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為什麼人人都說自己是「屌絲」?

2021-01-18 社會學吧

自2012年以來,「屌絲」一詞不僅橫行網絡,還出現在《人民日報》上(「屌絲心態」),甚至與其拼音寫法一同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銀幕。


現在,「屌絲」已不只是相對於「高富帥」的「矮窮矬」。從年輕農民工、醉心於網遊的宅男到不限於單身白領、碼農的網民們,再到在常青藤學府接受精英教育的學生,人人都毫不介意且樂於自我認同為「屌絲」。究竟是什麼使中國人團結在「屌絲」這個微妙而曖昧的標籤下?


屌絲=中國的99%?


在研究者Marcella Szablewicz的觀察中,屌絲文化現象具有變色龍式的本質,在不同語境中被闡釋為不同的意義,並有流動的意義生產過程。有趣的是,「屌絲」一詞是由自己的反面所定義的:「屌絲」是什麼眾說紛紜,但至少決不是「高富帥」,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不能與「女神」約會。


「屌絲」不能完全算作當代版的「阿Q」,儘管它具有精神勝利法的部分特質。屌絲與阿Q最大的不同在於:屌絲是被網際網路媒體的革命性分享力量所建構的。屌絲不僅僅是個體身份標籤,更形成了一個通過在線交互建立身份認同的群體。


從根本來說,「屌絲」直接揭示出中國社會經濟現狀迫使年輕網民希望幻滅的事實:社會階層劇烈分化與階層間流動性的嚴重缺乏。雖然「屌絲」只能勉強被翻譯為並不準確的「loser」或」screw」,卻有另一個著名英文詞條在一定程度上與「屌絲」共享了時代精神——那便是「佔領華爾街」運動中的「99%」(運動中常見的標語即「我們代表99%不再承受1%的貪婪與腐敗」)。這二者跨越中西方語言界限,共同指向一個區別於佔有財富與權力的少數人「集體」,指向一個殘酷的事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社會經濟地位向上流動難之又難。


矛盾的情感共同體


「屌絲」既挑戰了又強化了人們慣有的觀念。屌絲話語與多種大眾文化消費話語相聯繫。與其表面上的無意識惡搞相矛盾的是,「屌絲」依賴著並有意識加強了一個刻板而悖反的預設:財富和地位是男人權威和吸引力的絕對來源。同時,女性依舊被置於以外貌與性作為衡量標準的權力秩序之下。除了「女神」或「女屌絲」,一系列對女性更具有冒犯性的詞也都與屌絲話語聯繫在一起,比如用於界定女人性經驗多少的「黑木耳」和「粉木耳」。


Szablewicz將屌絲分析置於雷蒙德·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關於「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的理論框架中,認為屌絲話語尚未形成發展完全的「對抗性公眾」,而是表現出一種以鮮活現實生活體驗為紐帶的集體情感認同。就如文化理論家Sara Ahmed認為「情感」其實是一種「社會力量」一樣,「屌絲」凝聚了焦慮的年輕人們對現實不滿的情感共識,他們期待重塑其可實現的生活方式,也樂於擁抱新身份和新的流動可能性(比如「逆襲」)。


「屌絲」還意味著對某種成功觀的抵抗。人類學家Lisa M. Hoffman描述過當代中國新自由主義政策下的「愛國專業主義(patriotic professionalism)」:大量青年人才因其成長、教育背景對國家形成強烈忠誠心,以「愛國主義」之名規劃職業,並為了國家發展更好而在其專業素養上持續精進。學者Andrew Kipnis則勾勒過一幅以「教育渴望(educational desire)」佔據中心的中國圖景:家長們渴望孩子考入大學以改變命運;教育資本化,家庭與政府投入不遺餘力;以及所有教育機構的激烈競爭。正是「愛國專業主義」、「教育渴望」以及「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成見一同形塑了中國式成功觀。在Szablewicz看來,「屌絲」共同體的意義在於其暗含著一種對這種成功觀的隱形拒絕與抵抗。


日常政治還是集體高潮?


在Peidong Yang和他的合作者們看來,「屌絲」則是一個日常政治(infrapolitics, 亦有底層政治、內部政治等多種譯法)的典型樣本。他們的研究在「屌絲揭示社會流動性現實」方面與上文提及的Szablewicz解讀遙相呼應,並且指出了其他面向——


首先,「屌絲」所形成的全民自嘲其實是一種對於政治環境的反應。研究東歐後社會主義的學者Boyer及Yurchak將高度滲透國民生活的官方話語模式命名為「超級日常化」(Hypernormalization)。這些話語具有過量、刻意闡釋、重複而模板化的特點,與人們日常語言和思維模式相隔甚遠。在Peidong Yang等人的研究中,「屌絲」被理解為一種對於刻板生硬、非人性化的政治話語(譬如新聞聯播)最普遍而直接的民間反饋:中國網民簡單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利用平民粗話形成惡搞式反抗。就像其他同類型熱詞一樣,比如「屁民」和「襠中央總豎雞」,「屌絲」也是一個「糞便學(scatology)」意義上的比喻,直接將與人體性器官部位有關的身體經驗修辭化。儘管不雅,它們卻是最身體化和人性化的表達,且與官方話語形成直接對峙。


其次,這些研究者們建議屌絲現象也不應被過度政治化解讀。「屌絲」一詞並無訴求社會轉型或制度變化,甚至不如「草泥馬」等詞更明顯的政治指向。屌絲共同體更多建立在虛擬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基礎上,提供了一個讓大眾想像和消費的集體幻象。這個幻象的集體性來源於「屌絲」產生的「文化親密性(Cultural Intimacy)」(人類學家Michael Herzfeld提出的理論):面對外國人來說很尷尬、難於啟齒或醜陋,甚至粗俗的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的「秘密」,對於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局內人」來說反而恰能加強文化認同、親密感和凝聚感。


無論實際身份如何,中國人在自詡為「屌絲」的認同過程中都分享著一種隱秘的快樂:既隱含對現實的批評,「政治正確」地宣洩不滿,又通過昭示謙虛美德對已有或將有的地位和財富構成自我保護,還能與「他者」結盟,達到集體娛樂的高潮。在這個意義上,「屌絲」精準捕捉了當前最被中國人自己廣泛接受的作為普通中國人所具有的共同特質。因此,屌絲身份可被看做是一種對中國性或國民身份的最新闡釋。


參考文獻

Szablewicz, M. T. (2014). The 『losers』 of china’s internet: Memes as 『structures of feeling』 for disillusioned young netizens. China Information, 28(2), 259-275.


Yang, P., Tang, L, & Wang, X (2014). Diaosi as infrapolitics: Scatological tropes, identity-making and cultural intimacy on China’s Internet. Media, Culture & Society.


相關焦點

  • 得「屌絲」者得天下,這話還真說對了!
    最近有人「口無遮攔」,說了一句「得『屌絲』者得天下」,最終這人離職以謝天下。但細細想來,這話似乎並沒問題!「屌絲」一詞自出現以來就不是貶義詞,通常指過的一般同時又能自得其樂的群體。說某某人是屌絲,往往讓人不由自主又發自內心的露出最原始的竊笑。後來「屌絲」的意義又擴大化,與之成為明顯對比的土豪,也就是說非土豪者必為屌絲。這麼看來十之八九的都是屌絲了,那麼「得屌絲者得天下」也就順理成章了,畢竟數量龐大。只是數量多,而且屌絲群體話多,對任何事都比較喜歡評頭論足,對大事小事都比較關心。
  • 人人皆是酸菜魚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太過於真實引網友共鳴
    在網絡用語極其流行的現在,很多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成為一句經典的網絡用語,就想之前情人節時候出現的檸檬日,還有男人都是大豬蹄子、我勸你善良、你喜歡大海,   原標題:人人皆是酸菜魚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太過於真實引網友共鳴     人人皆是酸菜魚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呢
  • 機械錶大師:戴精工表的都是窮屌絲?那你應該是不知道GS吧!
    最近有位表友給我留言,說他去年十月份相親的時候戴著這塊精工表被隨行的一位戴浪琴名匠的小夥兒鄙視了,那位小夥兒告訴女方戴精工的一般都是窮屌絲。對此,機械錶大師感到十分震驚。 我說,你的這支精工差不多夠買三支浪琴名匠了!都2020年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 國家隊大佬私下都叫啥?小丁最文藝 屌絲哥竟是周琦情侶網名
    每個人的社交媒體名稱都是一段故事,社交媒體也成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中國男籃國家隊的隊員們。郭艾倫曝光了國家隊內部群裡一段關於主動打掃衛生的截圖,易建聯號召大家打掃衛生,郭艾倫則負責娛樂精神,相比於聊天內容,很多人還是對他們的微信名字比較感興趣。
  • 要是人人都有一顆「人人平等」對待的心,那麼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我不知道這個對地勤動手的大媽是何種身份,也說的不究其打人背後的真正緣由,而是想以一個底層人士,同是從事服務行業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個始終微笑著的地勤活得很硬氣,社會底層的工作者都值得被尊重!當得知誰過了四級的時候,肯定會為他感到高興,但失落和嫉妒似乎也有一點,這就是底層人的劣根性,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特別是這個人曾經和自己一樣很屌絲、很落魄。在我的思維中,他應該永遠都和我一樣,怎麼可能會比我混的好呢,怎麼會比我先上岸呢!別人擁有的,自己沒有,心裡便會不舒服,不痛快。
  • 全球高武:方平的經歷也許不是重生,而是在做夢,醒來後還是屌絲
    還有隨後出現的那個僅僅只需要財富點就可以升級的系統,雖然從書中觀察那極有可能是陽神所給予方平的,畢竟陽神和主角出生的地方陽城,兩者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儘管主觀認知上,方平很有可能是從某個大人物的本源世界裡走出來的一個投影,然後再與高武地球裡方平的身體融合,這樣也就造成了方平自我認為他是重生者的現象。
  • 跨境電商賣家怎麼賺1.5億美國屌絲的錢?
    美國的屌絲有多少?在碰到緊急情況時,口袋裡連400美元現金都掏不出來的美國人,應該都算吧。WSJ一篇文章報導說,美聯儲最新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接近一半的人還真就掏不出這救急的400刀。如此估算,人數要超過1.5億人。
  • 林志玲參演的《屌絲男士》,到底有多少明星,連日本女優都在
    大家好,我是貴貴,恰逢林志玲大喜之日,為大家推薦一部由由大鵬執導的網劇《屌絲男士》,可能聽說過此劇的人很多,真正完整看過的其實也不少啦,但是,一定要連起來才有意思,該劇每部只有幾集,堪稱集集經典。有頭有尾將搞笑進行到底,毫無節操多位明星強大陣容聯手出演。
  • 萬界神主:男主來自地球,給自己用水泥建造怡紅院,活脫脫一屌絲
    萬界神主:男主來自地球,給自己用水泥建造怡紅院,活脫脫一屌絲大過年的,小漫今日閒來無事,在翻看新番的時候發現了一部了不得的動漫《萬界神主》。距今為止已經更新到第4集,特效和角色設計沒的說,非常養眼。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南洲的城池裡面,動漫剛開始是兩個將軍在怡紅院門口決鬥,聽圍觀群眾的對話了解到他們兩個都是人尊級的強者。本來以為人尊是特別強的,誰成想人尊決鬥竟然一點特效都沒有,也就是說人尊其實等級非常低,實在是太尷尬了。兩個人打著打著,怡紅院裡面出來一個18歲的小丫頭。
  • 盤點三部屌絲逆襲漫畫,看少年們如何成為強者!
    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清橙,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屌絲,不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想要變強的夢想,所以就出現了屌絲逆襲的漫畫,而這種類型的作品也非常受宅男的歡迎,其實就是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不過作為女孩子來講看這種作品也會覺得很過癮,所以說屌絲逆襲的漫畫通常都是差不多的耿,但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所以今天為你們帶來這種類型的漫畫作品
  • DIY:屌絲教你零成本自製3D全息投影(圖文+視頻)
    屌絲的周末是苦逼的,沒有妹紙的配備,屌絲只能靠手來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本屌絲坐在電腦前百無聊賴之際,突然想起前兩天看到的全息投影製作,一時手癢,自己也動手操作一把,下面奉上製作過程。  屌絲嘛,沒有錢,所以整個製作下來沒花一分錢,所用材料全是從垃圾裡搜羅來的。(屌絲於板友會發布教程,轉載請註明出處!)
  • 張江:評「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兼論相對主義的歷史闡釋
    摘要:美國歷史學家卡爾·貝克爾的著名口號「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是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由實證主義轉向相對主義的標識性宣言,代表的是絕對的相對主義歷史觀。貝克爾錯誤地處理事件與事實、記憶與事實的關係,通過分割客觀歷史與主體對客觀歷史的認識而拋棄客觀性,認定歷史是想像的歷史,形成絕對的相對主義理論惡果。
  • 人人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
  • 人人都當過小烏龜
    「為什麼?」長徵是我的學弟,他跟我之前的工作一樣,在一家不小的公司做程式設計師。他很聰明,除了平時喜歡上一些色情網站以外,沒啥缺點。我總認為大部分智商高的人,情商都偏低。情商低並不是貶義詞,很多偉大的人,情商都不高,例如很多科學家、文學家。長徵的智商高,但情商偏低,是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
  • 人人都有過一個民科的夢
    老實說,我自己對這樣的爭論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科學家們的「引力波」我還沒完全理解,就更別提「民科」的了。不過,對於「民科」,我卻印象深刻。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剛畢業到報社工作,首先要去群工部見習,拆讀者來信,然後把它們分到各個部門去——這其中有大量的來信都是「民科」寫的,主要內容,一大部分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另一大部分,說的則是「永動機」,還有幾篇,講的是「水變油」的。
  • 人人App疑遭全網下架 人人App為什麼被下架
    近日蘋果AppStore應用商店上已經無法搜索到人人APP,疑似已經被下架,而在多個安卓應用渠道同樣也無法搜索和下載,提示為「該應用內部優化中,暫不提供下載」。那麼人人APP為什麼被下架,官方對此如何回應呢。
  • 呼籲淨計量:為什麼沒有實現人人光伏?
    人人光伏有多遠?(來源:微信公眾號「光伏測試網」作者:蔡靜華)6月初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上,姜希猛提出了實施人人光伏發展戰略:中國農村宅基地總面積達2億畝,如果充分安裝光伏,則光伏裝機資源量可高達66億千瓦,中國農村人口依託宅基地實現人均一千瓦光伏。
  • 《馬達加斯加3》首映 3D很炫目屌絲動物歡樂多
    《馬達加斯加3》首映 3D很炫目屌絲動物歡樂多 >劉儀偉帶著女兒前來看片    電影網訊(圖/錢佳憶 文/李超) 夢工場製作的3D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3》已於6月8日與北美同步在國內上映,6月7日,該片在京舉行了首映禮,劉儀偉也帶著自己的小女兒觀看了影片
  • 為什麼E=mc2? 人人都能讀懂的相對論
    當然大家都聽過相對論,大家也都聽過E=mc2這麼有名的一個方程式。然而直到今天,就像我們之前所講的,還並不是一般中學畢業的人都能夠隨便搞得懂。我跟很多人聊過,發現大家平常對相對論的理解,其實還是很模糊的,可能說得一些有名的段子,一些故事或者那個方程式,但整體而言,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對現代物理學又構成什麼樣的影響?在這裡面有什麼樣的作用呢?這就很難講了,為什麼會這麼困難?
  • 為什麼人人都愛克裡斯埃文斯?是因為美國隊長,還是因為他的身材
    這兩天,對於美國好萊塢本土,以及全世界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最大的熱點,應該就是美國隊長的演員克裡斯埃文斯,不小心手滑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張尺寸驚人的照片。隨後,就引發了各國吃瓜群眾的狂歡。首先是2G網上滑浪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