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礦山全解析:對比政策、技術等方面,中國竟全面落後於日本?

2020-12-05 界面新聞

一噸廢舊線路板 = 400克黃金 + 200千克銅 + 其他貴金屬。

我國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是以數百萬噸為單位計量的,不難想像,這其中究竟有多少種資源。這些資源都到哪裡去了呢?

小作坊、鄉村的家庭後院、城鄉結合部……大部分都是在浪費,或者由於長期堆存變成了汙染源,悄悄的危害著附近的環境。

而,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對比,中國從一開始,就輸了!

一、日本的全球礦產戰略

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雖然其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但蘊藏量都很小,因而有人稱之為「金屬資源標本國」。

日本每年進口的礦產品佔進口總量的40%-20%左右,這對於日本,一個如此缺乏礦產資源的國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這麼高的對外礦業依存度,會對國家發展帶來很大的弊端。它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2014年日本主要礦種進口情況(萬噸)

(來源:礦業界)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日本為了解決礦產原料的供應保障問題,在歷史上曾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

本世紀30 年代到40年代中期,日本的統治者極力崇尚以武力為支柱,推舉「資源富國主義」——強權型地緣政治掠奪戰略,與歐美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瓜分世界礦產資源。也因此,日本不惜發動「大東亞聖戰」,將中國、朝鮮、東南亞國家,列入其資源掠奪的名單內,並造成了慘絕人寰世紀極大慘案!

二戰後,日本戰敗,不得不轉換方式,尋求更為穩妥的資源來源方式。

一方面,通過「經濟/技術援助」等措施,改善與資源國的關係;另一方面,組建「石油公團」、「金屬礦業事業團」等促進性機構,制定和執行鼓勵政策,全力支持日本公司的跨國礦業經營(包括各種直接和間接的財政、金融、稅收和技術、信息服務等手段)以及通過財團參股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戰略,重新擠進各資源國;同時建立戰略礦產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而接下來說的「都市礦山」,則是日本解決資源緊張問題,最精明的資源策略,也是中國與日本差距最大之所在。

二、日本資源回收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少,而未來最可靠的礦產來源,就是城市垃圾,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從各類家庭生活必用電器以及電子產品中,回收利用有用的礦產資源。

據了解,從金礦石中提取的金屬,還遠遠不如從廢舊手機中回收的有用金屬。

調查顯示,東京附近一家回收公司每月出產的金條是200公斤到300公斤,純度達到99.99%,價值是590萬-880萬美元,相當一座小型金礦的產量。

那麼日本是怎樣進行廢舊電子產品的有價金屬回收的呢?

作為一個資源缺乏國家,日本很早就進行戰略布局,雖然說和自身的資源情況有很大關係,但是戰略眼光還是長遠的!

首先,是其成熟的資源回收系統。日本將「都市礦山」的概念落實到了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利用日產生活中各種含有金屬的垃圾,並進行回收利用。

2000年日本頒布《家用電器再生利用法》,規定製造商和進口商負責自己生產和進口產品的回收、處理。自2001年起,日本還制定並實行了《家用電器回收法》,這讓廢舊金屬的再回收利用有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從制定基本法、綜合性法律及專門法,再到建立政府、企業、公眾責任共擔的機制。日本的廢舊金屬回收系統,使得廢舊產品循環利用過程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投身到了回收利用的工作中,提高了廢舊產品的回收利用水平,循環型社會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日本的企業對於政策的認可度高,執行落實到位。

以日本經濟產業省08年制定的一系列促進稀有金屬回收利用的辦法為例。對於手機運營商而言,有義務向顧客宣傳手機回收信息,出售手機的商家必須向顧客宣傳手機中各種稀有金屬的含量,同時回收時商家保證個人信息不流失的相關對策。

日本各大運營商也聯合制定了計劃,只要有手機回收標誌的直營店,都接受辦理手機回收。

部分業者對於手機回收還有小的獎勵制度,比如可以得到洗衣粉、保鮮膜等生活用品。

最後,是日本處理廢舊家電、電子產品時的工藝先進,設備優良。

以東京環保再生回收公司為例,電視機等4大類產品的分解工序數超過了60個。

只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一臺舊空調就能變成鋼鐵、銅、塑料、鋁等資源:按照與製造工序相反的流程,由操作人員手工進行分解,首先回收發動機、壓縮機等部件,同時回收有害物質,比如氟利昂,再分解各類塑料部件。手工分解以後,進行粉碎、風力、磁力、渦電流等多種人機配合的篩選流程,根據各種材質的物理特性來將它們分離。

在整個作業流程中,應用了大量的專用設備,使各種原材料的回收率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尤其是其中的稀有元素、汙染物等物質的處理,以及處理過程的「人性化」設計等細節,對企業的要求很高。

三、中國資源回收的情況

日本的電子產品處理以及廢舊金屬回收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礦業發展的另一個天地,但我們的正規廢舊家電、電子產品處理行業卻剛剛起步。

1、法律

我國關於廢舊電器、電子垃圾的處理最權威性、實用性最強的法規是《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於2011年1月1日由國務院頒布。

近幾年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國內再生資源市場震蕩不強,呈疲軟狀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價格持續下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利潤持續走低。

為解決該情況,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整合歸一稅收優惠政策,統一實行即徵即退方式,對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給增值稅優惠政策。

2015年,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制定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明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中長期目標,部署了分類建立回收體系、完善回收節點功能、培育龍頭回收企業、健全回收管理制度等工作任務。

2、潛在市場龐大

在中國,「都市礦山」的規模同樣龐大。在廢舊家電方面,僅僅以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為例,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截至2010年12月9日,以舊換新銷售量和回收量雙雙突破3000萬臺。

而從目前我國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來看,2015年該數值同比下降20.1%,其中生活類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一類雖近兩年保持穩定但回收的佔比和數量仍較低。

潛在市場規模龐大,政策法律環境日漸改善,加之政府鼎力支持,廢舊家電處理行業正在形成產業機會,自然吸引了大量參與者。但這些參與者卻大部分是「拾荒」大軍和個體戶。

3、「拾荒」大軍和家庭作坊

從回收、處理、深加工等方面看,中國廢舊品行業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從這些分析你可以看到,中日差距在廢舊家電等物品的回收、處理、再利用方面拉的有多大!

我們還可以從最典型的中國式廢舊產品處理——「全球最毒地」廣東貴嶼,再分析一二。

貴嶼地處廣東省潮陽市、普寧市和揭陽市交界處,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帶。在這個佔地面積52.4平方公裡、總人口13.9萬的小鎮上,曾遍布了5000多家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企業和家庭作坊!

那時的貴嶼街頭,除了個別商戶在經營百貨零售等其他行業外,幾乎家家戶戶全都在從事與電子器件、塑料廢料回收的相關工作。並形成了明顯的產業分工:如龍港、仙彭、仙馬等幾個村主要從事廢舊塑料回收,而貴嶼鎮中心所在地華美、北林、南陽等村則以電子垃圾拆解為主打產業。

就是這個當時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拆解處理集散地,是怎麼處理廢舊電子產品的呢?

混合硫酸、鹽酸等化學試劑製成「王水」,將含貴重金屬的電子廢品進行「燒洗」,當地稱之為「下高爐」。「下高爐」後,銅鐵分離。再以硝酸溶解燒洗物,後經土法工序,便可得到黃金。這是貴嶼特色的提金方法,俗稱「洗金」。而「王水」配置比例、土法提煉工序,絕不外傳。

以南陽片區為例,當時「洗金」大戶共10家,開足產能時,每戶一天便可提煉黃金353盎司(約10千克)。一年賺幾百萬也是尋常事,即便是村中的小戶,一年十幾萬的收入「太過輕鬆」。

而且每年貴嶼提煉出來的黃金不少於15噸,佔我國黃金年產量的5%左右。毫不誇張的說,這確實可以影響到國際黃金價格。

但就是這散亂無序的拆解和「燒板」「酸洗」等落後工藝卻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這是可以看到的血的教訓:曾有人對貴嶼165名1-6歲兒童進行嚴格體檢測試後發現,所有兒童均血鉛超標中毒,而當地土壤中的鉛濃度「是美國環保署認定土壤汙染危險臨界值的212倍」!

目前該鎮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這僅僅是中國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冰山一角」,我們要發展成日本那樣系統化、正規化的企業以及行業狀態,需要做的還很多!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在日本意味著什麼?「都市礦山」相當於6800噸黃金
    圖/視覺中國垃圾分類,在日本意味著什麼?在日本,扔垃圾是一件嚴肅且嚴格的事情,是每個日本人和長期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都必須掌握的一項生存技能。走在日本繁華的街道上,除了便利店門口和學校內,很難在大街上找到垃圾桶,卻也幾乎看不到垃圾。
  • 日媒:日本太空技術全面落後於中國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認為,「從綜合實力來說,日本已經無法與中國相抗衡」。雖然日本仍在部分航天技術領域保持領先,但作者坦言,「日本的太空技術在所有領域都落後於中國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這時中國無論在運載火箭還是在人造衛星方面,都已經發展出非常成熟的技術。2000年起,中國為發展中國家研發製造衛星,用長徵火箭發射,並向這些國家傳授衛星使用技術。中國還開始根據情況向發展中國家進行包括太空以外開發項目在內的「打包出口」。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沒有人造衛星製造技術,但另一方面,他們使用衛星進行通信和觀測的需求卻非常強烈。
  • 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如何?局勢已徹底扭轉
    世紀50年代,中國得到了蘇聯的全面幫助,開始發展飛機,小型快艇,還有一些常規動力的潛艇,畢竟這些裝備投資不大,而且見效速度比較快,並且這些也可以得到蘇聯全方位的技術支持,但這些東西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它只能近海作戰,沒有什麼遠海作戰的能力。
  • 中國海軍實力究竟如何?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局勢已徹底扭轉
    既然是一個島國,那日本肯定會注重海軍發展,日本海軍起步很早,曾經的日本帝國海軍早在明治五年,也就是公元1872年,就已經正式建立,並且在好幾場大戰中,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當時的日本海軍力量可是處於一個十足的上升趨勢,在二戰中更是達到巔峰狀態,而中國的海軍一度落後日本20年。那麼,如今的中國海軍實力究竟如何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一下。
  • 郭樹林:中國巖金地下礦山採礦技術現狀及展望
    郭樹林先生匯報的題目是中國巖金地下礦山採礦技術現狀及展望,內容分五部分,第一簡介,第二中國黃金資源概述,三中國黃金採礦技術發展現狀及特點,四中國黃金採礦技術發展方向展望,五結語。  中國黃金工業是6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一個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生產。尤其是近20年,中國黃金採礦技術已逐步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個別技術甚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國際地熱協會理事鄭克棪教授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贛州市廢棄稀土礦山環境治理工作掃描
    信豐縣學堂嘴、桐木廢棄稀土礦區的變身只是贛州市全面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贛州,坐擁「稀土王國」的稱號,深感統籌礦業開發與發展生態化的責任之重。但由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粗放經營,帶來礦區植被破壞的後果。痛定思痛。
  • 處處落後於中國,為什麼印度的遙感衛星商業應用,就比中國更好?
    印度是一個地廣人稠、經濟技術落後的國家,這個特點造成了印度的經濟活動對遙感衛星的大覆蓋面、高清晰圖像的需求,比中國來得更為旺盛。印度自1988年發射遙感衛星,比中國早了10年時間,雖然印度沒有能力生產先進的相機和鏡頭技術,主要核心零件依賴進口,但也是不折不扣的遙感技術大國。
  • 日媒:日本英語教育為何落後於中國?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洋經濟在線」 7月7日文章,原題為:日中「英語學習環境」的決定性差異。今年對日本的英語教育來說是邁向全面改革的開始——從小學5年級開始,英語教育義務化。而中國規定小學英語教育義務化是在19年前。
  • 「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題預告
    「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以下稱項目)利用物聯網技術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特性,針對礦山物聯網感知理論、智能傳感技術、標準化方法、大數據分析服務等關鍵問題,開展了礦山安全生產狀態信息的全面精準感知、實時高效交互與智能分析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實現了對礦山物理世界精準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智能控制和精益管理,為高效、安全、綠色的礦山開採目標奠定了基礎。
  • 日本開發「城市礦山」 成稀有金屬資源大國
    這是位於日本東京一家回收工廠的作業現場,而這樣的情形正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概念——「城市礦山」的一角。  「城市礦山」儲量豐富  「城市礦山」,指的是廢棄的電子產品中所含有的金、鉑等貴金屬和鈀、銦等稀有金屬,其總量之大已經到了一個可以用「礦山」來形容的地步。如果將這些金屬加以回收利用,則人們居住的城市裡所蘊藏的金屬資源,不亞於甚至超過在自然中發掘的新資源。
  • 「中國化學礦山的搖籃」錦屏磷礦
    錦屏磷礦是我國國內發現時間最早、開採歷史最長、當年規模最大、最早形成的現代大型採選聯合企業的化學礦山。在歷史上,為中國化學礦山的發展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業界譽為「中國化學礦山的搖籃」。   1918年,海州錦屏山南麓酒店莊發現赤鐵礦,引起了清末著名實業家、被譽為「江北三名流」之一的沈雲沛的重視。
  • 江西省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三是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將《江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意見》,我省分別從用礦、用地、財稅、金融等方面出臺了支持政策,但需要據新形勢新要求進行完善,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綠色礦山創建,任重而道遠。二是出臺了實施意見,明確了支持政策:原省國土廳聯合財政廳、省環保廳等六部門印發了《江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意見》,提出了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和目標,明確了用礦、用地、財稅、金融支持政策。
  • 移動破碎站——打開礦山破碎新模式
    中國的礦產開發技術或許就要追溯到上古時代了,人們利用各種各樣的礦物來製作生活工具,同時改善著生活。目前現代化的都市生活,人們所接觸的物品等等,很多都是由礦產物質演變而來的,包括房屋建築、城市房廊、電線網線、交通設施等等,確切的說是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礦物資源。
  • 一項數據顯示中國科技落後,以及韓國、日本為何保持優勢的原因!
    中信的晶片危機讓國人看到中國很多所謂的科技公司並沒有多少強大的科研實力,很多核心技術都在海外科技企業手中,就連美國蘋果都需要用韓國三星的電子晶片技術。韓國作為不如中國一個省份大的國家卻顯示出超強的科技競爭力,他們也是從戰爭的廢墟中重建的國家,但是韓國的科技企業卻顯示出足夠強大的實力,這其實源自韓國每年投入巨量的科研經費,韓國每年的科研經費和GDP相對值位列全球第一!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但是,就其生產的產品和技術水平而言,中國並不算是一個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的航天事業6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國的發動機在材料、結構和性能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導致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落後。可說空軍的水平可以由航空發動機來決定,體現了一個國家航空業的水平。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在空間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已經進入了航天大國行列。但是,就其生產的產品和技術水平而言,中國並不算是一個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的航天事業6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國的發動機在材料、結構和性能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導致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落後。可說空軍的水平可以由航空發動機來決定,體現了一個國家航空業的水平。
  • 印度對多晶矽技術生產的依賴使其落後於中國_世紀新能源網 Century...
    一份關於印度製造商所面臨挑戰的報告顯示,對比光伏超級大國——中國將越來越多的產量轉變為更高效的單晶矽太陽能產品,2019年印度約87%的晶片廠仍面向多晶矽產品。位於哈裡亞納邦(Haryana)的可持續行業諮詢機構JMK Research和美國研究組織——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FA)聯合發布了《新型國產太陽能組件製造部門可行性評估》報告,其中具體闡述了印度太陽能製造商落後於中國同行的程度。該研究報告的作者敦促印度政府將其國內製造政策擴大到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之外,並建立矽錠、矽片和電池的供應鏈製造基礎。
  • 印度「矽谷」與中國「矽谷」的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而中國經濟的不斷提高,其實和中國許多成功的措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科技產業來說,中國在亞洲是非常有發言權的,這些年不但中國的許多科技企業走出了國門,成為了國際性企業,還有這非常強大的科研實力。最能體現中國科技實力的,就要數中國的「矽谷」深圳了。深圳的科技實力冠絕全國,華為、中興、大疆、騰訊等等知名的科技企業在此創業。
  • 日本哪來的底氣,認為3個月能拿下中國?看到報告後背後一陣發涼
    清政府末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歷史,任何一個國家都能來踩上一腳。由於閉關鎖國政策以及當時人們的迂腐,面對敵人入侵時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要有敵人入侵,清政府就選擇割地賠款,殊不知越是示弱就越是飽受凌辱。當時中國的最大敵人就是日本,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中國人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原因就在於他們對中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