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時,我讀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傳記,淚流滿面。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發明,我一定用「特斯拉」命名。」
----埃隆·馬斯克 特斯拉公司CEO
埃隆·馬斯克被稱人為現實版鋼鐵俠,他完成了少年時的諾言。讓「特斯拉」這個幾乎要被世界遺忘的名字,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只是很少有人了解這三個字背後代表的是如何天才的一個人。
光之子
可能他本就不屬於這個世界,雖然出生在奧地利帝國的一個小村莊中的普通家庭。他出生的那個夜晚雷雨交加,接生的醫生說這是不祥之兆,這個孩子一定是一個「黑暗之子」。而特斯拉的母親卻反駁說:「他一定會成為『光明之子』」。特斯拉的母親,一語中的,這個孩子真的擁有奇妙而獨特的一生。
少年時的特斯拉就展現出了各種非凡的能力。高中的時候他就可以在腦海中運算微積分,以至於老師總認為他是在作弊。同時他也有超人的記憶力,他能夠回憶起整本書的內容和圖像。
機緣巧合
有趣的是,這個少年走上科學的道路,卻是因為一場疾病。特斯拉的父親期望他子承父業,做一位神父或者是參軍。直到後來特斯拉十七歲的時候感染了霍亂,病情很嚴重。他卻頑皮地跟父親說:「如果能挺過這場病,就讓我去做工程師。」於是他就被送到了當地最好的學校,開始了自己的工程師生涯,歷史的進程,也在這一刻被改寫。
飾演「反派」的愛迪生
「龍」的故事
我們讀過無數關於愛迪生的故事,故事裡愛迪生聰明、堅毅、熱愛發明,但就像是俗套的小說情節,屠龍的勇士終究成了另一條惡龍,在特斯拉的故事裡愛迪生就是他遇到的第一位「反派」。
英雄惜英雄:
1884年28歲的特斯拉第一次來到美國紐約,憑藉一封推薦信進入了愛迪生的公司,信中是這樣說的:「我知道有兩個偉大的人,一個是你,另一個就是這個年輕人。」。
隨後愛迪生重用了特斯拉,並對他十分欣賞讓他參與了公司的重要項目改進直流電機。特斯拉出色的完成了這項任務,直流電機變得更穩定、更高效。
矛盾爆發:
當改進機器完成後,特斯拉興奮地問愛迪生索要他曾承諾的400萬美金,愛迪生卻沒有兌現他的諾言,並嘲笑特斯拉不懂美國人的幽默,隨後將特斯拉的設計以自己的名義申請了專利。特斯拉一氣之下,離開愛迪生的公司,自立門戶發明了與愛迪生直流電相較量的交流電。
「邪」不勝正
如果說之前的愛迪生還算情理之中,那麼當交流電被特斯拉正式開發應用之後,愛迪生已經徹底失去了一位發明家的風度,他利用創意剽竊、專利打壓等多種方式攻擊特斯拉的交流電,甚至為了敗壞交流電的口碑,他惡意安排利用交流電執行電椅死刑,讓民眾認為交流電是極為不安全的一種電流。這一切都是因為愛迪生公司的直流電運輸成本過高,幾公裡就需要一個發電站,交流電的運輸成本要小得多,會讓愛迪生的公司直接受損。
一擊致命:
經過愛迪生的長時間宣傳,民眾對交流電的恐懼日益劇增,就在這時特斯拉的反擊來了,1893年世界博覽會,特斯拉將自己與燈泡連在一起,交流電通過他的身體再點亮燈泡,就這樣愛迪生營造多年的恐怖氛圍被打破,交流電受到了各大資本的關注成功破局。
千餘發明饋於世界
特斯拉離世時據說擁有的專利發明已達1000餘項,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他的發明,水力發電站、無線電話、無線遙控、X光、收音機、傳真機、霓虹燈管、飛彈導航、家用電等,就像藍鯨死後會沉於海底回饋大海,特斯拉也將自己的發明回饋給了這個世界。
沒有「特斯拉」的世界
距離特斯拉離世已經有百年之久,科技仍然在進步,不止如此還是在飛速進步,以前的世界百年一變,如今的世界5-10年就有一個全新的變化。天才沒有變多,只是我們找到了方法。
就像數學找到了規律,物理找到了原理,推動時代進步的創新最終也被人類發現了規律找到了原理,創新成為了一門新的學科,可以被學習,可以被複製,創新也可以有方法。
發明源泉:
TIRZ理論,由前蘇聯發明家、教育家G.S.Altshuller(根裡奇·阿奇舒勒)根據已生成的大量真實發明專利與創新案例逆推而來可行且可靠,被歐美國家廣泛推廣應用,常見的應用原理有:分割原理、周期性作用原理、質量補償原理等,四十個發明原理有效幫助孩子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有數據顯示TRIZ理論能使新產品開發過程縮短50%、提升60%~70%的新產品開發效率、增加80%~100%的專利數量並提高專利的質量,目前我國也正在積極跟進多用於科研領域,教育領域也在慢慢學習,如:2020年上海的義務教育項目式學習計劃。合拓教育作為科創教育行業的先行者比上海更早在青島推廣,目前已與十數家機構、學校進行密切合作。想讓孩子拓展思維、創新發明、參與科創比賽獲得名次、中考、高考輕鬆升學,那一定不能錯過合拓教育!