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美國政府長期炒作涉疆議題,今年9月就傳出消息美國計劃頒布「新疆棉花禁令」,如今又搬出「強制勞動」的藉口來加大對新疆棉花產業的打壓。
1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美國以「強迫勞動」為由禁止進口新疆棉花及棉製品提問。
華春瑩表示,中方此前已就有關問題表明嚴正立場。美方一些政客炮製所謂「強迫勞動」假消息,目的是限制打壓中國有關方面和企業、遏制中國發展。美方做法違反國際貿易規則,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和消費者利益,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行為。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下手了,宣布已經對產量佔全中國三分之一的新疆棉花生產巨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頒布「禁令」,禁止從這家企業進口棉花及棉織品。路透社分析稱,此舉是川普政府在任內最後幾周,強化對華強硬立場的舉措之一,欲使當選總統拜登緩和中美關係變得更加困難。
據了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棉花產量佔中國棉花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已深深融入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供應鏈中。有紡織行業專家表示,要從中國進口沒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與的紡織品,幾乎是不可能的。
禁令對棉花市場影響幾何?
中銀國際期貨分析師熊濤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美國新疆棉禁令之前已有消息,因為美總統選舉有所擱置。目前重提,對棉價的衝擊已沒有之前大。但從中長期來看,此舉會加速紡織產業向東南亞轉移,中國會加大外棉採購力度。
「未來我國減少美棉進口進行反制的可能性較大。美棉當前壓力大,美國之外棉花、棉紗將有所溢價。本年度新疆棉花收購加工接近尾聲,前期搶收籽棉收購成本偏高。疫情後國內外消費快速恢復,且國家啟動新疆棉輪入,對棉價有一定支撐。具體操作上,棉價相對於多數商品而言,漲幅不大,估值不高,大幅下探概率不大。」熊濤補充道。
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吳新揚同樣認為此消息在9月中旬已經受到市場關注,當時的制裁舉措引發棉花盤面下跌,隨後傳來制裁擱置的消息,棉價有所反彈。從棉紡中下遊產業反饋來看,市場對這一擔憂再次加劇,加上進口紗性價比提高,近期對進口紗需求也有所擴大,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新疆棉產品的市場。政策方面,國家也有意通過收儲政策對新疆棉進行保護,若制裁落地或者制裁範圍擴大,收儲力度就有望提高。但目前偏高的棉花內外價差,令收儲機制啟動了熔斷措施,從12月1日開始的收儲活動尚無進展。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士表示,美國限制進口紡織品使用新疆棉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對市場已經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據悉一些大型跨國企業的訂單已經要求不使用新疆棉,以規避後期的不確定性。這勢必會對新疆棉花消費造成負面影響,且這種影響短期不會消除,建議企業趁早做好應對準備。
展望後市,吳新揚表示目前棉花偏振蕩居多。新棉花成本支撐,下方空間有限。此外,倉單壓力尚未釋放,一旦期貨價格過高,基差合適,套保盤的打壓可能出現。加上目前棉紡織品價格回落,壓縮利潤,下遊暫時對高棉價接受力度有限。長期來看,逐漸改善的宏觀面為後期訂單復甦打下了基礎,建議逢低買入。
「新疆棉的籽棉搶購現象今年特別明顯,導致籽棉價格高企。目前國內棉花價格較高,收儲都不能如期舉行,也嚴重損害了下遊紡織企業的競爭力。目前,下遊消費轉淡,新棉套保壓力增大,短期市場存在較大的壓力。但我們對長期棉價走勢不悲觀,建議加工企業順勢套保,紡織企業在低位可以加大買入量。」上述市場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