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等效性用於評價兩個藥物對某疾病患者的效應(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相同或相近。例如仿製藥與標準藥,天然藥與化學藥,口服藥與針劑,長效藥與短效藥,某藥低劑量與高劑量的比較需要用生物等效性方法來評價。FDA 規定, 若仿製藥品與註冊藥品間具有生物等效性,申報過程可按縮略申報程序ANDA進行,而不需要按新藥申報程序NDA進行,避免了耗時、昂貴的Ⅰ、Ⅲ期臨床試驗。所以,生物等效性檢驗在新藥臨床試驗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為加強生物等效性評價的最新研究與技術交流,為來自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與政府監管部門的相關用戶搭建交流與溝通平臺,儀器信息網將於2020年4月2日舉辦「生物等效性評價」主題網絡研討會。點擊「我要報名」,免費參會。
最新會議日程(持續更新中……)
專家陣容
華西醫院 —秦永平
秦永平,從事生物藥物分析實驗研究及本科教學工作30餘年, 專長是生物藥物分析,特別能熟練使用UPLC-MS/MS對複雜生物樣品中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結合半製備HPLC可分離純化所需成分,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驗技能。曾負責或主研近百個各類新藥藥代動力學或生物利用度研究課題,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委、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多個。已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現任四川省分析測試學會常務委員,四川省分析測試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西部地區有機質譜委員會秘書長,四川省食品藥品安全監測及評審認證中心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鵬飛
李鵬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主任藥師。2006年7月至今先後在火箭軍總醫院和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工作,主要從事臨床藥理、體內藥物分析、治療藥物監測等研究工作,負責Ⅰ期臨床試驗研究室和質譜檢測實驗室,曾兼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秘書,2016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研修。熟悉I期藥物臨床試驗和質譜進行藥物分析的全過程,有20年臨床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研究經驗。作為Sub-I負責I期臨床試驗的具體開展,組織開展耐受性試驗、藥代動力學試驗和生物等效性試驗70餘項。2004年至今參加ICH、NMPA等舉辦的國家級、省部級、學會級GCP、器械GCP、倫理、分析方法驗證、測量不確定度等培訓40餘次。獲北京市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培養資助、北京市醫管局青苗人才計劃,負責國自然青年基金、市科協課題各1項,核心參與 「十二五」GCP平臺、863子課題、國自然基金等課題10項。共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第一作者25篇。國家CFDA審核查驗中心檢查員,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藥代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專委會青年委員,北京藥理學會藥代專委會委員,北京藥學會應用與轉化藥學專委會委員,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臨床質譜規範化應用委員會委員、北京藥師協會藥學服務與技術國際交流專委會委員,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特約專家講師及學術顧問,《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國際檢驗醫學雜誌》青年編委,《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質譜學報》審稿人,「質譜沙龍」繼續教育項目的主要組織者。
安捷倫科技—董敏
董敏,自2010年加入安捷倫,前後從事過多年LC及LCMS客戶支持、製藥行業法規諮詢服務、實驗室合規軟體支持及市場發展工作,目前致力於安捷倫信息化軟體應用方案開發及推廣。
國科卓越(北京)醫藥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李敬來
李敬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新藥物代謝與藥物檢測。擔任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北京中心藥物代謝部主任,國科卓越(北京)醫藥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臨床研究質量評價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北京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藥學會藥物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特約專家講師及學術顧問。從事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研究近20年。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作為課題骨幹參與10餘項國家級重大專項課題研究。作為藥物代謝負責人承擔完成了30餘項新藥藥代報批資料,其中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與膠囊、注射用艾普拉唑鈉均已上市;左旋苯環壬酯片(原1.3類)、鹽酸羥哌吡酮(1.1類)、鹽酸戊乙奎醚R2(原1.3類)、鹽酸阿姆西汀(1.1類)、去甲基苯環壬酯左旋體(1.1類)、右旋布洛芬(原1.3類)已進入臨床研究不同階段;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
加入「生物安全等效性評價會議交流群」,隨時關注會議動向及相關內容交流!
(點擊報名)2020-04-02 「生物等效性評價」主題網絡研討會(2020)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