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愛迪生:美國創新方式締造者
根據愛迪生實驗室1877年的日誌,愛迪生及其助手發明了第一臺留聲機後,曾為它擬定的其他名稱包括:omphlegraph(意為「話音記錄機」)、antiphone(意為「滯後的發聲機」)、didaskophone(意為「便攜教師」)。可見它的發明者們只意識到它再現人聲的功能,而對它顛覆世界的廣闊應用尚全無預期。好萊塢在其全盛時期,仍不忘對這位在半個世紀前發明電影的天才致敬。1940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愛迪生的傳記片。影片結尾,愛迪生的成就一一滾過銀幕:螢光屏、油印機、蓄電池、電影、投影儀、有聲片。
在當今世界,我們仍然時時刻刻被託馬斯·愛迪生天才的成果所包圍。電燈、錄音仍在為我們服務,他創立的「門羅公園」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大量生產發明物的工業研究實驗室,仍在矽谷發光。29歲在門洛公園創立實驗室時,愛迪生已經是成功的發明家和商人。他選擇門洛公園,除了因為此處環境幽雅以外,更是考慮到這裡距離紐約極近,為他與贊助商們交流溝通提供了巨大便利。愛迪生的實驗室沒有規章制度,沒有時鐘,但是工作人員們卻總在長時間工作,享受著在一起的感覺。實驗室的布局輕鬆隨意,以便於愛迪生和助手們彼此交流。他和他的科學家團隊共取得了1093項發明專利。單是1882年一年內,他們申請的專利就有141項。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1879年他創辦了「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熾燈上市銷售;1892年,湯姆·休斯頓公司與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合併成立了通用電器公司,開始了通用電器在電氣領域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地位。
儘管愛迪生是電力、錄音、錄影這三大21世紀工業幕後技術的創始人,他最偉大的發明可能卻是現代的發明方法。正是他創建了現代的科學研究發明體系,或說是美國式的創新方式。與富蘭克林不同,愛迪生並非在自家車庫裡面敲敲打打、自甘寂寞的科學天才,而是聚集了一群有創新頭腦的人為他工作。愛迪生的實驗室是蘋果、Google、微軟等現代頂級科技智囊基地的前驅。(宋文靜)
(責任編輯:趙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