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裡奧說過:「如果你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說明你這一年沒學到什麼東西」。讓自己遠離愚蠢的方式除了四處走走,多見一些人,多見一些世面,還有一個很經濟的方式就是讀書。
讀書的成效通常要在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後才能看到,我記得一年前我開始看書寫書評的時候,腦袋空空,一千字的書評往往得跟擠牙膏似的一點一點擠出來。一年後的我,隨手一寫都是超三千字,暫且不論質量如何,我覺得這種數量的變化就絕對是讀書帶給我的。當然,仍走在這條路上的我,依然需要很多的努力和打磨。
朋友來問我有什麼好書推薦,我這才想起是該好好整理一下這一年我遇到的好書。當然好書的概念在每個人那裡都是不同的,因此本書單也具有明顯的個人化特徵,唯一可以保證的是書單裡的每一本書都是我讀過,並且真心覺得不錯的。分享出來,僅供參考。
作為一個心理行業的從業者,我讀的書自然絕大部分也是心理類的,其中好幾本比較適合專業人員或者對心理學極其愛好的人士閱讀,我會註明。還有幾本認知類育兒類的也不錯,以及還有消遣用的小說。
一、心理類
1、《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那麼「傷」,我要如何「療傷」
原生家庭的概念現在比較火,那麼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人的呢?作者蘇珊·福沃德在書中提出一個概念「有毒的父母」,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是也有些父母是「有毒」的,就是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傷害和持續影響。蘇珊通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案例,來分析各類「有毒父母」,並且也傳授具體對策來讓那些「中毒」的孩子能夠得以化解,恢復自信與力量。
這本《原生家庭》以及後面會提到的《執迷》、《依戀》是三部曲,雖然作者是國外的,但是翻譯得相當不錯,與以往國外翻譯過來的著作的晦澀相比,這三本書翻譯得是行雲流水,文字也很優美。
這三本書不僅適合專業工作者閱讀,也很適合想了解自身的普通讀者閱讀。因此,推薦!
2、《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
在電影電視劇中,真愛常常被渲染成「轟轟烈烈、死去活來」的樣子,但是現實生活中你要是碰上一個要生要死的愛人,估計難以消受。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正常的愛和執迷的愛的區別在哪裡?如果碰上執迷的戀人該怎麼辦?如果自己陷入執迷了又該怎麼辦?總之就是讓人知道什麼樣的才是健康的兩性關係。3、《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
愛真是恆久的話題呀,這不,三部曲裡有兩本都是談愛。《依戀》主要講的是控制型親密關係,關於控制型親密關係,最近的新聞實在太多,因被控制打壓而自殺的北大女生,何其令人惋惜。這本書讓深陷這種關係的人能夠有機會退後一步去審視自己的關係模式,從而也增加從這種不良關係中走出來的勇氣。書裡具體寫了控制型愛人為什麼會控制、被控制的一方又因為有怎樣的坑洞才這麼容易被控制,以及怎麼辦?
4、《情感勒索》
這本書的作者還是蘇珊·福沃德,誰讓我看了這麼多她的作品,並且覺得是真好看呀。情感勒索其實在生活中會以隱匿的方式經常發生,比如假期你想跟朋友出去玩,然後你媽在電話那頭嘆息了一聲,去吧,不用管我。你是不是會覺得有些內疚?情感勒索最常發生在親密的人之間,親友們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來讓我們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即使最終沒做,也讓我們內心難安。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從情感勒索中掙脫出來?看這書就可以。
5、《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
一個深度焦慮症患者的經驗:我是如何應對焦慮和恐慌的
這年頭,誰還不曾焦慮過。這本書講的就是焦慮以及一些實用的招數來緩解焦慮。排版不錯,很有質感,相信你會喜歡。當然,如果是中度及以上的焦慮症,一定要去看病,遵醫囑吃藥,光看書不行的,只能輔助。
6、《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焦慮症專家克萊爾·威克斯博士,她結合幾十年的從業經歷,深入了解神經疾病患者的內心感受,向我們簡單明了而又具體地說明神經疾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以及該如何治療它。這書年代比較久遠,以至於當時和現在對神經疾病的一些分類都已經有所不同。但其中提到的「面對」、「接受」、「飄然」、「等待」四個原則,到如今仍是有效的,我介紹這本書的書評閱讀量在各平臺閱讀量近10萬,很多讀者留言覺得書裡內容很有幫助,建議專業工作者可以看看,普通讀者看看各類書評或者聽書就夠了。
7、《不同的音調》
歷時5年,200多位受訪者,資深記者揭秘自閉症患者遭受的無形暴力
首先說下這是一本很厚的書,我大概斷斷續續看了快一個月吧,講的是自閉症的百年歷史,這其中包含了無數孩子及其家庭不被理解的痛苦與不折不撓的奮鬥歷程。我看完,覺得深受感動。推薦專業工作者看。
8、《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
這本書我要超五星強推!專業工作者必看的一本書。作者是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奧古斯都·納皮爾是臨床心理學博士,卡爾·惠特克則是醫學博士,並接受精神醫學訓練,主要從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卡爾·惠特克於1965年成為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精神醫學教授,而奧古斯都·納皮爾就在此期間跟隨惠特克教授學習,後來兩人從師徒關係發展成為合作關係。在對布萊斯一家的治療中,兩人就是輔助治療的合作關係。
這本書通過講述布萊斯一家的家庭治療過程向我們揭開家庭治療的面紗,並通過這一家呈現的問題向我們解釋了各種心理問題背後所隱藏的家庭因素,同時在此過程中,解釋探討了家庭系統中存在的各方面動力的作用、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影響等問題。我們從中不僅可以看到家庭系統的作用,也可以看到一個專業工作者在面對來訪者時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以及如何去應對。
總之一句話,太有價值了!
二、認知類
1、《蜥蜴腦法則》
掌控局面,你不可錯過的這隻「蜥蜴」
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揭示了很多關於「說服」的秘密,可以說顛覆了很多我們慣常的認知。書中認為人們做決定並不像我們自己想像的那樣,依靠邏輯理性,而是依靠一種內在的自動的無意識系統。這個無意識系統被作者稱為「內在蜥蜴」,只要我們掌握了它的法則,就能在說服活動中事半功倍。
這本書在廣告行業非常風靡,作者吉姆·柯明斯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他在DDB(一家具有近七十年歷史的世界頂級4A廣告公司)任職27年,目前任職DDB的首席戰略官及全球品牌策劃總監,因為專業和工作的關係,柯明斯博士對「人是如何做決定的」非常感興趣,並且一直在研究,這本《蜥蜴腦法則》就是他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2、《認知天性》
裡面講到很多關於學習和記憶的原理和方法,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結果,比如用螢光筆劃重點並不利於記憶,考試能夠加強記憶效果,適當的困難能夠提高學習效果,不同的人優勢的學習策略是不相同的,了解了解關於認知心理學,這本書很好。
3、《天才假象》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這本書讓我這個很容易放棄的人,每次都能再堅持一點點。這本書告訴我們天才也是通過努力成就的,天賦能決定我們的起點,但是努力才能決定我們的終點。笨鳥先飛,堅持飛,總之對我很激勵。每次我在困難面前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想起這本書,再堅持一點點。
三、育兒類
1、《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
孩子的教育就像一把三角板凳,需要有三條腿的支撐,包括父母對自身價值觀的了解,對孩子的合理期望以及對自我需求的尊重。目前很多的育兒理念都出自本書,作者是實戰派育兒專家伊莉莎白·克拉裡。如果你想全面了解育兒方面的各種理念,好好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2、《當孩子遇見書》
現在父母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買各種各樣的書。至於如何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愛上書,可能經驗並不豐富。那麼這本《當孩子遇見書》就非常值得一看,作者通過描述自身與書結緣的過程以及17年間在保育園對兒童閱讀狀態的觀察,揭示了讓孩子愛上書的秘密。
如何選繪本,關於孩子閱讀繪本的幾個誤區,到底該怎麼陪孩子讀書,裡面都有答案。
另外還有幾本小說推薦,主要是消遣用,不作詳細說明,列一下名字《她被給予的人生》、《冬將軍來的夏天》、《冰風暴》。
新的一年,讓我們多讀書多看報,一起向上生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