戰役
1939年4月,在贛北重鎮高安,74軍以2000餘人的傷亡代價,全殲了日軍第106師團147聯隊。戰後,俞濟時、餘程萬、王耀武等將領都受到了國民政府軍委會的嘉獎。不久,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86軍軍長,王耀武接替俞濟時任74軍軍長。
1941年3月的上高會戰,74軍與友軍苦戰25天,先守後攻,共殲滅日軍15000餘人,俘虜日軍1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繳獲山炮、迫擊炮10門,步槍千餘枝。74軍在這場惡戰中也傷亡了7000餘人。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接到上高會戰捷報後,拍案叫絕,稱此戰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
第19集團軍司令、本次戰役指揮官羅卓英則稱讚74軍為「抗日鐵軍」。戰後,將介石犒賞三軍。74軍被授予國民黨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57師被命名為「虎賁」師。王耀武、施中誠、餘程萬、張靈甫等將領都受到了獎勵。王耀武被授予了軍隊最高勳章,張靈甫在這年冬天則被提升為第58師師長。
虎賁之師師長餘程萬
1943年12月在常德保衛戰中,74軍57師以8300餘人的兵力,孤軍奮戰、堅守孤城,同火力、兵力佔絕對優勢的5萬日軍苦戰16個晝夜,全師僅存321人。他們頂住了日軍的空炸、炮轟、毒攻、火攻,擊斃日軍1萬餘人,創造了抗戰史上的一大奇蹟,被國外譽為「第二個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日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佔領了常德,卻沒能呆上幾天。
常德會戰,中國軍隊以機關槍向敵人猛烈掃射。
在日軍佔領常德的第3天即12月6日,餘程萬率領57師殘餘的80餘人,引導魯道源的第58軍攻入常德城內,收復了常德。日軍倉皇撤退,第58軍、第72軍、第44軍跟蹤追擊,窮追猛打,一直追到了百裡之外的澧水河畔,雙方才轉為隔江對峙。常德僅僅只淪陷了8天就被光復,這又是一個難以令人置信的奇蹟!
1945年4月,74軍與日軍進行了最後一戰──湘西龍潭之戰。據戰後統計,74軍此次共有3個師2.8萬餘人參戰,共殲滅日軍1.25萬人,自身傷亡5200餘人,戰果可謂輝煌。
戰鬥中,中士班長李名勝在身中兩彈的情況下仍擊斃了數名日軍、繳槍4支並生俘了兩名日軍少尉,英勇可嘉。戰後,美國將軍麥克魯同他握手照相後親自將一枚金光燦燦的美國自由勳章授予他。麥克魯還堅持要給堅守陣地的74軍所有官兵發獎章、勳章。國民黨軍委會授予74軍57師武功狀兩軸、榮譽旗一面,以表彰其龍潭之戰的勝利。
抗日戰爭,把74軍磨練成名副其實的「王牌軍」。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