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歷史作品越來越多,但好讀耐讀的卻少之又少?

2020-12-06 姚言書事

文/姚崢華

坦白講,當下史學論著汗牛充棟,多不勝數。不由得讓人很期待有一個清音唱響或是一陣清風拂面。

在譚徐鋒的新作《察勢觀風 近代中國的記憶、輿論與社會》中,我看到他一次精彩的發言《青年史學家的自我修養》。

他的大意是,我們在逼近歷史對象,往往切割了很多多餘的目光,以便乾淨利落地進入歷史的腹地,進而取走我們所要探求的歷史研究之物。這種拔劍四顧心茫然形勢之下的毅然出發,無疑會鑄成歷史研究的歧途。

因為,當研究者像一臺永動機一般不停製造歷史知識之時,其實可能需要某種節制與自省。

他列舉了幾個原因:

比如,就選題而言,倉促上馬與依樣畫瓢,最容易產生「成果」,但也最容易淪為快消品。

就敘述而言,一些論著的問題意識與材料之間缺少足夠的勾連,史料堆砌的現象積重難返。

儘管史學論著越來越多,但好讀耐讀的卻很少。歷史敘述與其說僅僅是形式問題,毋寧說是思考方式問題,當我們選擇怠惰的陳陳相因,最終錯過的是形成獨特敘述風格的最佳契機,進而由學風影響世風。

譚徐鋒

再就關懷而言,當下研究的碎片化似乎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但卻很少有人追問為什麼碎片化以及如何避免碎片化。

他說,回眸數千年中國文明時,總是會給予歷史以極高的讚譽,就像梁任公所說,「中國於各種學問中,惟史學最發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最發達」。但不曾想到了我們這一輩,史學似乎缺乏了她應有的高度,這當然不是局外人更不是少數人的責任。

我們一方面在感嘆歷史與歷史研究越來越邊緣化,一方面又有些「自甘墮落」,對於大經大脈缺乏足夠的疏通,置「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的古訓於不顧,兩造之間矛盾重重。

他說,所有歷史都是記憶,都是各種記憶的摺疊與改寫,有意無意的,這其中既有作者的心血,也有各色人等的情緒,還有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權力。看似冷冰冰的各種歷史文本,無疑可以通過記憶的視角進行重新審視,由此可以發掘出歷史研究的新機。

這篇文章我看得很痛快。他的敢言,可能也會無意中得罪很多對號入座的人。

那麼,以他的這種標準,我回到他的書中。憑心而論,他的切入點比較獨特,把看似平常的案例,以某個事件或是某個人物為主軸,將其捏合到一起,形成參照對比,展現出歷史的另一種維度。學者羅新教授就說他以嚴肅而有趣的鮮活個案表達了另一種記憶。

在文章《曾文正公「復活」記——一段近代中國的閱讀記憶》中,他選取了幾個人物,將他們閱讀曾國藩的個案集結起來,互相參照。

比如,錢穆讀了《曾文正公家訓》痴迷不已,連同家書一起購買,曾文正公可能在少年錢穆心中充當了不在場的父親,這對錢穆的成長至關重要。後錢穆在《略論中國教育學》提到「曾國藩家書家訓,乃以書信親教其弟與子,此乃一種家庭教育。」

蔣介石也是幼年喪父,曾國藩家書家訓日記文集成為他的必讀書,時常進行溫習。蔣經國從蘇聯歸國後,蔣讓他讀《曾文正公家書》。有時忙,對蔣經國的信來不及詳細答覆,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訓第幾篇代替回信。偶爾蔣經國報告身體有疾,蔣介石回信責其沒有好好讀曾家書緣故。在蔣介石心中,曾簡直是包治百病。

青年毛澤東對曾國藩也非常推崇, 1917年,還是湖南師範學校學生的毛澤東就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同樣,在《作為個體記憶的甲午戰爭》中,他圍繞甲午戰爭,群聚了一些人的經歷、故事和細節。如鄧世昌及其後人長孫鄧小鵬,曾孫女鄧立英的回憶。還有陳寅恪的治學經歷,他和唐篔結緣就因了唐景崧的一幅真跡……此外,還有山西太谷劉大鵬的日記,廟堂之上翁同龢的視角,等等。

因為共同的家國、家族記憶,歷史記憶在此復甦、進而演化,形成各自的行動和選擇。

譚徐鋒說此前我們或許更多注意軍國大事的層面,而沒有結合家族進行考察,這樣的分疏無疑值得討論的。

所以他自己更願意展現一種視角,所關照的對象既有風潮,又有閱讀史、個體記憶與文化實踐,其中各種文本、記憶之間的互動與角力,是他關注的重點,也是今後延伸的課題。

看簡歷,譚徐鋒的碩士生導師是王奇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是黃興濤教授,他一直從事晚清民國時期政治人物的文獻整理,他說,手頭正在寫近代中國的愛情史和革命閱讀史,我們有理由期待他以更新的角度展現歷史的豐富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語文課本裡,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少
    大家好!我是教育思享,歡迎您點擊上方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時歡迎您點讚+收藏+分享。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當之無愧的偉大文學家和思想家。多讀魯迅的作品,有助於孩子們學習如何將作文寫得內容豐富而形式簡潔。性格孤僻的魯迅,字裡行間蘊含著不露聲色的愛,從《閏土》到《孔乙己》,對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愛和美的教育。
  • 為什麼現在用太陽能熱水器的家庭越來越少了?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家電微世界原創並發布人們的收入越來越多,生活水平也是節節攀高,回想15年前,夏天出了一身汗,就只能在家用毛巾沾水擦擦,冬天也只是一周去一次小區的大眾澡堂洗個澡,那時候誰家裡有個熱水器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 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蚊子卻越來越多?總算找到原因了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慢慢發現,每年蜻蜓出現的時間越來越晚,數量也大大減少,有的地方甚至已經看不到蜻蜓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蜻蜓是一種生活在沼澤和池塘旁邊的昆蟲,蜻蜓幼蟲長成成年狀態至少要經過11次蛻皮,兩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長出翅膀,自由的在天空中飛行!不管是蜻蜓幼蟲還是成年的蜻蜓,都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生物!
  • 為什麼現在老鼠少了,貓頭鷹也少了?它們去了哪裡?
    但是,現在雖然老鼠還是我們最常見的動物之一,但是比起以前來確實少了很多很多了,而且以前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還經常能聽到貓頭鷹「嗚~嗚~」的叫,現在也很少能夠聽到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老鼠真的少了嗎?
  • 為什麼年輕人的性生活越來越少了?
    那是為什麼,當代年輕人的性生活頻率反而越來越低了?看多了色情片讓我們少做愛?就像「經常看暴力血腥的影視作品,會不會使觀看者更加暴力」這樣的傳播學經典問題,答案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人從亞里斯多德那裡獲得靈感,認為觀看暴力影視作品能淨化人們的暴力傾向。也有人認為,人們會模仿作品中的暴力犯罪,這樣的作品有示範效果,喚起人們的某種情感,誘發攻擊行為,或者淡化反對暴力的觀念。還有人認為,觀眾接觸暴力場面多了之後,會對暴力脫敏,使得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暴力無動於衷。
  • 兒童文學作家稀缺 優質作品少
    [摘要]曹文軒說,現在很多兒童文學新人作家偏愛奇幻、幻想類作品,但是當我們在追求「想像力」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記憶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關於過去和歷史的記憶的現實主義寫作更為重要。隨著國內文化事業的繁榮和兒童文學的發展,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在為這些可喜的現象感到振奮和鼓舞時,我們也慢慢清醒認識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上仍有一些問題是無法忽視和迴避的。
  • 每到春天,田間都是青蛙的叫聲,為什麼現在青蛙越來越少了
    田間的泥鰍黃鱔也非常多,而且隨便在一個小溝渠裡面都有很多小蝦小魚。可是現在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感覺蛙聲少了,鳥叫聲也少了,只有少量昆蟲在叫。你說青蛙是不是越來越少了?為什麼?農村田間的青蛙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過度的捕捉。
  • 為什麼南極的人越來越少?
    為什麼南極的人越來越少?時間:2015-12-25 09:2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南極的人越來越少? 獵鯨灣位於斯瓦爾巴群島的西北部,這片海灣由法國南極探險家於1908~1910年命名。20世紀初,挪威人為了煉油而在此捕獵鯨,因此稱之為獵鯨灣。
  • 為什麼線性遊戲越來越少
    現在越來越多的遊戲開始加入到了開放世界的陣營中來,而專注於講故事的線性遊戲卻越來越少,上一款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3A線性遊戲,可能就要追溯到《神秘海域4》了。
  • 美食的「從前與現在」對比:分量越來越少,包裝卻越來越浮誇?
    ,變少了很多。 原來的蛋筒都是填滿的,但是現在的蛋筒盒中間都空落落的,這包裝的套路真的是越來越深啦!此外,對於無法標註淨含量的食品,比如飯店的一盤炒菜,我們也可以明顯感受到:盤子越來越大,或者說,菜越來越少了。
  • 在鄉下池塘以前有很多野生貽貝,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
    貽貝是一種很好的食材,這種美味食材,南方人更喜歡吃,現在大部分屬於人工養殖貽貝;而北方人則熱衷於吃貽貝。那麼,為什麼村裡河溝貽貝更少?這與當地貽貝生存環境的惡化密切相關。當你遇到他們時,請珍惜他們,他們在水環境生態學中起著重要作用。
  • 為什麼以前很火的太陽能熱水器,現在安裝的人越來越少?長見識了
    但是現在,用太陽能熱水器的人卻越來越少,而用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因為太陽能熱水器有什麼缺點呢?太陽能熱水器的確有它的優勢,但同時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首先,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非常複雜,為了能更好地吸收能量,熱水器一般都會安裝在樓頂上。現在多數人住的都是高層,農村也建起了小樓房,樓層和樓層之間的距離變得比以前更近。
  • 空氣好到裝罐賣的香格裡拉,為什麼遊客卻越來越少?
    導語:空氣好到裝罐賣的香格裡拉,為什麼遊客卻越來越少?旅行是一件最能陶冶人情操的事,很多人都會選擇旅遊來作為對平日繁忙工作和生活的一種調劑,而對於大多數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說,他們看重的不僅僅是旅遊地的風景和人文面貌,甚至還有當地的空氣品質等相關因素。
  • 成果越來越多,頭髮越來越少
    周輝峰的頭髮又少了。周輝峰是誰?他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貴陽觀測站技術室的一名工程師。這個國慶,他每天穿著防靜電工作服,在機房裡忙著調試設備,為即將到來的航天發射跟蹤測量任務做準備。同事們調侃他頭髮又少了,他說,頭髮掉了可以再長。「但要是因為怕掉頭髮,完成不好航天任務,不僅丟臉,還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 為什麼中風的人越來越多?少吃3種食物,或許血管會越來越通暢!
    現在生活當中中風的人也不在少數,一旦出現中風的話,往往會導致人突然昏倒,同時伴隨著眼角歪斜,連不通暢等等問題發生,由於近幾年它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上升,同時中風的死亡率也是比較高的,而腦梗就是中風的其中一種。為什麼中風的人越來越多?
  • 花開得越來越多 為什麼南京今夏蝴蝶反倒少了?
    如今正是觀賞蝴蝶的大好季節,但和前幾年相比,南京今年的蝴蝶似乎變得格外少,已經很難見到多隻蝴蝶翩翩飛舞的美麗場景;即便在市區的一些公園,偶爾能看到幾隻蝴蝶互相追逐就不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南京的蝴蝶到底「藏」在了哪裡?它們現在的生存狀況又如何呢?揚子晚報記者通過多方接觸,為您揭開南京今年夏天的「蝴蝶之謎」——  南京今年蝴蝶怎麼格外少呢?
  • 為什麼農村蛇類越來越少了?若在野外被菜花蛇咬了,應該怎麼做?
    不過近些年來已經很少在農村見到蛇了,或者見的蛇類特別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後來家裡的房子翻修好了之後,紅磚藍瓦房,屋子的地面是先鋪磚後貼瓷磚,院子裡也用紅磚鋪了一層。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蛇和老鼠在家裡生活了。由此可見,蛇吃老鼠,而且以前房子都是土坯的,院子裡柴火也多,便於蛇和老鼠以及其他小動物生活,可是現在農村很多人家都將房屋翻修成鋼筋水泥房子,乾淨衛生是提高了,但不便於蛇類生存,連街上的道路都是水泥硬化路面。蛇類自然越來越少。
  • 越來越多專業女多男少,不僅是文科,理科女生也變多了,原因是啥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現在大學裡女多男少的狀況越來越明顯,以前覺得師範類和醫護類大學女生多,但是現在很多專業的男生都很稀少。不少人感嘆道:「如今在大學談個戀愛都比較難了,班級裡的男生都成為寶貝了!」
  • 為什麼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
    正如題目說的那樣,"農村除了各種鳥,現在越來越多外,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任何動物的生存與發展,都與它們的生物圈,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這些動物生存的生物圈內,食物,天敵,生存環境,氣候條件等,越適合於它們的生存與發展,那麼它們肯定就會越來越多。反之它們就會越來越少。當然,這些物種的現狀,其形成的原因,事實上跟我們人類的活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先說說鳥為什麼現在多了吧。在過,有一段時間,我們能看見的各種鳥類也很稀少。當時是由於鳥類的食物,以及其生存的環境不利等原因造成的。
  • 蚊子的一生之敵「蜻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
    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被蜻蜓相剋的蚊子越來越多,對我們人類有益的蜻蜓卻是寥寥無幾,這是為什麼呢?1.蚊子的幼蟲生長周期短,蜻蜓的幼蟲生長周期長。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孑孓化蚊的最長時間也只要26天,而水蠆變成蜻蜓的過程最長則需要7-8年,生長周期長就意味著遭遇意外的可能性會多,有很多的水蠆在漫長的幼蟲時期就被扼殺了。2.蚊子強大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